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144章

作者:程嘉喜 标签: 古代言情

  周澜同姜常喜出门,就看到媳妇给几家亲眷准备的礼物,拜访的时候这些都要带上的,这就是掌家夫人的交际能力。

  周澜可是没有想到这些的。

  更重要的是,先生同常乐那边也是准备了一车子的好东西,先生若是觉得无趣可以陪着常乐一起去友人那边告辞,若是先生不愿意,那就常乐这个小弟子,带着车夫,带着大利,挨家去送礼物告辞。

  先生就见识到自己活的如何粗糙了,往日里都是两袖清风说走就走,什么时候这么礼数周全过。

  如此行事,怕是那些友人都要惊奇一把的吧。

  可弟子已经准备了,先生也就笑纳了,友情吗,还是要维系的。

  在看看大福,大贵,大利,包括随风,顺风都脑袋耷拉着,困得睁不开眼的样子,就知道,为了今日这点事情,府里上上下下怕是一夜没合眼呢。

  不然哪来的这些不花多少银钱,还分外拿的出手的吃食。

  见到先生上马车,周澜同姜常喜:“先生辛苦。”

  若不是为了他们,先生不会辛苦跑这一趟,更不会有这么许多的纷杂事物。到底是累了先生。

  先生哼了一声,虽说繁杂了一些,可自己身上都有烟火气了,先生觉得也还不错:“我去会友的,如何就辛苦。好了,去办你们的事情吧。”

  看着小夫妻一同上车之后,常乐才随着先生上车。

  先生询问常乐:“你不去拜访一下林家吗。”自家小弟子的礼数不差,那可是姜家教导出来的。

  常乐:“我是先生的弟子,林府家主明知道先生在这里,都没有过来拜见,我如何会给先生自降身价。”

  作为姜家小郎君,常乐过去拜见一下,那是正常走动。

  可林家做的事情,明显没有把自家姐夫周家看在眼里,同姜家又来的什么关系。

  姜常乐来了京都,这点事情就在心里琢磨开了,所以稳稳的陪着先生身边,林家如何行事,人家不过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已。可不是心里没数的。

  没看到前日他都拜访了李伯父府上吗。

  先生听了常乐一番话,身心舒畅,不愧是世家府里出来的小郎君,心里有数,还沉得住气。

  先生:“好了,随着先生去会友吧。”

  对于林舅舅如此行事,先生心里那也绝对有数的。不管为何,林舅舅作为长辈,都该见见外甥的先生。

  这是对先生的尊重,也是对外甥的看重,关心。不过先生不会计较,因为失礼的是别人,不是他。

  小弟子的行事出人意表,很得先生心意,大弟子同女弟子那边未必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世事不由人罢了。

  如同先生这样的大家,友人们听说先生要走,怎么会让他一一告别呢?

  头一户人家,就把先生留下了,让下人去给友人们下帖子,一群闲着的文人,聚聚会真不算是什么难事,所以一次性的帮着先生都搞定了。

  常乐只需要把那些精心准备的礼物,给先生们带的书童或者弟子分发下去,表达一下先生的情谊就够了。

  然后就跟在先生身边长见识。

  在京都一个都不认识的小弟子,下次再来京都,这些都是人脉。这就是有人领,有人带的小弟子。这就是这年头师承的重要性。

  老师不光教导学问,还给了他们人脉。

  常乐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跟着先生身后,手捧着酒壶,全程笑眯眯的给人倒酒,叔叔伯伯的一通下来,务必给人留下个好印象。至少要有印象。

  先生这次真的喝多了,老友辞别气氛总是有几分低沉,这种时候,酒入愁肠呀。

  常乐这个弟子,这时候就真的入了这群人的眼睛。

  那么大个小娃娃,代表先生,把一位一位的大先生送上马车,做的非常好。

  这若是再大上几岁,做的好那也是应该的,问题人家孩子小,能做到这份上殊为不易,尤其是,这些刚才招呼过的叔伯们,就没有一个认错的。本事呀。

  但凡见识到的,都要感叹一句,难怪小小年纪就被收在名下,不愧是大家子弟。

  姜家虽然略有没落,可人家族中子弟教养的好。

  好吧他们都得承认,这份教养。

  马车上,常乐愁眉苦脸的对着先生:“您怎么可以真的喝醉呢,我姐姐说了,不能这么喝酒。”

  先生闭眼不搭理小弟子,那是你姐姐,你听她的,先生我可不听她的。

  结果小弟子说了:“您这就是管不住嘴。”

  先生能乐意被小弟子这么说吗?

  醉眼朦胧的:“先生我这是洒脱,旧友离别,本就伤情,你还小不懂不要乱说。”

  常乐给先生嘴里塞了一个酸甜的玩意:“含着些,或许能够舒服点,又不是不来京都了,有什么伤情的,找借口喝酒还不承认。”

  先生嘴巴里面被小弟子堵了酸梅,还要瞪眼:“我这个年纪了,你懂什么。”

  常乐:“多大年纪?没有娶到师娘呢,就是大龄青年行列。”

  老先生把嘴里的物件都喷出来了:“你,你,谁说的。”

  常乐理直气壮:“我姐姐说的。”

  成亲多了不起呀,可以鄙视先生了是不是,还大龄青年,大龄老青年吗?

