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第一凶剑 第182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古代言情

  他说着将那白布打了个结,对着吴江说道,“这位大人,伤口都已经处理好了。这些日子莫要再使劲儿,莫要吃那辛辣之物即可。记得日日换药,莫要沾水。”

第329章 凶案疑点

  果然如此。

  她这医馆离袁府颇近,便想着试问一二,果不其然三年之前袁惑惊马受伤便是就近寻医,让这晏杞给瞧的。

  “居然只是扭伤么?我听闻是当时腿都摔飞了出去,叫人硬生生的接上的。”

  晏杞微微一怔,随即笑了出声,露出了一口洁白又整齐的牙齿。

  “传闻属实太过了些,腿若是飞出去了,那便是大罗金仙来了也接不回来。袁大人身手好,惊马之时及时飞落在地,若非是恰好踩到了一颗石头子儿崴了一下,那是断然不会受伤的。”

  晏杞想起了方才顾甚微说的话,又感叹道,“不过的确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顾甚微眸光微闪,这晏杞提到袁惑的时候语气熟络,显然二人并非只有一面之缘。

  “晏郎中可曾听说过汴京城里最近那骇人听闻的连环杀人案?听闻凶手一夜杀一人,已经连杀了五人。”

  晏杞闻言,表情有些古怪,看着顾甚微就像是看从那山坳坳里跑出来的野蛮人。

  他这才仔细的打量了顾甚微三人一番,这不看不知道,一看那是吓一跳。

  先前他风风火火进来,只感觉三人皆是气度不凡,一看便是有身份之人。但他这人做事一向认真,吴江全身暴血看着骇人,他便一心治伤去了。

  这会儿瞧着这两男一女,其中一人是冷面书生,另外一人是傻缺武官,再有一位穿着红袍腰悬长剑的皇城司女大人……

  这不便是传说中的韩剃头,吴大嗓门同顾剃头么?

  晏杞想着手一哆嗦,一不小心触碰到了吴江的伤口,只听得他嗷的一嗓子哟如惊雷!

  真是大嗓门!

  晏杞心慌不已,瞧着三人再也没有了先前的神情自若,今日没有看黄历,阎王到了我家门!

  莫不是他宰羊太多的报应?

  旁边的韩时宴瞧他谨慎起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淡淡的看了过去,“开封府办案,袁惑最近可来治过伤?”

  晏杞赶忙摇了摇头,他有些局促的拿起了那把血淋淋的刀,“袁大人上一回来,是在二月时,那段时日汴京城阴雨绵绵。他的后腰曾经中过箭,一到下雨天便酸疼,会来我这里揉药酒扎针。”

  “原本因为今年是个雨水多要起汛的灾年,不想后来都不怎么下雨了,袁大人便再也没有来过。”

  韩时宴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继续冲着那晏杞发问道,“就你认识的袁大人,脾性如何,可喜欢动手?”

  晏杞迟疑了片刻,他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偷偷地抬起看了看韩时宴,心中有些琢磨不定韩时宴的意思。

  见他不答话,韩时宴不着急,一旁的吴江却是着急了,他一边穿着衣袍,一边咬牙切齿的说道,“有人瞧见袁惑是那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他如今畏罪潜逃了。”

  晏杞瞳孔猛的一缩,他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韩时宴盯着晏杞问道。

  那晏杞迟疑了片刻,想了想声音小了几分,“袁大人十分爱惜羽毛,对升迁颇为在意。有一回他喝醉了酒,不小心透露过心悦芙蓉巷的绿翊姑娘,想要将她赎身之后纳入府中。”

  “可他担心被关御史揪住不放,参都御前,于是便再也没有见过绿翊姑娘。”

  “晏某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会去做下那等杀人之事,让自己功亏一篑啊!”

