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东宫 第12章

作者:闫桔 标签: 古代言情

  马皇后:“一个女郎家立足多有不便,屋里还是得有个郎君才好。”又道,“你现今年岁不小,又嫁过人,无法生育,且心气儿高,京中的郎君只怕多数都入不了眼,这样上不上下不下的,往后多半艰难。”

  崔文熙没有答话,她总得给马皇后一点发言的余地。

  这不,马皇后语重心长道:“且听我一句劝,天下乌鸦一般黑,四郎纵有多般不是,对你也算得上忠诚。”

  “四郎待臣妇极好。”

  “你心里头明白就好。”又道,“以你如今的情形,以后离了他,要再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可不容易。”

  崔文熙垂眸不语。

  马皇后继续劝说:“我是过来人,知道女郎家的不易。你生得窈窕,又出挑抢眼,若背后没有一个郎君护佑,京中不知多少男人觊觎着呢。

  “庆王府好歹能让你遮风避雨,若离了四郎,你难不成回娘家避难?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时长日久,兄嫂又当如何看待你?

  “长月,听我这个大嫂的一句劝,女郎家要学会低头,方才过得体面。

  “你性子太傲,打小娇养在国公府,受不得半点委屈,如今四郎此举确实不地道,可你自身也有许多不是,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双方何不各退一步,全了二人的体面?”

  马皇后的这番劝言字字中肯。

  她说得确实不错,一个女人生得太过抢眼也是种罪过,因为对于这个父权社会来说,女人就是附属物,任何人都可以争抢。

  一旦崔文熙丧失了庆王府的庇护,纵使有国公府这个娘家,但也架不住明里暗里的觊觎手段。

  以她目前的身份,生得娇美,且成过婚,没有生育,在京中贵族中名声甚佳,暗地里不知有多少男人想尝她的滋味。

  与庆王和离,无异于自毁前程,自寻死路。

  马皇后同她说这些,可见是有考量的。

  相对于委屈来说,和离后要面临的现实更不容易处理。

  毕竟女郎家只属于后宅,内院里的冲突是轻车驾熟的战场,而外院所面对的风雨就不是那般体面了,可容不得你有后退的余地。

  这番肺腑之言都被崔文熙记下了,她起身朝马皇后行大礼道:“多谢大嫂一番劝诫,长月都记下了。”

  见她的态度谦卑,不像先前那般孤高,马皇后上前搀扶道:“往后的路毕竟要靠你自己去走,能听进去自然是好的。”

  崔文熙看着她,正色道:“娘娘的话臣妇会仔细斟酌。”

  马皇后温和地拍了拍她的手,“我有两个女儿,平阳比你大,命却没你好。她早早地丧了夫,如今孤身一人,若不是有宫里头这个娘家做倚靠,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这世道对女郎家向来苛刻,你的不易,我也能理解,只是该低头的时候,莫要较劲儿,得多为自己的前程考虑,不让家中二老为你担忧,就已然不错了。”

  “娘娘说得有道理。”

  “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待家中父母过身,便失了仰仗,往后处处都要亲力亲为,总归得让自己有个家室才是正事,日后也不至于孤苦。”

  崔文熙没有答话。

  马皇后严肃道:“我同你说这些,皆是出自肺腑,同为女郎,且有女儿,自然知道女郎家的不易。

  “纵然四郎有诸多不是,他求助宫里劝和,可见是不想与你分离的。

  “你夫妻二人恩爱七年,相互扶持走过来也是不易,人生数十年,哪有一帆风顺的?

  “倘若这道坎跨了过去,往后就不会这般为难。你若应承不提和离,他说去母留子,待子嗣产下后,中宫替你做主把那女郎处置就是,无需为一个乡野女而烦恼。”

  这番话委实窝心,崔文熙轻声道:“娘娘待长月的好,长月都记下了。”

  她们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赵玥的调侃声,“我当阿娘与谁打得这般热络,原是四皇婶进宫来了。”

  太子驾临,崔文熙朝他行福身礼,道了一声殿下。

  赵玥先朝马皇后行礼,而后才同崔文熙还礼。

  他用余光瞥了她一眼,视线无意间落到她雪白诱人的颈脖处,不露痕迹避开了,故意说道:“前阵子四皇叔休沐都在宫里陪父亲听曲儿,今日四皇婶进宫来,可是陪阿娘唠嗑的?”

  崔文熙:“……”

第9章 觊觎

  马皇后没好气道:“二郎莫要淘气。”

  赵玥抿嘴笑。

  今日也是巧了,他跟崔文熙撞了衫,穿了一身牙色圆领窄袖衫常服,金丝刺绣的回纹宝相花团庄重沉稳,腰间一块血玉,仪态风流,气度从容不迫。

  少年郎看起来温雅,却有一股无形的魄力,那是从朝堂政斗里浸透出来的威仪。

  三人各自入坐,崔文熙倒也没有回避。

  马皇后看向自家儿子,问道:“二郎把政务处理完了?”

  赵玥:“昨晚听嬷嬷说阿娘身子不爽,故来瞧瞧。”又问,“可请御医诊过脉?”

  马皇后道:“兴许是前日受了点寒,没什么精神,服了两贴药,今日倒是好了许多。”

  赵玥关心道:“开春气候不稳,阿娘还是得多加注意着些。”说罢看向崔文熙问,“四皇婶今日进宫来,可是陪阿娘唠嗑解乏的?”

