小门小户 第16章

作者:晨晓茉莉 标签: 布衣生活 市井生活 古代言情

  “说是他娘亲口说的!”

  “就要找个八字硬的呢,不硬的还不要!”来人啧啧称奇,“说是托大师算过了,只有这样的儿媳妇,才能旺他儿子。”

  “这不,我一听就想起了你。”

  柳大姑惊讶,“还有这样的事,他们家真的不在乎?话可说在前头,我那侄女可是七月十五的生辰,不过除了这生辰,那是样样都好!不但家里家外处处是一把好手,他爹娘还疼得很,有田地陪送。”

  “如果不是八字合不上,我都想让她做我儿媳妇呢。”

  “不在乎!”

  “那丁氏说了,之前跟她儿子定亲的两个姑娘都不顺,不是因为他儿子克妻,而是因为他儿子八字特殊,要找同样特殊八字的姑娘才能配。寻常人家的姑娘和她儿子定亲,会不好,只有同样特殊的姑娘才行呢。”

  “这是郡城的大师亲口说的!”

  柳大姑恍然,“我们家二丫的八字是很特殊,周围村子的独一份呢。”七月十五,可不是独一份嘛。

  “就是,所以我特地来问问你,怎么样,要不要去见见?”来人道:“我小姑子说,除了这八字,那小伙人是很不错的。”

  “如今在县衙当差呢。”

  柳大姑不敢说死,“那我问问。”

  在镇上的柳大姑惦记着找个时间回娘家,找二弟妹金氏说一说二丫的婚事,而村子里的金氏看着屋后的萝卜地,也和柳二丫道:“二丫,你拔一些萝卜来晒吧。”

  “今年家里的萝卜长得好,天天煮都吃不完,你多晒一些,到了冬天也有得吃。”

  “到时候送一些给你大姑,也是一份好礼。”

  听到金氏的话,柳二丫的表情有些不情愿,手也不太情愿。这并不是因为她不愿意干活或者是不愿意送东西给大姑,而是她不喜欢吃煮萝卜、炖萝卜、煮萝卜条、炖萝卜条、煮萝卜干、炖萝卜干

  只要一看到这菜地,她就想起天天吃萝卜的日子。

  想到天冷了之后,天天都是煮萝卜、炖萝卜、煮白菜、炖白菜、煮菜干、炖菜干、煮萝卜白菜炖萝卜白菜

  她就开心不起来。

  不但开心不起来,她还想吃肉。

  “娘,我们去买肉吃吧!”

  金氏没同意,“自从你去了一趟县城,怎么天天闹着要吃肉,前天家里已经割过肉了,整二两呢。要吃啊,等下次你爹回来再吃。”

  柳二丫无奈,她虽然自己有钱,可附近的村子里只有黄家村才有肉摊。家里要买肉就得出门,她想要出门,总得和娘说一声。开始的时候娘都同意了,不过只让她割半斤、几两不要买多。

  可是她去了三次之后,娘就不同意了。

  说萝卜炖白菜一样吃。

  要是能一直有肉吃就好了,最好还是自家养的,像萝卜一样几个月长一茬,怎么吃都吃不完。想到这里,柳二丫突然想起自己一个月前从山上抓回来几只兔子,刚开始是自己养着,后来忙着抓山鸡,就交给了石头。

  兔子肉也能吃啊!

  “石头,石头——”

  柳二丫朝院子喊了一声,没见着人于是站起来对金氏道:“娘,我去看看石头养的兔子怎么样了,很快就回来。”

  金氏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这萝卜娘自己拔就行,二丫,你等下去把刀磨了。”

  “知道了。”

  柳二丫头也没回,她一边走一边喊着,“石头,石头?石头你在家吗?都快要吃饭了怎么还不回来。大姐,你看到石头了吗?”

  柳大丫正淘米做饭呢,一副不太高兴的模样,二丫问她也是摇头不说话。

  “上哪儿去了。”

  柳二丫找不到人,决定不找了,干脆自己去看。兔子窝还是她做的呢,就放在屋子旁边的那个角落里。用旧砖块和木板围起来,上面还用茅草搭了个棚,她抓回来的一只母兔子死了,不过它生下了五只小兔子。

  再加上后来抓的两只,所以现在家里有两只

  五只大兔子,三只小兔子!

  柳二丫掀开一部分茅草,从上到下,看到窝里的情形后惊讶极了。因为里面有五只大兔子,三只小兔子。

  三只小的兔子很小,不过巴掌大,显然是刚生下没多久的。但五只大的兔子里最大的两只柳二丫提起来掂了掂,应该有五六斤,小的也有三四斤。

  够做一盘菜了。

  “二姐?”柳石头提着个篮子回来,见到柳二丫站在兔子窝前,手里还提着只灰色兔子呢,于是喊了一声。

  “石头!”

  柳二丫招呼他过来,“石头,这些兔子是我之前给你的吗?怎么半个月不见,长了这么多?还有了小的。”

  一个月的时间就长了三四斤,柳二丫惊讶极了。

  “嘿嘿。”

  柳石头不好意思地笑,养兔子这活是二姐交给他的,刚开始的时候他养得不好,死了一只小的,那个时候二姐忙着上山,于是他就没告诉她,打算把兔子养活了再说。结果没过多久,又死了一只。

  他就更不说了。

  二姐有那样的本事,一个月能挣十两银,那他也不能差。最起码得把兔子养大,给家里添一盘肉菜。

  于是养着养着,小兔子长大了,大兔子生小兔子了。

  “二姐,我正要跟你和娘说呢,”柳石头高兴道:“昨天两只大的兔子生了小兔子,生了四只,死掉了一只,我们家现在有八只兔子了!”

  “干得好!”

