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135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去岁大病以后,她能发觉到如今的自己就犹如国都的城墙,只要拿走一块石砖,剩余所有都会逐渐倒塌。

  林卫隺不能遏止的怒言:“为何不早说?身体之事岂能儿戏,我现在就去与长嫂长兄他们说。”

  林却意随着跪直身体,竭力劝阻:“五兄你不要去,我求你了。”

  听到家中最小的阿妹用颤栗的声音对自己说“求”,林卫隺无奈又怜悯的重新坐下:“我知道你是不愿再去宝华寺,惧怕独自一人,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意毁伤为不孝,你此举与毁伤有何异?何况亲人也会为此忧虑难安。”

  少女摇头坚持:“我真的无恙。”

  林卫隺虽然心中仍愤怒难平,但最后还是岿然不动的坐在原地,默默守护着这个不愿离开家人的小妹。

  时维孟夏,长昼短夜。

  中庭围屋宇而生的草木丰长,寒蝉隐于其间高鸣,凉风绕入曲房,而林却意也已经有数日未出居室。

  她在夏四月朔日有疾,咳嗽不止,自脖颈往下的肌肤大片红色,医师前来诊治过后,言是病喉风瘵,需避燥湿寒暑以此调养骨体肤理,所以养疾不出。

  然夜漏七刻时,帷幔内忽然传来猛烈的咳声。

  跪侍在榻边竹席之上的随侍闻声,迅速跪直身体,膝行两步,忧心的迫切询问:“女郎身体可还好?”

  此言一出,声音很快被隐匿,恢復了夜半的静谧。

  庭树的寒蝉鸣过数声,榻上的林却意才出声:“我无事。”

  随侍收回欲去整理帷幔的手,低头顿首为前面的僭越而伏罪,随后便以膝代足,恭敬的退避回竹席,继续侍坐。

  及至黎明后,随侍便时时注意着卧榻,主人不起,为婢之人即不能离开。

  漏刻铜壶中的水不断滴下,箭标也逐刻露出。

  在昼漏八刻时,随侍顶着冒犯之罪,伸手去掀开帷幔。

  随即只听惶急的脚步响起在室内,置于坐席旁边的人俑陶灯被踢翻,灯盘与陶俑腹内所积用来焚烧照明的鱼油淌了一地。

  “女郎吐血了,快遣人去把医师请来家中。”

  “再去报给女君。”

  甬道中,谢宝因疾行而来,其身后的四名媵婢努力随行。

  奴僕见家中女主前来,迅即低头行礼:“女君。”

  宫中医师从室内缓步退出,刚转身抬头就看见立在中庭的谢夫人,她一袭红色衣裾,在三重衣之外,罩以黑色素纱的襌衣,眉眼威严。

  他急下阶,拜了一礼:“谢夫人。”

  谢宝因轻轻一颔首,目光跃过面前的人,落在前方房室:“我家中小妹的身体究竟如何,为何会吐血?”

  医师闻言嗟叹:“女郎的身体已经有所损害,如今十分严重,应是自婴儿时起就有瘵在身[4],我见女郎搥胸吐血,恐是少时的宿疾再次发作。”

  谢宝因若有所思。

  在林业绥的命令下,从初旬起,林却意就专门有宫中医师前来医治,从前不能得知的病症,今日悉数清朗。

  她问:“能否医治。”

  医师沉默,然后正立:“尽心力而为。”

  得此一言,谢宝因丹唇含笑,身前的双手轻推出去,上身微躬一揖:“劳烦。”

  医师忙再拜,弯腰只求低于女子,不凌越于人。

  日昳以后,谢宝因从林却意的居室内离开。

  刚走近屋舍,就有一奴僕上前来禀报:“女君,三女郎的周傅母求见。”

  最后谢宝因坐于厅堂北面,望向堂上的妇人:“有何事。”

  周傅母跪地伏拜:“自仲春陆六郎得到王郎书法以后,时时乐在其中,陆夫人也常对女郎有所指责,在言语间怨恶于女郎。”

