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第186章

作者:少地瓜 标签: 古代言情

  天气冷,马冰见那老汉冻得双手通红,就先用热水稠稠地冲了一碗炒面来。

  “老人家,想吃些垫垫肚子,暖和暖和,等会儿就有饭了。”

  炒面绝对是经常出门的人最信赖的食物之一。

  之前张抱月和蒲草逃跑的马车上,马冰也给她们塞了一大罐子,这是剩下的。

  用今年新下来的粮食炒熟,磨碎的时候还加了同样炒香的黄豆、芝麻,晒干的山药块,又加了糖,吃的时候挖几勺子出来,拿滚水一冲就好。

  简直香得吓人。

  因用料讲究,管饱还容易消化,意外受到熬夜人士的推崇,就这么焕发了第二春。

  其中尤以涂爻为首。

  涂大人自从上回议事在这里吃过一碗后就爱上了,后面又陆续打发人来讨了两回。

  听谢钰说,好几次晚上经过涂爻的外书房,都能闻见浓浓的炒面香。

  老汉闻到香味儿,就有些惶恐,几次推辞不过,又着实饿了,这才摩挲着抓住碗,略吹了两下就吃一大口。

  又香又滑,还甜丝丝的,这在外面不得卖三四文钱?!

  趁着老汉吃炒面,马冰打开他刚才递过来的信纸看。

  很粗糙的纸,大约是匆忙之中小黄不知从哪里弄的,上面用炭条大略画了些图形,有的图形上画着圈,有的打了叉。

  平心而论,小黄这一手图画得着实有些糙,马冰先后几次将那信纸调整方向,最后等老汉开始舔碗底了,才确定是开封府城外东南一带的地形图。

  原本她第一眼以为是蚯蚓的,是自东南水门流出开封城的汴河。

  而那些画圈或打叉的图形,应该是沿河附近的庄子、酒楼之类。

  在信纸的一角,还画了几个柴火棍儿一样的人?

  人旁边还有一个什么玩意儿?

  马冰揪着眉头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出那应该是一辆车。

  人和车?

  什么意思?

  莫非他也发现了肃亲王府的那辆灰篷马车?

  但马冰再仔细看纸上的那辆车,更像是民间贩货用的小车,上面连个篷子都没有,好像还堆满货物……

  看完这一切,马冰率先得出一个要命的结论:

  小黄极有可能不会写字!

  所以,这满载的车和柴火棍儿小人儿到底什么意思?

  “老丈,还不知您怎么称呼呢?”她对老汉道。

  老汉意犹未尽地擦了擦嘴,“小人姓郑,您喊小人郑瞎子就成。”

  自从确认了马冰的身份后,他就着实敬畏起来,不敢再随意称呼“姑娘”。

  马冰就喊他郑老,又问小黄是什么时候联系他的,他们怎么就联系上了。

  “那位小黄少爷以前就曾照顾小人的生意,着实是个好人……”

  据郑老汉说,他很多年前就跟老伴儿在开封东南的路边开了间茶棚,偶然也卖些吃食。

  后来老伴儿没了,他也没挪地方,就那么有一日每一日的混着。

  大概五六年前吧,小黄替高老六跑腿儿经过那里,心生怜悯,多给了几个大钱。

  再后来,也时常去看看。

  因客人不多,郑老汉便记住了。

  “大概半个月前的晚上吧,小黄少爷突然来敲门。”郑老汉回忆道,“他似乎饿得很了,嗓子也有些哑,小人临时热了些野菜窝窝与他吃。”

  “这封信就是那时候他给您的吗?还说过什么话?”马冰问。

  “不是,”郑老汉摇头,“吃饱了之后,小黄少爷又揣了几个窝窝走,还灌了一囊水,临走前还说,若有人来问,务必别说他来过。”

  “有人来找他?”马冰跟着紧张起来。

  郑老汉摇头,“那倒没有,只是小人也着实担心了好几日,怕他遇到什么麻烦。”

  马冰松了口气,“那就好。”

  估计小黄已经甩开大部分跟踪者,仅存的两个,当日也被抓住了。

  那他为什么还不出现呢?

