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晓茉莉
比如以前看到她大姐柳大丫犯傻,她时常忍不住和她对骂。但现在不一样了,她现在再看到她做傻事,就懒得搭理,觉得她这些小声不值得自己动怒。总而言之按她娘的话说,就是整个人都变得通透,有成算了。
她也想陶蓁变成一个知书达礼的好姑娘,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就开始教她认字,一天教一两个,等她大一些就能自己看书了。
听到大妞说外头有人找,柳二丫惊讶道:“你说门口有个从唐家来,叫做‘秋棠姨娘’的人找我?”
“是啊,太太。”
大妞老实地回答:“她先是要见老太太,我说老太太回娘家去了,要她明年再来,然后她就说要见太太,还说和太太见过一面,是来道谢的。”
“她还给了我一串珠子。”
柳二丫望了一眼大妞手上的那串珠子,不知道那个什么‘秋棠姨娘’来做什么,说道谢可是上回不是已经来过了吗?婆婆还说不用给回礼,以后不会再有什么联系了,这个时候怎么突然来了。
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柳二丫让大妞把人请进来。
很快,大妞就带着两个人进来了,一位就是上次见过的秋棠姨娘,另外一位则抱着东西站在她的身后,从衣着打扮看是一个丫鬟。
柳二丫请她坐下,再让大妞上了茶然后把陶蓁带出去玩,接着就悄悄打量起这位秋棠姨娘来。乍一见,她比起上次在唐家见面的时候瘦了一些,精神也不太好,好像是心里有什么烦心事。
柳二丫开门见山,“我听大妞说,你找我婆婆?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她知道了娘家的消息,昨天刚好出门寻亲了。”
秋棠姨娘听到柳二丫这么直接的话,很明显地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预料到这位陶娘子居然会这么直接地问了出来。
不过她也是经过事的人,很快就镇定了下来。
“原本是想着拜见贵府老太太,上次蒙她关照,三姑娘得了一门好亲事。如今三姑娘顺利出嫁,前几日还把出了喜脉,便送了几样玩意儿回来,给贵府老太太、还有太太您和贵府姑娘赏玩。”
她说完便示意身边的丫鬟把东西放下。
柳二丫大致扫了一眼,见是一些绸缎布匹和几样摆设以及点心,没什么异常的,于是便回道:“多谢姨娘,等婆婆回来,我定转告她。”
秋棠姨娘再三道谢。
然后气氛有微微的停滞,两个不熟悉的人相对无言,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最后还是有求于人的秋棠姨娘先开口了,她把自己带来的那个丫鬟支了出去,然后对表情有些诧异的柳二丫道:“其实,我今日来还有一件事想要求您帮忙。不知您是否听贵府老太太说起过,我和她是一起被卖到唐家的。”
柳二丫点头,“娘跟我提过。”
秋棠姨娘很明显地松了一口气,诚恳地说道:“您知道这事,真是太好了,我们当初被爹娘卖了,辗转到了此地,一眨眼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刚刚听您说贵府老太太最近找到了亲人?真是太好了。”
“其实我求的这事,和这也有关系。”
秋棠姨娘语气微微哽咽,低头拭泪,“我是一个命苦的,爹娘已经找不到了,除了唐家没有了去处,膝下养的三姑娘也嫁了好人家,没有什么遗憾了。原本我打算着后半辈子吃斋念佛,就这么过了。”
“但谁知,却发生了一件事。”
柳二丫有些好奇,“什么事?”
秋棠姨娘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一咬牙说了出来,“我们这样的人,是有身契的,只要身契还在别人的手里,那就一辈子为奴为婢。”
“这原本也没什么,唐家总不会少我一口饭吃。”
“但是昨天,我突然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大太太让管家把我们这些人的身契找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还让人喊人牙子来!”
喊人牙子来做什么?
秋棠姨娘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心惊胆战,人牙子一来,那不是买人就是卖人!再想想大太太之前喊人找她们的身契,那意思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尤其自己是老太太给的,年轻时候给了大太太不少罪受。
尤其最近为了把三姑娘嫁出去,还把大太太给气病了。所以她现在养好了病,是来找不是来了,她这是想把自己这些碍眼的统统都打发了呢。
不然又是找身契,又是喊人牙子做什么呢?
