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21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她面前提及他的家世。

  宋积云微微地笑着,认真地看着元允中的眼睛,徐徐地道:“时间太长,我不记得了,你得容我回去仔细想想才行。”

  元允中没有回避,任由她看着。

  一时间,他身上紫檀味的熏香在两人之间流动。

  她甚至看见他垂下了眼睑,直直睫毛在眼窝下留下了淡淡的阴影。

  气氛,突然间横生些许的暧,昧。

  宋积云嗓子发痒,正要坐直了身体,她身后突然传来男子惊讶的声音:“宋老板!元公子!没想到你们也会在这里喝酒!”

  两人间的气氛不知为何突然一紧。

  宋积云和元允中齐齐循声望去。

  只见马会长和李子修、严老爷等人正站在他们这隔间的对面。

  “今天这庙会办得可真是热闹啊!”马会长一面感慨,一面朝他们走了过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宋家窑厂居然烧出了等身高的瓷器佛像。当年你爹和我说起来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想烧这样一尊佛像,可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没能烧出来。没想到在你手里成了!要是你爹还在,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宋积云立马走出了隔间。

  她笑着和马会长等人见了礼,谦逊地道:“我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我爹之前的几次试烧,我也不可能顺利地烧出佛像来。”

  “话虽如此,可若没有几分胆量,也不可能烧出来。”马会长显然对宋积云十分推崇,站在过道上就和她说起话来,“之前我还觉得你有些胡闹,现在看来,还是我目光短浅。我们烧瓷手艺,天赋比勤奋更重要。你有这样的手艺,以后御窑厂再要烧龙缸,我们不愁烧不出来了。”

  他之前不太满意宋积云出面和宋大良、宋三良争宋家窑厂话事权。

  宋积云没想到烧出个佛像还有这样的收获。

  “您抬举了!”她笑着和他寒暄,“诸位都是烧瓷的老行家,老前辈,我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你也不必如此客套!”马会长说着,那架式,大有和她论长辈的意思。

  旁边的严老爷就拦了马会长:“老马,你少说两句,没看见人家元公子还在旁边吗?”

  马会长一时没回过神来。

  严老爷已笑着语带调侃地道:“人家未婚夫妻,好不容易能找个机会在一起吃个饭,你这老菜梆子在旁边拉着人家小姑娘说个不停算是怎么一回事?还不赶紧走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你真有什么话和宋老板说,哪天不能去窑厂说上个一天半日的。宋老板保证好茶好酒地招待你!”

  说完,他还朝宋积云揶揄地笑了笑。

  (本章完)

第171章

  “是极,是极!”马会长恍然大悟,忙对宋积云道,“你们吃你们的,我过几天再去你家窑厂拜访你。”

  然后还认真地把元允中上下打量了一番,道:“这小伙子精神。真是男才女貌。”

  宋积云大大方方地道了谢,和马会长等人分开,各自落座。

  他们点的酒菜正好送了过来。

  小二轻手轻脚地给他们摆着碗碟,还热情地介绍:“这是油炸小白条,这是凉拌豆腐皮,这是酥炸小圆子,这是炒合菜……”最后特别介绍他们加的海螺肉,“是我们东家从广州那边学回来的,别的地方都没有。”

  “是吗?”宋积云似笑非笑看着元允中,帮他夹了一筷子,道,“公子尝尝,与你说的九孔螺有什么不同?”

  元允中深深地望了她一眼,将手中的酒放在了自己这边,茶放在了她那边。

  隔断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隔壁的说话声就清晰地传了过来:“刚才和马会长说话的原来就是宋家窑厂的那位女东家啊!没想到长得这么漂亮。她那未婚夫也很英俊,两人站在一起还挺般配的。”

  宋积云和元允中俱是一愣。

  “感情更好!”有人窃笑,“要不然怎么会到了家门口也不回去,跑出来吃饭!”

  “那是肯定的。要不然今天在八仙庵,他们家女婿也不会亲自去疏散人群,还许诺今天帮忙的衙役每个每天补贴一两银子的饭钱。忙前忙后的,可半点没把自己当外人。”

  “那宋家二老爷这女婿找得还真不错。他们是得有个男子搭把手才行,不然这满屋子的妇孺,就算是再厉害,遇到事了没个帮衬的也是不行的。”

  “主要是小俩口还能情投意合——他们金童玉女似的,进门我就注意到了。宋家女婿走路的时候一直护着宋家小姐,让宋家小姐走在他的内侧;宋家女婿点菜的时候也是一半荤菜一半素菜,点了酒也没有忘记点茶,显然是顾及宋家小姐还在孝期。要我说,这比什么搭把手,支应门庭可要紧多了。”

  应该有人应和:“正是,正是。养女儿的人家谁不盼着能找个能疼爱自家闺女的女婿?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人!要不怎么还是宋家二老爷有眼光,看人准呢!”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宋积云大窘,忙给元允中夹菜,还高声提醒隔壁的人:“吃菜,吃菜。既然这铺子的东家大老远的从广州学回来的,你尝尝合不合你的胃口。”

  元允中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垂着眼帘,举止优雅,无声无息地吃着菜。

  隔壁的说话声则仿佛被什么割断了似的,戛然而止。

  隔壁的隔间顿时静悄悄的,没有了声响。

  宋积云觉得好笑。

  她殷勤地给元允中倒了杯金华酒。

  元允中虽然不承认,可他做过什么,她都看在眼里呢!

