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第一凶剑 第165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古代言情

  她却是不知,坐在那竹筏上的韩时宴这会儿瞧见的是怎样一番怎样的场景,“嗯,很美!”

  花美,人更美。

  韩时宴在心中默默地说着。

  顾甚微一怔,捧腹大笑起来,“你老实说,你们这些读书人作诗,是不是提早便写好了的,左右不过是梅兰竹菊,咏春夏秋冬……一年写下来,连明年要写什么都知道了!”

  “我还等着听你写诗,你倒是好,同我一般只会说美!这不叫我看穿了!”

  你看穿了个大头鬼!

  韩时宴暗暗补充了一句,“若是现在有笔墨就好了,我可以画下来!”

  韩时宴想着,在脑海中将顾甚微的身影描了上百遍……

  竹筏流入桃花林,一片片的花瓣掉落了下来,落在了竹筏上,落在了顾甚微的发梢上……韩时宴瞧着,心头一动,虽然这里没有洞箫,也没有竹笛,但是他可以吹哨……

  一阵悠扬的口哨声响起,撑着船顾甚微忍不住脚打起了拍子,跟着轻轻哼唱了起来……

第298章 与马汇合

  韩时宴吹的小调十分陌生,顾甚微虽然是头一回听,却也从中听出了几分江湖侠气。

  若非旧伤未愈,顾甚微只恨不得提剑在那桃花河中练上一回,待一曲终了二人举着那酒葫芦共饮一杯,岂不是无比痛快?

  顾甚微和着歌,撑着竹筏一路南下而去。

  这河水比她预想的要湍急了些,同韩时宴轮流交换了几回,到了翌日中午,他们的烤鱼都吃了一干二净,可算是河道变宽河水平缓了起来,寻摸到了合适的上岸之地。

  “那莫非是你的马儿?”

  韩时宴将那大包袱背在了自己背上,朝着岸边看了过去,只见那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上一匹枣红色的马儿撒丫子疯跑了过来,它呲着牙咧着嘴,四只脚看上去一通乱飞各跑各的,看上去那是相当的滑稽可笑。

  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像是感受到了他的视线。

  那枣红马儿翻了个白眼,直冲顾甚微直奔而去。

  韩时宴瞧着,嘴角抽了抽,这孽障当真不是披着马皮的人么?

  它岂止是猥琐,它还看人下碟。

  韩时宴心中唾骂着,下一秒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那白眼都还没有来得及返回来的枣红马儿,这会儿已经眼中满是泪水,它嘶鸣了一声,在顾甚微跟前停住了。

  然后委屈的嗯嗯了几声,用头在顾甚微的手心里拱了拱!

  “你怎么来了!当真是匹好马儿!”顾甚微欣喜的抱了抱马头。

  枣红马委屈地嘤嘤着,它在顾甚微怀中蹭了蹭,见韩时宴一眼难尽地看着它,趁着顾甚微不注意无声的对着韩时宴呲了呲牙。

  韩时宴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脑子果然出现了大问题,不然的话,怎么会在一匹马身上看到了心机!

  待他想要再细看一回,却见那马儿再正常不过的站在那里,而顾甚微已经骑在马背上在冲着他招手了。

  “韩御史怎么了?我这马儿可真是宝马,竟是还知晓顺流而下来这里等我,这本事简直就像是荆厉失散多年的亲兄弟。这下子咱们同吴江他们汇合的时间又可以提前了。”

  韩时宴一把握住了顾甚微的手,被她轻轻一拽拉上了马,他刚刚坐定,却是感觉背上的包袱被打得嘭的一声响。

  韩时宴嘴角抽了抽,余光一瞥,瞧见枣红马那像是拂尘一般的尾巴正甩得欢快,只恨不得将他甩下来。

  果然!不是他脑子有问题,是这马儿成了精了!

