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第4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甜文 爽文 轻松 古代言情

  说是这么说,三娘心里还是把她祖父的推测信了大半。

  她疑心张果老唱的那段《逍遥游》便是因为看出了什么,既然李俨能梦中预知、李泌能因势推演,那旁人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窥见天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三娘回想着张果老唱的“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小小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老天既然让她们这么小便窥知那样的祸事,想来也是希望她们能早早开始“聚粮”。

  走远路要备干粮,干大事要聚什么?

  人力、物力、财力,一个都不能少!

  前路漫漫!

  三娘向来是个乐观的人,此时她已经从最初得知李俨梦中诸事的震惊与难过中缓过劲来,浑身上下充满干劲。

  既然已经向李俨保证过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昨日的谈话,三娘连自家祖父和自家八叔都没有说,只在第二天与李泌他们说起自己遇到张果老的事。

  并说起自己想到的“聚粮”计划。

  当然,这不是要谋划什么造反大计,单纯只是交多多的朋友、赚多多的钱而已。

  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多些朋友多些银钱都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她们几个没交上朋友,遇到难题时哪能像这样有商有量呢?

  李俨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李俅更是两眼放光,当场把“聚财”这一重要责任划拉到自己身上。

  丝毫不记得他拥有一颗从小亏到大的生意头脑。

  很不错,聚粮计划正式启动!

  李泌看着三个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一个两个都焕发出掩不住的活力,眼底也不觉露出几分笑意来。

  他并不是多热忱的人,起初也并不打算掺和到东宫之事上,这会儿却有些动摇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头一次见到三娘那天。

  那时候他本来也无意参与她与贺家子弟间的游戏,结果还是不知不觉便被她拉入其中。

  连他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同样难以抗拒。

  说不定真能改变点什么。

  到底是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几人没有避开其他人聊太久,很快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

  颜真卿本来觉得教导皇孙是件挺麻烦的差使,这段时间教下来却觉这批特别的学生都特别懂事。

  只不过最近几次他过来上习字课的时候,总感觉皇长孙李俨待他十分亲厚,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敬慕。

  这叫颜真卿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进士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他不是那种会因为这点儿看重就飘起来的性格,对李俨他们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只会在授课之余与他们多闲谈几句。

  没过几日,李隆基也知道了张果老现身的事,且他知道的比三娘她们更全面,原来张果老是回东都买酒的,只是买完以后他那头白驴不知怎地在郭家落脚处那边不走了,他便也在那坐下歇了一会儿。

  那天一老一少聊完以后,张果老又不知所踪了。

  至于张果老与三娘到底聊了什么,旁人却是不知晓的。

  李隆基听后越发觉得自己慧眼识神童,连张果老这个方外之人都认可。他再次召见了三娘,询问她与张果老都说了什么。

  三娘在李隆基面前自然不会说什么“聚粮计划”,她一五一十地复述了自己与张果老交流的过程,面上还很有些气愤:“他居然说我会骗很多人!”

  即使是传说中的通玄先生,也不能污蔑人啊!

  三娘年纪小,听不懂张果老的话是什么意思,李隆基这个纵横欢场的风流皇帝却是一听就懂。他哈哈笑道:“看起来是真的能骗许多人。”

  三娘没想到李隆基身为一国之君,竟也能这么凭空污人清白。

  她气呼呼地把自己观察到张果老“人老珠不黄”的事又讲了一遍,表示自己真的不是说好听话,她说的全是大实话。

  李隆基见她气得脸颊都鼓圆了,心情更是好到不行。

  他朗笑着叫人取了许多赏赐,命人连着赏赐一起把三娘送回去。

  等人都走了以后,李隆基才坐在御座之上思量起三娘说的“人老珠不黄”来。

  传言张果老掌握长生不老秘术,其中真假无人能分辨,但几次接触下来此老确有些不凡。

  想到自家兄弟薛王李业近来得了重病、久不见好,李隆基心头越发难受起来。生在帝王家又如何,还不是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轮转?

  虽然长生之说大多都是骗人的,可真要有那么一点希望,谁能不动心?

第48章

  转眼间到了李俅他们心心念念的五月, 朝廷马上要放假足足十五天,各回各家敦促农时或者访亲会友。

  颜真卿他们也是要放假的,所以没人来给他们上课了, 他们可以尽情玩耍半个月!

  不过在放假之前,李隆基还准备搞个亲耕仪式,带着太子和朝臣前往皇家御苑种小麦。

  三娘也在随行之列, 她还没有种过地,对这桩新鲜事很是期待,提前几日便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研读《齐民要术》。

  因着这次李隆基是要去种麦的,三娘先找到种麦那部分介绍读过去, 很快知晓她们这次过去是要耕麦地。

  按照书上的介绍, 种麦应当五月先把所有地耕一轮,放上一个月等麦秸、草料之类的天然肥料在地里腐熟, 六月再翻耕一轮, 而后就可以静待秋社后播种了。

  三娘看了一圈小伙伴们的小身板儿,颇有些遗憾地发现他们都派不上用场, 他们这个年纪根本不可能去耕地!

