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恨他的白月光 第50章

作者:桑狸 标签: 破镜重圆 天作之合 古代言情

  蒙晔轻应了一声,撩袍爬上山。

  山巅清寒,蒙晔当即打了个哆嗦,却见赵璟衣着也单薄,但久立不动,像不知冷似的。

  或许不是不知,而是已经习惯了。

  两人缄默许久,还是蒙晔先打破沉默:“窈窈就托付给官家了,她执拗任性,求官家往后多担待。若是腻烦了,也求官家开恩,不要杀她,不要伤害她,将她送来蜀郡,我会照料的。”

  他将话说得大大方方,赵璟反而无从寻衅。

  哪怕后来剑拔弩张过,赵璟对蒙晔的印象仍旧不错,恰如当时众多师兄弟一起上京,他唯独看中了蒙晔留在御前。

  他的身上有种温和的宽宏的包容之感,似山川广袤,似江河无垠。

  赵璟突然意识到,明德帝就是这样的,甚至有时候鱼郦也是这样的,好似耳濡目染出来的,都是同一种感觉。

  根本都是刀尖舔血的人,哪里来得那么多宽容。

  赵璟鄙薄不屑,在他的典籍里,没有宽容,只有睚眦必报,旁人对不起他一分,必叫他还十分。

  他摒弃无用的想法,道:“朕与你没有别的话说,只有一点,蜀郡再怎么乱,李雍明不能冒头,他一旦出现,只有死路一条。”

  蒙晔深揖:“我明白,我与窈窈救他,从来不是想让他去争夺什么,只期望他能像平凡的孩子那般长大,一世平庸平安。”

  “好。”赵璟揉揉额角,显出几分疲惫:“你要再与窈窈说话吗?”

  蒙晔明白他的意思,“不了,今日本就是治疗的最后一日,我就走了。”他单膝跪地,朝赵璟施军礼,“多谢官家。”

  他小跑下山,把自己的马牵出来,翻身上去,最后转头看了一眼药庐,几分流连不舍,仍旧还是扬鞭离去。

  万俟灿听得马鸣,急忙出来,却只见一骑烟尘,渺小的人影融入群山孤隘。

  她破口大骂:“没良心的狗东西,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天光渐渐大亮,药庐里涌进许多病人,万俟灿无暇照料鱼郦,又怕童子不周到,便让人去向赵璟带话。

  赵璟去了挟屋,鱼郦已经醒了,她脸颊仍有红晕,但目光清明许多,靠在藤床上,喃喃说:“蒙大哥走了。”

  倒是有些灵犀。

  赵璟冷漠道:“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

  鱼郦瞥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复躺下。

  赵璟也不想说话,搬了张椅子坐到床边,时不时去试试她的额头。

  蹉跎到中午,万俟灿才得空来看鱼郦,她将布囊翻开,道:“今日是最后一天,快快施完针,你们便走吧。”

  鱼郦觉得她有些奇怪,没说什么,把手伸了出来。

  赵璟在一旁守着,第一回 看见鱼郦手上扎着密密麻麻的针,忍不住问了句“疼不疼?”

  鱼郦未答,万俟灿笑说:“都扎两个月了,疼不疼的有什么要紧。”

  赵璟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神医,看了她一眼,没再搭话。

  扎完针,赵璟抱着鱼郦出来,药庐外拥簇着许多病人,老少妇孺,排起了长队。

  鱼郦只是极平常地扫了一眼,目光骤然凝住。

  人群有一个女子,粗布荆钗,面色青灰,乍一看与乡野村姑无异,可仔细看看,便知她气质高贵清华。她怀里有个十三岁的小郎君,生就一张圆脸,朗眉星目,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忧郁沉默,静静透过人群看向鱼郦。

  是嫣栩公主和雍明。

  鱼郦终于明白万俟灿为什么让他们这个时候走。

  雍明往前走了几步,朝鱼郦招手,鱼郦明白那个手势,不是告辞,而是回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终有再见的一日。

