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2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她伸手接过竹简,粗略看了看,抬头赞赏道:“五女郎在管家中事务上面比其他女郎都要好,我一直都放心,不知道女功做得怎么样。”

  谢宝因跪坐在妇人的身边,倒出丹药托在手心里,然后连同温水一起送到范夫人眼前,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要是跟阿女郎比,还只是堪堪入目。”

  范夫人细嚼慢咽一番,用温水送服后,才慢言慢语的教导:“还是不能怠慢,虽然以后嫁去做士族夫人,这些事情都不用你亲自动手,但是闲暇的时候做着也不会被人轻看。”

  士族夫人除了要管理家里的事务,女功也重要,家里只要有其他夫人来拜访,一来二去,名声也就传出去,范夫人在家里时,范老夫人的好友就经常来往范家,看见过几次她做女功,一直在外面夸赞,于是就有了美名。

  陪着一起用过晚食,谢宝因跪坐在轩榥边,绣着祥瑞,眼花光暗的时候,抬头只看见是苍茫夜色,然后又挪到烛下继续做,范夫人看得心里也舒服。

  谢宝因从小就喜欢读书,六岁能读史书,刚及十岁已能读懂《诗》《论语》和《道德经》,几个郎君有不懂的不问先生,反而还要来问她。

  谢贤考经文史论,也总有谢宝因在背后为六郎出策。

  范夫人看不下去,讥笑道:“不学女功,以后要怎么嫁人,要是只知道读书,忘记女子本分,读书就是祸事一件,难道五女郎还能拿这满肚子的学识去外面换个博士来做。”

  被点醒的谢宝因这才意识到读书不是女子该做的,于是她白日里学女功,夜里读书,再加上她越来越孝顺,范夫人根本就挑不出什么错,也就随便这位女郎了。

  黄昏时,范夫人放下竹简:“你阿翁应该要归家了,今天就先回去好好歇息,这些时日辛苦你了。”

  谢宝因搁下手里的东西,当然明白话里的意思,刘媪今天已经被她从那处屋舍请了出去,她把玉牌交回:“只要阿女郎能够身体康健,我就算是千刀万剐也是心肝甘愿的。”

  范夫人用帕子假意擦着眼角:“五女郎愿意,我还舍不得。”想到前些日子吃剩的药物补品,又说,“一到这种炎热天,你就容易生病,明天我让仆妇送些滋阴养气的补品去你那里,你也应该好好补一下。”

  随后,妇人便嘱咐身边的仆妇把送回去。

  谢宝因离开时,刚好碰上谢贤,低头喊了声“阿翁”便侧身走开。

  谢贤进去屋舍,回想刚才看到的人,竟然还有些不怎么能认出来,不由得感概:“宝因长大不少。”

  范夫人拿东西把灯芯挑亮,眸里划过一抹精光,那件事她正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干脆顺着这句话继续往下说:“明年就要满十五,若因成婚的那年正是这样的年纪。”

  谢贤点头,难得有几分为人父的柔和:“是该论婚事了。”

  “说起她的婚事,如今已有两家欲纳她。”范夫人开怀笑着,“王家三郎中馈乏人,想要鸾胶再续。你是知道的,若因自从病逝,哪怕有文郎在,他跟我们都没有关系了,但是这七载来却对我们体贴周到,比若因还在的时候更好。”

  谢贤脱去外衣,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只是随言附和:“前几日下朝,王侍郎与我也透过风,只是二女嫁一门不妥。”

  他虽然有六个女儿,但是二女郎和四女郎都是早夭,十女郎又还小,如今长大成人还没有出嫁也就谢宝因一个,怎么能把两个女郎都先后嫁到一家。

  范夫人只好又说:“兰因也想要为卢四娶五女郎做侧室。”

  “宝因去做卢氏的侧室?”谢贤拿起《论语》,还没有开始看,就已经连着冷笑几声,“她还真是聪明,女郎嫁出去果然开始有异心,都开始把心思用到谢家来了。”

  “兰因是这样说的,但是我觉得嫁过去,妻妾先不论,做个娥皇女英的美名也好。”范夫人略显慌张的咽了咽口水,强撑起笑颜,还不忘为女儿找补说辞,“王三虽是三大士族的子弟,但是卢四近日也刚擢升。”

