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96章

作者:晨晓茉莉 标签: 布衣生活 市井生活 古代言情

  陶砚收到的这封信里面就说当年百姓逃荒之后,许多人都没有回来,而且因为地动的关系,回来后的人也不一定还会回到原处。

  丁家村和周家村的情况就是如此,因为旁边的那条河河水断流的关系,那个地方已经不适合住人了,所以现在这两个村已经成为了荒村。也就是说,虽然地方找到了,但还是没有丁氏娘家人的消息。

  “娘,你放心我已经托那边的县衙帮忙了。”

  “让他们查一查回来的人里面有没有外祖他们一家,另外外祖母的娘家我也拜托他们帮忙打听一二,如果有消息,他们会通知我们的。”

  “此外,附近的几个郡县我也写了信去,若是他们逃荒之后留在了当地没有回去,那过一阵子也会有消息。”

  柳二丫也安慰,“娘,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好好好。”

  丁氏提起了几分精神,“有消息就好,不管是生是死,娘这心里总得有个数,不然一直空落落的。尤其是最近,我总是梦见小时候的事。”

  这话听着不太舒服,柳二丫连忙把手上的帖子递过去,“娘,你看看这个帖子,唐家嫁孙女,请了小半城的人。”

  “我准备带蓁蓁过去见识见识,你要不要一起去?”

  丁氏接过仔细看了一下,用手拂过上面的精细花纹,“唐家,也罢,那就一起去吧。我记得唐家的几座园子布置得挺好看的,正好带我们蓁蓁过去见识见识。姑娘家其实和男子一样,都要多出去见识见识。”

  “见识得多了,眼界才广。”

第104章 新县令(三)

  三月二十八, 唐家嫁嫡长孙女。

  因为是沐休日的缘故,陶砚也会跟着她们一起去,所以等时辰差不多, 他们几人就带着许婶子婆孙,以及陶砚的小厮二牛出发了。

  谁知却堵在了路上。

  “这外面人真多啊, ”马车上,丁氏随意地往外面望了一眼, 感叹道:“唐家娶孙媳妇的时候我们没有收到帖子,但听说也是请了半城的人,那天唐家外头的那条街上, 都堵得走不动道了。”

  “应该和今天差不多。”

  柳二丫也感叹着, 她到城里这么久, 还没看见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去一个地方呢。之前张知县家虽然三番五次地办喜事, 但也不是谁都能够进知县家门的, 也就县衙的人、县城里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以及一些大商家等人能够去。

  而且到了后来,知道这个张知县喜欢钱,别人送的钱越多他越高兴之后, 有身份爱惜名声的人以及大商家等, 对知县家的帖子都是能避则避。

  就比如陶家前街的张秀才,去了一次之后,后面的就都以要专心准备乡试推了。不管是知县过寿还是知县纳妾, 都不屑理会。

  但唐家不一样。

  唐家这次除了给全城有功名的人家下帖子之外,还给那些乡绅、村长村老、读书人家以及姻亲故旧都下了帖子。

  别的不说, 唐家这次给家中五房子弟的姻亲们就准备了一百来桌。比如陶砚他温叔所在的温家,二十年前就有一个姑母嫁到了唐家。富庶的唐家不但平时积善行德,还热情好客,今天温家全家都在邀请之列。

  几十年联姻下来, 唐家和石县本地的大家大族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就是陶家人丁稀少,所以没有和唐家有过往来。

  “老爷,前面堵住了。”

  驾车的二牛敲了敲马车,低声问道:“老爷,是要绕道还是就在这儿等?前面堵着许多辆马车,过不去。”

  “过不去?”