  就这样因为马儿千里寻主感动不已的顾甚微,同因为马儿成精已经想出了一万字《妖马传》的韩御史,同思索着怎样扭屁股才能在顾甚微不知道的情况下将韩时宴甩下去的枣红马……

  一人二马心思迥异的朝着雁门关飞奔而去。

  许是因为王都动乱的事情,这一路上倒是瞧不见商队同逃亡之人,只偶尔撞见那飞奔的信使像是一阵风一般的吹过去。

  待到了那驿站,顾甚微便给韩时宴买了一匹马,二人又补充了一拨干粮马不停蹄的朝前追去。

  二人一路疾驰比来时车马拖累还要快上了几分,可一直到二人入了雁门关,这才瞧见在城墙之上翘首以盼的吴江,同站在他身边端着一碗臊子呼噜着的魏长命。

  “顾亲事!”

  “顾亲人!唉,时宴兄你也在呀!”

  韩时宴翻身下马,听得吴江这话一个趔趄险些滑倒在地,他无语的朝着吴江看了过去,正想要骂他,却见吴江一把抱了上来,冲着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了起来。

  “时宴兄,若非是顾亲人给我下了命令,我是一定要跟着你跳下去的。我们三人拜了把子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韩时宴无语地将吴江一把推开,“我没有,你莫要给自己加戏。”

  他怎么会同顾甚微拜把子!他只想拜……咳咳!

  韩时宴想着,红了耳根子。

  他瞥了顾甚微一眼,却见她已经同魏长命还有安慧在一旁说起事来。他没好气的看了吴江一眼,“怎么样了?长观呢?”

  吴江知晓他说的是国玺,重重地点了点头,“拿到了,我确认过了是我小时候尿过的那一个。”

  “长观去城中买新的马车,准备盘缠去了。那赵槿……”

  韩时宴点了点头,“死了。齐王谋逆,你可已经让吴将军飞鸽传书回去?”

  吴江虽然吊儿郎当的,但是办起事来却是不含糊,“兵分三路,军中是一路,你们韩家那边长观也去传信了,不知齐王势力如何,皇城司不敢动用,那个叫做安慧的小姑娘说可以走平旦楼的路子。”

  韩时宴放下心来。

  “他们这一路上过来,都没有遇到第二轮的袭击……这非比寻常,要么就是危险还在后头。”

  “要么就是那齐王已经发难或者准备发难,实在是派不出人手拦截我们了。”

  “吴推官同韩御史还是跟着使团一起慢行,我们皇城司有任务在身要回去复命便先行一步了。”

  吴江不知晓马红英还活着,可是顾甚微却是再清楚不过,她在齐王的杀手组织当中当细作,夺取这国玺乃是她的任务之一。她原本想着,她带走了赵槿,怕不是马红英就要带人对上吴江了。

  可不光是马红英,就连在北朝城门前围剿他们那群剩下的黑衣人,都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其中之意非比寻常,怕是汴京当真生变了。

  韩时宴却是摇了摇头,“吴江同我一并快马随行。使团有孙将军在,且和谈已经尘埃落定,他们一路上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你放心若是你们着急,可自行前去,我们不会拖后腿的。”

  “汴京剧变,我担心我阿爹阿娘,也没有办法跟着辎重前行。”

  顾甚微听他说得也有道理,这会儿和谈已经结束,当时没有什么人还会来刺杀韩时宴这个使臣了。且他有吴江同长观相护,当是无妨。

  “那等魏长命用完臊子面……”

  顾甚微的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只见魏长命那厮仰着头,端起那巨大一碗面至直接倒进了嘴里。

  他将那碗往旁边一扔,胡乱的擦了擦嘴巴,鼓着腮帮子说道,“吃完了,走……”

  顾甚微眼皮子跳了跳,该不会一会儿魏长命一边骑马一边狂吐吧?倒也没有那么着急好吗?

