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东宫 第44章

作者:闫桔 标签: 古代言情

  郭二娘热情地取出新进的胭脂供雁兰挑选,当时雁兰在铺子最里头的库房,小桃出来站到门口,看到刘婆子正同店里的黄氏吹牛。

  黄氏是郭二娘的婆母,上了年纪,跟刘婆子聊了些市井八卦,叽里呱啦的好不热闹。

  库房内的雁兰偷偷撩起门帘瞥了一眼外头,随后在郭二娘的引导下悄悄从另一道门去了后院里,那里正有一个男人等着,身形高大,样貌也不错,正是雁兰在魏州的表哥马玉才。

  见雁兰进来,马玉才向她行了一礼,道了一声表妹。

  雁兰看了一眼郭二娘,她识趣地出去放哨。

  后院里只剩下两人,雁兰确认不会出岔子了,才朝马玉才说道:“府里的崔氏处处刁难我,近来日子愈发艰难,表哥可要替我做打算。”

  马玉才压低声音问:“庆王呢,待你如何?”

  雁兰冷哼一声,嫌弃道:“你们这些臭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倘若那崔氏变卦,我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

  马玉才见她懊恼,连忙宽慰道:“雁娘尽管放心,若待临盆时你没有退路,我会想法子把你接出来,咱们一并离开京城。”

  雁兰点头,轻轻抚摸肚子道:“你最好趁早做打算,入秋时若庆王还未与崔氏做了断,我便要跑。”

  马玉才应声是。

  这女人可是他的摇钱树,但凡是她说的话他都会听。

  怕被外头的刘婆子察觉到异常,雁兰没站一会儿便回到了库房,继续挑选她心仪的胭脂。

  莫约茶盏功夫后,一行人才结账打道回府。

  在听说别院里的人不再闹腾了,府里的赵承延才过来看了一回,雁兰虽然没有向他诉苦,但也没给好脸色。

  往日她像小猫咪一样喜欢黏他,现在一点都不黏人了,只坐在庭院里,望着高墙外发呆。

  见此情形,赵承延心中反不是滋味。

  虽然薛嬷嬷说的话管用,但他心头发苦,曾经那般活色生香的一个人,仿佛一夕间被抽走了生气,好似行尸走肉一般。

  “雁娘。”

  他站在院子门口轻轻唤了一声。

  雁兰缓缓扭头,起身朝他行了一礼,唤了一声殿下。她不再唤他四郎,也不再向他撒娇,把自己的身份摆得很正。

  这种态度令赵承延很受伤,“你为何不唤我四郎了?”

  雁兰表情平静道:“奴婢只是殿下养在外头的外室,无名无分的东西,不敢僭越。”

  赵承延心口一紧。

  雁兰淡淡道:“这些日奴婢想清楚了,往日仗肚行凶实在不应该,就算奴婢不生孩子,殿下也可以让别的女人生孩子。

  “这原本就是奴婢的福气,却还要东要西的,既想要殿下的疼爱,又想要挣个前程,委实贪得无厌。

  “从今往后殿下尽管放心,奴婢会安分守己,不讨不该要的东西,你也别总是往别院跑了,省得伤了夫妻和气。

  “奴婢这辈子认命了,当初既然被殿下买了过来,便是个婢子。殿下有权有势,奴婢也抗争不了,唯有请殿下看在奴婢怀胎十月的份上替奴婢备一口薄棺,生产原本就是从鬼门关走一遭,倘若奴婢回不来了,也稍稍体面些。”

  说罢跪到地上朝他磕了三个头。

  那三个头把他的心都磕碎了,沙哑道:“雁娘……”

  雁兰冷漠道:“殿下请回罢,从今往后奴婢会很听话,不会再给殿下添麻烦,也不会再让殿下陷入两难。”

  赵承延受不了她冷漠疏离的态度,在她离去时一把抓住她的手腕,神色激动道:“你何故这般?”

