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124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林业绥敛眸,他怎会不知,郗氏将所有都悉数告知,原以为装作不知、不问就可以,但他的妻子不许。

  他低声逼问:“幼福就如此想做贤妻?”

  谢宝因理当然的颔首:“我身为郎君的正室,博陵林氏的宗妇,有为郎君纳淑媛、丰继嗣的职责。”

  林业绥倾身上前,使得女子退无可退,他垂下黑沉沉的眸子,有意无意的盯着那些露出或没露的地方,这三月从来都不肯他碰...他呼吸微滞,伸手抚上那段长颈,一路至耳鬓:“如今你诞下嫡长子,以为地位稳固,所以觉得能为我纳侧室了?你又知不知道,命数变幻,只一个怎么够,其他的正室夫人不生三四个儿郎,日夜都辗转难眠。”

  他附耳,抬手弄珠,轻声一笑,语气曖昧含混:“幼福不是要做范夫人那样的正室吗,但她有四子。”

  提及孩子,谢宝因不再躲避,双眼泛着光亮,与他对视:“汉文帝刘恒为代王时,在吕后的旨意之下,迎娶吕氏女为王后,吕女为他接连诞育四子,但在他继位以前,四子却一一死去,最后吕女也忽然丧命。”

  林业绥捏玩耳珠的手滞住。

  然后,谢宝因决然道:“最初我就不该生下这两个孩子。”

  吕氏女是吕后用来控制监视诸王的棋,她也只是天子和林从安用来对付三族的棋,而她的结局,史书上早已有所记载。

  林业绥听到此言,喉间一窒,眼尾也渐渐泛起红色:“你后悔了?”

  谢宝因在笑,眼里却是泪:“是,我为此懊悔不已。但我更恨,恨你、恨天子、恨五公主,如果不是你们,我的夫君应是清河崔氏或昭国郑氏的郎君,绝不会是你。”

  “既注定如此,又为何要让我诞下你的孩子?”

  清河崔氏..崔二。

  崔安。

  林业绥抽痛的吸了口气,撩起眼皮子,女子声声诉泣,那么可怜,滚烫的泪水就滴落在他手上,他用指腹一点点的抹去,却没有丝毫动容:“我跟你说过的,我的手段有多卑劣不堪,问你想要名士还是这样的我,你自己做出的选择。”

  不,都是他的算计而已。

  女子从未真正选择过他。

  他自嘲的收回手,撑膝起身,突然无力道:“幼福想做这个贤妻,我纳就是。”

  那句“你可知九月初二是何日子”也没有再问出口。

  看着林业绥出去,谢宝因恍若丧失一切力气,显露疲态,随即又慢慢俯身趴案,身体轻微抽动。

  玉藻见男子是气息不顺的从这离开,隐约有动怒的迹象,犹惧的疾速入内:“女郎!”

  伏案的谢宝因被声音惊动,手指动了动,逼自己重聚起精力与思绪,随后直起上半身,在媵婢的扶持下站起,鼻音浓重:“我无碍,命人去备车驾。”

  她需尽快把棋局下好。

  见女子有泪,玉藻语气缓下:“女郎是要回谢氏?”

  谢宝因走去西壁,从盈满的筐箧里取出帛书,然后规整的放在几案之上,同时又将一片简牍置于其上。

  上面笔迹还未干。

  她说:“渺山天台观。”

  【?作者有话说】

  明天就不揪心啦!男主说女主是自己选择的剧情在第80章~怕大家忘了

  [1]悫【que4】:诚实。

  [2]《孟子·公孙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他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他统治。】

  [3]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 避之哉!”

