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14章

作者:赤色鸳鸯肚兜 标签: 古代言情

  现在,便去将那东案的卷宗整理好了,再来吃饭。我严厉的说道。

  看着那一大一小往东案那里去了,我才松了口气。

  苏泽看着我训他们多少有些不忍,私下里劝我,何苦这样疾言厉色,他们年龄尚小,懂什么天下不天下的。

  我叹了口气,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让我的孩子从小便背负着这样的包袱。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咱们并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身在皇家,多少人多少眼睛盯着,就盼着你出错倒霉。

  一旦失势便是万劫不复啊!

  我从不盼着我的孩子能如何如何的优秀出色。

  只要他们平安健康,衣食无忧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景效十七年九月初八,我亲自下了谕旨,以陪伴公主学习为名召赵将军的女儿赵婧虞入宫。

  十月,还是我下旨,册封赵家姑娘为贞嫔。

  寝殿排了东苑边上的长庆宫。

  她进宫时倒是来见过我一回,诚如苏泽所说,的确不是京城姑娘的样子,她妆容淡薄,眉眼利落,看得出来是个爽利的孩子。

  像她这样的孩子,从小又跟在父兄身边的,按说该找了她父亲身边某个得力的将军嫁了才对,也不至于堪堪的拖到了十八岁,最后竟然进了掖庭。

  我虽然疑惑,却也不至于问出来。

  照旧是跟别的嫔妃一样,温言软语地嘱咐一番,告诉她好好侍奉皇上,绵延子嗣,保重身体什么的。

  这女孩虽然爽利却并不粗鲁,一举一动也符合宫规礼仪。

  看着是好,只是盼着待那鞑靼的公主来了,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

  我这般想着,一转眼便到了十月里。

  皇帝告诉我鞑靼的使臣要带着他们的公主来京都了。

  他如今忙得不行,不仅忙着北疆地区战后重建,还要与大臣们商量着鞑靼使臣的接待。

  毕竟是我朝建立以来与鞑靼的第一次来往,两边又刚打过仗,这接待的轻了重了的都不好。

  我也十分的理解他,他一心想要做个好皇帝,想要处处做到最好。

  可是朝政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北边的那几个邻居又着实是一个比一个难缠。

  我很早便明白,并不是每一个帝王都是天生的雄才大略。

  十月中旬的时候使臣到了。

  皇帝派了文武官员到京都十里之外迎接表示友好。

  晚上便将他们安置在了行宫里。

  第二日他们由人领着入宫觐见皇帝,大抵就是商议一下两边以后往来的具体细节什么的。

  这个时候皇帝一般不说话,就看我们朝堂的大臣们的发挥了。

  晚些时候宫里又办了晚宴,太后说身子不爽利要清静便不来了。我跟着皇帝坐在上首主持大局。

  鞑靼来的人到不少,大臣官员们也都在呢,有的还带了家眷来,想是要见见这鞑靼人的模样。

  看着下边的人觥筹交错,不断的有官员和朝廷命妇来敬酒说祝辞。

  我有些心不在焉,典仪礼官的声音还在我耳边唱着。

  我看了一圈看到了坐在末座的子新夫妇。

  子新曾经在京都府任职,颇为得力。

  前年去了御史台,他的妻子林漾都怀了第二胎了,看着他们夫妻和睦,彼此相敬如宾我也很是欣慰。

  正出神的时候,便听到有人叫我,是鞑靼人中间为首的那个使臣。

  皇后娘娘,我数年前到中原来的时候,便听过娘娘的贤名,如今一看,娘娘的凤仪果然是不同凡响。

  我有些惊讶,这鞑靼的使臣汉话倒是不错。

  我笑了笑道,使臣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若行宫里有何不妥当的,只管派人来说与本宫便是,万望不要客气。

  那使臣道,娘娘凤仪万千又才华出众,我家里有个小侄女,是我兄长的幼女,自小十分的仰慕娘娘,想来跟娘娘很是有些缘分,此番,便让她跟在娘娘身侧洒扫侍奉吧。

  他说着便从身侧拉出一个女孩子来,那女孩看着也就比几个公主大不了多少,大约十二三的年龄,并不是鞑靼人特有的长相,五官和神态,看着有一种中原人的温和。

  只是此刻有些害怕,窝在那使臣身边不愿上前。

  我笑了,这便是鞑靼要送来的和亲公主吗,这样的小孩子如何能够承担维护两国和平的重任?

  再者,这样幼小的年龄,皇上又如何能够下得去手。

  我见那使臣附身与那孩子说了什么,然后她便端了一杯酒,走到我身边来跪下道,阿扎恭祝汉皇后殿下长乐安康。

  我亲手将她扶起。

  你叫阿扎?