第299章 诡异汴京

  三个人六只眼睛围着魏长命瞧,见他面色红润神色如常,皆是啧啧称奇。

  “长命兄,你这肚子里怕不是有个无底洞,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日后怕不是比宰相还要厉害的!”

  吴江围着魏长命兜了个圈儿,伸手就要去拍他那平坦的腹部,可手刚刚靠近,就被魏长命一把给抓住了!

  魏长命见吴江呼痛,忙松开了手。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几日同安慧相处多了,总是这般闹,没曾想这回能抓着。”

  这话说得亲昵,顾甚微一脸狐疑的上下打量了一番魏长命。

  他今日穿了皇城司的大红袍子,整个人显得格外的精神抖擞。还真别说这厮虽然是个懒得动脑筋的碎嘴子,但却是生得人模狗样的,只要不开口,那就是一个翩翩美少年!

  “你同安慧相处甚好?”

  顾甚微神色有些复杂,她不过就是坠了一回崖,怎么觉得自己像是失踪了十八年一般。

  安慧她知晓,她性子十分的独,若不是她问话,这姑娘可以一年都不开口说话。除了探查同杀人,安慧就没有做过旁的事情,比起魏长命,她更像是一个毫无感情的杀手。

  魏长命点头如捣蒜,一脸的心有余悸。

  “可不是,我们两个打了赌,谁打架打输了,就给另外一个人当孙子。别看那小姑娘生得好看,可心肠却是无比歹毒。打架专挑下三路,我随便站着她那匕首就割过来了……”

  “便是官家身边的掌刀公公,都没有她手法熟练!”

  “不是说我说,安慧的江湖绰号,应该叫做阉神!”

  顾甚微嘴角抽了抽,她还当安慧终于能有个除她以外的朋友了,果不其然又是魏长命老毛病犯了,天天缠着人比斗!当真是幼稚无比!

  既然已经定下了行程,几人并没有多做停留,备好了干粮便一路直接朝着汴京疾驰而去。

  他们轻装上阵,一路上几乎没有停歇日夜兼程,比起来时风波不断走上几日就要遇到刺客,回城的路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半点都没有阻碍。

  一直到众人到了那汴京城门之下,顾甚微都还是不敢置信。

  他们就这样顺顺利利地返回汴京了?

  齐王赵槿并没有派人出来阻拦,路上也没有瞧见任何大军异动,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汴京城远比北朝要暖和得多,城门口排队的百姓们都换上了薄衣,排在队伍中的娘子郎君们簪着花说着笑,一眼看上去一片明媚,应该是方才踏青回来的。

  每一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神色,显得风尘仆仆的顾甚微等人就像是乡下泥塘里打了滚的猪回来做人了。

  不过瞧着领头的顾甚微同魏长命那血红的皇城司袍子,并没有几个人敢面露嘲笑之色,只是盯着几人看,悄悄地耳语着。

  顾甚微骑马上前亮了腰牌,守城的侍卫立即让开了路,笑着躬身拱手,“给大人们放行。”

  汴京城并没有血雨腥风,反倒是一派歌舞升平。

  今日的汴京同之前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常都一样,没有发生叛乱,甚至连王都随处可见的当街打人都没有发生。所有的人都一团和气,微笑着像是假人。

  韩时宴勒住了马头,朝着那守门的护卫看了过去,“汴京最近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那守卫一愣,仰头一瞧,恭敬的喊了一声,“韩御史,您从边关回来了么?如今汴京城中都传遍了,大人没有耗费一针一线,就换来了北关和平。”

  拍完马屁,那守卫四下里瞧了瞧,神秘兮兮地说道,“发生了好些事呢!”

  “福顺公主另嫁了,嫁给了一个五福寺的一个和尚!”

  “王御史新娶了第十九房小妾,听闻那妾室身长八尺有余,面容伥鬼,擅长擂鼓!”

  “芙蓉楼的绿翊姑娘今夜办花会寻良人赎身,汴京城里好些公子哥儿都铆足了劲儿要一掷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