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155章

作者:玖拾陆 标签: 古代言情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会有可能。

  就永宁侯那直脾气,听闻西凉发兵能急得厥过去,真一次次知道战况上的颓势,他能养病?

  他养得住才怪!

  不能去边关,留京又养不好,那他老人家这些时日做什么?

  当热锅上的蚂蚁,看看什么时候把自己烤熟了?

  黄太师不管那些议论,继续道:“对武将而言,洒热血是他们的荣耀。

  老侯爷对大周忠心耿耿,大周需要他,他也需要去边关燃烧自己。

  哪怕最后烧尽了,能拦下西凉与南蜀,便是对他最好的送行。

  若是皇上因着舍不得,而不给永宁侯这样的机会,他才会抱憾终身。

  秦胤一生为大周征南讨北,立下赫赫战功,这是他该得的奖赏。”

  边上,范太保重重抿住了唇。

  他的眼眶、嗓子眼,酸涩得厉害。

  他这才发现,自己的眼中不知何时,已经有了湿意。

  不止是他,他也从黄太师的话语里听到了忍耐的哭腔。

  范太保想,即便老太师这番声情并茂,有故意夸张的成分,但其中,也一定是有几分真情实意的。

  他也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为何黄太师会一改初衷,甚至改变他自己行事的风格,直接在金銮殿上说这些话。

  不愿意看永宁侯带病出征是老臣之间的惺惺相惜。

  而让老侯爷去,更是惺惺相惜。

  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便是岁数有些差别,大几岁、小几岁,其实都差不多了。

  谁走前,谁走后,都有可能。

  指不定他们都活不过最年长的徐太傅呢。

  只是,人死了,得死得其所,死得有那么点意思。

  正如徐太傅说说的那样,死就死了,但这样,对皇上、对大周有好处吗?

  他们都得留下些什么来。

  所以,徐太傅一腔报国之心,但他筑墙封门,坚决不迈出来一步。

  所以,永宁侯连马背都上不去了,还想着去指挥战局,替大周守住边境,也再锻炼几位后生。

  所以,黄太师明知皇上反对,还要坚持为老侯爷争取。

  清了清嗓子,范太保亦往侧面迈了一步,恳切道:“老臣以为,太师所言有理,由老侯爷坐镇边关、调度三军,既是他自己的追求,亦是我大周度过这一次战事所必须的。”

  董侍郎被黄太师的一席话,说得心中热血滚滚。

  他与永宁侯交好,太晓得那倔老头是个什么脾气了。

  一时间,什么“轻如鸿毛、重于泰山”、什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在他脑海里翻来滚去。

  也顾不上旁的什么,董侍郎想站出去,附和两位老大人,不曾想,他晚了一步,被自己的顶头上峰抢了先。

  史尚书先站出去了:“整体调度上,臣汗颜,兵部捉襟见肘,此时确实需要一位有前线领军经验的老将军来统一安排。只在飞门关内统领一番,臣想,老侯爷虽是病体,应当也还吃得消。”

  当然,还有更直白的说法。

  如今的飞门关,不缺狐狸,在史尚书看来,树上那个就是只狐狸。

  狐狸眼下缺少的,是那只能让他借威的老虎。

  没有老虎在后头趴着,狐假虎威还怎么达成?

  他们把老虎送去,不需要老虎舞爪子,就趴在那儿,让人看看那黄黑相间的皮毛,打个呼噜,足以镇场子了。

  更何况,永宁侯只是身体不适,思路很清晰,他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镇场子。

  只是这些直白话,看看皇上神色,史尚书忍住了。

  上峰既开口,董侍郎也没有再耐着,道:“虽骑不了马,不过从京郊渡口出发,很平稳,到西都换马车,沿着官道走,马车尽量舒适些,抵达飞门关,对老侯爷的负担也没有那么大。”

  “如此出行,会不会太慢了?”有人问。

  董侍郎道:“日夜行船,河道畅通,夜里比白日还能快些,反倒是陆路,天黑之后,不得不降速甚至休息,长途来看,倒也不会慢许多。”

  不过,与先前骑兵阵那样奔驰来比,肯定会慢一些。

  可那样人疲马乏的快,明显不适合永宁侯。

  董侍郎的建议,便是矮子里头挑高个,选个最符合状况的。

  没办法,却也实际。

  话说回来,如今本来也就是如此。

  真不是没有办法了,他们何须讨论让永宁侯去边关辛劳呢?

