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乱国 第153章

作者:樊笼也自然 标签: 古代言情

  邀雨只觉得很奇怪,从她拿到木盒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一日出头,这位教主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还调派了人手来统万城?

  子墨一听说出口都有拜火教的人把守,心里就一惊。他趁着右护法和红袍使分神之际,剑尖猛地在地上划了个半圆,烟尘飞起时,他猛地冲到邀雨面前,抱起她就跑入一个分岔。

  等右护法和红袍使回过神时,只看到子墨的衣摆在岔道口一闪而逝。

  红袍使作势要追,却被右护法拦了下来,“再等等,让他们多体验一下此刻的绝境,后面的事情才更容易办。”

  红袍使方才的张狂忽然间荡然无存,他恭敬地施了一礼道:“方才言语间对护法多有冒犯,还请您不要见怪。”

  右护法突出的眼睛始终盯着子墨和邀雨逃走的方向,“既是本座让你做的,就没有什么冒犯可谈。”

  红袍使忙借机拍马屁道:“也是护法能有容忍的雅量,才会有此妙计。”

  右护法大约是真的有些看不上这位红袍使,对他的恭维也没露出半点儿悦色,“走吧,不能让他们跑远了。既然那个男子不是云道生,就直接杀了檀邀雨吧。你们只能将那男的打到重伤,但却不能伤其性命。懂了吗?”

  红袍使立刻应承道:“那是自然,咱们还要他办事呢,杀了还有什么用处?”

  右护法点点头,“行了,这儿就交给你们了。那两个小贼已经使不出来内力,杀掉一个,对你们几人来说,应该也不是难事儿。本座要先行去见过教主了。”

  红袍使作揖恭送,“护法放心,我们一定把事情办妥。”

  右护法又叮嘱了一句,“魏人应该很快就会发现这里,你们还是要速战速决。”

  听到红袍使应了一声“喏”,右护法才又看了一眼子墨和邀雨逃走的岔道,随后转身走进了另外一条甬道内。

  他在甬道内一直走了快一个时辰,途中拐了几个弯,才走进了似乎是条死路的甬道。

  甬道的尽头站着另外一名红袍使,见他过来,忙上前施礼。

  右护法只是微微点了下头,未置一词。

  这名红袍使见状,立刻走回到走道尽头,在墙上摸索了一会儿,随后扭动机关。

  那仿佛是死路的白壁缓缓移开,幽暗的月光便从洞口倾泻而下,照亮了脚下一小方天地。

  右护法刚走出甬道,白壁就又被关上了。

  此时他正站在距离东城西墙外约半里的地方,望着天上满布的星辰,右护法冷笑一声,“什么天选之人!”

  说完这话,他便不再停留,直直向西而去。

  直到右护法爬上了一座山丘,看到顶上站着的人,他才停下脚步,摘下兜帽,上前行礼道:“属下见过教主。”

  被称作做教主的人,却恍若未闻,只是背着手,却身姿依旧挺拔地看向统万城的方向。

  他的身上,同样蒙着红色兜帽斗篷。只是这位教主斗篷的颜色,要比其他拜火教众深得多。据说,那是用真的人血染出来的。

  右护法也不等教主发话,便自己直起身,走到教主身侧,同他一起看向远处的统万城。

第三百一十八章 、搜捕

  此时的统万城,即便笼罩在夜色下,也似这广阔的荒芜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

  城墙上依旧有旌旗招展,虽然看不清楚上面的字,可不用多想,那一定是一个苍劲有力的“魏”字。

  如今已经入夜,外城和东城中并没有多少火光,只有西城,似是要将自己燃尽一般,灯火通明。

  也不知过了多久,教主苍老却浑厚的声音才在右护法的身侧响起,“明明是大军攻城,没有火光冲天也就罢了,居然连统万城平时的热闹都赶不上,亡国亡得如此悄无声息,真是看得本尊好生无聊。”

  右护法深知拜火教在大夏经营数载,一夕倾覆,教主的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儿去。他赶紧道:“教主若是允许,属下这就返回地宫,杀了那个檀邀雨为教主出气。”

  教主却大笑了几声,“世人愚蠢,总觉得亡国是妲己和褒姒的错。可实际上,生而为人,谁又有那么大的力量颠覆一个盛世之国?毁了大夏的,是赫连氏自己。蚕食我们基业的,也并不是檀邀雨,而是她背后的行者楼。只要有行者楼在,他们就总能找到新的拐点之人。只有行者楼毁了……”

  教主的声音听起来依旧沧桑有力,波澜不惊,却隐隐露出一些杀戮之气。他目光如电,只是扫了一眼身旁的右护法,就让后者浑身打了个激灵。

  随后,教主又似恢复了心绪,平静地吩咐道,“你带着东西,速去东方神坛躲避吧。没有本尊的诏令,绝对不可现身。这天下很快就要乱了。到时我们会有无数的机会,东山再起。”

  右护法知道,此时的统万城附近并不安全。魏军的探子和巡逻兵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他们。于是他作揖告辞,“属下这就告退了。也盼教主此次南下,一路顺风。”

  分界线

  夏朝最富丽堂皇,奢华无比的朝堂内,拓跋焘看着面前跪了一地的夏朝宫人,声音森冷地问:“赫连昌何在?”

