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156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他懒得接这礼单。

  邵青见了,忙从一旁蹿了出来,不仅接了礼单,还欢快地拍了拍郑全的肩膀,道:“哎哟老郑,你回去之后替我们家公子好好谢谢宋老板,就说我们家公子改天请她吃饭。”

  说完,他这才惊觉自己这些日子跟着宋积云,无拘无束惯了,忘记了他们家公子是多么的吹毛求疵了。他这样没有经过他们家公子同意就胡乱许诺,他们家公子明面上不说,事后肯定会收拾他。

  可这也不能怪他,谁让他认出了其中的一个箱子呢?

  那箱子里可装的是支竹蜻蜓。

  而且还不是一支普通的竹蜻蜓。

  那竹蜻蜓有两尺长,半尺宽,不知道是用什么做成的。用两根木棍栓上他们家特制的牛皮绳缠在木柚,将那竹蜻蜓使劲往空中一丢,那竹蜻蜓就能盘旋在空中,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两刻钟不坠落。

  南京城里看热闹的人把秦淮河都堵得水泄不通,走不动道了。

  卖二千两银子一个呢!

  当时宋老板也觉得挺有意思的,买了两个。他还以为是给她两个妹妹买的,没想到送了一个给公子。

  他也想玩!

  邵青想到这里,他硬着脖子看了元允中一眼。

  他们家公子居然没有生气!

  还亲自送了郑全出门!!

  郑全也吓了一大跳。

  元允中有多傲,他这些日子可是看在眼里的。

  他一出院子的月亮门就停住了脚步,磕磕巴巴地说道,“公子,您请留步!”

  元允中无意继续送他,却也没有折回去,而是吩咐了他一件事:“你连夜让宋氏族人知道你们家大小姐在南京赚了大钱。”

  郑全不解,道:“东家曾经说过,要闷声发大财。”

  言下之意,不能这么干,他得听宋积云的。

  元允中胸闷。

  要不是为了让这件消息更可信,他怎么会用郑全?

  “你若是想让你们家大小姐明天得偿所愿,就照着我的话去说。”元允中强势地道。

  郑全与元允中接触得越多,越怵他。

  他不敢反驳元允中,可他可以告诉宋积云,让宋积云决定怎么办啊!

  “好!”郑全顺从地点头,从荫余堂出来直奔宋积云那里,知道宋积云在钱氏那里还没有回来,他又转道去了钱氏那里。

  远远的,他就听到钱氏院子里一阵欢声笑语。

  是宋积云在告诉宋积玉和宋积雪怎么玩竹蜻蜓。

  正房的屋檐下站满了看热闹的丫鬟婆子。

  宋积云少见的抱着个手炉站在院子里,玉面透红地大声地朝宋积雪喊着:“那边,那边!”

  宋积雪呢,早就玩疯了。她不停地追着那竹蜻蜓跑不说,还大声地朝宋积云嚷着:“好好玩!姐姐,我明天想带去让姐夫也玩一会!”

  宋积云等宋积雪将落下来的竹蜻蜒抱在怀里跑了过来,这才接过婆子手中的帕子给她擦了擦满头的汗,道:“今天太晚了,小心竹蜻蜓飞出去了飞不回来。明天再玩。”

  宋积雪乖乖点头,由宋积玉领着下去梳洗。

  宋积云则和郑全去了旁边的茶房。

  “怎么这么晚还过来了?”她顺手给郑全泡了杯茶,伸手在薰笼上烤着火。

  江北的冬天也一样湿冷,不管过了多少年,她都怀念有暖气的冬天。

  郑全将元允中的话告诉了宋积云。

  宋积云一愣,随后嘴角忍不住就泛起了笑意。

  “你照着他的话去做吧!”她轻声地道,“他也是为我好!”

  郑全更糊涂了。

  但宋积云没有解释,他也没有多问,去安排这件事去了。

  宋积云靠在薰笼上,半晌,“扑哧”笑出声来。

  被丫鬟婆子收拾干净的宋积雪从门外探出头来:“姐姐,你笑什么?”

  在她的印象中,姐姐从来没有这样笑过。

  仿若开在三月梢头盛放的桃花,有着春花的温柔与娇美,也带着春日的明媚与晴朗。

  从前她爹出门,她娘也曾这样笑过。

  她问她娘为什么笑,她娘告诉过她,是在想她爹。

  “姐姐,你是不是也在想姐夫?”她跑了进来,拉住了宋积云的手。

  宋积云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

  冬日的夜很长,薰炉旁摆着的桔子皮散发着清新的香味,桂圆被烤得“嘭”地一声炸开,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

  *

  没等天亮,宋氏要开祠堂的消息就传遍了景德镇的大街小巷。

  等到宋氏族人打开礼堂的大门,清扫院子,擦拭桌椅,准备茶点的时候,祠堂外的墙上、树上已经趴满了人。

  大家都等着看宋家的热闹。

  而宋氏所有有资格来的人都来了。

  三间的大敞厅,两进的院子,乌鸦鸦一片,全都是人。

  他们三三两两的议论着这次开祠堂的事,声音不大,但你一句我一句的,喧嚣的像个菜市场。

  宋积云进去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挺意外的。

  她以为宋氏只会请那些族老和德高望重的长辈过来。

  陪她进来的是宋十一太爷的儿子,宋积云要称“喜叔祖”,他悄声道:“大伙儿知道了,都要来!”