  柳二丫不打算杀兔子吃了,不但不打算杀,她还打算再去抓一些。一个月的时间,三只兔子就变成了八只,哪怕她没读过书,也知道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比养鸡养鸭划算多了,她后面养的小鸡仔现在只有巴掌大。

  要再养半年才有三四斤。

  不过没等她开始自己的计划,柳大姑就回来了。

  柳,是柳家村的大姓,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姓柳,他们往上几辈属于同一个祖宗。所以祠堂是同一个,族谱也是同一份。

  柳二丫他爹,是柳家五房子孙,行二。他爹也就是柳二丫的爷爷叫做柳大河,妻李氏,两个人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柳大树、柳大姑、柳树根、柳树桩。

  在柳树桩之前李氏还生了一个女儿,但夭折了。

  目前柳大树一家以及柳树桩一家都和爹娘住在老宅,没分家,三兄弟里分出来的只有排行第二的柳树根。而四兄妹里面,只有柳大姑过得最好,不但嫁到了不用干农活的镇上,平时回娘家还能带点东西。

  所以每次她回来,柳二丫一家都要被喊去老宅,听他们炫耀。

  “二丫。”

  金氏往篮子里放了十颗鸡蛋,然后对柳二丫道:“你赶紧去换身衣裳,你大姑回来了,你穿这旧衣裳多不好看。”

  柳二丫不愿意,她一点也不喜欢老宅。

  “娘,我们要是都穿新衣裳,那奶又要觉得爹在县城挣大钱了!上回不过是送过去一块肉,她和三婶就堵着我们家门骂了一下午,非要把她和爷爷的养老银子从每年六百文涨到八百文。”

  “爹不同意,她还骂爹不孝呢。”

  “后来还是爹同意带着大伯一起去挣钱,她才消停。现在我们穿着新衣裳去,她就要骂三天三夜。”

  金氏:“”

  她还真没想到这个,只是想着这时候不是年节,也不是二老的寿辰,柳大姑突然回来了怕是二丫的婚事有消息了,这才让她换身鲜亮的衣裳。

  如今听二丫这么一说,她回想起自己婆婆的性子,以及她这么多年折腾过的事,顿时歇了心思。

  “行,那你就穿这身吧。”

第21章 柳家老宅的人

  柳二丫在金氏的身后拖着步子走路。

  比起去老宅,她更愿意再去山上抓两只兔子,没有兔子可抓,那看看有没有菇子可以捡也是好的。再不济,还可以留在家里把兔窝收拾得更大些。她今天看五只大兔子挤在一起,都快活动不开了。

  另外刀没磨,萝卜没切,晒萝卜的簸箕也没洗出来

  总而言之,只要不用去老宅,她愿意干别的活,哪怕是在家里收拾一天的萝卜,今天和明天不吃肉,全吃萝卜都可以。

  只可惜金氏不同意。

  因为老宅的人都不喜欢二丫,所以以前有的时候她会让二丫称病躲着,不让她和她奶碰面。但今天不一样,柳大姑可能会说二丫的婚事,所以她得来。

  “大丫,二丫,你们两个走快点。”

  落在最后面的柳大丫听到金氏的话,犹豫着走快了几步。

  柳二丫是自幼不讨李氏喜欢,李氏曾经还想摔死她,所以她不想去老宅。但柳大丫不一样,还在家里的时候她是很喜欢去的。

  因为二房刚搬出来的那几年穷得很,收成只够一家四口吃个七八分饱,再多就没有了。柳大丫嘴馋,她经常跑回老宅,去得多了,李氏偶尔会抹不开面子,给她一两个果子吃。

  但这并不包括她从张家回来之后。

  所以柳家二房的三姐弟里,最高兴的就是走在前头的柳石头了。

  因为他是家里唯二的孙子,虽然不在老宅长大,但柳大河和李氏依旧很疼他。这不,一进门李氏就搂着柳石头喊乖孙,还问他饿不饿,顺手拿了桌子上的点心就递给他,一次还给了两块。

  然后对他道:“到屋里和你春生哥玩去。”

  至于剩下的母女三人,李氏先是打开盖子看了看金氏提过去的篮子,见还是和往常一样没添半分,脸上就没有了笑意。至于守寡回来,让她丢脸的柳大丫和‘命不好’的柳二丫,根本没得到她的一个眼神。

  李氏连话都懒得说。

  最后母女三人被赶去和柳大嫂米氏一起搓草绳。

  “二弟妹,大丫,二丫,快坐。”

  米氏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干瘦妇人,皮肤蜡黄双眼无神,在柳二丫她们没过来的时候她低着头干活,头一点一点的,在正屋传来的笑声中独自一个人坐在院子的一角。

  她的身后堆着几堆和人差不多高的干稻草,旁边则是一捆捆扎好的草绳,至于前面也没闲着,小小的空地上,一段草绳在她的手中蜿蜒变长。

  “大伯娘。”

  柳二丫喊了一声,然后就不客气地把地上的另外一张矮凳递给金氏,自己则拖了一捆稻草过来,坐了上去。

  “大嫂,家里没有草绳了吗?”

  金氏问了一声,她接过柳二丫递过来的凳子坐下,然后随手从旁边抽出一些晒干的稻草,在掌心分开一揉,不一会儿就搓了一小段。搓草绳不是什么费力气的活,就是有些费功夫。

  而搓好的草绳用上两三个月也不会坏,所以金氏很奇怪,怎么今年老宅要搓这么多,大嫂后面这些,都够用几年了。

  像他们家,每年只搓三四捆就够了。

  多了用不完,很快就坏了。

  米氏跟她们几个打完招呼后就埋头干活,听到金氏的问话后她抬起头老实地回答道:“上次当家的回来,说码头那边有人卖草绳,两个铜板一捆。娘就让我这几天多做一些,拿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