  前排的几个宫人偷偷抬眼去瞧跪在最前方的夏朝公主赫连珂。

  如今皇上生死不明,平原王又远在长安。宫中实际的主子,就只剩这位皇上和平原王的亲妹,扶风公主赫连珂。

  宫人们见赫连珂只跪在地上不发一言,也摸不清她的态度。

  拓跋焘的亲卫见宫人们犹犹豫豫,直接拔刀恐吓,吓得其中一人赶紧颤颤巍巍地答道:“皇上带了些人,于两个时辰前出了西城……此后就不知所踪……”

  拓跋焘闻言,又等了片刻,见无人再答话,便一个眼神瞟过去,亲卫军中立刻走出十人,手起刀落,直接取了前排十个内侍的性命。只留下方才答话的那个,被夹在中间喷了一脸的血,人也被吓瘫了。

  尸体很快就被拖出了大殿,经过其余的宫人时,所有人都不敢去看那些尸身,只瑟瑟发抖地偏过头去。

  只是他们再不愿意去看,也没法无视尸体在地上留下了的几条刺目又让人惊心的血道。

  拓跋焘的声音似乎凌驾于所有夏宫人的头顶之上,一字一句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统万城的主子已经变了。若是还有人看不明白这一点,总想着要看旧主的脸色做事,那朕也乐意送你们去地下继续服侍你们的旧主。”

  拓跋焘这话,一半是说给宫人们听的,另一半则是说给赫连珂公主听的。

  作为胜利者,拓跋焘不介意帮这位跪着还将脊背挺得笔直的公主清醒一下。

  “还有没有人知道赫连昌的所在的?”拓跋的声音再次传来。众人却只剩下发抖,并没人开口说什么。

  看来宫人们知道的也只有这些。拓跋焘立刻下令,往东西二城加派人手搜索,定要把赫连昌给找出来。

  拓跋焘的命令一出,跪着的赫连珂的脸色变了又变。赫连昌可能还活着,这个猜测无疑让做主降魏的公主赫连珂十分矛盾。

  她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皇兄死掉,哪怕夏朝如今已经算是名存实亡,赫连珂依旧希望能有个人替她挡在前面。

  可她又自觉无颜面对哥哥。当宫中谣言四起,说皇兄已经驾崩时,她只觉得天都塌了。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同魏军一战,为皇兄报仇,而是如何自保,如何在魏军攻入皇宫时不被折辱。

  赫连珂很清楚,即便自己因为貌美,深受父皇和皇兄的宠爱,甚至破例将扶风作为她的封地,成了夏朝唯一一位有自己封地的公主。

  但即便如此,夏朝的将士们也不会服从她的指令。一直被捧在手心里的赫连珂,甚至不知道如今西城还有多少兵力,部署又是如何。

  因此在她误以为皇兄已死时,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开城投降,以此保命。

  赫连珂作为一个在宫中长大的公主,虽然对政事军事一窍不通,却很清楚身为女子,如何在位高权重的男人面前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她死死地咬着牙,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在不断地重复着。不能示弱,一旦示弱,就会沦为胜者的玩物。

  她直挺的后背由于始终僵直着,已经开始隐隐发酸。可她依旧不敢松懈一丝一毫。因为赫连珂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她此刻的表现。

  疲累,惊惧,愧疚,惶恐如同海浪一样,一波一波朝她袭来,正当赫连珂以为自己就要坚持不住了的时候,拓跋焘的声音再次响起,“为你们作法的天女人又在哪儿?”

  这次宫人们没敢再耽误,几个知情的立刻就七嘴八舌地答话。

  “仙姬,不,天女去东城城墙了。”

  “天女之前在地宫的。”

  “天女可能同皇上在一起。”

  乱哄哄的答话一结束,拓跋焘脸黑得能吓死个人,他皱着眉,像是勉强克制着怒火道:“说了半天,你们竟然一个都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处?”