  她点点头。

  使臣与你是什么关系呢?

  是我叔父。

  你此番来中原是做什么呢?我温声问她。

  侍奉皇后。她答道。

  我看着她有些稚嫩的脸庞笑了,她是远道而来的和亲公主,竟不说来侍奉皇帝,也不说来维护两国和平。

  只说来侍奉我,想必是刚刚听她叔父那样客气,她便以为真的是来侍奉我的。

  幸好皇帝这会儿忙着与大臣们说话根本就不注意我这边,要不然本来要嫁给他的女孩儿现在反而说来侍奉我,他心里该多难受?

  说起皇帝我真是头疼,按说公主和亲这事属于国事,应该他来跟使臣安置才对,可是他一根筋的认为公主入了后宫便该我来安置了,他是半点不愿意操心的。

  我只好与那阿扎公主说道,你是鞑靼来的公主,在我们这里自然是客,你不必来侍奉我的。听闻你是鞑靼可汗的幼女,此番你来中原自然是为了维护两国邦交而来,明白吗?

  这女孩子也不说话,也不点头,就是睁着大眼睛望着我。

  我无奈的笑了笑,从桌上拿了一个桃子给她,拍了拍她的手让她去她叔父身边。

  也不知她看不懂我的示意还是怎样,反正就不动弹。

  大眼睛望着我,也不说话。

  我无奈,只好让她跟苏泽一起站在旁边。

  亥时三刻的时候宴席还在继续,我觉得实在乏的不行,本来我今日的精神头就不好。

  晚上还得面对这么多鞑靼使臣和朝廷里的大臣多番周旋。

  于是我便跟皇帝说自己身体不适要早些回去休息了。

  更深露重,我带着苏泽和宫人们好不容易回去了。

  刚进宫门口我突然一扭头,那女孩竟然亦步亦趋地跟了来。跟了我一路我都没有发现。

  我问她,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呢?

  她还是那样,只看着我却不说话。

  实在没有办法,想是问她问不出来什么。我便让苏泽去着人将她好生送回去。

  进了内殿我开始让人给我打水卸妆,好不容易卸了那凤袍身上才松泛了。

  不想我正着白色中衣坐在榻上看书的时候,苏泽进来与我说道,那鞑靼的公主又来了!

  十来个人看不住她,东窜西跑得那叫一个厉害。

  反正就不回去,这回子又在外殿站着了。

  我实在是疲惫得不行,真不晓得这丫头到底是要怎样?

  你去,将她叫进来!我有些生气的对苏泽道。

  因我睡前总要读书,所以内殿的宫灯总是明亮的。

  尤其是梁上悬着的琉璃宫灯交相辉映着,照得仿佛那琉璃灯下的流苏也会发亮似的。

  灯下的女孩儿就那样看着我,没有局促不安,有些坦然和硬气。

  我仔细地打量着她,她眉眼是中原人那样温和的轮廓,却长得又是鞑靼人特有的健壮。

  我不知到底该从哪里下手才能让她同我好好说话。

  思来想去我只好压下疲惫,缓声道,阿扎公主,你是有什么话要同本宫说吗?还是有什么难处要让本宫帮忙的呢?

  她不说话,还是那样静静地看着我。

  过了一会儿,她仿佛有些无聊,颓然地抬腿走到我床榻下的踏脚旁边,竟然盘腿坐在了那里。

  她就那样坐在厚厚的地毯上,低着头,不说话,伸出她胖胖的指头不知道在那地毯上划拉什么,长长的两个粗辫子垂过她的脸庞。

  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不说话,但是她的神态又出奇的温顺。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从床上下来坐到了南边的榻上,亲自煮了些甜甜的菊花茶,并吩咐苏泽去外面拿了些糕点进来。

  上这来坐着吧,尝尝我这里的糕点如何。

  听了我的话,她才从地上站起来,爬到了我炕桌的另一边。

  我亲自倒了一杯茶,放到嘴边吹了吹。

  然后拿起一块糕点给她。

  尝尝我们中原的糕点吧,是本宫亲自做的。

  她稍有迟疑,但还是拿起来吃了。

  听说你是鞑靼可汗的幼女,你的母亲是中原人吗?

  她点点头,不说话。

  不知你的母亲是中原哪里人士呢?我问道。

  燕京人士。她看了看我。

  燕京出美人,看来你随了你的母亲。我笑了笑。

  她年龄尚小,还看不出是什么样的美人。

上一篇:玉珠碎

下一篇: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