  果然是发现了什么吗?

  就听郑老汉又道:“过了三天,他又出现了,听起来比之前还要累,小人就强留他睡了一夜……”

  就在那几天,小黄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在深夜出现一次,郑老汉能听见他拿着炭条在纸上摩擦发出的声音。

  然后每次离开之前,小黄都会把“这封信”交给郑老汉,说如果他几天之内不回来,就立刻拿着去开封府,最好找一位姓谢的大人。

  若谢大人不在,还有一位姓马的女大夫。

  马冰再次低头去看那图纸,发现小黄是从东南城门开始画的,沿途成规模的庄园和酒楼都标记出来。

  而一个个“叉”,也从出城开始,逐渐往东南方蔓延出去。

  最终,戛然而止。

  距离小黄最后一次见郑老汉已经过去六天,约定的时间一过,老头儿就跑来报信儿了。

  六天……

  这么久,足够一个人凭借一双腿绕城跑一周了。

  但小黄还没有回来。

  马冰缓缓吐了口气,将新得到的线索整理了一遍。

  也就是说,当初小黄帮他们办事,被肃亲王的人盯上……

  不对。

  在这之前,他们都以为是因为小黄私下查找田家的产业,意外扯出肃亲王参与其中,所以被盯上,对方甚至意图灭口。

  但现在看来,或许并不仅如此。

  当时小黄很可能发现了更要命的东西,或许他当时没有注意到,不然应该在之前见张抱月时就传递消息了。

  但肃亲王却要防患于未然,于是意图灭口。

  然而小黄并未就此罢手,并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发现的线索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于是,他顺着那条线索出了城。

  但是线索不够,他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立刻回去报案,索性用笨办法一一排查……

  这个时候他显然已经意识到危险,所以才冒险找到郑老汉,并留下这张图纸。

  图纸上的炭笔痕迹深浅不一,或许每一次,小黄都当成自己回不来在做。

  马冰无声叹了口气,再次低头看向那张皱巴巴的纸。

  城外东南方,到底有什么?

  会与神秘的灰篷马车有关吗?

第136章 货车

  送了信、用过饭后,郑老汉就说要回去。

  虽只是个茶棚,好歹每日也有个十文八文进项,使他不至于挨饿。

  况且万一就在自己离开期间,那小黄少爷又回来了怎么办?

  他得回去守着。

  在得到开封府的认可后,郑老汉油然生出一种奇异的使命感,干瘪的四肢中涌出力气,仿佛他平淡的一生都不同了。

  老实讲,马冰不想他回去。

  一来凌冬将至,如此年迈的老汉孤身一人,且眼睛又不方便,听他自己描述,住的地方也很简陋,略比草棚强一星儿罢了。

  他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二来无论如何,他确实已经搅到这潭浑水里来了,此时没有危险,不代表以后没有危险,万一……

  可若不放他回去,倘若小黄真的回来,岂不走空?

  马冰也想过用其他人替换,但小黄那样谨慎,万一老远看到茶棚换了人,以为郑老汉的老窝被端了,反而弄巧成拙就不美了。

  正为难时,涂爻下朝回来了。

  马冰先安抚下郑老汉,立刻跑去告诉了涂爻。

  涂爻一听,也是惊喜,忙拿着那图纸看了半日。

  然后,他用力捏了捏眉心,稍显疲惫道:“莫不是他们行内的暗号?”

  他自认学富五车,遍览天下奇书,愣是没见过这个!

  马冰忍笑,上前解释一回,最后来了一句,“那小黄应该不会书写。”

  涂爻又看了一回,老脸微红,禁不住也跟着笑了,“原来如此。”

  笑过之后,他又严肃起来。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如此,我点两个谨慎的人护送郑老汉出城,也不入茶棚,只远远潜着便是。”

  这样既能保护郑老汉,又不妨碍小黄与他接头。

  若小黄真的出现,还能随时传递信息,提供支援,不至于像现在这般两眼一抹黑,全靠猜。

  主要是实在猜不出来啊!

  马冰点头,“如此甚好。不过大人,这图纸上的符号,还是解读出来为妙。”

  万一真的有什么重要线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