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 第384章

作者:程嘉喜 标签: 古代言情

  李郎君:“可叹我自从到了京城,汲汲营营,自以为是。怕是让贤弟看了笑话。”

  周澜:“李兄这话却是偏颇了。李兄如今的人脉,又岂知不是日后府上小辈们的福祉。”

  别管是人脉,还是人情,都是一代人一代人积累下来的,人家也不是平白得来的。

  李郎君喝口酒:“贤弟说的对,我不能让我的子孙如同我这般四处碰壁,我要努力上进,让子孙也有凭借可依。”

  周澜觉得李兄想问题,很有些极端,开口到:“虽然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李兄这般才是我辈楷模。”

  跟着说道:“我同徐郎君是连襟,我说话或许有偏颇,听与不听,郎君斟酌。”

  跟着说道:“能上榜得进士的读书人,都是学识不俗之辈,这李兄应当不否认吧。”

  李郎君点点头,这没什么可争议的,科考取士,不容质疑。

  周澜继续说道:“六妹夫府上,只他一个独子,堂兄堂弟或有,可并不交心。六妹夫府上的庶务六妹夫从小都有接触,待人接物更是谦卑有礼,人情世故通透。六妹夫同李兄也是相熟的,可见过六妹夫同人交恶过?”

  李郎君摇摇头,是他浅薄了,竟然没有看到徐小郎君身上这些闪光点,不得不承认,这位不显山不漏水的徐小郎君,竟然是如此通透之辈。

  同时也在服气,周贤弟比他年岁小,可竟然看的比他清楚。他不如周贤弟。

  周澜再次开口:“听闻六妹夫闲暇之余都是到衙门口打杂的,早早的就接触了衙门口这些规矩,做事流程。”

  这又是李郎君一个不能接触的高度,有点嫉妒,可也有点服气了。人家徐小郎君身上的东西,他都不具备。

  周澜:“所以,对于六妹夫的去处,我只能说,上官们知人善任。”

  所以你有什么可抱怨的,说什么人脉呀?人家本人够出色,有能力才能被重用的。

  不知道徐小郎君若是听到三姐夫这番话,是不是会激动。竟然被三姐夫如此肯定。

  李郎君放下酒杯,对着周澜抱拳:“听君一席话,为兄惭愧至极。”

  周澜:“李兄不嫌弃我多话就好,若是让我说,妹夫一个妥妥的进士出身,若不是谋了个距离京城稍近一些的职位,放到稍远一些的州府,即便是做个县太爷那也是委屈的。”

  李郎君汗颜,实打实的进士出身,主政一县足够格的:“确实如此。”

  毕竟那些止步在举人老爷的读书人,走动一番也能做个县丞的。

  李郎君诚恳的说道:“是为兄狭隘了,自己不够优秀,还要嫉妒别人的本事。”

  (本章完)

 

第636章 兄友弟恭

  李郎君能把话说的如此直白,也是让周澜佩服的很。

  这一路走来,李郎君身上让周澜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这上下浮动的心境,以及很快修正的心态。

  最主要的是,李郎君放得下脸面,这份收放自如,那是周澜非常佩服的。

  也是周澜要同李郎君学习的, 他即将作为一个出入仕途的最低等存在,身边除了同僚都是上官,心态上就不能清高,孤高,要放下的脸面。做好被数落两句,依然能微笑面对, 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本事。

  周澜很谦逊, 话到了周澜的嘴里,就变成了:“李兄在讽刺小弟。”

  李郎君诚恳的说道:“不,为兄是实话实说,回想过往,为兄实在太过肤浅,与其汲汲营营,莫不如踏实的读书,找些事情做,好过整日惶恐没有成算。是贤弟提点了愚兄。”

  周澜得说,李郎君当真是通透,立刻就能想明白了,而且人家能虚心接受,没翻脸, 至少面上做到了。

  可这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不然怕是以后李郎君会同他绝交的, 对着李郎君拱手:“李兄提点之恩,小弟谨记。”

  别管这话里面多少虚假, 可面上李郎君绝对是好看的。

  李郎君苦笑一番,这话到底是谁提醒谁了?固然是周贤弟在顾全他的脸面,更是周贤弟同他接心呀。

  不然他们几年的同学情分,如何会这般。李郎君很是怅然。

  李郎君对着周澜很是诚恳的争取:“贤弟是不是同我生分了。为兄从来不同贤弟见外。”

  周澜:“李兄哪里话,咱们从保定府一路走来,共同督促,共同进步,一起读书学习,何来生分一说。若是见外,咱们兄弟如何会闲话这些,李兄心智坚毅,他日必定比我等成就斐然。”

  李郎君羞愧的很,周贤弟高抬他了:“贤弟莫非在磕碜我。”

  周澜说的那个诚恳呀:“六妹夫身上的这些东西,对于踏入仕途的李兄而言,多看看就有数了。李兄的学识,李兄的胸襟气度,坚韧心性,却不是我们轻易能够做到的。这是事实。”

  跟着人家周澜就说了:“这样的李兄,成就如何会差?”

