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第一凶剑 第35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古代言情

  女眷么?

  给褚良辰那锭金子的人,也是一个女子。

  “王全收到了有人暗中递过来的信之后,会放到二楼的一个观音像后的暗格当中。二楼一共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库房,内里用屏风隔出来一个客人等候的雅室。”

  “剩下的则是王全偶尔会休息的地方,观音像便在这里。”

  “我查看了店中的出货的册子,那女子要的东西颇为生僻且杂乱。便是掌柜的去库房寻找,需要不短的时间。如果她是有准备而来,完全有机会偷看陈神机交给王全的那封信。”

  顾甚微听着皱了皱眉头,“店里只有王全一人,他已经死了,你怎么知道这个大主顾是女子的。”

  “她除了买了笔墨纸砚,还在明镜巷做了旁的特别的事情,所以被记住了?”

  韩时宴给了顾甚微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错,她还去买了很多汴京城里时兴的胭脂水粉。那胭脂水粉铺子,就在文房四宝铺子对面,站在店中还能看到。”

  “因为买得多,所以被记住了。不光是如此,她借口要买笔墨纸砚,打听了王全的一些事情。”

  “很嚣张是不是?她似乎笃定了官府寻不到她的人,并没有过多的掩饰。”

  顾甚微听着,挑了挑眉,“当然可以嚣张了。敢问韩御史,你可知这汴京城中有多少闺阁娘子,她们姓甚名谁?戴着帷帽,谁又能瞧见她生得哪般模样?”

  韩时宴哑然。

  这可不正是问题所在。

  “她们被藏在闺阁之中,大可以白日是个病恹恹走三步吐一口血的弱娇娘,到了夜里提剑大杀八方!谁知?”

  “便是那人是你定下亲事的未过门妻子,你知晓的说不定也只有她的家世姓名同生辰八字。”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线索等于没有线索。

  顾甚微一连吃了三串,有些腻味了,她放下了签子,冲着韩时宴摇了摇头。

  “而且,这只能说这个女子有机会偷看信件,但是并不证明就是她偷看的。”

  “如果提前知晓王全平日都把信放置在什么地方,像我这种身手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趁着天黑翻进去看八百回。不光是如此,我甚至可以在那屋子里跳一段胡旋舞!”

  顾甚微说着,顿了顿,“当然了,我不会跳胡旋舞。你可以理解为猴子蹿起来摘栗子!”

  韩时宴再次沉默了,他默默地将火关小了些,将那个烧糖的锅子放到了一旁的地面上。

  总觉得那栗子一下子没有那么美味了。

  顾甚微见状,立即将自己的手伸了过去,在火上翻烤了起来。

  因为长期练剑的缘故,她的手上生了很多茧子,看上去并不像一般的小姑娘那般好看。

  不光是如此,在她的手腕翻飞的时候,依稀还能窥见她手臂上带着的伤疤。

  韩时宴瞧着,眼神闪动,这些伤应该是三年前,顾甚微在乱葬岗上被围杀时留下的。

  “褚良辰的事情,一会儿你瞧卷宗便能知晓得一清二楚。关于盛和二十六年的运河里的那一起官银失踪案,你知晓多少?”

  韩时宴将视线从顾甚微的手上收回,他蹙了蹙眉头。

  “盛和二十六年官银失踪案?”

  韩时宴一下子收敛了心神,他摇了摇头,“准确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官银失踪案。盛和二十六年,的确是有两条运送税银的大船在河中相撞,最后沉入了运河当中。”

  “但是这个并没有作为一个案子来处理,因为银子不是被贼寇盗走了,而是意外事故。”

  “官银也没有失踪,而是沉入了河底。当时朝廷派了人水下打捞,虽然没有捞起银钱来,但是有人瞧见了河底沉着装银钱的箱笼。”

  “御史台在这件事上,基本没有什么作为。因为不用弹劾,朝廷自然就会治那些人押送不利。”

  “当时负责押送税银的一共有两人,具体姓名我记不得清了,不过他们都死在了沉船事故当中。运送税银的船只很大,且因为银钱重吃水很深。”

  “两条船一并下沉,会带起巨大的旋涡,船上的人泅水逃跑但是很多人又被旋涡卷了进去。因此是伤亡颇为惨重,但也不是没有死里逃生之人。”

  他说着,停顿了一下,又说了起来。

  “在你问之前,朝廷上下对这批税银就是这样看待的,它同断械案是不同的。”

  断械案的兵器至今下落不明,而税银在官家心中,如今还在运河底沉睡呢!

  “当然了,你既然这般问,那说明这批税银另有隐情。”

  顾甚微冲着韩时宴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和聪明人说话当真是轻松多了!

  不像吴江同荆厉,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还是对两条牛弹琴!

  韩时宴观察着顾甚微的神情,见她还算是平和,忍不住说道,“顾甚微,让我同你一起查案吧?”

  他总觉得自己今夜吃多了栗子裹糖,让他整个人都思绪多了起来。

  这大约就是吃饱了撑得慌!

  非要一再的在顾甚微这里碰壁!

  “现在咱们难道不是在一起查案么?”

  她说着,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咚咚咚的脚步声,想着褚良辰那里应该差不多了,吴江都有空过来了。

  她想着,对着韩时宴比了一个嘘的手势,轻轻一跃,上了房顶。

  顾甚微刚一离开,吴江便冲了进来,他四处的看了看,看到了韩时宴对面的小凳子,还有那方向不同几根竹签,惊呼出声。

  “顾亲人去哪里了?我还说要请她去吃肉喝酒呢!若不是她,我在这开封府可是要被老仵作同我舅父一起打的啊!那褚良辰,褚良辰什么都招了!”

