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62章

作者:晨晓茉莉 标签: 布衣生活 市井生活 古代言情

  胡知县沉思起来。

  “也好,你先去这柳家村看一看,”他看着桌面上这幅在他看来很是潦草的画,“若是真的能多收这么多,你速速来报我。”

  魏行之拱手俯身,“是,大人。”

  柳树根在数着要带回家去的东西,铺盖肯定是要的,不然回到了家也没地睡,另外他们一家三口有一个多月没回去了,这次回去要给爹娘捎些东西表一表孝心。还有娘的生辰也快到了,虽然不是整寿,但一双鞋还是要的。

  想到这里,他便喊道:“家里的,你给娘做的鞋放哪儿了?”

  金氏正在纳鞋底,一手拿着针,一手拿着糊好的鞋底,看那鞋子的大小是做给小儿子柳石头的。虽然柳石头老是喊着自己现在叫做‘柳三磊’,但家里人还是习惯喊他石头,柳三磊是大名。

  柳石头今年九岁了。

  年初的时候一家人来到了县城,把柳石头送到了学堂里读书,现在他已经能认得许多字了,每次看到他摇头晃脑的读书,柳树根和金氏都很高兴。

  不过金氏出神并不是因为想到了小儿子,而是想到了二女儿。她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就不说了,离得远不知道日子过得如何,但上回石三郎来说大女儿怀孕了,那想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关键是二女儿柳二丫。

  原本三个儿女里头,二丫是过得最好的,嫁了陶砚那样一个有出息的人,婆婆丁氏也是好相与的,人人都说她这是掉到了福窝里头。

  可是

  “家里的?”柳树根没见人回应,又再喊了一次,“你给娘做的鞋呢?明天回去可别忘了带上,我们这次回去,就得等收完谷子再回来。”

  “啊?哦,在屋里呢,我这就去拿。”

  金氏刚刚不小心被针扎了一下,不过不碍事,她放下手里的东西,就要进屋去把给婆婆做的鞋子拿出来。

  可正在这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有人在家吗?”

  “来了来了。”柳树根连忙出去开门,不过他觉得奇怪,他们家没搬过来多久,除了老宅那些人之外,别的人都不知道他们住这儿。而现在喊门的这人很是陌生,最起码他就觉得自己没听过这个声音。

  难道是口渴了,来讨水喝的?

  正想着,门已经被他打开了,露出了门后一辆马车以及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和他二女婿陶砚差不多衣裳,但更为年长的一个人来。

  柳树根觉得他有几分眼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了,“你是?”

  张捕头哈哈一笑,“柳老丈,我是陶砚他干爹,姓张。陶砚和二丫成亲的时候,我家里的也去帮忙操持了,我还和你大哥一起喝过酒呢。”

  柳树根恍然,“原来是张捕头,快请快请!”不过他觉得奇怪,陶砚他干爹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到自己家里来了。

  “不了,”张捕头摆摆手,“我这次是有要事在身,去你们柳家村办事,还请柳老丈你跟我们走一趟啊。”

  柳树根听了他这话,不但有些茫然,还害怕起来。

  难道柳家村出什么事了?

  好在不等他多想,马车车厢里跳下来一个人,几步就走到了门前,然后对柳树根道:“岳父,你别担心,是这么一回事”陶砚挑着重要的说了一遍,然后道:“现在魏大人要去柳家村看看收成是否真的多了。”

  “我想着引水这事是岳父您和村长他们一起做的,而且上回您也说了,田地里的谷穗真的变多了不少,所以您就跟我们一起去吧。”

  柳树根脚步一软,险些栽倒在地。

  县衙里面的大人知道今年村子的收成变多了,于是要去看看柳家村种的地?这,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说出去全村都沾光。

  他这下也顾不得胆怯了,忙道:“去,我跟你们一起去,不过陶砚啊,你岳母还在家呢我得和她先说两句,免得她担心。”

  提起他岳母,陶砚脸色微微一红,不过他还是镇定道:“岳父,那您快些,魏大人还在马车上等着呢。对了,您不用带什么东西,我们今晚就回来。您顺带和岳母说一声,请她托个人给我娘和二丫也带句话。”

  “好好好。”柳树根点头答应着,然后连忙往屋里跑。

  “家里的,家里的——”

  柳树根一阵大喊,进门的时候险些撞上了拿着一双鞋出来的金氏,她诧异地问道:“当家的,这是怎么了,谁来了啊?”