  先生:“你一个小郎君,成天我姐姐说,我姐姐说。你以后少听她说。”

  姜常乐:“先生要讲道理的,我姐姐说的有什么不对?喝酒就算了,还喝多了,对吗?”

  先生:“可机会难得,这样的场合,自然是要开怀畅饮的。”

  常乐:“身体多重要,什么样的场合,这样伤害自己是应该的?”

  辩才,常乐从来不缺,尤其是炸毛的时候。

  先生被小弟子两句话说的郁闷了,因为无可反驳,先生看着小弟子:“厉害了你。”

  常乐:“是弟子站在了理字上。”

  然后特别傲娇的加上一句:“别问,问就是我姐教的,女子怎么了?我姐怎么了,人家说的对。”

  先生索性一醉到底好了,好过让小弟子呛白。

  平时乖乖巧巧的,就一样,别说女弟子的不是,不然这小弟子立刻就能炸毛,总是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怼你。

  先生总结了,惹不起。

  

 

第225章 淡然面对

  回府的时候,先生就听那边小弟子,对着女弟子一串的抱怨,不对,正确的说法是告状,都是说他这个先生,见到酒水就没有体统的。

  这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酒鬼。

  姜常喜看向先生:“您快好好的歇着。”

  先生对着小弟子就吐出来一句:“他怎么这么一张嘴。”

  姜常喜不愧是亲姐姐,张口就来了一句:“多贴心,不是真的关心您,都说不出来这么多。”

  先生心说,我莫不如直接直接醉死过去的好,好过让你们姐弟轮番折腾,不就是喝点酒吗。

  结果先生就知道喝点酒这点事有多大了,晚上三个弟子同醉酒之后,兴致很不错的先生一起说话,话题在林清河这个表兄身上。

  然后小弟子羡慕了,除去个人意见,不得不说林表兄当真是处处都好,见识广,学问好,身板都是伟岸的。

  弟子们还总结了,肯定是林表兄游学这些年的缘故,成熟稳重,见多识广。

  先生瞧着自家弟子,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嗤之以鼻,用得着羡慕别人吗?然后豪言壮语,不过是游学而已,什么时候先生兴致好了,也带你们走一圈。

  常乐两眼放光:“兴致好就可以吗。”

  先生喝酒之后,洒脱至极:“不然呢,非得学业有成吗?”那样的话,有些人岂不是一辈子都要止步不前。

  所以,当真是发人深省,谁也没说非得学业有成呀,真的学业有成,都去科举了,谁还有闲工夫游历呀。

  先生为三个弟子打开了一扇向往的窗户呀。

  常乐:“先生如今兴致就不错。”

  先生理智还在:“你姐夫府试成绩还没有出来呢。”

  周澜早就被他们说的心荡神驰了,毕竟还年轻,没什么定力:“左右都是要学习的。不在榜上弟子就不用学习了吗,在榜上的话更得学习。”

  先生拍着男弟子的肩膀:“好,扎实,心态好。”

  姜常喜:“怎么听着你们都那么想要出去游学,很好的吗,不如咱们回程的时候,把路线调整一下。何必非得回去之后在跑出来呢。”

  先生失笑:“怎么改,还能绕道江南在回保定府不成。”

  三个不靠谱的弟子,没觉得不可能,而是望着先生:“还能这样?”先生不是给他们开了一扇窗户,这是给他们直接打通一条路呀。

  明显他们没有想过这么大胆的。

  姜常喜:“我的个乖乖,我以为绕道两个城镇就怪了不起的了。”

  周澜:“到底是先生,什么样的大场面没见过,说出来就是大的。”

  常乐扑过去:“先生,我怎么那么喜欢你。”

  可能真的喝多了,先生就这么被吹捧的有点不知道今夕何夕,然后,然后就飘了,自己都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他是老师,身边带的是学生,就这么三个弟子,都带着呢,老师学生都有了,而且一个不缺,课堂在哪里不是一样的。带着学生长见识怎么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先生再醒过来的时候,被弟子们催着坐上了马车。

  然后,然后还以为着急回保定府呢,结果呢,一路快马,颠簸的要散架了,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愣是码头。

  先生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这,这行程不对呀。”

  姜常乐也蔫蔫的,听到先生这话之后,立刻就来精气神了:“对呀,怎么不对,都是按着先生吩咐的路线在行走。”

  先生皱眉:“我有吩咐过路线吗,我怎么记得咱们是急匆匆的回程。”

  姜常喜:“有的,有的,您确实吩咐过。”

  先生揉着脑袋,有点晕车:“这个不急,咱们先缓一缓。”

  姜常乐:“先生,弟子急,晕车,先上船吧。”

  先生当真是没有想起来,有什么路线回保定府坐船更快更方便,不过看着弟子们没有傻孩子,看着一个个挺稳重的,问题应该是没有的。就这么上了贼船。

上一篇: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圣眷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