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149章

作者:程嘉喜 标签: 古代言情

  这就是有点找茬的意思在了,父母在不远游,让老人家惦记,那就是你们不对。

  周澜脸色有点红,都是为了他的事情奔波:“是孙婿带累了常喜,常乐。是孙婿的错。”

  姜三老爷站出来,慢条斯理的说道:“这话,爹是不认同的,常喜出嫁了,难道还能在娘家人眼皮子底下过日子不成,若是如此,大娘嫁出去这么久都没有回来过,是不是要让人去把大娘子接回来,安抚母亲的心?”

  姜老夫人脸色都黑了,这儿子就是诚心同她过不去的:“大娘那是出嫁,能一样吗?”

  姜三老爷直接就怒了,你大孙女是孙女,我闺女就没人心疼了不成:“常喜也是嫁人,姑爷去哪都带着常喜,不让咱们嫁小娘子被冷落,多好的姑爷。”

  

 

第232章 用力过猛

  跟着:“更别说,一路上带着常乐,操心费力的,为父很是感激的。”

  若不是当着姑爷的面,姜三老爷绝对带着闺女拂袖而去,不给老母亲面子。

  周澜听的脸红,让祖母数落两句也是应该的,竟然让岳父大人如此回护:“爹,您当真不用如此。”

  意思就是说,祖母教训的有道理,您让祖母数落我两句也没有什么。

  可人你家姜三老爷不是这么理解的:“怎么没有什么,多大的情分呀,若不是有你陪同,他们姐弟二人放在谁手里,我都不放心的。”

  听在姜老夫人耳朵里面就变味了,毕竟当初不管是孙女,还是孙子,她都想要抱过来养过,不过儿子不放心。

  瞧瞧亲亲的祖母,不如一个姑爷让他信任,这是儿子吗?这是仇人。

  姜老夫人被儿子气的嘴唇都哆嗦了。

  常乐笑眯眯的开口:“爹说的很是,祖母,常乐游学回来很有几分心得,常乐知道祖母这些年未曾在外走动,特意画了一幅山水图,请祖母鉴赏。”

  说着亲手把自己的大作展开给姜老夫人观赏。

  姜常喜给自家小弟点赞,这小子看火候的本事越来越强了,看看老祖母的脸色缓和多了。

  姜老夫人虽然看不出来什么,可挡不住骄傲呀,常乐才多大的孩子,画出来的东西,同他们家厅堂上摆着的瞧着也没什么区别。

  一连好几声:“好,好,画的好。祖母瞧着就同亲眼见到了一样。”

  姜三老爷过去,那是认真的点评了:“到底是不一样了,很有几分意境,早知道为父该带着你到处走走的,很是不错。”

  听到这话,姜老夫人就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有当着儿子的面,说那个先生的不是,不然就丢丑了。

  自家儿子虽然不好,能耐老妇人还是知道的,听闻如此点评自家小孙子,可见真的不错。

  姜老夫人满意了,这趟竟然没有白出去。姜老夫人盼着家族繁盛,只要姜家子弟有出息就好。

  姜三老爷当着母亲的面询问儿子:“跟着先生都去了哪些地方。”

  姜常乐:“去了各地的书院,见识到了许多刻苦学习的学兄,很是让儿子惭愧。”

  说着报了几个书院的名字,姜老夫人算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先生,自家这小孙子得到的实惠了。

  更加可惜,这样的机会自家孙子竟然没有捞到。斜眼瞥周澜,竟然让这么一个外人给得了便宜。

  周澜跟着常乐后面说道:“小婿惶恐,各家书院人才济济,各有所长,小婿勤学之路还长,怕是要跟在先生身边几年,才不会给爹娘丢脸。”

  常乐:“我也不敢自大了,有本事的人,会读书的人太多了,我这点小聪明实在算不上什么。”

  姜三老爷朗声而笑:“也不要自贬,爹看你们都是顶顶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追赶上去便是,你们在先生身边才多少时日,好好的跟着先生学,他那一身本事若是学了来,咱们不会比别人差。”

  姜老夫人听的心旷神怡,这样的孙子,这样的儿子,说来也是她老人家的骄傲。

  好言好语的就让姜常喜他们下去休息了,姜常喜还纳闷了好久呢,祖母这是想开了,这么好说话。

  竟然都没有数落自己呢,从头到尾就是个背景板,在老祖母这边,她当真是没分量的。

  不过姜三老爷被姜老夫人留下说话了。

  周澜心说,老丈人怕是要代替他们受罚,少不得被祖母说上两句的。

  姜常喜心里很是愧疚,自己玩乐一圈之后,竟然老爹扛雷。

  常乐直接拉着周澜:“姐夫,去我的院子,我给你看看我的私库。”

  想要显摆不是一次了,不过都没有什么机会而已。

  周澜看看姜常喜,姜常喜调笑:“真是难得,原来你在姜府还有自己的院子呢,我以为你长在我的院子里面了呢。”

  常乐:“院子我还是有的,你一个小娘子,怎么能如此落了郎君的面子。”

  说着人家昂着脖子拉着姐夫就走了。

  姜常喜:“小样,有什么可显摆的。”

  自己在老夫人的院子里面等着亲爹。这好歹是帮着自己抗雷的人,应该多孝顺一些的。

  老夫人留下儿子没有别的意思,听着父子的谈话,心热了,还是要把姜家子第送到文斋先生的面前。

  身边的婆子听到老夫人的话,有点脸红,刚才老夫人还说这位先生没有成算呢,怎么转眼就变了。

  姜三老爷:“母亲让儿子为难了,这要看先生的意思。不是儿子不尽力,实在是,先生没有在收徒的意思。”