  【译文】:仗着自己是公公婆婆的尊长身份,性如毒蛇,对儿媳恶毒辱骂,甚至不顾忌讳,谩骂起女方的父母。这样做反而教会了媳妇不孝顺自己,也不顾及她的怨恨会带来祸害。只知道疼爱自己的儿女,却不懂得爱护自己的儿媳。像这样的人,阴曹会将其罪过记录下来,让恶鬼夺去他的寿命。你们要谨慎些,不可与这样的人比邻而居,更不能与之结为朋友了。还是避开些吧!】

  [4]《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第105章 一杀达成

  建邺内城, 谓之皇城,中央官署皆位于此,以西则是兰台宫、东宫与掖庭宫, 中间隔有宫墙、宫门与宽阔道路。

  黄昏时, 身为宿直郎的扶风韩家二郎处置完今日的公务,深感四肢酸痛,便闲步解乏,在与左右骁卫、司农寺的宿直郎交谈完后,又走回尚书省, 发觉一省长官用以处理全国政事的宫室光明,好奇入内。

  见男子仍坐于堂上, 韩二郎笑言:“即将日入,林仆射为何还未归家,可是与谢夫人不和?”

  回想起白日的事,林业绥抬眼, 目光清冷,瞬息又垂下眼帘,继续阅看从各郡飞递而来的公文。

  韩二郎年逾四十, 性情温和, 喜好谈论,最讳一人孤寂, 故而继续百折不挠的陈说:“夫妻不和,不过两类状况, 一有争辩, 二不相爱。”

  林业绥再未抬头, 眉眼平静的处理政务, 丝毫不受堂上呼噪的影响, 任这人在面前阔步高谈。

  韩二郎其人,有名士之风,却不入名士之流,少年时就常在竹林清流间举行流觞曲水,大谈玄学,众人皆以为他将不问朝堂,拒不任职,游乐人间,但又忽然于弱冠选择仕官,自居为以富利为隆的俗人,不做诳时惑众之人,以讥名士口是心非。

  而其妻腿有旧疾,年岁渐长,在二十五岁那年,右足就已行不正,又不喜用木杖,恐被他人取笑,每逢外出游玩或远行,必告假相伴左右,十几载如一日的躬身为杖,这曾是一桩堪比前朝张敞画眉之暇的美谈,但也如张敞一般,始终未得天子与王谢的重用。

  往昔有曹植八斗之才且最得昔日郁夷王公赏识的少年郎君,宦途已终止在尚书省的都令史,可数载以来此人从来都是怡然自得。

  因此扶风韩氏的子弟也多亲近于他,同竂相亲。

  平常最爱解衣推食[1]的韩二郎又问:“不知林仆射是占其一,或是二者皆占?”

  林业绥动作微停滞,随即冷笑一声:“韩令史的话很多,既如此,夜夜宿直尚书省如何?”

  韩二郎闻言缄口,最后又仰头叹笑,面朝尊位拜手一揖:“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2]。若是仇,则无解,林仆射何必自苦。”

  “下官先退。”

  随即转身退去,体有超逸之才。

  林业绥视线微移,落在简牍以外,然而唇畔微勾,那双曾运筹于帷幄之中的长眸里尽是失意与自嘲。

  及至入夜,他放下文书,想起韩二郎所言,垂眸深思几瞬,便从案后起身,缓步走出尚书省官署。

  侍从在旁的童官将手中黑裘氅披在男子宽肩之上,然后迅速低头揖礼:“家主,我去命人备车驾。”

  他还以为家主在与女君有过争辩后,置气来了官署,今夜应不会归家。

  林业绥立于黑夜中,微微颔首,宽袖之下的长指来回抚摩着,冷眸渐渐染上势在必得的淡然与凌厉。

  若是无解,那便强行解。

  他可以算计一生。

  自苦?

  呵,他从来就不怕苦。

  在天上星斗的照耀下,两马齐驱的车驾疾驰入长乐巷,于宽广巷道停下后,林业绥弯身从车舆出来,踏木阶而下。

  待走到家中西面的房舍群,他径直走进浴室沐浴更衣。

  童官则跪坐在廊庑,亲自熬煮汤药,心中疑惑的朝融于黑暗的屋宇看去,不解家主既归家,为何又不过去。

  听到室内的木屐声,他恢复敬重谨慎貌,用云纹漆碗盛好热汤,低头入内,走到男子身旁,双手奉上:“家主。”

  林业绥穿着中衣从浴室回到居室,而后走去衣架前,拿来玄衣披好,随即侧首,望见泛苦味的汤药,单手端起食案上的漆碗直接一饮而尽,然后履地过柱,弯腰拾过几案上那卷《道德经》的同时,屈膝踞坐。

  他满慢条斯理的展开书简,声音微沉:“那边情况如何?”