  拓跋焘的声音其实不大,但是声音中包含的杀意和寒气却似魔咒般钻入每个夏宫人的耳朵。这种不加掩饰的怒火,明显与方才不同。

第三百一十九章 、赫连珂

  包括赫连珂在内,此时所有人都抖如筛糠。

  他们以为这位魏皇是个仁义的君主,毕竟魏军经过东城时,都没有对平民动手,可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大概是想多了。乱世帝王,没有哪个是见不得血的。

  赫连珂其实对檀邀雨的事情是有所耳闻的。但身为夏国独一无二的公主,她曾经的骄傲让她对于檀邀雨这种出身的人十分不屑。

  因此尽管檀邀雨在夏皇宫中被“软禁”多日,赫连珂也从没有想过要去看一眼这位仙姬。

  此时魏皇宫中的众人还并不知道,正是这位帮他们作法的仙姬,打开了城门放魏军入城。故而拓跋焘一问,就有人立刻将可能的猜测都抖了出来,以为拓跋焘是要抓了檀邀雨去问罪呢。

  可是赫连珂却很敏锐地从魏皇对檀邀雨“天女”的称呼上察觉了微妙的不寻常。

  她的心如电转,在种种的不确定中,她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拼上一次。

  “魏皇陛下,”赫连珂颤抖却清甜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她抬起脸,一张绝美却满是哀伤的脸望向拓跋焘,“本宫虽然同这位天女没有多少接触,但同为女子,本宫深知许多女子的不得已,无论她是否曾帮助我朝,她也应是听命行事。如若可以,还请魏皇能从轻处罚她。”

  赫连珂将话说得十分委婉,似是在帮檀邀雨说话,又像是再为同为女子的自己求情。为了保险起见,她还特意强调自己同檀邀雨并没有过多往来,以防自己万一猜错了魏皇的心思,反倒将唯一的生路堵死了。

  拓跋焘似乎是此时才注意到赫连珂的长相,而后似是玩味地上下打量了她一番。

  拓跋焘隐约想起,夏皇赫连昌在北地是有美男之称的,而与他同父同母的扶风公主赫连珂,自然也继承了父母的美貌,生了一张无可挑剔的容颜和一双如秋水般的眸子。

  就算是拓跋焘,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公主是真的当得起“大夏明珠”的雅号的。

  据说西秦的太子乞伏暮末曾经几次借着出使之名,来探望这位公主殿下。成了北地人尽皆知的“裙下之臣”。

  只是这位公主的封地在与长安一地之隔的扶风,如此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一任的夏皇,都不可能让它成为聘礼,随公主外嫁的。

  因此夏朝内凡是地位够得上的人家,都巴不得把自己适龄的子弟送到公主面前。而那些男子,但凡见过赫连珂一眼的,都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一切,哪怕被人称作面首也在所不惜。

  久而久之,这位赫连珂公主同各个王公贵族的风流韵事,就变得比草原上的牛马还要多。

  拓跋焘虽然无意成为这位公主新的仰慕者,可他对着赫连珂娇柔中又带着灵动的脸,也实在发不出来多大的火气。

  听到赫连珂为檀邀雨求情,拓跋焘不仅对这位公主多了一丝好感,他缓和了一些口气道:“公主还是先求自保,再想着别人吧。”

  赫连珂闻言,立刻红了眼圈,眼泪在一双明眸中来回打转,似乎强忍着才不让泪水落下来。楚楚可怜的表情和强撑着的纤细腰肢,让在场的所有男人都喉头一紧,忍不住想要上前保护她。

  拓跋焘不自在地干咳一声,转头吩咐亲卫道,“去放信烟,她若在城中,必定会来相见。”

  赫连珂保持着柔美的颈部线条,缓缓地低下头,她知道,她赌对了!可是她心里又隐隐升起一丝妒意。她不懂,为什么魏皇在见过了她的脸以后,还能心心念念想着别的女人?这个仙姬难不成比她还美吗?

  赫连珂正出神,就听身后的大殿门口响起了一声通禀,“陛下,花木兰求见。”

  拓跋焘微微抬头道:“进来。”

  花木兰一只手拎着马槊,另一只手拖着一个应该是已经晕了过去的内侍,大步走进殿中。

  两人经过赫连珂时,赫连珂忍不住偷瞄了那内侍一眼,随后便小脸雪白地惊叫道,“皇兄?!”

  花木兰听到赫连珂的叫声却并没停顿,走到拓跋焘面前将已经晕了过去的赫连昌往地上一扔,随即单膝下跪道:“属下在搜寻东城城墙的途中,遇到了一群内侍和侍卫,见他们举止可疑,便想抓住了审问。这个穿着内侍服饰的人当时便要逃跑,属下没办法,只好出手将人打昏。”

  花木兰伸手摘下赫连昌头上内侍的帽子,继续道:“后来有个内侍为了自保,招供说这人是夏皇赫连昌。属下不敢耽搁,便先将人提来了。”

  拓跋焘挑眉,他在入城时给花木兰下达的指令是去毁了“招魏门”的匾额,可是花木兰却是在搜索东城城墙时发现的赫连昌。

  这其中细微的出入,拓跋焘不想言明,花木兰也间接地含糊了过去。所幸花木兰的擅做主张让她捉住了赫连昌,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此时赫连珂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摇着赫连昌的肩膀,带着无助的哭声道,“皇兄,皇兄你醒醒,你醒醒啊。你不能丢下珂儿一人不管啊……珂儿好怕,珂儿真的好怕,你醒醒,你救救珂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