  “拒绝王三的正室,去做卢氏的侧室,岂不是在羞辱王氏?当真是个妇人,只为家里这点事情算计。”谢贤扔下竹简,目光冷冽,俨然已经动气,“他卢家再擢升又如何,要是没有我们点头,别说擢升,只怕陇南之地才是他死后居所。”

  他生怕如此不开智的妇人日后坏事,言辞愈发激烈:“卢家祖上是如何几近灭门的,几朝几代落得声名狼藉,现今连个士族都不再是,娶个谢门女儿为妻已是恩赐,竟然还敢肖想做侧室,真是一介竖子。”

  范阳卢氏一族的权势地位在汉末时是天下世林独一份,皇帝要去妃殿都需先问过卢氏的故事流传至今,可其权势让子弟渐失志向,仗着自家位高权重开始胡乱非为。

  好日子没享几年,各地纷纷起义,处于权利中枢的卢氏大支被灭门,血流满金陵各街道,各州郡的卢氏分支也惨遭屠杀,范阳卢氏迅速衰败,不再被列入士族。

  历经五朝休养,卢氏远支的卢兴受封国公,仗着有开国之功请求重入士族,皇帝让他去征求谢氏的意见,被谢氏拒绝,所以卢氏虽家族显贵,子弟多有官爵,却并不是望族。

  唯恐眼前人又积攒怨忿加重病情,谢贤削去原先的躁怒,缓和下语气来再次重申:“我早就已经跟你说过,渭城谢家的女郎从来没有嫡庶之分,她与你生的同样都是谢氏女郎,你所生是正室夫人,她必然也是正室夫人,所嫁的士族不会比她们差。”

  范夫人埋头不再作声,亲生的是肚子里掉下来的肉,人护着自己的肉是天性,在有些事上难免亲疏,这些男人又怎么会知道妇人怀胎十月的苦。

  谢贤也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兴致,只想着说完正事,赶紧就走:“张衣朴被遣去寻修道的五公主,六郎也要一起去,他多去看看天下,心胸自然就能开阔。”

  刚一说完,谢贤就站起身去拿横杆上的外衣,边穿边继续嘱咐:“明天就走,今夜就给六郎收拾好行装,出发也不至于着急。”

  范夫人也随着起身,命令居室外的奴僕侍从,而后再问:“有五公主的踪迹了?”

  谢贤捡起丢下竹简:“说是在青城山那边见到过。”

  历代就只出了这一位特立独行的公主,范夫人难免好奇多问:“五公主修道的心这么坚定,还以为陛下这次就由着她去了,怎么还要去找。”

  本朝立国时,因太.祖出身寒门,为抬高门第,神化政权,自称老子李耳后人,大封老子,修宫阙庙宇供奉,道教一举被抬为国家宗教。

  太.祖崩后,其第三女入道门祈福,百岁羽化,诏封“上元大法师”,其居所天台观成为皇室道观,一国祈福盛事皆在此。

  皇室里面效仿的风气也兴起,公主入道门的事后面都时有发生,但多是为了逃避公主的责任,名为修道,实际还在享用着金银。

  除了这位五公主。

  司马月七岁慕仙修道,九岁自请入道门,于天台观请三洞大法师授法箓,法会庄严隆重,道号“怀安”,修道八年之久,一直不愿再回宫,爱女心切的天子和贤淑妃担忧道观清苦,时常会遣人去请她回宫,结果从此再也找不到她的踪迹。

  一只脚已踏出去的谢贤顿住脚步,想起这个皇室公主的荒唐行径,好笑道:“也就郑氏才把皇室当个宝。”

第3章 士族议婚

  今早一起,谢宝因破天荒的向玉藻讨来汤药喝,一碗不够又想再喝第二碗,吓得玉藻后退好几步:“女郎,这汤药不能这么喝。”

  谢宝因把身体靠在卧榻的隐囊上,左手揉着头侧,似乎不怎么舒服,闭眼询问道:“六郎是今天要离家随张特使去找五公主?”