  老夫人:“不收徒也无妨,让咱们嫁子弟,去旁听,或者游学的时候,带着咱们家孩子,难道也是为难吗。”

  姜三老爷:“母亲这就是不讲道理了,怎么就不是为难了,人家都说了不再收弟子,游学的时候带着,那就是在惦记人家先生的人脉,既然不是弟子,人家为何要答应。”

  姜老夫人:“你别忘了,你也是姜家子弟,姜家好,你才能好。”

  姜三老爷:“儿子不敢忘,儿子能够帮着姜家做的都做了,可别人的事情儿子管不了,母亲,您还是莫要多想了,咱们家孩子在学院读书,自有学院的人脉。”

  姜老夫人疾言厉色:“那怎么一样。”

  姜三老爷也后悔,为了给闺女儿子开脱,自己用力过猛了,让老母亲眼热了。

  姜三老爷:“那也没有办法,不是好的东西,都能抓到手里的。儿子反正是没有办法。”

  跟着很严肃的说道:“母亲,常乐是儿子唯一的儿子,谁若是扰了常乐,儿子万万不能答应的。”

  人有逆鳞,姜三老爷的逆鳞就是这双儿女,错待了都不成,别说是被欺负了。

  姜老夫人砸了茶盏,姜三老爷才从寿安堂里面出来。

  对于姜家,对于姜老夫人这种无理要求,姜三老爷万分的烦闷,不过转眼看到闺女亭亭玉立的站在洞花门外俏丽的等着自己,姜三老爷的心情,瞬间就明媚了。

  露出来个俊逸的笑容:“怎么不去内院,你娘等着你呢。”

  

 

第233章 难免糊涂

  姜常喜知道亲爹帮着她受过呢,怪不好意思的。

  而且从小到大,确实没有同姜三老爷分开这么久过,怪惦记的。

  走上前两步行礼,不等姜三老爷开口,自己就起身了,软软的开口:“等着您一起走,祖母可是说女儿不该带着常乐出去那么远,让爹为女儿受过了。”

  姜三老爷同闺女一起并排往外走,摇摇头,不无讽刺的说道:“这你却是猜错了,咱们家老祖母的雄心壮志可是不得了。”

  自家母亲心里,姜家的前程兴旺,比一切都重要,若是当真关心自家闺女两句,姜三老爷也不至于对老母亲这般态度。实在是让人失望之极。

  爷俩偷偷的扭头看向后面,这话可不好让人听了去。

  姜三老爷:“但凡自家弟子能够进益的事情,咱们家老祖母都能容的下。所以,常喜很不必忧心。”

  这话里面的讽刺,姜常喜自然是能够听的出来:“还好,咱们家常乐聪慧,知道给祖母献画。”

  姜三老爷听到这个,心情好了:“也确实进益很多,你们这先生当真是了不起。”

  姜三老爷高兴的还是儿子有进步。

  姜常喜笑的心虚,当着亲爹的面,讪讪的把坑先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的。

  听的姜三老爷嘴角都抽抽了,这可真是胆大包天。

  人先生确实挺好的,也了不起,可自家孩子就有点熊,难能可贵,先生在自己面前还能那么淡然。这份好气度姜三老爷佩服死了。

  就说人家文斋先生,怎么也不会做出来没谱的事情吗,原来被弟子坑了。

  亏得先生没有怪罪他们,瞧着自家闺女,姜三老爷说出来的话是这样的:“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年轻人,谁没有点脱跳心思,好歹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先生,这点胸襟还是有的。”

  想要说下次还是不要这样了,可想想自家闺女还是很乖巧的,哪能有下次呢。心里肯定已经很忏悔了,需要安慰。

  姜三老爷:“下次想要去哪,同爹说,爹带着你们,咱们一家子游山玩水那才是尽兴。”

  哎,这就是宠闺女的爹,没有之一。

  姜常喜却不太愿意:“同你们一起出行吗,那还是算了,我娘你们两个一起出去走走就挺好的。”

  姜三老爷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爹也认识那些学院的,爹还能比你家先生差了。”

  姜常喜安抚亲爹还是有两下子的:“爹,我们舍不得让您操心,我们能同先生熊,怎么能同爹面前熊呢。”

  姜三老爷那个酸呀,那不应该是我的福利吗:“怎么就不可以了。”

  姜常喜安抚老爹:“我们要做孝顺,懂事的子女呀。爹是用来孝顺的。”

  姜三老爷心旷神怡的,过后醒过闷来了,总而言之,还是不愿意同他们一块出行,这叫什么孩子呀。

  看着文斋先生的时候,姜三老爷心情老不顺畅了。这先生比他好在哪了?怎么就让自家儿女愿意陪着他到处乱晃悠的?

  文斋先生自觉理亏,对着摆脸色的姜三老爷,愣是没说什么。天知道,两个人的嫉妒,同愧疚,根本就没搭上线。

  你说姜大老爷,姜二老爷这两个陪客,算是知道自家老三同人先生的交情了。

  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的,老三同人家先生这么好,为何就不能把自家子弟塞过去一两个呢。

  不过自古弟子拜师也该是两厢情愿的,勉强不得。

  文斋先生说说一路上的见闻,几人说的颇为尽兴,尤其是听到自家小侄子在外面的表现,姜大老爷满意的不要不要的,可惜不是自家儿子呀:“我那里还有一方墨条,回头给常乐送过去。”

  能让姜大老爷开口的东西,定然是不俗的。

  连姜三老爷都惦记:“他还小呢,哪用得着大哥手上的东西。”

  姜大老爷:“岁数大小没有关系,用的好就成,常乐该得的。你还能缺了笔墨,少惦记孩子东西。”

上一篇: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圣眷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