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乱国 第318章

作者:樊笼也自然 标签: 古代言情

  “檀将军似乎很惊讶?”刘义隆的声音很小,若不是这整个寝宫安静到了极致,檀道济怕是连一个字都听不清。

  檀道济眉头紧锁,嘴抿成了一条线,他撩起铠甲的前摆,双膝跪地,头重重地叩在地上道:“老臣僭越,臣请皇上立刻召集御医属所有御医诊治。他们若不知该如何为皇上料理身子,便请下旨召民间圣手入宫。再不然,臣自请书信一封去五学馆,邀学馆善医道的夫子入宫为陛下诊治。求陛下恩准!”

  檀道济说完,便保持跪姿不动了。

  刘义隆沉默地看着他半晌,才幽幽开口道:“老将军要说的话,就只有这些?”

  檀道济依旧叩头在地答道:“无论何事,都重不过皇上的龙体。今日皇上便是要治老臣的罪,老臣也要直言。臣听说皇上一直在服用严氏的丹药。臣虽不知这丹药究竟有何功效,可皇上您自从服用之后,身子便每况愈下。臣请皇上停止服药,并详查这丹药究竟为何物?!”

  刘义隆扭回头,望着寝殿的房顶,眼中尽是疲累。

  以他猜忌多疑的性子,连嬴风给的药他都要查验一番,又怎么可能会不调查严道育的丹药。

  然而这药是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体弱已不能人事,想要生子,就只能用这种药催发,再收集到瓷瓶中交给严道育处理。

  即便御医几次隐晦地反对,可刘义隆一心想要看到后宫子嗣繁茂。为了生出更多的孩子,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服药,导致本就虚弱的身子迅速被掏空了。

  可这种话,他怎么可能告诉自己的檀道济?

  “此事容后再议。”刘义隆气息微弱道:“檀将军当知道,朕为何召你回建康。”

  檀道济心中叹息,他缓缓立起身子,直视躺在御塌上的刘义隆答道:“臣知道。但臣只有一句话,檀家绝无反心。”

  “朕如何信你?”

  檀道济坚定道:“这一点臣其实无需多说,因为檀家的忠心,皇上心中其实是清楚的。皇上需要的,也不是让您相信臣一家的证据,而是让满朝文武,让天下人相信,檀家不会反的证据。然而此事,却是不可能的。”

  “为何不可能?”

  “人心多变,且又易偏心。即便臣再怎么力证清白,依旧很难改变所有人的想法。臣一求问心无愧。二求皇上能信任老臣。至于旁人如何评说,臣并不在意。”

  刘义隆再次沉默,良久后才又道:“老将军说的没错。朕心里清楚,若要反,檀家早就反了。或许朕只是恐惧,怕朕这个皇帝做得不如父皇,于是便将过错都推到了老将军身上……”

  不知这算不算刘义隆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檀道济闻言竟有一丝动容。

  “皇上,”檀道济再次叩首,“先帝乃开国之君,其圣德自是无人能及。然而在臣的眼中,皇上一心改革吏治,勤政自检,亦是明君。皇上缩减宫中开支,用来打造战舰,为的便是收复中原失地。此番种种,不正说明皇上继承了先帝的衣钵,并力图完成先帝的遗志?在臣看来,没有人比皇上更配得上这皇位。”

第六百九十四章 、冰释前嫌

  刘义隆从没想过能从檀道济口中听到这么多赞誉之词。身为辅政大臣,檀道济同被诛的徐羡之完全不同,他一直是不苟言笑,对于政事要么不说,要么便是想法坚定。

  除去君臣,檀道济更像是一位鲜少夸赞学生的严师。。只可惜,自己的猜忌却让这位老臣同自己渐行渐远……

  “朕该早一点同老将军谈谈的……”

  檀道济立刻道:“此时也不晚。臣同先帝一样,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收回故土。臣深知,只有皇上您才有决心与魄力北征。皇上,请您信老臣一言,召五学馆的医者来建康。臣愿亲往,便是跪也将神医为皇上带来。他们能救得活七皇子,必定能调理好皇上的身体。待皇上的病好了,臣再为皇上北征大魏,必定让皇上得偿所愿,在狼居胥山祭天祭祖!”