她当即就吓得魂飞魄散,昨晚是一宿没睡,苦思冥想之下,她便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来找陶家帮忙。
但听她说完这个所谓的主意,柳二丫是目瞪口呆,看着她的眼神里也是古怪的,“你,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家把你买下来?”
这是什么道理?
居然上门求他们家把她买下来,柳二丫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荒谬的事情,不由得哭笑不得。不但哭笑不得,她还觉得对面这位秋棠姨娘怕不是傻了,大半辈子在内宅转悠被唐家给关傻了。
不然怎么会想出这样的主意?
她婆婆当年赎身出来,真的是非常明智了,柳二丫没办法想象有一天在她心目中温和讲理的婆婆对她说‘我给你银子,你把我买下来吧’。
实在是太荒谬了。
“你怕是想岔了吧?”
柳二丫好心地劝道:“你在唐家待了有三十多年了吧,还养过一个姑娘,出门也带着丫鬟。那就不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啊,别的不说,唐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难道还会少了你一口饭吃?”
“即便是要卖人,也不会卖你啊。”
但秋棠姨娘却是不信,她苦笑道:“太太您有所不知,我虽然被下人们喊一声姨娘,但其实我的名字并不在唐家的族谱上,在唐府的名册里,我依然只是个丫鬟,住的也还是那一间屋子,不像是其他有名分的姨娘那样有个小院子。”
“像我这样伺候过大老爷的人有很多,这么多年下来有的被卖了出去,有的被许配给了府里的下人,还有的直接就死了。”
“我们这样的人,在唐家并不金贵,每年都有一两个。若不是照顾着三姑娘,我也早就不知道被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看到柳二丫不太相信的样子,秋棠姨娘又解释,“我的卖身契在大太太手里,如今三姑娘又嫁了人,她若是把我提脚卖了,那真的是人不知鬼不觉。”
“等过些日子三姑娘得了信,但我又不是她的生母,大太太才是她的母亲呢,我只是个伺候人的丫鬟。只要大太太随口说一句,不管是说我死了,还是说放了我的身契,亦或者干脆地说卖了我,谁又能替我做主?”
“哪怕是三姑娘,也不敢得罪了大太太的。”
柳二丫听得目瞪口呆。
这也太可怕了吧,养大了家里姑娘的人,居然还能被悄没生息地卖掉,而卖掉之后唐三姑娘居然还不能给秋棠姨娘说话。
这都是什么人家啊?
不是说唐家积善行德,唐家上下都是大善人的吗?
而秋棠姨娘还在继续说:“我其实也不敢肯定大太太这次是不是真的要把我们几个卖了,虽然她每年都会把一些大老爷忘了的人卖掉,还有那些老了做不动活的下人们,有时候根本就不要银子,让人牙子直接拉走。”
“但万一呢?”
秋棠姨娘苦笑道:“我都这把年纪了,换做寻常人家,都是做祖母的人了。若是真的被卖了那只能做苦活、粗活。那样的话,没两年身子就坏了,也不知能活到几时。我实在是不想受这样的苦,于是就上门来想求一求老姐妹。”
“没想到贵府老太太不在。”
秋棠姨娘说这话的时候,带着遗憾。因为如果今天丁家妹妹在,那她是能懂自己的苦的,不说这么多她都能够懂。但眼前这位年轻的典史太太、秀才娘子,怕是不一定能明白自己这样的人的担心和害怕。
所以她有些忐忑不安。
柳二丫看着这个憔悴的秋棠姨娘,沉默了起来。
“陶太太。”
秋棠姨娘道:“因为三姑娘嫁到了郡城鞭长莫及,而且她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不好惊动,所以就只好来拜托您了。”
她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来递过去,“您放心,我这里有这么多年攒下的体几,不会让您掏银子,只要大太太真的要把我们卖了,那我就差人给您递信。您再喊了人牙子来把我买下就行了。”
她没说为什么自己不能像丁氏当年一样赎身,而是郑重、诚恳地说道:“买下之后您也不需要管我,我自己会去找三姑娘,又或者是不去找三姑娘,自己在县城租间屋子住,总而言之,不会让您为难的。”
柳二丫见她实在可怜,这件事也不会妨碍到自家,于是答应了下来。不过她也和这位秋棠姨娘说好了,只是帮个忙而已,其他的事她是不会管的。
秋棠姨娘千恩万谢地走了。
而柳二丫则拿着她说的‘多年体几’出神,因为这个钱袋里面只有七十多两银子以及几样金银首饰,这些首饰模样老气,拿去当了估计也就只能当个一二十两银子,也就是说秋棠姨娘给了她约莫一百两。
这一百两除了她的买身钱,就是她后半辈子的积蓄了。
柳二丫心情复杂,和陶砚说起的时候很是感慨,“还好娘早早地就赎身出来了,不然像是这个秋棠姨娘一样,一把年纪了还要担心自己被卖。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想找个人帮忙吧,却谁也不认识。”
“到头来居然只能找我们家这样只见过一两次面的,她就不担心我收了银子,不给她办事?若我是个歹毒的,那她就完了。”
陶砚不知道听进去没有,神不在焉地嗯了一声。
柳二丫诧异,“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担心娘啊,她现在估计已经快到郡城了吧,从我们这一路过去,都可以走官道。”
“定是顺顺利利的。”
但陶砚却摇头,“我不担心娘,我给她找的是郡城最好的镖局,他们天南地北都去过,经验丰富,我是在想衙门的事情。”
“衙门什么事?”
