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美食探案录 第70章

作者:少地瓜 标签: 古代言情

  似乎哪一位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这些人中有的是年事已高自请乞骸骨,有的却正值壮年,不知怎的就销声匿迹了。

  尤其是前任户部尚书田嵩,如今也才六十出头,当初上书要求卸任时也不过五十来岁,官场上可谓正当壮年。

  按旧例,老臣上书卸任时,皇上一般会象征性的挽留几遍,如此才能营造一段佳话。

  可据说当时舅舅竟当场就允了!从那之后,非但田嵩再无起复,整个田家上下也都渐渐退出权力中心。

  皇上没有急着回答,反问道:“为什么想知道?”

  谢钰默然不语。

  若他的推测成真,此事一旦闹出来,必然举国震惊,他现在还不清楚舅舅的态度,可若想真正了解内幕,又绕不开这些人,所以只好拐着弯儿地问。

  甥舅俩谁也没先开口,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僵持。

  也不知过了多久,内侍进来回话,皇上先败下阵来,“孩子大了,有秘密喽。”

  谢钰面无表情看回去,“不太大的时候也有秘密。”

  儿时他经常被皇上留在宫中抱着玩,还曾被几位妃嫔酸溜溜地说“简直比亲的还像爷俩”,故而对这个舅舅着实没什么畏惧。

  皇上一噎,又爱又恨地拿扇子往他脑门儿上敲了下,“小兔崽子。”

  内侍回来说,据太史局夜观天象,约莫三两日内必有大雨,皇上就松了口气。

  准不准的,好歹有点盼头,不然这心总悬着,着实难熬。

  皇上又转回去瞅谢钰,奈何那小兔崽子装木头人的功夫了得,最后皇上也只好无奈道:“罢了,你若什么时候想去看那些落了灰的旧卷宗,就去,只是要提前告诉我看谁的。”

  谢钰有些喜出望外地瞅了他几眼,最后才试探着行礼,“多谢陛下。”

  “滚蛋吧!”皇上给他气笑了,“有事陛下,没事舅舅,讨债的么?赶紧走。”

  谢钰也跟着笑了笑,果然起身告退,又去隔间换衣裳。

  太史局的观测果然很准,来时烈日灼灼,而等谢钰换完衣裳要出时,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天边有闷雷滚滚而来。

  一开殿门,裹挟着水汽的凉风扑面而来,瞬间荡涤了连日来的暑气,让里头的皇上都跟着精神一振。

  忽一阵狂风袭来,高高扬起谢钰的帽带和发梢,袍角被激烈地吹动着纠缠在一起,猎猎作响。

  谢钰下意识眯了眯眼,忽转身问道:“陛下,颜面和真相,孰重孰轻?生者和逝者,孰先孰后?”

  这小子,又叫陛下了……

  此时的他们不是甥舅闲话,而是臣子在问君主的想法。

  皇上慢慢站起,背着手踱了几步,“于天下有利者,最重;能安民心者,为先。”

  谢钰垂眸思索片刻,再次规规矩矩行了一礼,“谢陛下教诲,微臣告退。”

  还好,还是他记忆中的舅舅。

  目送谢钰远去后,皇上长长吐了口气,喃喃道:“这小子,是要给朕惹个天大的麻烦啊……”

  内侍揣度他的想法上前道:“陛下,要下雨了,小侯爷好像没带雨具呢。”

  “让他淋着!”皇上没好气道。

  再让他不给朕省心。

  好端端的,偏去翻那些棘手的陈年往事。

  过了会儿,却又听皇上喊:“雨具呢?没人给有缺送么?”

  内侍:“……”

  不让送的是您,让送的也是您,说好的一言九鼎呢?

  谢钰没走出去多远,豆大的雨点就下来了,噼里啪啦打在身上生疼。

  夏日的雨来得又凶又快,数日积攒的暑气在它面前简直溃不成军,不过几息功夫便是雾茫茫水泽一片,天地同色。

  有侍卫奉命跑过来送雨具,后面一人甚至还提着两个小藤筐,“陛下说让您带回去。”

  每个小筐里都塞着一个圆溜溜的西瓜,外面盖着油纸,上头系着麻绳,怪可爱的。

  偶尔几点雨水从侧面溅上去,越发染得浓翠欲滴。

  宫内休息处元培已经出来等着了,见状上前帮谢钰提着筐,看清里面的玩意儿后乐了,“陛下还真疼您。

  对了,下面有人来报,说是城东南的盛安小镇外发现一具无名男尸,大人要亲自过去,还是卑职带几个人过去瞧瞧?”

  “人命关天,天子脚下,我走一趟。”谢钰指了指他手里的西瓜,“先打发人把瓜送回开封府,一个给涂大人和赵夫人,另一个给王大夫和马姑娘。”

  谁知元培就笑,“这个可送不了了。”

  说着就往宫门外一指,“刚才街上有一处戏园子起火,好些百姓都乱了套,衙门里的人怕踩伤,也帮忙疏散去了,还是马姑娘跑来报的信儿。说是仵作等人都预备好了,若您去,便一同走,若不去,他们就先走。”

  很多人可能觉得有尸体就要上仵作,但其实给活人看病的医者作用也很大,因为他们会看出许多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进而协助判断死因。

  以往都是尸体运回衙门后王衡帮着看,可现在有了个年轻活泛的马冰,便也可以跟着第一时间去现场了。

  谢钰顺着一看,果然见马冰牵着大黑马远远立在城门外。

  因无官职者不得靠近宫门百步,她隔得有些远,但还是能叫人一眼就认出来。

  马冰也看见他们了,伸出手来挥了挥。

  谢钰忽然莫名觉得这样的苦差也有些快活,便将那西瓜留下一个,另一个打发人送回开封府。

  此去盛安小镇少说也要三两日,正好拿了路上解渴。

  谢钰出了宫门,果然见路边早有开封府的人马候着,“谢大人!”