  韩时宴还想着顾甚微方才的话,嘴角忍不住有了笑意。

  再听到吴江咋咋呼呼的声音,忍不住骂道,“你莫不是身子回了汴京,将脑子留在边关了!咋咋乎乎的……像是上蹿下跳摘栗子的猴儿一样!”

  吴江一愣,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什么猴儿?猴儿还会摘栗子,你从哪里学来的。”

  “咱们认识多少年了,我不从来都是这样么?哪里就有过什么脑子!”

第59章 质问吴江

  吴江说着,有些委屈。

  他摸了摸自己通红的耳朵,“我先前同舅父说了随顾亲事查案之事,气得他直接将我耳朵拧了两圈儿,现在火烧火辣的,像是要炸开一般!”

  “小老儿瘦干瘦干瞧着像根烧火棍,动起手吭哧吭哧疯狂塞狼牙棒!”

  “我从前在军中,那都是急先锋。军令如山,让打哪里便打哪里。父亲在,就听父亲的;父亲不在,就听哥哥的;哥哥还不在,便听红英……”

  提到马红英,吴江的声音小了几分。

  “来了汴京,在这开封府里,我听舅父同老仵作的;出门查案,你在听你的,顾亲事在听顾亲事的!”

  “你说说看,我生那脑子有何用?左右我再怎么挤,我那脑浆子用酒盅装,比不得你们用缸装的。”

  吴江叨叨地说着,抓起了一把串好的板栗,在已经冷了的糖锅子里混乱的搅和了几下,嘿嘿一笑,“我拿着与陈大师去,那可是能做弩机的猛人,若搁从前在军中,我是要喊爷爷给他喂饭的!弩机啊!那可是弩机!”

  吴江说着,像是脚下踩了风火轮一般,朝外冲去。

  “红英是怎么死的?雁门关一战发生了什么事?吴江你不是三岁稚童,还要这样闹到什么时候?”

  “你怎么会没有脑子?七岁的时候,你嘴馋偷吃了我阿娘的阿胶糕流鼻血的时候,可是十分聪明的说是我揍的。九岁的时候你偷喝了关御史仅剩的一坛子酒怕他发现,可是往里头撒了尿!”

  “吴将军铁面无私,你同红英入军中都是从小兵做起。红英是女郎,被分去做火头军,气得她连写三封信大骂谁说女子不如男?你被分做斥候,三入敌营全身而退……”

  “你写给分析军情的信,比孔夫子开宗立派的儒家经集都厚!”

  “你忘记当年我们四人一起发誓,要做这大雍顶天立地的脊梁吗?”

  韩时宴的话越发的尖锐,蹲在墙角根儿顾甚微听得,都忍住了不去揪地上的草。

  韩时宴的问的话,正是她想要问的。

  吴江身为一个推官,在去寻找褚良辰的过程当中,委实是过于离谱了。

  很难想象,一个在军营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人,对于官场,对于最底层的百姓们一无所知……

  要知道军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像褚良辰那样平凡的人。

  他说着,语气中带了几分嘲讽,“还是说,小吴将军你觉得这汴京城里的受害者,不值得你动动你那豆腐脑一般的脑子,配不上你正眼看他们一眼?”

  “你现在已经离开了战场,不是小吴将军,而是开封府吴推官了!”

  “那些死去的人,都看着你,等着你替他们查明真相,伸张正义!这件事,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样的重要,你明白吗?”

  吴江沉默了许久,他僵硬地背对着韩时宴,一步也没有挪动。

  他手用力的拽着,将那一把串着糖栗子的竹签儿都掰断了去,糖裹栗子掉在了地上,滚了一地的灰。

  韩时宴静静地等待着,亦是没有再开口。

  院子里安静得落针可闻,墙外的顾甚微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声。

  吴江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转过身来,他老老实实地将那把断掉的竹签又放回了放板栗的筐子里。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嘴唇颤动着,他抬起头来看着韩时宴的眼睛,想说什么,却还是没有说出来。

  “顾甚微虽然是皇城司的人,但是她查案的确是很厉害;池仵作本来要返乡去颐养天年,是你舅父请求他为了你留下来的。你跟着他们好好学。”

  “等你觉得你能够告诉我和敬彦,红英是怎么死的时候,你再说不迟。”

  韩时宴说着,语气软和了几分。

  “你有没有想过,是我害死了红英呢?”

  “毕竟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我有时候觉得,我回来了,有时候又觉得,我同他们一起,永远留在血红一片的雁门关了……”

  吴江的话音刚落,啪的一个大嘴巴子响起。

  蹲在墙外的顾甚微听着这个动静,都觉得自己的脸火辣辣的疼。

  韩时宴一个爱吃糖的,动起手竟是这么辣啊!

  “你觉得我韩时宴会因为心软放过任何一条大雍蛀虫吗?你觉得敬彦会看着任何一个百姓在他面前饿死吗?还是你觉得红英会面对敌人丢盔弃甲……”

  吴江拼命地摇起头来,“不会!你们一定不会。”

  韩时宴轻叹了一声,他目光有些悠远地朝着天边看去,“所以你也不会。”

  吴江一愣,瞬间红了眼眶,他吸了吸鼻子,“汴京城的风沙真大啊,我的眼睛都要装不下了。我虽然尿了关御史的酒,但是后来赔了他五坛女儿红……被我姐姐们打得半个月没有下榻……你就莫要再拿出来念啦!”

  “你要是再念,我就敲锣打鼓满汴京城说你小时候的事了!”

  “尤其是去皇城司对顾亲事说!好叫她日后见你一回笑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