  童官捧着空无一物的漆碗,恭敬相随在旁:“东面居室未见灯火。”

  林业绥眉头拧起,她最惧黑,即使是夜间寝寐,青铜三足灯架的灯烛也从不熄,意识到什么后,只听竹简啪地一声被摔在漆木案上,他当即起身,大步流星的朝那处房室迈去,但只见门户紧闭。

  他伸手推开,直接往卧榻、几案寻去,又将室内扫视了一圈。

  没有丝毫的吐息声。

  她人已经不在这里了。

  跟随而来的童官迅速跪在几案旁,将陶灯点燃,一眼便看见案上的缣帛与竹片,他赶紧递给男子看:“家主,女君留有帛书与简牍。”

  林业绥低低咳了两声,气息不稳的接过简牍,光滑的竹片上只写有一个“可”字。

  他漆眸眯起,眉目半敛,最后怒极而笑。

  谢幼福,你可什么。

  待稳定好翻涌的气血,他才去看叠起来的帛书,然后垂手背在身后,渐渐握紧,声音冷到足以冰冻三尺:“命所有奴僕全都跪在中庭,我要讯问。”

  童官拜手禀令,旋即飞步离开。

  数刻后,中庭已经跪满人。

  男子缓步从居室走出,:“今日有何人来过这里?”

  身为女子随侍的红鸢与几名媵婢率先被推出,其中一人惊恐的即刻拜伏在地:“除去我等婢子侍在左右,并无外人进出,虽有奴僕送来天台观上清法师写给女君的尺牍,但也未入室内,后女君见我阻拦,亲自出来接见。”

  林业绥低下眼皮,又淡淡吐出两字:“书斋。”

  自陵江草场的事情过去以后,提前写好的帛书便被他放在了书斋。

  一男奴膝行上前,头颅贴地,屏息回想着近来是否有异样,可书斋关乎到的事情多是士族利益来往与天下局势,没有家主的命令,为奴为婢之人皆不敢擅自入内。

  在男子居高临下的威压下,男奴终于想到一事:“三月以前,女君送给郗家女郎那只安息国的白猫丢失,女君遂命家中众人一起寻找,后郗女郎与其随侍寻至书斋,我不敢懈怠,本想独自入内检察,再行出来告知,但郗女郎说那猫性烈,只认她为主,执意要与我一起。”

  林业绥闻言,缓慢抬眼,如此低劣且没脑子的手段。

  更深夜阑时,满室灯烛的光辉如流星。

  郗雀枝跪坐在几案旁,时而望向门口,时而望向柱旁的花树灯架,静候着消息,在久等不至后,她唤来两婢,先行更衣。

  刚张开双臂,室外便有声响。

  菡萏入内,遣散女子左右的侍婢,然后走去衣架前,摘下其腰带上的玉饰后,低声开口:“女郎,林仆射从郗夫人那里离开以后,依然如旧去了谢夫人处,但不过三刻,便拂袖而去,黄昏才归家。”

  郗雀枝沉吟少顷:“她去了何处。”

  菡萏小心伸手脱下女子最外层的衣裾:“谢夫人今日离家后,其车驾从春明门离开了建邺城,至今未归。”

  郗雀枝舒心而笑,至少到如今为止,局势都还在朝着自己所预想的方向而行。

  更好衣,她徐步走去居室东壁,脱下木屐,在躺卧在榻上之后,便摒退随侍,安心合眼寝寐。

  见女郎不再需要自己,菡萏低头退去。

  在回居所的途中,却又偶遇一人,貌相有凶,开口即是:“家主有事要询问你,请随我前去。”

  惟恐与那位谢夫人有关,菡萏当即急中生智,谦卑行礼:“我家女郎今日身体有恙,左右不能离人,需侍坐在卧榻边,不知可否明日清晨再前去?”

  身为男子的扈从,此人只知要严格完成家主的命令,不近人情:“自是有所要事,况如今既客居建邺林家,便需听从主人[3]的安排,你一婢子也敢违背命令?”

  菡萏只能跟随。

  庭阶前,男子在檐下负手而立,披着御风的玄色宽衣,散着墨发,一言不发,自上而下的睥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