  而隔壁在短暂的寂静之后,开始窃窃私语,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句“害羞”、“恩爱”、“成亲”的话。

  宋积云轻轻地咳了两声。

  隔壁立刻传来一阵压低了嗓子的大笑。

  这饭没法吃了!

  宋积云望向元允中。

  元允中坐得笔直,耳朵红彤彤的,脸上也泛起了一层薄霞。

  她再定睛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手边的金华酒空了瓶。

  这,是喝多了吗?

  他只有这点酒量吗?

  可这样的元允中不仅不让人讨厌,还因为眼角眉梢都比平时柔和了几分,透露着几分亲切,让人觉得更英俊了。

  真是难得啊!

  宋积云坐在他对面悄悄地欣赏了一会儿。

  隔壁的说话声又渐渐地大了起来。

  “他们应该是从八仙庵回来的吧?我原来也准备去看看热闹的,结果被堵在半路上了,听说八仙庵那边人山人海的,挤都挤不进去了,我就半路折了回来。”

  “你们有人去过吗?那佛像是不是真像大家传闻的那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洁白无瑕,比用玉石雕刻的还要晶莹细腻?”

  “我今天也没有去成,出门就被堵在了家门口。”

  “我也没去成!”

  “改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了。那佛像供在那里,又不会长腿跑了。”

  好好的话,说着说着,又拉回了宋积云和元允中的身上。

  “你还别说,这小俩口长得都好,以后生的孩子也肯定漂亮。就是不知道宋小姐三年孝期守完了,会不会随着宋家女婿去苏州?”

  “那宋家窑厂怎么办?我要是宋太太,就应该想尽办法把这女婿留下来。就算肚子里这个是儿子,有这样一个姐夫帮衬,就算是以后分他一半家财也划算。毕竟给了女婿就等于是给了外孙,也不是旁人。”

  “那都是以后的事。你们说,宋家大小姐长得这么漂亮,那宋家二小姐和三小姐肯定也不差。我有个外甥,人品相貌那都是一顶一的,家势也不比宋家差,我找个人上门去和宋太太透个风怎么样?等孝期一完,正好成亲。”

  “那你这个外甥可占大便宜了!别的不好说,单就这相貌,能和他们家女婿一比高低的,怕是翻遍整个梁县都找不出一个来。”

  那人心虚地笑,说话的声音又低了下去。

  宋积云已经麻木了。

  你总不能让别人不说话吧?

  她默默地吃着饭。

  并没有注意到对面元允中的耳朵更红了,那颗如相思豆般的红痣更是鲜艳欲滴。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回去之后,还真有人来给宋积玉说亲。

  钱氏告诉她:“对方请了严太太。说是给我们家供木柴的熊家。三个儿子,大的比我们家积玉大二岁,中间那个和我们家积玉同年,小的比我们家积玉小二岁。都还没有订亲。我们家要是瞧得中,随便我们家挑一个。

  “我寻思着既然是给我们家供木柴的,你应该认识,这件事还得你帮着拿主意。”

  宋积云哭笑不得。

  熊家她还真有所了解。

  她问钱氏:“严太太还说了什么吗?”

  钱氏想了想,道:“还说熊太太贤良淑德,性格温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很好相处。若是这门亲事能成,积玉嫁过去了肯定不会受婆婆的气。”

  宋积云抚额,道:“那她有没有告诉你,熊家是婺源人,是婺源最大的地主,我们景德镇的窑厂,十之八、九都从他们家进烧窑的木柴。”

第172章

  钱氏支吾道:“说,说过。可我觉得,婺源就在隔壁,翻过山就到了,若是孩子好,结个亲也无妨!”她还强调,“你爹在的时候也曾经说过,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样都行!”

  宋积云半晌无语,道:“若是做父母的不好,做子女的怎么可能过得好呢?”

  就是后世,远嫁的姑娘都有诸多不便,何况是交通不便的此时。

  如果不知道还好,既然知道,为什么要去受这样的苦。

  但钱氏不死心,道:“为着你的婚事,你爹把梁县略好点的人家都摸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满意的。”

  言下之意,不如试着在外面找找。

  宋积云也觉得自己不能先入为主,以偏概全,道:“那我让人仔细打听打听熊家的情况。”

  钱氏这才满意,笑道:“若是有好的,把你三妹妹的婚事也定下来。”

  宋积云暴汗。

  在她心里,宋积雪还是个小孩子呢。

  不过,这世道就是如此,她可以特立独行,却不能勉强别人也和她一样的生活。

  “我会放在心上的。”宋积云答应钱氏,钱氏就和她说起今天八仙庵的事来,“说把县城堵了个水泄不通,很多人都无功而返,只能以后再去。”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