  龙椅上,皇上沉默不语。

  不过这么些时间,底下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永宁侯赴边关的所有行程,都给安排好了。

  真是效率至极!

  皇上在心中冷哼了一声,藏针的目光落在黄太师身上。

  所有因由,来自黄太师。

  那股子悲怆与哀鸣,要哭不哭的,把一整殿的人都给带进去了。

  好一个黄晔啊,巧舌如簧,煽动人心,一等一的好本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若坚持留秦胤在京中,让老头子抱憾终身、郁郁而终,那全是他的错了。

  越想越不是个滋味,皇上起身,大步往外走。

  徐公公正出神。

  他也被黄太师这翻手间、把别人的想法全部掉了个头的本事给唬住了,身边皇上突然离开,他一个激灵回过神来。

  “退朝!”他尖着嗓子,急匆匆喊着,大步追了上去。

  经过黄太师身边时,皇上窝着火,还是顿住了脚步。

  他盯着黄太师,道:“老太师主张秦爱卿出征,他若在外出了状况,你担得住吗?”

  黄太师皱眉。

  能有什么状况?

  对大周而言,若秦胤坐镇,还拦不住西凉、南蜀大军,那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丢城丢地,所有朝臣,尤其是他们这些近臣,都要担责,而不是其中某一个人。

  更何况,事情是他搞出来的,他难道还能推给秦胤?

  而对老侯爷个人来说,他因劳累加重病况,甚至病故,但这是他所追求的。

  烧尽最后一丝力量。

  死得其所。

  黄太师敬佩秦胤,以与这样热血、忠义的老侯爷为同僚,同为大周奋斗而自豪。

  “皇上,”黄太师答道,“老侯爷需得舟车行路,路途遥远,得早些下旨,让他出发。”

  这么一个答案,让皇上青了脸色。

  他吸气又呼气,忍了又忍,没有再说什么,一摔袖子,走了。

第182章 一针见血

  随着皇上离开,金銮殿里,大臣们先前压在心里的话,不再是小声的嘀嘀咕咕,而是积极讨论起来。

  各种思考纠缠之下,即便有人依旧认为不应当让永宁侯带病出征,但大部分的人,都被黄太师的那一套说服了。

  见老大人们还在殿中站立,纷纷上前去。

  “皇上没有应允,还要靠几位再谏言。”

  “赶紧去御书房里,打铁需得趁热。”

  黄太师含糊应了几句,没有正面回答,叫上范太保,一块出了金銮殿。

  旭日初升,撒落下来。

  晨曦映在那层层琉璃瓦上,黄太师不由地,眯了眯眼。

  范太保落后半步,道:“这个方向,可不是去御书房的。”

  黄太师哼笑。

  两人都了解皇上。

  先前大殿里说了那么多话,已然是在逼迫皇上了。

  此时此刻再追着去御书房里逼,适得其反。

  得给皇上一些时间,仔细琢磨琢磨这一番道理,差不多等明日退朝后吧,皇上想得差不多了,他们再过去,给皇上一个台阶,这事儿也差不多成了。

  张弛有度、软硬皆需。

  这么浅显的道理,范太保岂会不懂?

  太保就是故意那话寒碜他。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黄太师道,“你也别光拿我打趣了,大把年纪的人,难道没点儿旁的乐趣?”

  范太保摸着胡子,放声笑了会儿。

  笑过了,摇了摇头,他叹道:“乐趣啊,太缺了。”

  朝堂政务,日复一日,虽枯燥,但只要欣欣向荣,枯燥里也有无穷乐趣。

  他们三公,脾气各不同,处事手段也不一样,互相打个配合,张弛有了,软硬也有了,事情不难办,也有些滋味。

上一篇:宠婢难逃

下一篇: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