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28章

作者:吱吱 标签: 古代言情

  宋积云面颊微红,如娇艳的花,盛放于微暗的书房,热烈得惊心动魄。

  他温柔地帮她整理着鬓边花。

  隔着书房的碧纱窗,门外挂荷包的丫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退了下去,湘妃竹的门窗外传来邵青的咳声。

  宋积云低头微笑,半晌才坐回窗边的琴案旁,掀开盖在琴上的锦缎一角,慢慢地拔弄着铮铮琴弦。

  元允中倚在书案旁,温声应了句:“进来!”

  邵青目不斜视地走了进来,神色显得有些拘谨,道:“公子,三司都来人了,说接了圣旨,想来问宋老板几句话。”

  “知道了!”元允中淡然地道。

  邵青等了一会,见他没其他的示下,不禁道:“您不去见见吗?”

  元允中觉得宋积云不会乐于见到他喧宾夺主,他摇头道:“听宋老板安排就是了。”

  宋积云嫣然。

  她从“宋小姐”变成了“宋老板”,怕是以后大家都会这么称呼她了。

  “我马上就来。”她笑着对邵青道。

  邵青应声而去。

  宋积云就征求元允中的意见:“我需要把你这尊老虎请过去吗?”

  元允中笑道:“我是真的听你安排。”

  “那你就在我这里先歇歇脚好了。”宋积云拿了漳绒毯子铺在罗汉榻上,“你小憇一会儿,皇上既然答应你给我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想必三司对我的态度不会太差。你此时隐一隐,万一我和三司谈崩了,你还可能从中回旋,给我做个和事佬,当个后手。”

  她并不想轻易树敌。

  元允中点头,心里还是惦记着怕宋积云受委屈,根本睡不着,半倚在罗汉榻上看书。

  宋积云则去换了身见客人的衣饰,去了厅堂。

  一共有五个官员在等她,他们高矮胖瘦不一,有的穿四品云雀补子,有的穿着五品白娴补子,有穿六品鸶鹭补子的,还有一个穿着八品黄鹂补子。

  众人寒暄之后宋积云这才知道,他们中有两个是大理寺的,有两个是刑部的,还有个是都察院的。

  那个都察院的就是在场唯一的一个八品官员。他率先说话:“我就是来看看,把事情经过禀告上峰就行了。你们随便问,我就不参与了。”

  刑部那个四品官听了冷哼了一声,怒目道:“都察院都成了元家门生了吗?”

  都察院的对他却毫不畏惧,冷笑着起身,朝东边拱了拱手,道:“臣乃天子门生,尊天子行事。不比一些衙门,早已不知道自己尊奉的是谁,连人都没见着,就先给别人定了罪。我看某些人才是真正的门下走狗!”

  “你说话要负责任。”大理寺的一个官员听了脸色一沉,道,“你们都察院对百官有举劾之责,应该谨言慎行才是,怎能无凭无据,随便辱骂同僚。非君子行径。”

  刑部的其中一人也跳出来指责都察院的。

  宋积云目瞪口呆。

  她这里还没有开骂,他们就自己先吵了起!

  她可没工夫在这里等这些人打嘴仗。

  “诸位大人,”宋积云起身阻止,道,“诸位大人有什么要问我的?众位大人早点问过了话,也可以早点交差不是。”

  大厅里的声音戛然而止,有片刻的死寂。

  刑部另一个四品官面露窘然,喝了口茶,这才道:“宋氏,我等奉皇命来问你话。”

  宋积云这些日子在宫里无聊,学了些规矩。

  她站起身来,恭敬地朝着皇宫的方向福了福,这才道:“民女谨听教诲。”

  刑部的四品官员赞赏地点了点头,道:“有人告你家祭瓷乃是用骨灰烧制而成,此事是真是假?”

  宋积云当然否认,并道:“我可以公开我家祭瓷的配方,并在诸位大人的监督之下按配方当场烧制曾经帮御窑厂烧制的祭瓷。诸位大人可以拿了宫中的祭瓷进行对比。”

  刑部的四品官一愣。

  他没想到宋积云会釜底抽薪,直接公布配方。

  要知道,这配方可是不传之密,宋积云把这配方公布出来,以后所有的烧瓷人都可以烧了媲美贡品的祭瓷,宋家就再也不可能一枝独大了。

  他不禁道:“你可商量过你们家族老?”

  这可是家族兴衰的大事。

  他微微皱眉,觉得就算是为了救宋积云于囹圄,宋积云答应,宋氏族人肯定也不会答应的。

  宋积云笑道:“我们宋家窑厂曾经给御窑厂烧过两种祭瓷,一种叫玉瓷,一种叫甜白瓷。这两种瓷器我都可以把配方公布出来。可是,”她目光凌厉地扫视了在场众位官员一眼,声音也变得冰冷如霜,“总不能是个人,上嘴唇和下嘴唇这么一碰,就能诬告别人有罪,那这天下岂不大乱了!”