  谢宝因眼眸微抬,肃然淡言:“此为他人家事,我不宜多管,若她被陆氏有意怠嫚轻视,随时都能归来,博陵林氏永远都会保护她不受伤害,也必会为其要一个公理。”

  林妙意不躬身前来,身处其中的她大约都不以为是苦,自己又为何要因一老妇之言而去与陆氏交恶,若婚姻被破坏,最后林妙意再对她内怀怨恨。

  这次,她选择独善其身。

  林业绥归家后,先入居室,而后又离开去到屋舍西面的厅堂。

  他逆着阳光站在门口,于案上众多竹简中轻松找到伏案的女子。

  在这治理近日宗族事务的谢宝因在朦胧中察觉到有人逼近,警戒的睁眼抬头,见一身燕服的男子已经脱下文官所穿的皂袍,弯腰在她眼前。

  林业绥不再怀着会把人弄醒的小心翼翼,直接将其横抱在怀中,低声告之:“我明日要去蜀地。”

  因初醒而露出孩童心性的谢宝因伸手去触男子发上的玉冠,又对男子的耳廓又摸又捏:“因为昭德太子?”

  林业绥轻嗯一声。

  自开国以来,宗正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拥护嫡长子继承,虽然昭德太子私下信佛,但他们以为太子仁孝闻于四海,天资聪慧,自承帝命执圭在手,勤勉三朝[5]。

  士族欲以佛来废东宫,宗正所代表的李氏族人也迅速应对,只为保住昭德太子。

  既要保,又何必杀。

  如今宗正/寺拥护的也依然是嫡长子李乙,曾对天子偏袒李毓的行为举止多有嗤鼻,并常常教导天子,言明太子无大过,国事治理卓绝。

  只剩士族。

  此时士族或也早有发觉。

  王廉公掌握权柄数十载,当日又怎会不解他的言外之意,后又如此急切要他去信是天子所为,太原王氏当年在昭德太子之死中..到底参与进去多少。

  他眼睑垂下,悲戚晕开。

  既为老师的隐瞒,也为太原王氏与廉公往后的出路。

  被男子抱着从堂上离开后,谢宝因举起手挡在眼前,在阳光的炽热之下,终于想起在陵江巨石上迟迟未能记起的事情,当即就开口献计:“去蜀地,何不去汶山郡。”

  林业绥剑眉微挑。

  中庭奴僕不多,谢宝因将脸埋在男子胸膛中,以此躲避刺目的光线,声音也当即变得闷闷的:“听闻五公主少时在宫中因为受惊想要内心清净,所以才一心修道,从此入手或会有所获。”

  昔年赴宴时,她曾听郑夫人说过此事,虽然言语晦涩隐蔽,但并不难解,言外之意大约就是贤淑妃心中始终坚持认为五公主当年是看见或听见亲父杀害嫡兄昭德太子之事,因而才会怨恨于宫廷与天子,离开数年都不愿再归。

  贤淑妃常常以此来胁持李璋。

  因为只要每提往事,天子必会无可奈何的退让。

  而五公主最后那些时日是在汶山郡的那座青城山上度过的,即使会留下些什么,也必是在那里。

  至于蜀地..昭德太子身边的内臣既能活着出宫,往后也还能在故乡寿终,那是因为他的存在已经不足以让凶手为惧。

  林业绥眸光微闪,李月当年随还是四大王的天子入宫所赴的就是端阳一宴,在那场宫宴过后,翌日昭德太子便薨逝在东宫。

  他不知想起什么,知足的笑了笑,低头去与怀中之人交颈,嗓音低沉:“与我一同去?”