  鱼郦强忍住泪,怕被赵璟发现,甚至不敢多看他,赵璟将她抱上马车,车帷落下的瞬间,她看见雍明不停地向她招手。

  回见,回见,回见。

  当初他们在禁宫里分别时,因丧父之痛而泪流满面的雍明被玄翦卫抱着离开,他不说话,只对着鱼郦不停地做这个手势,虔诚如古老的仪式。

  期待别后重逢。

  马车驶离王屋山,鱼郦目中含泪,却忍不住在心底悄悄地笑了。

  她一定一定会好好活着,活到别后重逢的那一日。

  垣县离金陵并不远,星夜兼程,于深夜子时抵达金陵城外。

  赵璟是秘密离京,只有极少数官员知道,萧琅率两府的几名要紧台谏在城门前候驾,骑马随御驾进入禁宫,赵璟下马换乘肩舆,众目之下,他们看见天子挽了个美貌女子一同乘舆,女子的身上还系着官家的螭龙披风。

  萧琅有种不妙的预感,他抬起头,果真见他那讨债女儿的脸,鱼郦笑靥恬静,依偎在赵璟身侧,娇声冲他道:“爹爹,别来无恙。”

  作者有话说:

  从此以后姐就是你们的噩梦

第44章

  “奴倾慕娘子已久……”

  萧琅在暗夜中僵立, 只觉头有些隐隐作痛。

  从他本心而言,女儿能做皇后,外孙能当太子是最好的。若是女儿实在不中用, 把外孙握在手里也是好的。

  毕竟是皇长子, 细细绸缪,用心运作,未必不能御极天下。

  女儿有没有,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当他看见鱼郦, 想起她曾经兴起的风浪,只恨不得从来没有过这个女儿。

  他眼皮不住地跳,有种预感,钻营半生挣下的尊荣迟早有一天要折在这个女儿的手上。

  萧琅狠摇头,想把这不祥的念头摇出去,他没搭理鱼郦, 走到御舆前, 冲赵璟躬身道:“太上皇的棺椁停于别宫, 司监已将吉地修缮完毕,该怎么办, 只待官家御令。”

  赵璟道了句“有劳舅舅”,便让起驾,把鱼郦送回崇政殿, 他去别宫。

  崇政殿灯火如旧, 仍是那个寝殿,仍是合蕊,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 敛衽为礼, 恭恭顺顺把她迎进去。

  这一回赵璟大方了许多, 除合蕊这名掌事女官外,另给她配了五名小宫女,三名内侍。内侍中有一个鱼郦瞧着很眼熟,他察觉到上

  ?璍

  座飘来的目光,伶俐地出列,道:“奴福已,先后供职于翰林御画院和崇政殿前殿,曾随梁都知去春熹殿给娘子送过画像。”

  鱼郦想起来了:“原来是你。”

  福已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生得白皙俊秀,像春日里新抽条的柳枝儿,透着清新柔润。

  打小鱼郦看人先看脸,觉得他顺眼,便让他和合蕊在身边伺候,余下的去做些外殿的琐事。

  太上皇刚驾崩,宫里到处悬魂帛,宫女内侍们都穿着素衣,头上扎白练。合蕊将孝服端来要给鱼郦换上,鱼郦只瞥了一眼,道:“瞧着怪丑的,我才不穿。”

  她生过一场病,兼之舟车劳顿,早就累了,简单梳洗后躺到床上,倒是一夜酣沉。

  清晨被蝉鸣吵醒,崔春良隔着帐子道:“官家在别宫守了一夜,治头疾的药用光了,命奴回来取。娘子若是玉体无恙,能不能……去看看官家。”

  鱼郦很不耐烦,坐在床上打了个呵欠,还未置可否,崔春良又道:“萧二郎君也会去。”

