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论道的太后 第23章

作者:赤色鸳鸯肚兜 标签: 古代言情

  眼看着方素白跪安要出去了,我才出声对下首站着的苏泽道,苏泽,你去替皇上与本宫送一送方先生吧,行宫里道儿多,别走岔了才是。

  苏泽应声,这才挑了帘子,领着方素白出去了。

  看着俩人出去了,我才松了一口气。

  皇帝以为,是因为方素白的失态我才沉默的,便又跟我说起了方素白是个怎样怎样有才华的人呐,又是个多有想法的人呐什么的。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在宫里这些年,经手了这样多的事,赐过的婚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桩了,不得不说,见微知著的本事我还是有的。

  苏泽昨日的反应分明是忘不了方素白。

  而方素白呢,自打适才见了苏泽,那三魂六魄便都丢了。

  适才我下令让苏泽去送她的时候,那个惊喜的样儿,瞒得了皇帝却瞒不了我。

  思及此,我抬头对皇帝笑了笑道,既然皇上这样看重他,我如今倒没有不信他的理了。这厢还请皇上开一开恩典,什么时候得空了带着方先生去晏春堂指点一下那两个泼猴罢。

  灿儿还好,阿烁这两日作诗真是头疼坏了,可见苏泽不能教她了,换一位先生也是好的。且她这两日闹腾着要办什么诗会,真是把臣妾愁煞了。

  皇帝道,让素白指点阿烁作诗倒也无妨,只是办个诗会又如何呢?

  陛下是阿烁的父皇,难道不知她的斤两么,她能做什么诗,不过是前两日失了面子,此次要找补回来罢了。我无奈道。

  皇帝听了却道,我前两日瞧着她是颇有进益的,你也不必忧心。上回如何就失了面子呢,可是谁笑她了。

  也不曾,她自己作不出来,心里别扭罢了,能有谁笑她。我有些无奈。

  ……

  这厢,苏泽领着方素白出了廉政斋。

  直到过了假山旁的小路,方素白突然拽着苏泽的胳膊,将她拽到了旁边的竹林里。

  方先生做什么呢,这般拉拉扯扯的成何体统。苏泽一把推开了方素白,只见她慢条斯理地理了理自己的女官服饰,才吊起一边嘴角上下打量了方素白一遭,带着她一贯的不屑。

  小泽,真的是你吗,二十多年了,你在宫里过得好吗?方素白的声音都颤抖了,眼里带着惊喜和兴奋。

  呵!苏泽嗤笑,你没瞧见吗,如今我是当今皇后娘娘的殿前女官,身居正二品,便是朝廷的尚书大人见了我都是要行礼的,自然过得好了。

  她负手走了两步又回头看向他,笑着道,倒是你啊,得了你想要的了吗?当年一心贪图功名利禄,怎么这么多年,你竟还是个白身呢,真是枉我父亲教导了你许多年。

  方素白听她这样说一颗心像被戳碎了一般。

  他嘴唇动了动,良久才道,小泽,不要这样说行吗?

  苏泽笑了笑,倒也是,你如今可是得了陛下的欢心,这高官厚禄的也就是一时半会的事。倒是跟我们不同。

  你非要这样说我心里才开心吗,当年学士府败了我比你更绝望,你知道我是怎样九死一生才才能来到京师,才见到你吗?方素白眼含热泪,心痛至极。

  他接着道,我也想带你走的,可是我护不住你啊,还有师父交给我的任务,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我走投无路了啊……师父他……

  住嘴,不要提我爹。苏泽打断他,倒是该谢谢你,若不是你,我哪里有如今这样风光的好日子呢,方素白,你且等着吧,我倒要看一看,你能混出个什么样儿。

  苏泽咬牙切齿地说完便径自出了竹林。

  全然不顾身后面如死灰,流泪不语的方素白。

  苏泽自己出了竹林,愣怔了好一会儿,才招呼亭子旁打扫的一个小内侍道,你且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竹林里将那方先生送出行宫。

  内侍应声去了,苏泽这才叹了口气,回头便往廉政斋去了。

  ……

  这厢,我与皇帝闲话了半晌见苏泽送完了方素白,便也与皇帝告辞回去了。

  皇帝又絮絮叨叨地嘱咐我说,如今天气燥热了,万万不要再这样跑来了,才大好的身子,热出病了可怎么好。

  我听着心里一片心虚愧疚,匆匆告退便出了廉政斋。

  哪怕我心思再多,如今都不得不承认,自从太后去世,皇帝对我的确很好。

  是惺惺相惜的感情,是丈夫对妻子的那种好。

  我快四十岁了,平日里要操劳许多不说,如今身子也不好。

  扶持我的太后走了,我的一双儿女长大了,灿儿有了自己的心上人。

  阿烁不着四六的也从不心疼我,眼看着,陪了我二十多年的苏泽也要嫁人了。

  外头还有不知什么人等着我病死了给皇帝立新后。

  你看呐,我活了这大半辈子,活的是什么呢?

  年轻的时候我自诩贤名在外,受人敬仰。

  可是如今我年龄大了,身子不好了。

  万万不想,竟然是皇帝,愿意一日三回地关心我的身体好不好、精神好不好。

  哈,多讽刺啊!