  “是陶砚和他干爹,”柳树根焦急,“还有县衙的魏大人,说要去看看我们村种的稻谷呢。家里的,我现在就得跟着他们一块回去,晚上回不回来另说,若是我不回来你明天就和二丫一道回去。”

  “对了,把石头也带上,他们有夏收假呢。”

  柳树根说完就想走,走了两步又一拍脑袋回来了,“对了,还有二丫,陶砚刚刚说他要晚些才能回来,你托个人去和亲家以及二丫说一声。”

  扔下这句话,他匆匆的就走了。

  留下金氏傻愣愣地在原地站着,半响才回过神来,当家的说县衙里的大人要去看村里种的稻谷,就在外头等着呢,所以他要先回去。可是稻谷有什么好看的啊,城外有的是,怎么还偏偏要去柳家村看?

  她在心里嘀咕起来,可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后来又想到当家的说要托个人去和亲家以及二丫说一声,于是她收拾收拾,决定去陶家一趟。一来就是和二丫商量这事,二来就是她还惦记着圆房呢,也不知道她和女婿商量得怎么样了。

  柳树根买下的这屋子,距离陶家住的巷子说近不近,说远也不太远。若是走路,半个时辰能到,若是坐轿子则要快些。

  金氏舍不得坐轿子,于是走了近半个时辰。

  陶家里,丁氏和柳二丫两个人已经吃过午饭了,她们按照往常的习惯吃完饭后各自小睡了片刻。然后丁氏起身,和在院子里洗衣裳的许婶子唠嗑,而柳二丫则把货郎早上送来,已经晾干了水的青草和菜叶拿去喂兔子。

  等兔子吃得差不多了,她又把兔笼洗干净,然后一对对的分开,不吃奶了的小兔子也和大兔子分开,免得一个没看住被咬死了。

  这一忙活便是半个下午,连她娘来了都没有发现。

  “娘,你怎么来了?”

  金氏上下打量了女儿几眼,回答道:“中午的时候,陶砚来了家里找你爹,说是县衙的魏大人要去柳家村,于是你爹就和他们一起回去了。陶砚还说今天晚上会晚一些再回来,让我托个人来和你们说一声。”

  “对这个事,娘也奇怪着呢,这不就亲自来问问清楚。”

  “二丫啊,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丁氏和柳二丫也不知道缘由,他们只知道早上陶砚他干爹张捕头突然来把人喊走,午饭也没回来吃,再然后就是现在了。

  “我也不知道,”柳二丫仔细想了想,“不过他早上出门之后不久又回来了,拿走了之前画的一幅春耕图。”

  “春耕图?”

  丁氏不知道这事,于是问道:“是什么春耕图?”

  柳二丫:“就是上回他去帮我爹干活的时候画的,画的是柳家村,有山有地还有那些引水的竹子,说是有用处。他还说等这次夏收完成,他还要再画一幅夏收图呢。”因为这个陶砚还专门向衙门告了假。

  金氏更糊涂了,什么图不图的。

  反倒是丁氏若有所思,“魏大人是县衙的典史,我以前听人说过他除了管着陶砚和他干爹这些捕头和捕快之外,还管着县里的春耕、夏收等等。”

  “可能是他觉得柳家村的这个引水法子好,所以特地去瞧瞧吧。”想到这里,丁氏松了口气,“那就没事了。”

  “魏大人上回还来家里喝过喜酒呢。”

  她安慰着金氏,“而且啊,陶砚那性子我知道,如果不是好事他也不会叫上他岳父的,亲家母你就放心吧,等晚上他回来,我们再问个究竟。”

  丁氏见二丫她娘还是有些心神不宁,并且时不时地看向二丫,便知道她是有些话想问但又不好当着她的面开口。

  于是便道:“亲家母,今天这事啊,不用太担心,没准还是件好事呢,胡知县和魏大人都是好官,他们来了的这两年,还没听说有什么出格的事。”

  “我前些日子接了件绣活,这做到一半呢,正是要紧的时候。你和二丫好好说说话,我就不陪你们了。”

  “欸欸。”金氏和柳二丫连忙起身送她。

  “你婆婆倒是镇定。”

  金氏望着她的背影感叹,“我刚才走过来的时候,还有些慌神呢,二丫你啊得跟她好好学学,这就是城里人说的养气功夫吧。”

  柳二丫点头,“知道了,娘。”

  “对了二丫,娘有事问你。”金氏一等丁氏的背影看不见了,于是就拉着柳二丫走到一边,小声地问道:“你昨晚上有没有和女婿说?”