  这回吃惊的人轮到顾甚微同韩时宴了。

  芙蓉巷的绿翊姑娘么?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当真是小得出奇,不经意之间从前遇到过的名字又再次遇到了。

  晏杞显然对袁惑印象不错,他忍不住又补充道,“袁大人逢年过年或者遇到灾年,都会施粥赠药……不像是那样的人……”

  他说到最后一句之时,声音有些发飘。

  显然脑子里也浮现出了那句老话,知人知面不知心,他不过是个小郎中,哪里就对那些官大人做出什么笃定的判断呢!

  韩时宴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银锭子来,放在了桌案上。

  那晏郎中一瞧,忙摆了摆手,“太多了。”

  韩时宴摇了摇头,“没带零钱,下回来喝羊汤。你阿爹的羊汤味道很好,不膻,若是再添一分芫荽,就更美妙了。”

  他说着,拍了拍吴江的背,朝着门外走去。

  顾甚微的手指在那剑柄上敲了敲,又看了一眼郎中手中的尖刀,跟着走了出门去,她小跑着追上了吴江,“现在你的脑子可空下来能说那连环杀人案的事情了?”

  吴家脸一红,想起先前自己矫情的模样,恨不得抠出一口水井,将自己脑子里进的水倒出来。

  “案子并没有昨日那守门小子说的那般夸张,我就说若是汴京城中当真出现了一日杀一人的刽子手,那还不满大街的人都在说,茶楼里酒楼里青楼里……”

  “之前犯了两起案子,相隔十五。昨夜是第三起……”

  “第一名死者,名叫秋娘,是明镜巷的春秀楼的一名苏绣绣娘。苏员外家的姑娘要出嫁,在春秀楼定嫁妆,因为要得急,于是秋娘一直在楼中点灯刺绣。”

  “她一直熬到了子时,在回去路过苦菩巷的时候,被人杀了。”

  “打更人发现她的时候,她的头被黑色的布包着,整个人被捆得像是端午节的粽子,就这样立在路当中。”

  “老仵作验尸说她后颈处有淤青,应该是被人从身后一个手刀砍晕了然后杀害的,凶器是棺材钉,直接钉进了她的心窝子里,当场人就没有了。”

  吴江说着,脸色有些发沉,“老仵作还说是先将人捆好了,放在路当中,然后当成是靶子甩出棺材钉的。说明那个凶手是个练家子。”

  “除了那根致死的棺材钉之外,在她的右手手掌心还有第二根钉,这第二根钉是死后再钉上的。”

  “第二名死者叫牛楠,是个倒夜香的瘸子。他被发现的时候跟那秋娘一样,也被人用黑色的布包裹着头。然后心窝子上插着一根棺材钉。”

  “他的第二根棺材钉,则是穿过了鼻子,像牛鼻子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这根钉是死前扎进去的。”

第330章 人证物证

  凶手明显比第一次更凶残了。

  顾甚微听着面色凝重,一击毙命同折磨活人那是全然不同的。

  她这三年遇到过很多武林人士,像魏长命这种刺客虽然冷酷无情,但远远没有那种以凌虐为取乐的人来得可怕与疯魔。而这个凶手显然逐渐成了第二种人。

  那么第三次作案,他一定会有更大的变化。

  果不其然,吴江说着忍不住有些咋舌。

  “昨夜又是第五日,虽然宫中一片混乱,汴京城中到处都是皇城司的人在抓人,大街小巷可以说是戒备森严。”

  何止是戒备森严,顾甚微昨夜都没有听到汴河上那若有似无酥软入骨的歌声。

  “舅父觉得这是个好时机,便使了衙役们假扮是路人,在之前两起命案发生的附近游荡,看能不能引人上钩。那秋娘同瘸子毫无共同之处,开封府也拿不准凶手是如何挑选人的。”

  吴江说到这里,瞬间眼神变得愤怒了起来。

  “结果当真出了事,有一个名叫郑东的兄弟,被那凶手给杀掉了。”

  “郑东是家中长男,上有七十老母,下有三岁幼子。他长得高,就是眼睛有些不好,先头娶了个毒妇,卷了家中银钱跑了。所以衙门的兄弟都管他叫熊瞎子。”