  柳二丫没想到他们刚说完唐家长孙成亲那天整条街都堵得走不动道,就真的堵得走不动道了,不由得掀开窗帘往前面看了一眼。

  果然前面马车一辆接着一辆,除了马车之外轿子也是一顶又一顶,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猛地一望过去就有一种全县城的马车和轿子都在这里了的感觉。

  “我们就在这儿等吧。”

  陶砚同样也往前面望去,“绕路也避不开前面的马车,而且剩下的路还有些长,走路过去也不太好。不急,我们就在这儿等吧。”

  其他人都没有意见。

  于是一家人就坐在马车上等待,时不时地说些话,直到半个时辰过去前面才又通畅起来,马车得以顺利前进。而这个时候,刚才为什么路会堵着的事情也传开了,据说是知县大人亲自来了,于是唐家人都出来迎接,在门口寒暄了许久。

  “知县大人?”

  周围的人小声议论,“知县大人怎么来了?”

  也不怪人好奇,毕竟只是嫁孙女儿,虽然唐家很重视,办得也非常地隆重,但对于知县来说是可来可不来的。

  “怎么不来?”

  回答的人小心翼翼,好像生怕被谁听见,“唐家请了这么多人,肯定也请了他啊,不然岂不是显得不恭敬,人家想来就来。你是不知道,刚刚在门口的时候,他还夸了唐家的女儿们貌美如花呢。”

  但这对于唐家女儿而言可不是什么好词。

  即便是‘德、容、言、工’里面的‘容’也不单单指的是容貌,而更多的是指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唐家的女儿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外人连唐家有几个女儿都不知道,张知县这一开口就是‘唐家的女儿们都很漂亮’。

  简直是把唐家的脸面扒在地下踩。

  于是等柳二丫和丁氏坐下的时候,张知县说唐家女儿貌美的事情就传开了,还有人在暗地里猜测张知县是不是想要纳唐家女儿为妾。毕竟他才来一年,就先后纳了两房妾室,其中一房还是本县乡绅的女儿。

  他看上唐家的女儿也不奇怪。

  毕竟唐家虽然富庶,但唐家老太爷死后就没有一个人做官,唐家大老爷虽然是秀才,但也只是一个秀才罢了。唐家只是大一些的乡绅,张知县若是想要纳唐家女儿为妾,那么在外人看了唐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同桌的周巡检太太便是如此认为。

  “陶娘子,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若是知县大人没有这个意,哪会突然就说这样的话,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柳二丫不想搭理她。

  这位周太太以前觉得自己是乡下来的,瞧不上自己,当然其他人她也瞧不上。仗着周巡检是正九品以及娘家哥哥是郡城主簿,眼高于顶的她时常背地里说人闲话,以前也就胡夫人和魏太太能让她避让一二。

  现在张夫人来了,因为出身不高也不被她看在眼里。

  柳二丫今天若是附和了对方,那明天其他人就会听到‘陶娘子说知县大人怕是对唐家姑娘有意呢,不然昨天也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我年轻愚钝,看不明白呢。”

  周太太无趣地转开了视线,和同桌的另一个人说起话来。

  见状柳二丫就更高兴了,席上唐家送来的甜酒都多喝了两杯。也是巧了,这回唐家送来的酒,也是用梅花酿的,和之前柳二丫在蒲家那次喝的一样。两种梅花酒虽然口感不太一样,但都很好喝。

  一种入口暖融,一种入口清冽,喝完之后嘴巴里还停留着梅花的香气。

  当时她还很遗憾蒲家没有梅花树,不然定要去看看是什么样的花能酿造出这么好喝的甜酒来,没想到现在又喝道了。

  “这酒真好喝。”

  柳二丫小口地喝着杯中的酒,有些遗憾,“若是能见一见那梅花树就好了,之前修屋子的时候我想买一株种在家里的,可惜到处都没有卖。花木匠人说我们这地方难养活,所以外头很少有梅花树卖。”

  “这有何难?”