  谢钰点点头,率先策马扬鞭朝城外奔去,“走!”

  众人立刻赶上。

  数十只马蹄踩在石板路上,溅起高高的水花,嚓嚓有声,直至马队背影消失在茫茫雨幕中,仍久久回荡不去。

第56章 大碗面

  “好大的雨!”

  开封府东的驿馆内,一名驿吏看着外面如注的雨幕叹道。

  “可不是!”同僚在他身后笑道,“不过这雨来得也算巧了,前几日麦收,晴天大日头,正好割麦。这些日子豆子要狠长,正缺雨水。”

  驿吏不过是不入流的“吏”,俸禄微薄,还要靠家中田亩贴补才好过活。

  开封府往东一带多种麦豆,许多驿吏家中也是如此,前些日子久旱不雨,对麦子固然好,可其他庄稼菜蔬就苦哈哈的,众人不免十分烦忧。

  如今见大雨下来,便都松了口气。

  两人正说着闲话,忽听远处一阵有节奏的动静传来,当下对视一眼,迅速站起身向里面喊道:“来差人了,十人以下,快准备!”

  常年做这行的,必能在瞬间分辨出马蹄声和基本数量,以便随时接待。

  连通驿馆的官道只有驿夫、官员及其家眷,或是拿着朝廷特殊批文的赶考学子才能走,而驿夫一般单人独骑,身上佩戴响铃,寻常官员往往坐车,学子们则大多腿儿着,或是骑骡子,声音都不对。

  而西边来的这一拨并无铃音,人数不多,速度又快,十有八九是开封府出来办差的衙役或武将。

  众人正准备时,马蹄声已急速逼近,不多时,果然从拐角的密林后转出来一小彪人马,粗粗一看,大约七、八个.

  这群人骑术极佳,丝毫不惧雨天疾驰,数十只铁蹄重重踏在积满雨水的泥坑中,溅起好一阵泥淘水浪。

  不过眨眼功夫,一行人就到了驿馆门口,早有准备的众人一拥而上,帮他们牵马入栏喂草料,又要公文看。

  为首的是个极其年轻俊秀的武官,下马后先回头看了一干同伴,确认无误后才道:“开封府军巡使谢钰带人往东河盛安镇办差。”

  当下有驿吏核对着记录下来,又按照个人品级去准备屋子。

  “大人快请里面歇息,马上有热水、姜汤送上,可还要替换衣物?”

  靠近京城的驿馆也算大禄朝的门面,大多条件不错,附近采买也便宜,因常有达官显贵在此停留,各色日常起居所需都是齐备的。

  谢钰道:“衣裳倒不必,热水多备些。”

  开封府的人都习惯了说走就走,日常屋子里都放着个包裹预备出门,替换衣裳和惯用物品都是现成的,倒也不必用外头的。

  驿吏们一一记录,才要离去,却见众人纷纷解了蓑衣和斗笠,露出脸儿来,里面赫然有个年轻的漂亮姑娘!

  几人禁不住愣了愣。

  这年头,女人也要跟着出门办差了么?

  夏日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谢钰一行人昨天傍晚从开封府出发,跑了一夜加这大半日,中间雨停了又来,来了又停,更兼疾风,便将众人浇了个透湿。

  当下也不多话,便都先去沐浴更衣。

  诸人都是麻利的,过了约莫两刻钟,便纷纷去谢钰屋内大厅汇合,一边嘶溜嘶溜喝姜汤,一边讨论案情。

  他们这次要去的盛安小镇隶属东河县,按理说发了案子,自有当地县令处置,或是案结,或是陷入困顿再报给开封府不迟,可来的人却说刚一发现尸体,县令陈维就命他们即刻上报。

  马冰十分不解,就问了出来。

  那来报信的衙役见谢钰等人并未阻止,便老实回道:“姑娘有所不知,本地情况着实有些复杂……”

  原来早年那盛安小镇不过依河而建的小镇子,后来不断有人去河对岸营生,又与当地人结亲、成家,便渐渐蔓延至河对岸。

  后来朝廷为方便管理,以河为界分割,河东为东河县,河西为西河县。

  原本也是要将盛安小镇一分为二,奈何多年下来镇上百姓早就互结姻亲,往来生活,譬如说张三住在河西,他家老娘却在河东养老;王二麻子家在河东,却要每日早起去河西的小铺子上开门营生……

  若果然分割归到两县,且不说户籍文书要全部重做,光每日盘查身份便是个大麻烦,又要增加关卡……故而最后也没割成,如今便还是属于东河县管理。

  如此一来,一座镇子化作两半隔河对望,中间连着大桥,百姓生活倒也便利,只苦了两县官员。

  因那盛安小镇在行政上属于东河县,可偏偏有一大半坐落在西河县,镇上百姓籍贯更是两县混杂,故而十分难管。

  而这次发现的无名男尸正位于河中央,身上暂时也没发现能证明身份籍贯的文书,一时两个县官儿谁管也不是,谁不管也不是。

  东河县的百姓发现后立刻报官,而县令陈维颇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擅长教化百姓、治理农桑,却唯独不大擅长断案。

  而如今正值豆田生长的关键时期,又逢夏日汛期,还要组织即将到来的秋闱,任务既多且重,着实有些分身乏术……

  此案必然需要两县联查,可他又不够级别直接要求临县配合,光交涉便是好大的麻烦!

  左右命案都要上报给开封府知晓,索性便一开始拉人来,自己也好腾出手下田去。

  马冰听后恍然大悟,又有些啼笑皆非,“那位陈维陈大人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