  “圆房的事”

  柳二丫脸红着答道:“娘,是你误会了。”

  金氏不放心地追问,“那你们圆房了?”不管是误会还是没误会,在她的心里圆房与否是最要紧的,若是两人没圆房,那这件事就过不去。

  柳二丫轻轻点头。

  金氏顿时松了口气,“还好还好,那这样我就放心了。你啊,就跟他好好过日子,将来生个一儿半女的,好好教养着,娘也不用担心你老了之后孤苦伶仃的了。这事啊你放心,我没跟你爹和你婆婆说呢,你们两个也别说漏了嘴。”

  不跟当家的说是因为昨天还没确定,不想让他也跟着担心,而不跟二丫的婆婆说纯粹就是为了不让亲家怪罪二丫了。从金氏自己的体会来看,小两口之间若是遇到了什么事,做婆婆的总是不问究竟,先责怪儿媳妇。

  虽说二丫的婆婆看着挺好的,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柳二丫答应着,这种事自己知道就好了,也没必要说出去。她并不知道婆婆丁氏早就知道了,还把陶砚骂了两回呢。

第64章 验收成果

  柳家村

  吃过午饭之后, 柳村长就溜溜达达地去地里转了一圈。

  临近夏收,他每日都要去地里走两圈,一来是看看稻子熟了没, 能不能收,能收的要赶紧催着他们收。二来就是单纯的高兴了, 因为水足的缘故,今年地里结的谷子明显要比去年的厚实。

  用手捏上去鼓鼓囊囊的, 瓷实。

  每每看着这些谷子,他就在心底乐开了花,越发觉得去年给全村接水的想法是对的, 不然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往年因为水不足, 他们还和临村打过架呢, 就是村子内部也因为偷水的事打过不少。但今年都没有了, 今年谁家若是有人半夜起身到地里, 那不是偷水,而是看看苗有没有因为水太多被泡烂了。

  有了水,省了多少功夫。

  “这块地是树根他家的吧?”

  柳村长走着走着, 然后看到眼前这块地上的谷子可以收了, 连忙往四周望去,喊道:“树根呢?树根家里回来人了没有啊?”

  “没见着呢。”

  隔壁正好是柳树根家旁边住着的柱子家的地,他听到柳村长的话后直起腰擦了把汗, “村长,他们家的门一直关着呢, 应该是还没回来。”

  “哎呀,怎么还没回来。”

  柳村长皱眉,他望着地里已经黄透了的谷子,“这谷子再不收, 就要烂地上了,若是一个不好再遇上下雨,那这几个月不就白忙活了?”

  “一家老小吃什么,喝什么?”

  “村长,他们家怕是不在乎呢。”不远的地方也有一人站了起来,笑道:“这几个月树根家的地都是他们大哥一家看顾的,前两日我还看到他们家那上门女婿来看过,今日没来怕是忙着收自家的地。”

  “听说树根在县里挣大钱,穿起了员外衣裳。”

  “怕是不稀罕这些呢。”

  “对对对,”有人挑着担子路过,补了一句,“上回我去城里卖东西,还看到树根婶在肉摊上割了一大块肉呢,怕是有三斤还多,他们家现在是发达了。不但有租子收,树根婶还做了饭菜挑去卖。”

  柳村长气道:“发达了,也要收谷子啊!不行,我得去跟他爹说一声,这么好的谷子怎么也得收起来”

  “爹——”

  不等柳村长说完,他的儿子柳良平就从远处跑了过来,看到柳村长站在田边的身影,柳良平高兴万分,远远的就朝着他爹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