  刘义隆直视着檀道济的双眼。这位叔叔辈的老臣的眼中只有关切,没有丝毫作伪。

  同样是顾命大臣,曾经的徐羡之、谢晦、王弘,在面对自己时,想到的只有如何为自己开脱,如何为家族开脱。

  只有檀道济,哪怕明知自己猜忌檀家,他首先想到的依旧是如何劝自己治病调养。

  刘义隆嘴角苦笑,接着又像是突然如释重负般咧开了嘴,“朕信你。也信檀家。老将军说的对,朕还有先帝的遗愿未完,尚无颜下去面对列祖列宗。就请老将军辛苦一趟,替朕去五学馆延请名医吧。”

  檀道济猛地抱拳道:“臣遵旨。在老臣回来之前,请皇上不要再服用药丸,好生休养。臣定日夜兼程,将神医速速带回来!”

  刘义隆极轻地点了下头,吩咐道:“老将军一路奔波也辛苦了,先回府休息一日,朕明日会命人将延请神医的诏书送去府上。届时你便持诏出京吧。”

  檀道济心中松了口气,不只是为了檀家,也为皇上终于肯放下猜忌。他再次叩首,“皇上圣明,皇上保重龙体,老臣告退。”

  檀道济自寝殿退出时,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不面露惊讶之色。

  檀道济进去最多不过一刻钟,非但没有出现众人猜测的君臣不和,皇上似乎都没有对檀家有任何的刁难。

  檀植率先迎上前,关切地问道:“爹,皇上怎么说?”

  檀道济看了一眼四周,摆手道:“先回府吧。”

  檀植也知道,宫中人多口杂,并不是说话的地方。

  只要爹爹平安出来了,哪怕是皇上又给檀家出了什么难题,檀植也有信心解决。于是他侧身让开,让檀道济先行,自己和二弟则紧紧跟在父亲身后。

  才一出宫门,檀道济便敏锐地发觉宫门处埋伏着几队的人马。这里有些是檀家的亲兵,还有一些……

  檀道济抬眼,很快便发现在宫门不远处,那位坐在茶摊上,似是悠闲饮茶的胖女郎。檀道济心里便有了数。

  他暗中打了个手势,檀家的亲兵见了,便悄无声息地散了开来。

  朱圆圆也察觉到了,很快也撤了自己这边的人,随后上了辆马车,七拐八拐后,才到了檀府的后门。

  待见到了檀道济,朱圆圆立刻笑得见眉不见眼,先是给檀道济施礼,随后才道:“女郎早就来了消息,说仇池立国一事怕是会牵连到家中父兄,让我仔细盯着建康的动静。可没曾想到,您居然悄无声息地就回来了,女郎若是知晓,怕是会责备我办事不利。”

  檀道济时多精明的人,立刻听出朱圆圆话里有话,只是他也知道,女儿这是担心家里,于是对朱圆圆道:“暗中回建康是本将军的意思,雨儿要怪也怪不到你的头上。不过你今日来的正好,本将军正要寻你帮忙。”

  朱圆圆忙又施了一礼,正色道:“大将军客气了,但凡您有吩咐,朱家都当竭尽所能。可是皇上又给您出了什么难题?”