  病起见秋扇,风前悟感伤。念予当咽绝,得尔致清凉。

  沙鹭如摇影,汀莲似绽香。不同婕妤咏,托意怨君王。

第七章 相见欢

  夜里临睡前,我平心静气地坐下榻上借着琉璃灯盏打络子。

  细密顺滑的红色丝线在我的手指间来回穿梭。

  思索了许久,我告诉苏泽不论她是什么样的意思我都会成全,毕竟宫里的日子太浮躁也太无聊了。

  如果是我,年轻的时候有这样好的人等着我,我愿意抛下一切跟着他。

  不论顺遂与否。

  苏泽拨着算盘没有说话。

  不知不觉竟然已进了七月上秋,这一年的大半时日又过完了。

  外头的天热得不行,我又极其怕热只好日日在晏春堂里头躲凉快。

  前日里答应了给阿烁办诗会,这便忙起来了。

  苏泽在一旁磨了墨,郑重其事地写着给各位闺女们的请帖。

  我特意提醒她,给那位簌絨姑娘也好好的写一份。

  旁人也罢了,只她一人,到时候须得找个能说会道的小宫人好好的送去。

  灿儿听说阿烁这回又要办诗会,他是一点也不想掺和,早起便出门去玩了。

  我倒是猜着,依他的性子今天是不会回来了。

  阿烁这会子激动得不行,且想着这几日的用功足够让她一雪前耻了。

  我只笑她小孩子心性。

  诗会定在晏春园里头,一共邀了十二个女孩子。

  除了祉菘大公主因着婆婆生病不曾跟着来行宫,五位公主都邀请了,还有几个一道跟着家里父母来的贵女。

  我虽都没见过,但大致也能想象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用过午膳以后,便也都陆陆续续的来了。我便在正殿里等着同她们说话。梓蕴公主年龄最大,此时也颇有长姐风范。带着一众妹妹与我行礼问安。

  女孩们见了我也甚是恭敬,许是家里大人提点过了,虽不曾进过宫,礼仪倒是一丝也没有不妥的。

  我倒是细细的瞧了瞧那传说中的簌絨姑娘。

  不得不说我的灿儿眼光是真的好,这个梁家姑娘并没有令人惊艳的美貌,但是一颦一笑都透着一股干净温柔。

  也不像有的女孩子伶牙俐齿地急于在我这个皇后面前表现自己,她只浅浅的笑着看别人说,有时也接两句,却句句都在点上。

  我有心与她说了两句话,她的言谈得体之处又不显得生疏,说话随意又温和恭顺。

  总之啊,是个令人感觉如沐春风的女孩子。

  我心里虽满意也不曾表现出来,只待她与众人一般便是了。

  待瞧着人都到齐了我也不再留她们说话了,只让她们自己去园子里逛便是了。

  小孩子们说话,我在了反而不便,便跟着苏泽一起去内殿里看账本了。

  如今在行宫里住了快两个月了,不说别的,只这花销是真让人肉疼。早前我也是预料到的。

  可是如今看着这账面上的银子如流水一般哗哗流去的时候,我还是心疼得无以复加。

  行宫不比掖庭,掖庭时各宫的吃穿用度都是有规制的,此时来了行宫也不好在各种限制。

  且皇帝带的亲随大臣,皇帝宗亲们,以及他们的子女们,在这行宫里过的,可比后宫的这群人可自在多了。

  不说各处的宴请游玩的费用,便是只这每日的吃穿用度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

  我正愁眉苦脸的时候,苏泽拿着账本过来给我看。

  她说这几日连算了几回,行宫一行,除去后宫嫔妃与皇子公主们的开销,只外臣及其家属们已经花用了三万两之多的白银了。

  我一时惊得嘴里的茶都咽不下去了。

  三万两白银?才俩月?我此时想把他们撵走的心都有了。

  皇帝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啊,这是割了自己的肉来喂他们啊。

  不,这不是皇帝的肉,是我的。

  我特么劳心劳力的一年俸禄才两万白银啊,我一时心疼得不行,立时便想去找皇帝让他下旨赶紧回宫吧。

  再住下去,来年都没有银子拨给慈幼坊了。

  苏泽见我着急连忙劝道,娘娘三思,此时正值盛夏,皇上开恩来行宫便是奔着避暑来的,盛署不曾过完娘娘便要请旨回宫,恐落人话柄说娘娘小家子气。

  我听着倒是这回事,只是来年慈幼坊的银子怎么办,如今只京城便有六座慈幼坊,去岁京畿周围也建了两个。

  这些地儿的银钱俱是不能断了的。

  苏泽见我发愁得不行,兀自笑了笑,娘娘向来聪明,怎么这个时候倒糊涂了呢?

  你有什么办法?我问。

  等避完了暑,咱们各自回去了。娘娘大可以将慈幼坊的账目与那些夫人们看一看,再让他们各自掏腰包填补慈幼坊的花用便是了,这银子说到底也是她们用了的。

上一篇:玉珠碎

下一篇: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