  不过这种皇帝亲耕仪式本来就轮不到他们上场, 是以三娘开始捧着《齐民要术》研究五月乡野间有什么可玩的,争取看看到时候能不能在周围溜达一圈。

  不用全看,只需要注意瞅瞅有没有“五月”两个字即可!

  其他人本来对农书没什么兴趣,听了三娘的话后自发地捋起袖子分书翻找起来,摩拳擦掌看看能上哪儿玩耍——哦不,是去体察民生民情!

  在这么多小萝卜头的共同努力下, 十卷《齐民要术》竟被他们找了个遍,凡是五月可能见识到的农家事物都被他们认真誊抄下来。

  还把摘录的内容归拢在一起列了个长长的清单。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李俨——

  就是你了!

  由你负责去问皇祖父这次能不能玩上这些东西!

  你是皇长孙, 你不开口谁开口哟!

  李俨:“……”

  面对小伙伴们期待无比的目光,李俨哪能不答应?他认真把清单誊重新抄了一份, 揣着去求见李隆基。

  其实在做了那些可怕的梦以后,李俨心里其实有些害怕李隆基的,因为这个看起来似乎对他们挺好的皇祖父可能会在不久之后下令赐死他阿耶。

  即便他和弟弟们没有被一并赐死,他心里头也生不出多少“皇祖父对我们还是很仁慈的”的感恩想法来。那可是血浓于水的亲父子啊!

  皇祖父对亲儿子尚且如此狠心,也难怪朝野之中再也没多少人敢违逆他的心意。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俗世中人?

  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些想法,叫他始终没法如李泌提议的那样特意去亲近他们这位可能会狠心一日杀三子的皇祖父。

  好在这次是带着弟弟妹妹们的期望来求见的。

  李俨这么一想,心里头那翻涌的思绪总算压下去大半。

  等到有宫人出来宣他入内,他已经整理好自己的心情,迈步进殿与李隆基说出三娘她们心心念念的事。

  李隆基闻言挑了挑眉,叫高力士把清单取过去给他瞧瞧。

  李俨依言把清单转交给高力士。

  李隆基拿到他们合力列出来的清单,首先瞧见的是李俨大有长进的一手字。

  小孩子读书毛病不少,比如有时候他们喜欢哪个老师,那门课就会学得格外起劲。像李俨他们才跟着颜真卿学了一个来月,书法便进益颇大,可见他们对颜真卿这位书法老师的认可。

  李隆基没急着夸孙子,而是拿着清单仔细读完了才询问:“你们哪位先生讲《齐民要术》了?”

  李俨如实答道:“先生没有讲,是阿晗知晓阿翁要带我们去御苑种麦后邀我们一起看的。”

  李隆基听见这一板一眼的回答,笑问:“这单子也是她列的?”

  李俨听见李隆基在笑,不知怎地心跳如擂鼓,总觉得这笑声叫他有些不安。

  李俨忙抬起头认真回道:“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列的,每个人都摘抄了不少内容,最后汇总出这么一份单子。”

  李隆基道:“这样吗?”他敲打李俨,“你遇事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李俨喏然应是。

  李隆基把李俨呈上的单子留下了,也没说答没答应他们的请求,只打发李俨回去好生读书。

  等李俨走远了,他才把清单递给高力士,让高力士叫底下的人看能不能安排。

  高力士恭谨应下。

  李隆基倚着凭几含笑和高力士感慨:“这小娃儿倒真是当官的好苗子。”

  本来李隆基这次去御苑种麦只是走个过场,如今见他们把单子列得这般详尽,倒是真想趁此机会好好看看五月农桑诸事了。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组织能力,且还这么会差遣旁人做事,长大了还得了?

  高力士笑道:“要是那小娘子知晓了陛下这句话不知得多高兴。”

  李隆基想到三娘那一天到晚兴高采烈的性格,心情竟也出奇地不错。他用人向来不拘对方是什么出身,胡人也好,胥吏也罢,只要符合他的心意他都会起用。

  左右官员任免只是他一句话的事,用谁不是用?他们要是办事不合他心意,直接换人就是了,多的是人等着接替他们的位置。

  只不过李俨作为皇长孙耳根子可不能那么软。

  他的儿孙可不能太听女人话。

  李隆基思量片刻,准备等回京便不叫李泌二人去给皇孙们陪读了。

  这事儿本就是巡幸东都期间的临时安排。

  另一边,李俨虽然不知晓李隆基的打算,却还是敏锐地察觉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不过他回到百孙院中只说起李隆基收了单子的事,只字未提自己心里的担忧。

  得知李隆基收下了他们合力弄出的清单,小萝卜头们都很骄傲,分外期待亲耕的日子到来。

  过了端午,李隆基便领着人浩浩荡荡地往御苑出发。

  这处御苑不仅是皇家园林,还肩负着为皇家供给米粮菜蔬以及蓄养禽畜的责任,所以御苑内许多地方与田庄无异,只是占地更广、土地更肥沃而已。

上一篇:锦鲤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