  檀道济叹了口气,“并非如此。而是本将军今日面圣,发现皇上病得实在蹊跷,本将军想卖个人情,请行者楼的医者入京,替皇上诊治。”

  朱圆圆面露难色。她当然知道宋皇病得蹊跷,她甚至还知道宋皇为何会病。

  可若是将严道育的事儿告知檀道济,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军怕是会直接冲进宫去死谏。

  到那时不管刘义隆信或者不信檀道济的话,自家女郎都会因此而不高兴。

  朱圆圆当然不会做任何惹檀邀雨不爽的事儿,于是她只能推脱道:“此事怕是有些难办。我有幸见过行者楼的南尘行者,那是真正出尘的隐士。他绝不会只因为皇上下旨就离开行者楼的。”

  檀道济多少也听说过南尘行者,可他依旧坚持道:“你先替本将军书信一封给雨儿,告知她本将军的意图。本将军后日便会启程返回青州,亲自去请人。”

  朱圆圆心说居然这么快就又要走,看来宋皇病得的确不轻。

  估计宋皇为了自己的命,也顾不上打压檀家了。

  可不管她心里怎么想,当着檀道济的面,她嘴上就只答了个“喏”,便悄悄退出了檀府。

  尽管檀道济从进宫到出宫,统共才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可这一个时辰内的风吹草动,很快便被眼线传到各个掌权者的家中。

  大多数朝臣是乐于见到檀道济全身而退的,毕竟朝政动荡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而少部分人,比如彭城王,则是气到当场砸了一桌子的碗碟。

  “皇兄这是病糊涂了!怎么能如此轻松地放过檀家?!檀邀雨虽然没有称帝,那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她称帝于法理不合!真等檀道济离开了建康,那仇池的皇位还能不姓檀?!”

  来报信的内侍也道:“王爷所言极是。虽然当时皇上将奴们都赶了出去,具体同檀大将军说了什么,也无人知晓。不过奴瞧见皇上后来又召人拟了封诏书,奴花了大把的银子,才打听到是皇上让檀大将军去寻什么神医。”

  彭城王闻言心慌更甚,皇兄的病一直拖拉着,好不容易最近有了油尽灯枯之势,若是让檀家请回什么名医给治好了,那他离那皇位岂不是愈行愈远?!

  尽管心里惊慌,彭城王此时却不敢表露出来,只摆摆手道:“你做得很好,下去领赏吧。其他人也都先退下。”

  直到屋内没了旁人,彭城王才急切地抓起身边九熹的手,慌张地询问道:“爱妃,本王该如何是好?!你快给本王拿个主意啊!”

第六百九十五章 、贪

  九熹看着慌乱的彭城王,心中十分不齿。不过才这么点儿事儿,便手足无措成这样,刘宋的朝廷当真是后继无人了。

  可她表面却只是淡淡地笑道:“王爷何须烦忧?种子不是早就种下了吗?如今只看王爷您敢不敢为这种子浇一瓢水,让它开花结果。”

  彭城王瞪大了双眼,有些迟疑道:“爱妃是说太子……”

  九熹浅笑,“除了他,还能有谁?一箭双雕,王爷不但能除了檀家,更能离那九五之位更进一步。”

  彭城王依旧有些犹豫,“这……时机是否成熟啊?本王对宫中的掌握尚未完全,此时若提前发难,怕是会引起皇兄的猜忌。”

  “猜忌又如何?”九熹反问道:“没了太子,没了檀道济,他一个将死之人,便是看破了王爷的雄心,又能如何?他最多是苟延残喘地多活几日,眼看着王爷您登基罢了。”

  彭城王像是被九熹突然点醒了一般,没错,虽然宫中还不能任他为所欲为,可朝臣们早已以他马首是瞻。只要除掉太子,再卸了檀道济的兵权,皇兄便再没有能拿来与自己抗衡的东西了!

  九熹察觉到彭城王神情的变化,又道:“留给王爷决断的时间可不多了。皇上这么急着派人下召,檀道济怕是很快便会奉旨出京。今日若放虎归山,他日再想擒获,怕是难上加难。”

  彭城王闻言一拍案桌,“好!那便如爱妃所言!成与不成,便看今夜了!”

  九熹此时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王爷英明。妾身这便去为王爷安排。”

  两个时辰后,已经入夜的东宫响起一阵轻微却急促的脚步声。

  女婢王鹦鹉小心翼翼地躲过宫中巡逻的羽林卫,绕过了前殿的内侍和女婢,才到了太子的寝殿门前。

  她轻轻扣了门板三下,隔了一会儿又扣了三下,寝殿的门才开了一条缝,露出太子刘劭的脸。刘劭四下望了望,确认无人瞧见,才侧身让王鹦鹉入内。

  王鹦鹉才刚进屋,连额角的汗都没来得及擦一下,便被刘劭拖着往里走,边走边追问:“如何?可打听到了?传言可是真的?”