  玉藻跪在方几旁边,收拾着上面药物补品,虽然心里不想这位女郎再被累到,但是刚刚她们说的那些话也肯定已经听见了,所以她只能老老实实的回答:“先前夫人那边的仆妇来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谢宝因抬眼瞧着屋舍外面的阴天,忍着五脏六腑的不舒服,动身起来:“趁着现在还不算太热,我去夫人那里送送,不用你们陪。”

  旁边仆妇眼疾手快地挂起帷幔,服侍女郎对镜梳妆。

  快到范夫人的屋舍时,六郎谢晋渠正好向范夫人请完辞出来,两人一碰面,谢宝因就言辞犀利,只是语气却极为柔和:“不知道六郎史论参悟的怎么样了。”

  谢晋渠的名才在建邺城都是有名的,但要是真比起学识史见,自然比不过谢宝因,所以心里一直都忧闷着,现在难得高兴起来:“阿姊的仇记得还真深。”

  郑家七郎有一卷奇书,那卷书虽然是奇,但也就是记载一些前朝历代的野史,谢宝因知道后,放下手里早就已经烂熟于心的正史,想要看着野史添趣味,在她刚要娶请郑家八娘代为借阅的时候,竟然被谢晋渠捷足先登。

  谢宝因不置可否的挑眉,难得灵动一回。

  谢晋渠捏起腔调来,先将人一军:“你身为女郎,不喜欢女功却喜欢读书,现在不读正书,又来读野书,是为了什么。”

  “正史写胜者,野史写秘闻,真假虽然难辨,但是我心里自有考量。”谢宝因似笑非笑,说着在范夫人与家中奴仆面前都绝不会说的话,“我读书也只是闲暇看看,你一个要出仕的郎君,理应陶冶性情,怀济世之心,不去读些贾谊、晁错的大赋,也不读七子,又是为什么。”

  面前这个人天天看书,但都只看一些绮艳伤感的辞赋,家里阿翁不知道,其他人未必就不知道。

  谢晋渠败下阵来,立即心虚的爽声笑道:“我是郎君,阿姊又怎么可以跟我相提并论。”

  谢宝因也只是笑一笑,然后关心起他人来。

  姊弟刚说了几句话,奴仆就跑来说出使的车队快过长极巷了,得赶紧去巷道里面等着,第一次远行的谢晋渠生怕失去这次好机会,辞别的话都来不及好好说,转身就赶紧跑去外面,身形逍遥,无拘无束,如一尾海中的鱼。

  谢宝因看了很久,最后竟然生出痴呆。

  路过这里的侍女觉得十分新奇,只是朝远处东张西望也看不到有什么,皱着眉头纳闷:“五女郎在这里看什么。”

  谢宝因的神思回笼,那份跃跃欲试的痴呆立马就沉到心里最深处,又是平常跟家中奴仆说话和善的语气:“看这天下还真是大,不知道我们又能够走到哪里去。”

  侍女虽然不懂,但是知道这位女郎是家中出名的读书不要命的女郎,更被称为“诸生”,讲得肯定是那些有趣或者有道理的,所以也跟着一起笑。

  外出已经月余,张衣朴等人一行辗转在都江郡以及周边的修道名山,终于在青城山寻到五公主的踪迹,抵达的那日已经接近夜半,所以他们在所属辖道的驿馆歇过一夜后,才进山谒见。

  张衣朴在观门外略顿稍许,随即提袍进观,远远朝东岳大帝塑像躬身深拜,给了贯通宝作香油钱,便转身去找主事的。

  监观让他去静室等候。

  日正时分,一名女冠翩然而至,褐帔紫纱,袖领循带,皆就取足,身二十三条,两袖十六条,合三十九条,着青纱之裙,束发戴飞云凤冠。

  这是真人的道服。

  张衣朴在惊愕过后,赶忙行过君臣礼:“公主金安。”

  李月手拿拂尘用力一挥,略显不满的高声提醒道:“贫道道号怀安。”

  张衣朴在女子走来时,往后退了一步半,保持着臣子和公主的距离,又再次拱手躬身的请求:“陛下在建邺城外的缈山为怀安真人修建怀安观,谴某请真人回去修道。”

  李月放下拂尘,净手虔心点香,开口即是冷言冷语,尽是藐视的语气:“我在缈山,你们逼我回宫,我在青城山,你们逼我回缈山,要是有天我去了天外山,你们是不是又要逼我回青城山?”

