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21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冬至赠送袜履的习俗也有所参考,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写道“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第26章 崔家二郎

  除夕这日, 为迎接来年的新岁,要先除旧布新,各家门户皆要忙活整日, 谢宝因比往日也起得更早, 刚到平旦便睁眼醒来,止不住的困意使她伸手捂嘴,打了个呵欠。

  今日要忙的事务太多,因此熬了些时候来核算家中账目,直至核算到夜半才算结束。

  十日时间, 日夜不歇,也终于赶在新岁前, 算清了往昔旧账。

  到现在拢共只睡了两个时辰,头昏脑胀的蒙混感令她眉头直皱,躺在卧床上闭着眼,伸手轻揉着头侧。

  “头疼?”林业绥忽开口, 语调里能听出来些挂虑。

  谢宝因被惊了下,睁开眼,借着床幔外微弱的烛光往躺在自己身边的男子看去, 见他好似也在瞧自己, :“我是不是把郎君给吵醒了?”

  “你连半点声都未出,要怎么来吵醒我?”林业绥轻笑出声, 又宽声道,“把手给我。”

  谢宝因有些不知所以, 顿了片刻, 缓过心神来后, 听话的将右手伸过去, 没多会儿, 被宽厚的手掌所裹,掌心有手指在按压着,时重时轻。

  重的那下,只觉身子渐渐轻便不少。

  她也领悟过来,这是经络学中的技法:“郎君怎么会按穴?”

  林业绥半阖眼皮,极为轻松的说道:“在隋郡时,与医吏学来的。”

  那时,十四岁的他随王桓驻军在外,献计打赢了场大战,那是他第一次杀人,故而被三十万起义叛军的死魂搅得彻夜难眠,王廉公怕他就这么干熬着死了,特地去请来医吏。

  长达一年,症候才减轻。

  轻重适宜以及穴位按压下,谢宝因脑中那团蒙混渐次稀散,困意袭来之际,用鼻音轻轻嗯了声,以作对他的回应。

  林业绥担心她只是浅眠,又继续按压半刻,确认女子熟睡后,便也睡了。

  待谢宝因再醒来时,已是食时。

  听到外头窸窸窣窣的声音,便知道家中的仆妇都在各尽本分了。

  她坐起身来,欲要下榻,才发现林业绥早已不在。

  玉藻立在外面廊下,听见屋内的动响,连忙询问:“女君,现在可要端水进去?”

  她昨夜回来太迟,还未浴身。

  谢宝因拢上木屐,走去靠南壁的竹席坐下,应声让人进来。

  几个提水的侍女在湢室来回两趟后,女子由屋舍所开的门进入其内沐浴,出来时,春娘已经候在外面。

  春娘一如往常的缄默不言,只说些必要的话,先是主动揽过为谢宝因擦发,湿发微干后,又利落的为女子梳头,甚至不用谁来吩咐,她便知晓今日该挽怎样的发髻,配何步摇。

  挽好高髻后,春娘屈身行礼,而后径直转身出去。

  谢宝因早习惯了她的性子,觉得如此,她们各自还能自在些。

  “女君,车驾都已经备好。”童官从外邸入内邸,又寻到西边的屋舍,不敢进里面,只站在外边向内室的人传话,“家主带着四郎与五郎去家庙祭祖了,说是不回这里来,行完祭礼后,在外边等女君。”

  谢宝因从铜镜前离开,顺手给耳垂戴上对长坠子:“带去给夫人的东西可都置办好了?”