  王鹦鹉点点头,附到刘劭耳边道:“皇上的确是让檀将军去请神医,就是就活了七皇子的那位神医。”

  刘劭闻言,非但没有因为父皇的病情有救而喜悦,反倒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完了……孤完了……”

  王鹦鹉叹了口气,她虽然是九熹派到刘劭身边的,可刘劭待她不错,此时见刘劭心如死灰,也难免动了恻隐之心。

  她蹲在刘劭面前,小声劝道:“太子先别担心,即便皇上的病好了,您也还是太子啊。”

  “太子?太子!?”刘劭咬牙切齿道:“你知不知道,只要没登上皇位,太子这个名头,不过是个好听的称呼!自从皇姑姑的事儿后……父皇已经很少召见孤了……”

  刘劭越说越绝望,他圈起双膝,用手臂紧紧环抱住自己的腿,“父皇一定是对孤失望了。谁会想要一个私德有亏的太子呢?”

  王鹦鹉叹了口气,“说不定是太子您想多了。。皇上不是已经处置了豫章康长公主吗?再说此事您也是被骗了,又不是真的……真的与豫章康长公主有苟且。”

  “此一时彼一时……”刘劭摇摇头,“父皇如今只有孤一个成年的皇子,自然不会轻易废掉孤。可你瞧见的,宫里诞下的皇子越来越多。孤听说三皇弟才刚能言,便已经日日听他母妃念《论语》了。若是父皇的病真的被治好了,再过上十年……哪里还有孤的容身之所?!”

  王鹦鹉闻言捏了捏袖口里藏着的东西,她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咬了咬牙,将那东西取了出来,递到刘劭面前。

  “殿下您看看这个。”

  刘劭无精打采地抬头,见王鹦鹉递过来一个包袱,有些不明所以地问道:“此为何物?”

  王鹦鹉紧张地看了看空荡荡的寝殿,又朝刘劭身边凑了凑,才用身子遮挡着,将手里的包袱打开,露出半截雪白的布偶。

  才不过扫了一眼,刘劭便吓得白了脸,他一把按住王鹦鹉的手,飞快将那布偶又包了起来,压低了嗓子吼道:“大胆!你怎么敢将巫蛊带入宫中?!你是要害死孤吗?!”

  王鹦鹉忙跪了下去,眼泪也吓得流了出来,“婢子这全都是为了太子殿下您啊!你想想,若是皇上真的康复了,您便要和其他皇子争夺本该属于您的皇位。婢子无能,只能想到这个法子了。

  婢子听说,只要用至亲之人的血将生辰八字写上去,再埋在柳树下,便可行诅。只要小心些,趁着夜色将布偶埋好,便能神不知鬼不觉,太子您也能达成所愿了啊!”

  刘劭望着王鹦鹉手里的包袱,像是透过那薄薄的包袱皮,看到了里面雪白的布偶。软绵绵的布偶此时却锋利地像是一把宝剑,又坚硬地像是那传国的玉玺……

  刘劭伸出手,缓缓打开包袱,将布偶拿出来,仔细端详着,手却将布偶越捏越紧,“去取刀来。”

  很快,宋皇的八字被鲜红的血写在了布偶的身上。王鹦鹉又不知从哪儿寻了几根绣花针,两人像是真的在杀人一般,拿起针便往布偶上扎。

  手中的针越扎越狠,直到所有的绣花针全都扎在了布偶的肚子上,两人才眼中带着癫狂地互望一眼,又去看那满是绣花针的布偶。

  刘劭将布偶推向王鹦鹉,“你去!快去把它埋了!趁着现在夜深人静,就埋到东宫外湖边的柳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