  张衣朴被质问的说不出话来,对于天子的家事,他一个外臣不好置喙,只是听闻这位公主在出家前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修道或许是她唯一能快乐的事。

  随着点香的缭缭烟气,静室外走来一人,语气强硬到不容拒绝:“若是圣旨要诏怀安真人回去呢。”

  李月回头看那人,横眉冷竖,不屑的轻呵一声:“天要诏我,圣旨也留不住我,人又岂能与天分庭抗礼。”

  圆领长袍,束发带金冠的男子霎时怒发冲冠,气极而笑:“五女郎好大的口气,今日倒要看看是你的天大还是皇权大。”

  修道十三年,真是把脑子修坏了。

  “三大王!”张衣朴想到天子的口谕,紧忙大声劝阻。

  “张特使!”金冠男子也不悦自己的尊贵身份被一个臣子藐视。

  李月斜睨一眼,径直走到高柜前,打开玉瓶,倒出自己炼制的金丹随水服下,淡漠非常:“此乃道人的静修之地,两位善信不如回你们的尘世去吵个痛快,何至连这点清净都不留给我们。”

  言下之意便是要吵出去吵。

  张衣朴顾及到对面男子的身份,天子与他终究是父子,只怕最后不会念他谨遵圣命,满眼都是臣下忤逆大王,而因此降罪,只好行礼请人恕罪。

  李风又是顾及到天子,五女郎是天子最宠爱的孩子,不管五女郎怎么胡闹忤逆,最后都是随她去,这次也不会例外,直接拂袖离观。

  那二人刚出观,一老翁与他们擦肩进观,想是旧友,监观请老翁到偏室一坐,喊来弟子吩咐。

  小女冠垂头立在静室外,瓮着声憋出一句:“真人,山下的老丈又替他多病的妻子来求仙丹。”

  观中师兄见状竖指嘘声:“真人在静坐,不可惊扰。”

  小女冠连连点头,又好奇的偏头朝静室里看了眼,师兄们都说玉丹真人近日长时间静坐是在天上云游,不久就能受封,将要羽化登仙,就坐山中仙鹤去。

  艳羡之余,小女冠在门槛坐下,托腮望天,山中那几只仙鹤在观中觅完食,又飞走了。

  循着亲族踪迹飞回了来时的建邺城。

  谢宝因抬头看着天上那只飞往天际的仙鹤,仰首间,头上那支步摇所坠的宝石也跟着有所晃动。

  今天是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的诞辰,范夫人带着在室女谢宝因和十娘珍果前来天台观,做病中那场斋醮法会。

  法会做完,结缘的两只仙鹤一只飞走,一只被铁链锁住脚。

  毕竟是拿金银买来的,范夫人直说可惜,法师却说白鹤为仙人骑乘饲养,常巡游仙界,又喻世明理,今日一只飞往天际,一只堕入俗世,非人力,实乃天理。

  谢宝因觉得无趣,转道去观中的鹤园,抓了把金丹在手心,抬手喂食,仙鹤似是很喜欢,垂头啄食,又甩水嬉戏。

  “看起来还是五女郎最有仙缘,前面我来喂,这畜牲理都不理我。”女子执着纨扇走来,杏色的襦裙上面有清雅白花,声音爽脆的很,走至近前又行平辈之礼。

  谢宝因看清来人,回礼道:“许久未见六娘。”

  王芙是琅玡王氏建邺房的第六女,比她还要年长两岁,已婚配河东裴氏,六礼皆全,今年六月就要出嫁。

  “忙着亲迎礼的事宜,一直没有空,今天也是因为昨夜里被噩梦吓到,所以才特地来祈福的。”王芙似乎是有意将话题往别处引,牵着谢宝因的手展开,“才一年半载未见,五女郎看起来越来越好看,士族女郎中也就只有你才能够称一句美人,话说五女郎也应该婚配了,不知道心仪的是哪家。”

  谢宝因对于这样的虚夸,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坦然笑起来:“我一直跟着阿娘在家中学习如何管理事务,不怎么能见到别家郎君,没有什么心仪的,再说婚事理应家中父母做主。”

  王芙右手微向前伸,邀谢宝因同行,又故意言道:“我阿娘前面在殿中与谢夫人偶遇,她们叙旧谈话的时候,我闲着听到几句,谢仆射好像是要把你嫁给郑家七郎,只是郑家一直都是被我们所不齿的,现在与他们通婚是辱没五女郎。”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