  【?作者有话说】

  [1]季春:农历三月。*孟夏:农历四月。***出自西汉.《礼记·月令》***

  [2]①黄华:黄色小花,出自《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 ②飞蓬:花外围白色,中心黄色,也有说是野花的雅称。出自《诗·卫风·伯兮》。 ③苕草:凌霄花,黄色,出自《诗经.苕之华》。

  [3]友于兄弟:指兄弟之情非常浓厚,兄弟相爱。出自《论语·为政》:“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4]①瘵:痨病,即肺结核。太子李弘就是这病。出自旧唐书。②风瘵:与肺结核无关,就是指因“风”这一因素而起的疾病。(这里设定的是那时候对疾病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也并不觉得这个是会死的大病。毕竟都能归类出“风瘵”这个病来。)

  [5]三朝: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场所,分为外朝、内朝、燕朝。

第113章 蜀道荡荡【大修】

  翌日二人的车驾从长乐巷缓缓驶离国都, 而后沿着通达四方的天下驰道往西南方而去。

  但在行出京邑以后,原本均速前进的马车渐渐变得迟缓,最终再也感受不到车驾行进时的震动。

  前后奴僕随行的履地声也隐没于野。

  谢宝因很快发觉异常, 从右边帷裳望出去, 明白此地是吴郡。

  她看向左边,见男子从容有常,便知这是他所命令的,不解询问:“才日行百里,为何突然停下?”

  林业绥放下部曲送来的尺牍, 简单应答:“我们要在这里从长江入蜀,不走驰道。”

  然后起身下车, 又站在车驾旁,习惯性的转身朝女子伸出手。

  见状,随侍的左右之人默默退避。

  谢宝因跟着从席上站起,借男子之力踩在大道上后, 与他一同朝大道右侧走去,最后循着众人所行走的方位望向前方,视域恍然开朗。

  宽博浩大的大船停靠在长江主干之上, 而此船之巨可载百人, 上起宫室。

  随从的数名豪奴与驭夫也遵从男子之命将筐箧与舆马运送上船。

  见到浩浩长江之势,谢宝因内心欣喜, 随即又顷刻明智:“你此举俨然是在学卫灵公与其夫人的招摇过市,你要做卫灵公, 我不做南子。”

  尚书仆射贸然离都, 又是为昭德太子之死前去汶山郡, 行跡会暴露是必然, 而为此要做的应是尽力避免, 只要多隐蔽一日就能多些安全。

  林业绥被斥,不怒反笑,伸手去握妻子交掌在身前的右手,见她眉心皱着,用指耐心的一下下抚平。

  在他眼中,斥人的女子就犹如小猫发怒,虽然亮出利爪,却又不伤人,只会令人心生爱怜,但还是温声与她认真解释:“我一出建邺城门,那些士族所豢养的斥候就会有所察觉,郑彧等人知道也是早晚,与其小心翼翼躲避,不如尽兴而游,任他们去互相猜疑我此行意欲何为。”

  男子温热的手指落下,谢宝因垂眸思索他所言,即使仍有疑虑,然而最终选择毫无保留的信任,随他一起往渡口走去。

  二人刚登船,掌行船的舟虞便在林业随的指示下,将悬于帆樯的白色幔布升至顶,随后江水被破开,留下粼粼波纹。

  从蒜山渡口离开后,楼船在江面平缓行驶数日。

  他们沿着长江的流向来到南郡秭归县。

  谢宝因伫立在船舶前端,望着汤汤江水,浩浩滔天,望着长江之水流入这延绵不断的群山之间,望着高山相对,山崖絶险..就像多年前看谢晋渠随着张衣朴出远门。

  她自少时起就未再离开过国都,从前以为会嫁去清河郡,能够借此看江河山岳,但最后还是留在了建邺。

  林业绥部署好其余事情,从船上所建的宫室走出,见女子独自屹立,下意识迈步过去,二人齐肩,共望江山。

  呼啸的江风中,谢宝因的声音隐带豪迈风气:“我曾以为那些争霸天下的枭雄所为只是心中欲望,是对权力、酒色的侵占之心驱使他们去完成所谓大业,但或许我错了,他们见过山河如此壮阔,内心的凌云之志又如何还能放下,或许那些战争与格杀仅是为江山独有,不只为酒色。”

  她抬头:“所以你才每年都去看陵江。”

  林业绥视线微微下移,与她对视,然后轻笑着嗯了声。

  他们依次从归乡峡、巫山峡与广溪峡而过,共七百里,最后在蜀郡的僰道下船,再度登车由驰道去汶山郡,而因/此道通向蜀地最西,故曰蜀道。

  蜀道荡荡,车行中央。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