  童官也顺溜答道:“女君尽可放心,昨日就已经全部置办好,家主日出时分就吩咐家中奴仆搬上车驾。”

  他被遣出去后,玉藻找来上俭下丰的杂裾垂髾服侍奉女子穿上,这类衣身合体,袖口肥大,围裳有长飘带,走路犹如神女腾云飞舞般,常与高髻华饰所搭,世家贵女在重要时候均会穿戴。

  穿上翘头履,谢宝因抬脚往屋舍外面走去,踩着地上极薄的一层雪去往东堂,对李老媪几人吩咐了些今日家中该办的事,才去西门。

  扫雪的仆妇瞧着人离开,面上都作笑,前几日女君就已吩咐下来,赏雪是雅致,不必全扫,扫出供人行走的道即可。

  雅致不知,她们倒是轻松不少。

  外邸西门已停有三驾车,均用的是马匹,前两辆为两驾车,分别是林业绥、谢宝因二人以及将要去接的六娘子的。

  末尾那辆一匹马的车驾则是随行侍女奴仆的。

  谢宝因在玉藻的搀扶下,踩着车凳上了为首的车驾,到家庙祭完祖而来的林业绥也随之上车。

  行进时,车横所悬的銮铃作响。

  宝华寺建在净梵山的山腰处,离建邺城比缈山要远一些,抵达那里时,主持已经等在寺门外相迎,随后派了名小沙弥引他们前去郗氏所起居的禅室。

  这处禅室是寺内最大的一间,推窗就能瞧见层层山峦与皑皑白雪,只是敲门无人应,推开禅室门后,他们才发现郗氏不在这里。

  小沙弥也瞬间慌了神,郗氏是林府的夫人,他们寺里最慷慨的信主,亦是少见信佛的贵人,急忙双手合十,朝身侧两人解释道:“早起做功课时,信主还这儿念佛的。”

  谢宝因回以浅笑,只当是郗氏不愿见他们。

  “既如此,恐是无缘。”林业绥付诸一笑,侧身看向女子,“幼福你先去接六娘,再到山脚等我。”

  言罢,又朝小沙弥道:“还劳烦小师父引我妻前去。”

  谢宝因点头,也未问男子要去哪里,转身跟着小沙弥便离开,出宝华寺后,来到一座尼寺,刚进去便见到身穿僧服的少女呆坐在菩提树下,托腮望天。

  六娘林却意算得上是林勉的遗腹子,郗氏怀她八月时,林勉过身,伤心之下动了胎气,导致妊娠提前,在七岁前是被药汤给灌养长大的。

  郗氏问过高僧后,每年都会将这个幺女送来尼寺,穿僧衣闻佛香,身子也果真好转起来。

  如今已是第六年。

  接上六娘后,姑嫂二人便先下了山。

  林却意自几日前得知家中兄嫂来要接自己,夜半醒来就没有再睡过,见长嫂在看下山的路,瞧出些什么来,笑着说了句“大人与一位贵人的神牌被供奉在这里”便打着哈欠睡了过去。

  谢宝因见人睡着,弯腰下了林却意的车驾,正在心里思量贵人是谁,直腰抬眼间,发现男子朝自己走来。

  林业绥想起刚才宝华寺中的事,出声安抚妻子道:“身为晚辈,我们该做的都已做了,她既不愿见我们便不见吧。”

  谢宝因笑着点头,再多的,也不会去做了。

  离开净梵山后,车驾又在缈山停下,冬至到岁末的这几日,各道观每日都会做大法事,以满足贵人们想要消灾祈福的心。

  缈山共有大小道观二十三座,天台观为之最,每至此时,便是熙来攘往,唯有岁末人才会少些。

  林却意还在眠着,谢宝因留了玉藻照看。

  随后和林业绥一起循着山阶走上大半个时辰,便能见到那座魏延赫赫的观台,他们对这都无比熟悉,两人却是第一次同来。

  法事过后,只见鳏居的裴爽带着与亡妻所生的儿女也在此。

  谢宝因只知上次裴司法是怒发冲冠的离开,而后竟也告假不去官署,她料想两人有话要说,大概是些朝堂上的话,自己不好待这听,便先离开此地。

  两个乳媪也识趣的带着郎君娘子去了别处玩耍。

  裴爽背过手,冷嘲一声:“林内史今日来做法事,可有为那几人也做一场超度法事。”

  林业绥泯然而笑,裴爽将过而立,本已对宦海绝望,可他用五十棍使这人重返官场,重翻错判旧案,裴爽便以为他是直臣,有悲悯万物之心,如今所气不过是气自己看错了他。

  但他日后还需用裴爽行事。

  “这场纷纷大雪,使天下披白。”男子走至天台观于悬崖之上所建的道台,这里可揽尽缈山之色,视线落在山阶污雪上,“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雪落在这世间,则注定无法再似初落时纯白,若要始终持着这份白,便只能落于山间屋脊,世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最后默默消融化去,于天下来说算得了什么呢?”