  雁兰像听到笑话一般,不答反问:“那殿下你说,奴婢要如何才能让你满意?”

  赵承延喉头滚动,说不出话来。

  雁兰红了眼眶,“奴婢已经认命了,不再吵闹,不再让殿下左右为难了,你还想怎样?”

  赵承延:“……”

  看到他挣扎的表情,雁兰无比庆幸这个男人的优柔寡断,若不然她根本就没有机会在崔氏跟前蹦跶。

  轻轻掰开他的手指,雁兰又恢复了往日的娇柔,轻声道:“殿下请回罢,奴婢会好好保重自己,不再让殿下烦心。”

  赵承延:“……”

  他默默地望着那个走远的女郎,她的身形单薄,在这高墙大院里没有娘家依靠,仅仅只是孑然一身的身不由己,与寄人篱下的满腹心酸。

  他是她唯一的依靠,可这个依靠却会要她的命,保不了她的后半生。

  想到这里,赵承延愈发觉得自己混账,不是个东西。

  失魂落魄离开别院后,他不想回庆王府,一个人到附近的河边坐了许久。

  府里的崔文熙听说庆王去了别院后,动了心思,朝芳凌招手,说道:“你派人过去盯着,今日庆王若是回来了,倘若脸色不好,便过来知会我。”

  芳凌不解其用意,好奇问:“娘子这是为何?”

  崔文熙歪着头看她,“火上浇油才更有趣味。”

  芳凌:“……”

  崔文熙细细勾勒团扇上的牡丹纹,若有所思道:“男人这东西,有时候玩起来可比打叶子牌有趣多了。”

  芳凌:“……”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自家主子跟以往不太一样了,多了几分玩世不恭。

  这不,当庆王回来时,瑶光园的家奴匆匆过来汇报,说庆王脸色晦暗,心情不太好。

  崔文熙立马上场,扭着腰肢亲自走了一趟听雪堂。

  赵承延坐在饭桌前,不思饮食。

  薛嬷嬷不忍他折腾自己,劝说道:“郎君还是用些罢,这些日你茶饭不思,都清减了许多。”

  赵承延死气沉沉道:“我按照嬷嬷说的话去做了,确实挺管用,雁兰很是知趣,可是看到她那般温顺听话,我反倒不是滋味,是不是对她太过苛刻了?”

  薛嬷嬷淡淡道:“她原本就该知趣,一个乡野女郎,妄想借着肚腹里的种攀上高枝,哪有这般容易的事。”

  这话赵承延不爱听,露出奇怪的表情看她,“雁娘曾救过我性命。”

  薛嬷嬷:“一个清清白白的女郎,借着救命恩情搭上了郎君,不明不白地揣了崽,这是良家子干出来的事吗?”

  赵承延闭嘴不语。

  薛嬷嬷理智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非那女郎有野心手段,当初郎君直接给些钱银便打发了,又岂有今日的艰难?”顿了顿,“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该承担后果,现在情况不如她的意了,就开始作妖折腾,就像是元娘,也不曾这般猖狂过。”

  赵承延原本想来求得她的共情,谁料受了一顿斥责,委实不是滋味,心烦道:“嬷嬷莫要说了。”

  薛嬷嬷心知他优柔寡断的性子,不再惹人嫌。

  哪晓得刚刚才受了一顿训,接着又听说崔氏过来了,赵承延皱眉,不耐烦道:“她来做什么?”

  薛嬷嬷提醒道:“郎君可莫要忘了,这是庆王府,不是别院。”

  赵承延受不了她道:“你且下去。”

  薛嬷嬷有些郁闷地退下了。

  不一会儿崔文熙进了厢房,笑盈盈地朝他行礼,见桌上的饭菜未动,道:“天色不早了,四郎还没用饭吗?”