  萧崇河在今年春闱中名列二甲十三名,在萧琅的运作下直接进入尚书台任左司郎中,乃天子执事。

  鱼郦倒不是多么想见萧崇河,只是见崔春良一把年纪一夜未眠,沙哑着嗓子劝她,心下有些不忍,便应下,起身梳妆。

  她不肯穿孝服,合蕊实在没有办法,给她找了件玉色罗裙。

  照理前日就该大殓,但赵璟未归,萧太后不敢做主,只有在陈列大殓衣衾并设奠之后,先将太上皇的遗体放入棺椁中,暂不盖棺,等候官家回来。

  鱼郦到别宫时,只见正殿里分外冷清,除停放的棺椁,赵璟跪在灵柩前焚烧黍稷梗,他身后是嵇其羽和谭裕,还有一个鱼郦不认识的文臣。

  崔春良把赵璟的药塞给鱼郦,催促她快些进去。

  鱼郦实在不想再跪太上皇,便蹲到赵璟身边,将药递给他。

  赵璟的脸上并没有泪,眼睑下两团乌青,容色憔悴,显出深浓的疲惫。

  他已经换上荆服,抬头掠了一眼鱼郦,将药接过,崔春良接着给她水,她还未递出去,赵璟已经把药囫囵吞下了。

  鱼郦盯着手里的一瓯茶水,干脆自己喝了,把空瓯送还给崔春良。

  崔春良附到她耳边低语。

  鱼郦压下心中烦躁,轻声朝赵璟道:“我还没用朝食,你是不是也没用?”她风寒未愈,多说句话就忍不住掩袖咳嗽。

  赵璟歪头看了她一阵儿,起身,顺道把她也拉了起来。

  两人去内殿用朝食,待走远了,谭裕忍不住靠近嵇其羽,低声道:“国丧啊,连孝服都不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这是要干什么?一会儿让台谏看见了,非得参她不可。”

  嵇其羽眼观鼻鼻观心:“只有你看见了,官家没看见吗?官家都没说什么,你急什么?”

  谭裕叹道:“祸国妖姬。”

  嵇其羽咬牙碾他的脚,谭裕疼得呲牙咧嘴,暂且将剩下的话咽回去。

  按照大魏的礼法,至亲逝后三日不食水浆,虽然太上皇驾崩已经超过三日,面对满桌的膳食,赵璟仍然坚持不动筷箸。

  崔春良道:“文正言曾说‘凡居丧,虽以毁瘠为贵,然亦须量力而行之’。官家龙体要紧,何必拘于虚礼。”(1)

  这话倒有些意思,鱼郦轻声问身边的合蕊文侍郎是哪方神圣,合蕊答:“方才在殿中,站在谭司使身边的官员就是,文贤琛。”

  哦,那个鱼郦瞧着眼生的文官,据说从前是制敕院侍郎,后来皇城政变中立有功勋,擢升为中书省左正言,在她爹手底下。

  崔春良劝了一通,赵璟仍旧不食,他看向鱼郦,道:“用完了朝食,就回寝殿里待着,无诏不许出来。”

  鱼郦对他刚刚跪在灵前的模样深有感触,犹豫少顷,试探道:“我想见见寻安。”

  赵璟沉默了片刻,薄唇噙上些微冷意:“我早就说过了,寻安和你没有关系。”

  赵璟在离京去寻鱼郦前,已经为寻安取下大名,赵衡,衡字,乃权衡均衡之意,很符合当下朝堂局面。

  皇长子在满一周岁时敕封为江陵郡王。

  鱼郦低着头半天没说话,浓密的睫羽轻覆,遮住了她眼底翻涌的情绪。

  两人正相顾无言,内侍来禀,说福王和顺王求见。

  福王赵瑁和顺王赵瑜是赵璟的两位庶弟,一个十五,一个十六,穿一身孝服躬身进来,不像天潢贵胄的龙子,在赵璟跟前倒像是受了惊的小家雀。

  当年赵璟离家入京为质时这两个弟弟还小,自来没什么感情,赵璟登基后依例封了他们做亲王,他们屡屡自请回封地,都被赵璟驳回。

  鱼郦坐在赵璟身边,生受了他们一礼,顺王赵瑜道:“皇兄日夜守灵,只怕于龙体有损。我们二人是闲人,本就没什么用,可代兄长守灵。只盼兄长多加保重,家国有依,吾等才能安心。”

上一篇:鬓边待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