  “当时衙役里有个叫做马大田的,听到了重重的脚步声,他跑过去的时候,瞧见郑东已经倒在了地上,他的心口扎着一根棺材钉,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郑东的右腿小腿被棺材钉扎透了,那个杀千刀的凶手这回根本就没有套黑布,也没有将郑东捆起来。”

  “而是故意扎伤了他,像是耍猴一般让他跑出去,然后又将他杀了。”

  顾甚微同韩时宴对视了一眼,皆是明白为何王一和没有让吴江休沐,而是让他立即回开封府办案。

  更加明白他先前对着那袁大郎,为何会如此的愤怒。

  那郑东是开封府衙役,是他的同僚,现在竟然也被杀了。

  绣娘,倒夜香的瘸子,还有衙役……这三人怎么看都没有联系,所以凶手是随便找人下手么?

  吴江并没有注意到二人的表情,继续愤怒的说了起来,他说到激动之处,手舞足蹈的,只恨不得冲出去将那袁府的大门给砸个窟窿洞。

  “马大田见到郑东尸体的时候,瞧见了凶手的背影,可他追了一条巷子,那人就不见了。”

  “舅父叫人在附近搜查,在附近的一个墙角根发现发现了一块令牌,那令牌正是殿前司所有。”

  “据我所知,殿前司的令牌之上,并没有刻上名讳,你们怎么确定那个人便是袁惑?昨夜发生的事情,你们如今才来……”韩时宴语气顿了顿。

  “所以,除了那马大田之外,有旁人瞧见了袁惑,还是瞧见了正脸?”

  吴江听着,看着韩时宴的眼睛都在放光。

  他伸出手来,拍了拍自己的胸口,若是那身后有尾巴,他这会儿怕不是都摇出了残影。

  “时宴兄,老吴我这一辈子可不能没有你啊!你一定要让我死在前头……不然的话你若是先走了,我怕不是要被我舅父从开封府扔出去。”

  韩时宴额上青筋颤了颤,他面无表情的看向了吴江,“所以在你心中,我还活不过王府尹吗?”

  这是感谢吗?这绝对是诅咒!

  吴江一梗,慌乱的摇了摇头,“没有没有。不过不是我说,我总觉得我舅父能活很久很久,毕竟他一日三炷香的供着他知道的所有的神啊!”

  顾甚微听着差点没有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她清了清嗓子,打断了吴江犹如奔腾野马一般跑偏了的思绪。

  “你说说今日早上去开封府报案的证人们。”

  吴江没有问顾甚微怎么知道是“们”,而不是一个人。

  “今日早晨,有两个人先后去了开封府,其中一个人名叫成二,他是个卖履的小贩。如今风和日丽适合踏青,那大才子齐韵穿了一双彩色草编鞋参加诗会,汴京城中一下子草鞋风行。”

  “那成二案发之时尚未入眠,在家中小院里就着月色织履。”

  “他当时听到巷子里头有异动,便将手中未织完的草鞋一扔,立即冲到了院门边贴脸查看。说来也是巧了,那袁惑恰巧转头面对着他的家门。”

  “当时他清楚的从门缝当中瞧见了那张脸……”

  顾甚微蹙了蹙眉头,“那你们可问了,他为何认识那人就是袁惑?他在宫中当值,又不是名动京城的才之齐韵……准确来说,这汴京城中就没有一个人所有人都认识他。”

  莫说是殿前司的一个副都检点了,认识官家的人怕不是还没有认识巷子口卖猪肉的屠夫多。

  毕竟贵人要不骑马要不坐车,普通老百姓怕惹事那是不敢直视他们,可是猪肉却是人人都想吃。

  吴江一顿,挠了挠头,“他说的就是袁惑,说是他白日里卖草鞋,刚好遇到了袁惑押送齐王入台狱。因为才见过,是以夜里一下子就认出了他来。”

  “除了那卖履的成二,还有另外一人,是鲁国公府的一位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