  望着那张温婉娇美的脸庞,赵承延心里头不由得生出几分厌烦。

  在某一瞬间,他忽然有些体会到了雁兰曾经的羡慕心情。

  崔氏家世好,生得好,谈吐学识好,周边人人夸赞人人爱戴。而她雁兰,一无所有,可以说是无依无靠。

  雁兰的情形跟他其实有几分相像,跟流着皇室血脉的正统赵家人来比,他赵承延就是个异类。

  明明身处高位,却处处小心谨慎,无法像赵家人那样肆无忌惮,怕被弹劾诟病。

  表面上是亲王,谁知道背地里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想到当初与崔家的联姻,如果没有皇室这层背景,她崔氏又岂会嫁给自己?

  有些话,明明知道伤人,却还是忍不住想作死。赵承延盯着崔文熙看了许久,才问道:“元娘,倘若当初我一无所有,你还会嫁给我吗?”

  崔文熙愣住,困惑问:“四郎怎么问起这茬来了?”

  赵承延:“忽然有感而发。”顿了顿,“倘若当初我没有庆王这个名衔,你可会嫁给我?”

  崔文熙笑了笑,不答反问:“倘若四郎当初一无所有,可还有胆量敢请官媒娘子上国公府提亲?”

  赵承延愣了愣,一时不知作何应答。

  崔文熙自顾坐到凳子上,“你瞧,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根本就没有机会牵连到一起,就如同四郎与雁兰那般,倘若四郎不得她救助,你也不会多看她一眼,不是吗?”

  赵承延沉默了阵儿,才试探道:“你何故就容不下她?”

  崔文熙仍旧维持着正宫主母的优雅从容,不疾不徐道:“我崔文熙是国公府家的嫡长女,有才貌有学识,不是说大话,这身份背景就算进宫也是使得的,凭什么要与一乡野女郎共事一夫?”

  这话把赵承延噎着了。

  崔文熙继续噎他道:“我想通了,你既然不愿与我和离,那我便懒得折腾了,去母留子就去母留子,反正雁兰我是容不下的,生产后我会亲自处置她,是死是活全凭我崔氏一句话,到时候四郎若反悔,休怪我使手段不给你颜面。”

  赵承延抽了抽嘴角,忍着满腔愤怒没有发作。

  崔文熙故意问:“怎么,四郎不高兴?”

  赵承延失望道:“元娘好歹毒的心肠,雁兰一介弱女子,你给她留一条生路又何妨?”又道,“她已经求我替她备一口薄棺了,若是产子出意外,直接躺进去便是。可是产子后仍旧难逃其命运,这是何其残酷?”

  崔文熙面色一冷,故意拍案而起,怒斥道:“这是我求她来的福报吗?!是她自己讨的,怨得了谁?!”

  这话把赵承延气着了,指着她愤怒道:“毒妇!”

  芳凌生怕二人打起来了,连忙劝道:“娘子且少说两句。”

  崔文熙偏不,她必须得做陪衬,雁兰越是可怜兮兮,她就越要趾高气扬,这样才能让赵承延心生怜悯和保护欲。

  她得推波助澜,得替雁兰的前程铺路,当即便火上浇油道:“是你自己背信弃义负了我,如今却怨起我来了,你赵四郎哪来的脸面喊冤?!”

  “背信弃义”刺痛了他的体面,懊恼道:“荒唐!明明是你崔氏七年无所出,按我大梁户婚律,无子,妒忌,当该休去!”

  “你敢!”

  “你莫要赌我!”

  外头的薛嬷嬷听到厢房里的两口子争执起来,赶忙进来劝和。

  崔文熙明明幸灾乐祸,嘴上却不饶人,指着他道:“赵四郎你若敢休妻,我跟你没完!”

  赵承延愤怒道:“毒妇!庆王府容不下你,信不信明日我就让你滚!”

  薛嬷嬷打了他一下,怒斥道:“郎君莫要胡来!”又冲芳凌道,“赶紧把你家主子扶下去,莫要闹生伤了。”

  芳凌依言把崔文熙哄走了。

上一篇:天欲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