  也就是说,没能阻止住。

  不知道与昨天元允中让郑全传的话有没有关系?

  她泰然地穿过院子,进了大堂。

  她经过的地方一片安静。

  她走后的地方则会响起比之前更热烈的说话声。

  冬日单薄的阳光透过天井洒落在青石板上。

  族老们见了她,有好几个人情不自禁地就站了起来,待见有人坐着没动,有的面露窘色,忙重新坐了下来,也有的不以为然,主动和宋积云打着招呼:“宋老板来了,快坐!快坐!”

  站在旁边等着宋积云来的宋三良母子顿时脸色一黑。

  这些人,可都是收了他们重礼的。

  宋积云微微地笑,全当没有看见,和大厅的众人寒暄着。

  宝子们,突发事件,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加更,大家别等……

  (本章完)

第223章

  宋三良母子的脸色就更不好看了。

  等宋积云在那些族老的礼让中坐在那一排只有族老们才有资格坐的太师椅上时,宋三良再也忍不住了,上前朝着宋十一太爷拱手行了行礼,指了宋积云道:“她有什么资格坐在主位上?我们宋氏什么时候轮到女人说话了?”

  宋十一太爷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已有族老喝斥他一声“放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道:“宋又良的闺女虽然是女流之辈,却办了我们宋氏的族学,还能三年推荐三个去苏州鹤山书院读书,是能立家立族,传承百年的大功,就凭这,她就有资格坐在这里!

  “你一个差点被除族的,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

  这位族老比宋十一太爷的辈份还高一辈, 不是大祭,他基本不会露面,和宋积云也没有什么交情,没想到这位族老是这么看待她的。

  宋积云颇为意外。

  她欠身点头,朝那位族老道谢。

  那位族老已不满地对宋十一太爷道:“不是召了大家说事吗?怎么还在这里磨磨唧唧的?”

  宋十一太爷忙重重地咳了两声,开始说明这次开祠堂的事,把宋三良母子撇在了一旁。

  曾氏不由紧紧地握住了儿子的胳臂。

  这次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就算不从宋积云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也要让宋积云脱层皮。

  曾氏冷眼旁观。

  宋氏的族人已经炸了。

  虽说大家都知道钱氏生了个女儿,也都各有各的盘算,但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正式的告诉众人,大家还是不禁小声议论起来。

  宋十一太爷就让族中惩诫的男子敲了敲云板。

  众人忙安静下来, 耸着耳朵听宋十一太爷说话。

  宋十一太爷也没有准备背这个锅,他道:“原本这是宋又良这一支的私事,他们自己处理就行了。但是宋又良的弟弟找到族里,说要把他的儿子过继到宋又良这一支,要族里给他作住,这才开了祠堂, 让大家都来听听是怎么一回事。”

  祠堂里又议论开了。

  有人直接就嚷了起来:“凭什么?他们是分了家的兄弟,和我们一样,他儿子能过继到宋老板这一房,我们家也有资格。”

  宋积云在南京赚了大钱的消息已经一夜之间传遍了宋氏族人。且不说宋又良之前留下来的家财,就看宋积云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就算那疼爱孩子的,也动了把儿子过继给宋积云当嗣弟的心思。

  立刻有人接了话:“就是!要过继,那就全族里选。宋老板这么大的家业,总不能选个败家子吧?”

  顿时就有人动了心思,也跟着喊道:“既然是为了家业过继,选五、六岁什么也不懂的,不如选那十二、三岁的,既能看出人品,还能这个时候就开始跟着宋老板学烧瓷,这才是正经的路数。那把不懂事的孩子抱过去的,都是想让宋老板家帮着养大了孩子自己好去占便宜的。”

  虽说过继了就和本家没有关系了,可血亲就是血亲,嗣子通常都很少真正能不管亲生父母的。这就给了很多人可趁之机。

  也有人自己得不到,干脆捣乱的:“既然能选十二、三岁的, 那也能选十八、九岁的。不就是要身体好,立得住;吃苦耐劳能烧瓷吗?宋家那么多的子弟在窑厂做工,从窑厂的子弟里选不正好。还可以知道有没有烧瓷的天赋。”

  当然也有那说公道话的:“谁家这样选嗣子。自然是要选那不懂事,隔得远远的,最好是父母都不在了的,否则岂不是给别人养儿子!”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