  李郎君对着周澜行礼,在周贤弟心里, 自己竟然是这样的存在, 真挚的说道:“贤弟, 为兄该更加踏实些的。”

  周澜:“可李兄亦有所得,李兄可能不知道,我心里非常羡慕李兄的,人情世故,结交朋友上,我就差了许多。”

  李郎君,看着周澜,神色有些不自然,若不是看到你同那些进士老爷们相熟的如同老友,这话我差点就信了。

  李郎君最后憋了一句:“贤弟莫要磕碜为兄了。”

  不过冲着周贤弟这份高看,李郎君也会努力的。势必要将一腔报复酬知己。做个让周贤弟看得起的人。

  别管怎么说,李郎君的失意,那是不做假的。

  李郎君自己喝了一坛酒,话说到一半,醉的都已经找不到北了。

  周澜都替先生心疼这一坛子酒了,这么喝,能喝出来什么滋味。

  还要让人送李郎君回到住处,周澜洗漱过后才去内院。同时心下唏嘘,到底同李郎君生分了。

  妹夫谋职顺利,李郎君就这般了,其他的人心里未见得比李郎君的心态好,所以周澜有点焦虑。

  从那么多的读书人里面脱颖而出,结果进士老爷们的竞争也是很大的。

  现在如此,以后应该更是如此的。周澜仰头长叹。

  周澜才从科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就感受到工作的竞争压力了。

  不得不说作为郎君,作为一家之主,周澜周大爷还是有点担当,有点前瞻性的。

  若是姜常喜知道周澜此刻的想法,定然会说,你考虑的正确,所以努力吧周进士。

  李郎君第二日醒来的时候,很是不好意思。还询问周澜对以后有什么打算?

  本来是无话不说的知心好友,可如今周澜觉得不适合什么都说了.尽管李郎君还是觉得周贤弟是他的知己。

  昨日妹夫的任职就让李郎君喝了一肚子的酒,若是把自己的谋算说出来,不管成与不成,估计都够李郎君再喝一肚子的。

  做人要厚道吗,所以为了李郎君心情着想,周澜把这个问题含糊了。只当是为了这份知己吧。

  周澜对着皇宫的方向抱拳:“自当是全凭天意。”

  这个天意,那是天子之意。李郎君就愣了那么一下:“贤弟就没有想法。”

  别说徐小郎君在活动官职,但凡在京城能够靠上人脉的,都在活动。谁会愿意去偏远之地任职。

  没想到,周贤弟竟然说出来这样的话,李郎君才震惊了。

  周澜一身的正气凛然:“小弟十几年苦读,不敢说全无功利,可报效家国,从未敢忘。”

  说完人家还羞涩腼腆的:“李兄,是小弟自不量力吗?”

  说的这个人畜无害呀,李郎君眨眨眼,想到周贤弟平日的人情练达,才勉强稳住心神。差点就信了呢。

  李郎君赶紧摇头,可不敢说,只能说他很惭愧。胸怀没有周贤弟宽广。志气也没有周贤弟高。

  李郎君:“贤弟,是为兄浅薄,忘记了咱们读书的初衷。贤弟,为兄很是佩服。”

  跟着:“贤弟当真是为兄的良师益友,每每为兄心神不稳之时,贤弟总是能够拉上为兄一把。”

  再说下去,周澜自己脸色都扛不住了,他当真不是那样的存在,对李郎君更是没有那么重要。

  周澜一脸的你我是知己才如此大言不惭神情,打断了李郎君的慷慨激昂:“李兄你莫听小弟胡言乱语,小弟学识浅薄,有此心,未必有所作为,若不是在李兄面前,小弟不敢说这样狂妄的言语。”

  然后周澜特别嫌弃自己,怎么会如此虚伪。有点惦记六妹夫了,他们连襟在一起的时候,自在些。

  李郎君:“你我读书之辈,一身浩然正气,何惧风雨。有这样的心,就值得为兄钦佩。”

  可别说了,周澜脸皮真的扛不住了。以后还是少同李兄喝酒吧,怕自己说着说着,都当真了。

  (本章完)

 

第637章 寻常

  李郎君:“昨日打扰贤弟,为兄告辞了。”

  再不走,李郎君也齁不住了。李郎君的认识就是,自己实力不如人家,思想境界也不如人家。

  出了周府大门,李郎君就在想,周贤弟这话能信几成。

  到底是疏远了, 他们兄弟竟然说话也如此云山雾罩了。

  不过也是自己失态,怎么能在贤弟这里醉酒?更何况,那徐小郎君是周贤弟的妹夫,自己言语不当,实在不该。

  李郎君回去就在琢磨,怎么把自己的路盘活,虽然同周贤弟说的大半都是虚的,可周贤弟一些话, 说的对, 徐小郎君有他不及之处,他该扎实,踏实的认识到错误,及时修补。

  周澜在自己府里也在琢磨,谋划未来那是必须的,可如同李郎君这样的事情,还是要避免的。

  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且不说,人和可以琢磨琢磨的。

  周澜同先生分析的时候头头是道的,换来先生一句,科举看的是本事,你本事压住了别人,自然就是人和。

  别人对你的本事服气,即便是说几句酸话又有何惧。顺便先生还对李郎君点评了两句,交友贵在赤诚相待。

  周澜特别的脸红, 可偏偏就志不同道不合了, 有什么办法。有的人总是走着走着就远了。相处就假了。

  抛开李郎君不谈,先生的意思还是自己有本事才能揽住瓷器活, 所以自己还要努力学习,用实力碾压同科对吧。

  难道才放下书本,还要继续学习。这认识当真是有点扫兴。

  周澜很有几分想不开,科考结束了,让他继续同以前那样忘乎所以的读书很是不可能了。

  看着大弟子的神情,先生都嫌弃,自家弟子读书,功利性太大了。

  亏得这倒霉孩子能说出来什么报效家国的话。就想要问一句,羞也不羞?

  当然了,说的也还算对,人家大弟子一直以能庇护妻儿为己任的。为家还是做到了的。

  李郎君的存在,对周澜来说,有时候就是动力。李郎君的情绪反应直接,而且代表大多数的人。

  周澜想,若是自己差事谋的不如意,怕是也要变成李郎君那般模样,怨天尤人。想想有点可怕。

上一篇:庶长子的科举人生

下一篇:圣眷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