  丁氏笑道:“唐老太太喜欢梅花,所以唐家就有一座梅园,里面种了七八种不一样的梅花树,你若是想去看看,让那些丫鬟们带路就是。”

  “唐家热情好客,这种事没有不允的,唐家大老爷更是以此梅园自傲。甚至因为家里的园子打理得好,每次宴请都有人想去看看,所以唐事先家还会让丫鬟和小厮们将园子隔成两半,方便男女宾客赏玩。”

  旁边一位眼生的太太听得稀奇,“这位太太,你对唐家还挺熟悉啊,我们来唐家吃过两回席。但每次都是吃完了就回去,不敢胡乱走动。”

  “你说的这些事,我们都不知道呢。”

  丁氏笑了笑,“以前听人说起过罢了。”

  那位太太又道:“你们要去看园子吗?那要不我们一起去吧,男人们要喝酒,怕是没有那么快散。与其坐在这儿干等着,不如看园子去。”

  她这话一出,又有几人附和。

  于是等出发的时候,就有七八个人了,这些人有以前去看过的,如今想去再看一回,又有从来没见过的,想去看个稀奇。

  柳二丫就属于后面这种。

  但令她有些失望的是,如今这个时候梅花还没开呢,枝头上只有一片片的叶子,瞧不出花是什么样的,只看得出来这些梅花树都长得奇形怪状的。

  “娘,树弯,树是弯的!”

  陶蓁指着周围的树,好奇地说道。

  柳二丫回答:“是啊,这些梅花树都是弯的,我们家里的树是直的。娘,梅花树都是这样弯弯曲曲的吗?”

  “这倒不是,”丁氏望着眼前的树,“有的时候是故意让花匠做成这样的,为了看起来好看,你若是见到画好的梅花图就知道了。”

  柳二丫不觉得弯弯曲曲的好看,她还是比较喜欢直的树。

  三人到处看了一会儿,柳二丫渐渐失去了兴致,但陶蓁的兴趣正浓,她的大眼睛四下转悠,看到什么都觉得稀奇,不住地问东问西。

  丁氏耐心地回答着孙女的问题,带着她看遍了梅园不同品种的梅花,然后走着走着,三人迎面撞上了一位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妇人。

  对方先是淡淡地扫了她们一眼,然后目光忽地回转,落在了丁氏身上,看着看着她的眉头皱起,表情也变得惊疑起来。

  “你,你是”

  不但这位妇人认出了丁氏,丁氏也认出了妇人,她的表情有些诧异,听到对方的话后她回了一句,“我夫家姓陶,这是我儿媳妇,这是我孙女。”

  那位妇人的眼睛在三人中来回扫视,然后又定在了丁氏的身上,感慨着喊了一句,“陶太太,许久未见了。”

  丁氏也感慨着回了一句,“是啊,好多年了。”

  她还真是没有想到,这次到陶家来吃喜酒,竟然真的撞上了以前认识的人。而且不是府里的几位太太,也不是什么年长的管事媳妇或者婆子,而是以前一起在唐老太太屋子里伺候过的姐妹。

第105章 新县令(四)

  超过二十年没见的两个人震惊过后相对无言。

  最后, 还是这位妇人先开口了,她从自己的手上脱下了一个金戒指,然后笑着递给好奇地望着她的陶蓁。

  “你这孙女很乖巧, 和你小时候也长得像。”

  “乖孩子,我今天出来也没带什么好东西, 就这枚我年轻时候带过的戒指还有几分看头,你拿去玩吧, 。”

  这下子陶蓁就转头看向丁氏了。

  丁氏和蔼地笑着,“这是姨婆给你的,蓁蓁快谢谢姨婆。”

  陶蓁不怕生地大声喊着, “谢谢姨婆。”

  这一声‘姨婆’让妇人下意识地摸了把自己的脸, 而后打趣道:“哎呦, 孩子不说我都忘了自己已经一大把年纪了, 再过两年就该做外婆了。”

  丁氏有些诧异, “外婆?”

  在她的记忆里,大了她两岁的秋棠被老太太给了唐大老爷做通房,因为年轻时候避子汤喝得太多, 所以后来就连大夫都说她没有办法再怀孕了。看她如今的打扮, 应该是唐大老爷的姨娘,但孩子是怎么回事?

  秋棠姨娘点头,“是啊, 你走了之后又再过了几年,太太屋里有个丫鬟有了身子, 可惜她福薄,生完孩子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