  崔文熙不爱听这话,她知道这个侄子机灵,定然也晓得她跟庆王之间的分歧。

  这般问话显然是有意八卦,便笑盈盈回道:“方才臣妇正与娘娘说起,殿下再过两年就及冠了,东宫却无人照应,娘娘很是操劳呢。”

  此话一出,马皇后便拍大腿道:“可不,我头发都愁白了不少。”当即冲赵玥唠叨道,“瞧瞧你大哥,都已经有仨个孩子了,你倒好,连个通房侍妾都没有。”

  赵玥:“……”

  崔文熙深谙妇人之道,成功把八卦转移到他身上,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殿下还得多加上心才好。”

  马皇后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致,立马同崔文熙八卦起京中高门大户的闺女们来,两个妇人兴致勃勃议论未出阁的贵女们,听得赵玥头大如斗。

  他原本是想来探崔文熙跟庆王闹腾的口风,哪曾想反被她将了一军,压根就不敢说话,怕引火烧身,但又不想逃跑,索性厚着脸皮左耳进右耳出。

  崔文熙觉得忠毅伯府家的周三娘很是出挑,身段好,品性也佳,出得了色,刚及笄,年纪也同太子匹配,宫里可多加留意。

  马皇后上了心,同她道:“娶妻当娶贤,得挑度量能容人的。”又道,“宫里头总少不了三妻四妾延续子嗣,倘若日日争风吃醋,也闹心。”

  崔文熙点头道:“确实如此,万不能像我那般小气善妒。”

  马皇后被她调侃的语气逗笑了,指了指她道:“你倒有自知之明。”

  崔文熙也笑。

  赵玥不露痕迹地偷瞄她一眼,视线鬼使神差落到她的耳垂上,那颗痣颇有几分小性感。

  马皇后看向他问:“二郎从未提起过钟意的女郎,你喜欢哪样的,以后阿娘也好替你物色。”

  崔文熙的目光也看了过来。

  赵玥心虚地回避,应道:“自然是端方持重的好。”

  他的态度一本正经,如佛陀般清高自傲,好似凡夫俗子都入不了眼。

  宫里宫外都知道太子克己复礼,这样一个清贵自持的郎君眼光自然也高,要不然婚事也不至于拖延到至今。

  不一会儿卫公公进殿来通报,说圣人那边有事找寻。

  赵玥起身同马皇后行礼告退,崔文熙也起身行礼,赵玥还礼,却不敢窥视,生怕自己的目光乱瞟,亵渎了她的端庄。

  待他走后,两妯娌继续闲话家常。

  中午崔文熙在宫里用膳,下午还同马皇后逛御花园,直到很晚才出宫回去了,不过并未回国公府,而是回的庆王府。

  赵承延既然把中宫都搬出来当说客,怎么都得给些颜面。

  这不,金氏听芳凌来报,说庆王妃回府去了,颇觉欣慰,好奇问道:“元娘可曾说了些什么?”

  芳凌笑道:“娘子说让夫人放心,她知道该怎么做。”

  金氏叹了口气,“我就盼着她好好的,顺顺遂遂,平平安安。”

  之后她又问了一些琐碎,芳凌皆一一作答。

  崔文熙落下不少物什在金玉苑,芳凌回来收拾取走。

  另一边的崔文熙回府后,没过多久赵承延就下值回来了,听说主母归来,他兴冲冲过来瞧。

  崔文熙避而不见,说身子乏。

  赵承延在院里站了许久,生怕把她得罪了,小心翼翼道:“元娘且好生歇着,明早我再过来看看你。”

  崔文熙没有答话,只坐在榻上,表情平静。

  屋内没有动静,赵承延悻悻然回了。

  听到脚步声离去后,崔文熙才起身看外头,忽然觉得倦怠,当即命人备热水沐浴。

  而宫里的马皇后在用膳时同圣人说起今日的劝言,赵君齐道:“倘若崔氏执意要与四郎和离,便是她的不是了。”

  马皇后:“女郎家到底不易,我已同她说清楚和离之后的利害关系,她若听了进去,自然知道该如何抉择,若听不进去,我也没辙了。”

  对面的赵玥没有吭声,只慢条斯理地用春笋,竖起耳朵聆听长辈们谈论崔氏。

  似乎与她有关的话题他都会耐着性子听会儿。

  二老说着说着话题又扯到他身上,琢磨着东宫也该聘娶太子妃了。

  这回赵玥精得跟什么似的,故意问自家老子,“爹,河西口刺史上奏来的地方税……”

  话还未说完,赵君齐就像见鬼似的匆匆放下碗筷,抹嘴道:“啊呀,我竟忘了一件事未处理,你们娘俩慢慢用,我先回了。”

  赵玥:“……”

  马皇后:“……”

  两人默默地望着赵君齐离开的身影,一时都挺无语。

  赵玥挑了挑眉,体贴地盛了一碗银耳羹递给马皇后,说道:“银耳滋阴润肺,阿娘多用些。”

  马皇后发牢骚道:“幸亏你爹有你这个嫡子给他撑腰,要不然他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

  她无比庆幸自己的肚子争气,生了这么一个儿子,要不然全家都得去喝风,哪还有今日的荣华?

  银耳羹甜津津的,挺合胃口,马皇后用得很合意。

  赵玥心中藏着事,试探道:“前阵子听说四皇叔家中出了些岔子,今日四皇婶进宫来可是为这事?”

  马皇后:“你四皇叔带回一个女郎,且怀有身孕,崔长月不依,要自请下堂,四郎请我出面劝劝。”

  赵玥斜睨她,“四皇婶素来孤傲,可愿听阿娘的劝告?”

  马皇后:“听说今日回了庆王府,她若不糊涂,就该明白,离了庆王于她而言没有任何益处。”

上一篇:天欲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