  “它们落下,须臾又消融,如何能冻死人?”

  他所笑,也不过是笑眼前人还看不透,看不透宦海本就为黑,却还妄图以白衣入仕。

  裴爽跟着走过去,低头望向山峰洁白的雪,又去瞧那些落在地上的,早已被踩满黑足印。

  朝堂是利来利往的地,步入便不能再持赤子之心,不入仕为官,这份赤子之心又无从施展,便是在宦海,也无法撼动世族半分。

  他驳道:“即使人来人往的踩踏,可若剖开其心,内里仍为白。”

  林业绥会心一笑,还不算是个太蠢的:“裴司法既知道这个道理,又不去做,与我说些什么?”

  裴爽沉默下来,很快他的两个儿女吵闹着要回家去,离开前问了最后一句话,只是答案非他所想。

  “林内史可也是这场雪?”

  “裴司法怎会觉得我这种人能有赤子之心那种东西。”

  谢宝因想起那只被法师用铁链锁住的仙鹤,脚下走着走着便去了鹤园,已经四年,它仍在这里,飞往天际的那只早已不知所踪。

  她如那时般,去放食的铜盆里抓了把金丹,抬腕托于长喙边。

  有郎君娘子并肩笑着行至此,瞧着仙鹤用头去蹭跟前的女子,而女子的多折裥裙曳地,裙摆宽松,又有雪落满枝,冷风振袖,倒像是以鹤为骑的神女。

  娘子跟身边的郎君打趣道:“自五娘行过六礼后,二哥便开始外出云游,可要我去帮你问问这是谁家的娘子?也好把你拉回家来。”

  郎君斜了眼,甚是无语。

  娘子不理,径直走去。

  待走近,瞧清那张面容,娘子边行平辈礼,边惊喜道:“五娘,我与二郎正说到你呢。”

  谢宝因循声回头去看,才发现是清河崔家的四娘崔仪,她如今十五岁,听说已在相看世家子弟,准备议亲。

  仙鹤食完金丹后,她才收回手,回了个礼,望向不远处的崔安,得体的微微颔首。

  当年,谢贤为她和清河崔家议婚,听说相中的便是这位崔二郎,她所知不多,只知他如谢晋渠一般,无心仕途,只想做个隐居名士,崔家也不阻拦,唯独担心子嗣问题,望他早日成家。

  可这几年,却不再听过他有议婚。

  崔安像是怅然若失般,许久才作揖回礼,可女子已不再看他。

  两位娘子交谈着往外去,他亦恪守礼数,相隔两尺半走在其后。

  林业绥寻觅一圈不得见人,拿上女子遗落在静室的暖炉,在祖师殿外发现童官在作揖祈拜,冷声道:“你们女君呢?”

  童官快速祈拜完,慌神垂首道:“女君去鹤园了,嘱咐不用侍奉,特让我也来祈福。”

  林业绥才听奴仆说完,抬眼便瞧见女子的窈窕身影,还有崔氏兄妹。

  皇帝曾说过,谢贤当年准备与郑氏或崔氏通婚,只是谢贤瞧不上郑氏的那些子弟,欲舍郑氏,与望族崔氏通婚,选定的子弟中,崔二郎最好。

  因此很是属意。

  “幼福。”

  【?作者有话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

第27章 初试年庚

  谢宝因听见林业绥喊自己, 匆匆与崔仪告别,要走时,又顿足, 微微浅笑着侧过身与崔安互颔首致别。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