“最近张知县让我去调查长河帮的人,”陶砚道:“长河帮你知道吧,就是在码头那边活动的,他们的帮主叫冯大,还有个管事的叫做冯四。”
长河帮柳二丫知道啊,当初她那个小客栈开起来的时候,长河帮还想要来收银子呢,还是陶砚出面才让他们消停下来。
“我知道。”
柳二丫想了想,“我爹以前在码头做活的时候,每次都要给他们两成的银子呢,赚一百文就要给二十文。我爹说如果不给,他们就不让人在那儿做活。而且他们不但收我爹他们的银子,还会收货商的银子。”
“总而言之,只要从那边过,就得给他们银子。”
“不但有个长河帮,好像还有个大沙帮?”柳二丫仔细回想,“我爹好像说过,长河帮管着的是本县的人,而大沙帮管着的则是外县的人。”
“他们怎么了?”
第108章 唐家(二)
陶砚道:“张知县说长河帮违法乱纪, 乃石县一大毒瘤,令我派人秘密搜罗证据,将他们通通抓起来, 以儆效尤。”
“这是好事啊!”
柳二丫把秋棠姨娘的事抛到一边,高兴地说道:“如果能让他们消停下来, 那就是好事一件啊。你想啊,在码头上辛苦做活的人比如以前的我爹, 他们每挣十两银子,就要被长河帮拿去二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若是这二两银子能被真正辛苦的人拿到手里, 多买一升米, 多买两件衣, 家里便能够宽裕一些, 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岂不是大大的好事一件?”
“没想到张知县这样的人,居然也能为百姓做些实事。”
柳二丫感叹着难得。
陶砚本想说长河帮和大沙帮收的银子里面,有一部分是要上供给县衙的, 不然县衙每个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分给底下的人。
而且码头上有一个长河帮, 也有一个大沙帮,但张知县对大沙帮绝口不提,单单只拿出了长河帮来说事, 很明显这里面就有猫腻。没准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大沙帮已经投靠了张知县, 所以他才会打压长河帮。
不然依照张知县这一年多万事不管,只向着钱看的性子,又怎么会突然和每个月安分给钱的长河帮过不去呢?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
一来是这件事情他并不确定, 只是猜测,二来就是没有必要把这事告诉二丫,免得把她吓到了。此事兹事体大,还是小心为上。
自记事起,长河帮和大沙帮就已经存在了,好像是上上任知县时候的事情。胡知县在的时候他们安分守己,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事,所以留到了现在,若张知县真的能够将他们统统拔起,那也是好事一件。
打定了主意的陶砚行动了起来。
他像之前抓人贩那样,带着几个脸生的人去码头做苦活,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苦活或者是抓人贩,而是为了找到长河帮违法乱纪的证据。长河帮的人反应很快,他在码头上没过几日便被冯四发现了。
“陶爷,陶大人。”
几年时间过去,冯四还是穿着他喜欢的青色书生袍,打扮成了读书人的模样,把陶砚拦在了一个偏僻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