  “怎么可能?”大理寺之前和刑部打嘴仗的那些官员道,“他们就不怕挨板子。”

  宋积云斜睨了他一眼,没有掩饰对他的不屑,道:“既然有人告我说我们家的御瓷不洁,那就也把她请出来,用她的所谓的宋家祭瓷的配方烧一炉窑才是。”

  她倒要看看,宋桃怎么把骨灰加进去。

  要让大家看看,宋桃是怎么诬陷她的。

  大理寺的官员很不服气,还要说什么,刑部另一位官员却击掌道:“此法甚好!若是谁都闲着没事就去告状,我们这些官员岂不是要忙死?”

  都察院的官员也叫“好”,道:“正好以正视听!别以为有张嘴就能乱吠!”

  被宋积云怼的大理寺官员还想说什么,但其他五个人都觉得好,他嘴角翕翕,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

  几位官员找到了解决这桩公案的法子,都很高兴,起身走了。

  宋积云留他们晚膳。

  众人都婉言拒绝了,都察院的那位更是道:“案子还没有定下来,我等理应避嫌。宋氏你白衣之身不知道规矩,这次就算了。下次切不可如此。”

  宋积云忙恭声应下。

  回到书房,元允中问她:“真的要把配方公布出去?”

  (本章完)

第337章

  宋积云朝他眨了眨眼睛,道:“你猜?”

  元允中哈哈大笑。

  有小厮进来禀道:“洪公子求见。”

  洪熙吗?他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她出宫了?

  宋积云给元允中端了几块配茶水的小点心,道:“我去看看就回来。”

  元允中点头。

  宋积云去了会客的小花厅。

  洪熙正焦急的等着。见她进来,上上下下地将她打量了一番,仿若松了一口气似的,这才开口道:“有元公子庇护,我知道你肯定没事的。”

  那声音,怎么听着带了几分苦涩。

  宋积云狐疑地朝他脸上望去。

  他神色如常,温和有礼。

  可能是她听错了。

  宋积云想着,洪熙已经开始问她宫里的事情,这点思绪也就一闪而过,很快消失在了她的脑海里。

  宫里那些罅隙她不方便说,也不应该说,她只是简单地说了些进宫的见闻。

  洪熙听得津津有味,道:“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还安慰她,“老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这也算逢凶化吉,以后肯定都会顺顺利利的。”

  “承你吉言。”宋积云和他客套一番,他说说开铺子的一些进展,就起身告辞了,“你刚回来,三司的人又刚走,你肯定很累了,我就不打扰你了。等过些日子你清闲下来,我再来看你。”

  宋积云的确有点累了,没有挽留他,亲自送他出了门。

  回到书房,元允中睡着了。

  手中的书落在地上,斜斜地倚在罗汉床的大迎枕上,紧闭的双眸安祥静谧,只有风悄悄穿窗而过,插在天青色梅瓶的栀子花瓣微微地颤动。

  宋积云心中涌起无限的柔情。

  他应该累狠了。

  日夜兼程地从泰山赶回来,立刻进宫去给她向皇上求情,连夜去红螺寺给她求来平安符,又一直等着三司的人走。

  她俯身在他的额头留下一个轻轻的吻,温柔地给他掖了掖绒毯。

  *

  三司那边不知道是怎么商量的,定了三天之后在玻璃厂让宋积云自证清白。

  到时候她得砌窑烧瓷。

  宋积云送走三司过来送公文的人,问王华:“可知道诬告我的人怎么样了?”

  元允中这几天忙着给写皇上写各种泰山祭天的题本、揭帖,有时候这些题本和揭帖会转到礼部或者光禄寺,礼部和光禄寺的人还会去问,一去衙门就别想脱身,王华就依旧被他留在了宋积云的身边。

  宋积云就派了王华跑外面的事。

  好在是郑全跟着他这些日子,也虚心,慢慢也能帮上点忙,他才不至于忙得脚不沾地。

  “说是到时候让她也烧个窑。”王华不无幸灾乐祸地道,“用她说的配方。都察院的傅大人还特意派了人去问那位宋小姐,是用人骨还是牛骨?到时候了三司也好给她准备好骨头。”

  这话够绝的。

  至于王华说的傅大人,就是当初三司联袂而来的那位穿黄鹂补子的八品官员。

  宋积云忍俊不禁,道:“那天大理寺的人说他巴结元家?”

  王华很肯定地摇头,道:“我专程回去问过邵大总管了,那位傅大人真的和我们家没关系。他应该是和大理寺现在的少卿有些过节。据说傅大人的恩师是天顺四年的祭酒,大理寺少卿和这位祭酒曾经是好友,后来这位祭酒因为舍监坍塌事件被弹劾,有传言说是大理寺少卿做的证,加上这次您的事是这位大理寺少卿主理,他是因为针对大理寺,才会让人觉得他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他还趁机给她讲了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的几桩公案,全是官员间因一些小事引起的纷争和结仇,和菜市场大妈吵架也没什么区别。

  宋积云听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之后她和王华商量:“我之所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烧瓷器,一来是为了自证清白,二来也是想让京城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宋家窑厂,宋氏瓷器,把我们家的名号打出去。自然是越多人知道这件事越好。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件事吆喝得京城人尽皆知,都跑来看热闹。”

  王华听着眼睛都亮了,但随后他顾忌道:“那恐怕得好生准备准备。”

  要是这一窑烧下去,只能成三、五个碗,那就不是扬名而是被打脸了。

  宋积云笑道:“你放心,我烧瓷的手艺还成。”

上一篇:折青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