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万岁 第52章

作者:舟不归 标签: 豪门世家 婚恋 甜文 古代言情

  卢氏发了话,朱侧室只能继续跪坐,她侍奉这个妇人,除了卢氏管理着家中事情,还因为郑戎也要听几句这个妻子的话。

  郑戎是家中最小的,在族中同辈里面也是年纪最小的那一个,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尊长很喜欢,大家都宠爱,还给他娶了公主为妻。

  在这种溺爱下,也就是给惯出很多劣根,这时候再想着纠正孩子,已经是痴人说梦。

  当年安福公主死后,朝野震惊,激起不少波浪,虽然在三族的施压下,文帝罢手不管,但是郑戎父亲也是清清楚楚的看见了这个儿子的本性,为公主守完三年的孝,再议婚事的时候,他就在当时众多的世家贵女里面,选中了治家手段最为果断狠厉的范阳卢氏之女。

  去世前面,走遍郑氏的那些族亲,好言告知要是以后郑戎夫妇有所争执,一定要帮卢氏。

  面对嫡亲长兄的时候,更是声泪俱下的磕头请求不要念及郑戎是郑氏子弟而有所偏袒,要记得卢氏也是郑氏的新妇,然后又托付了侄子郑彧。

  族内的人都明白卢氏就是帮着他看管郑戎的人。

  因为这个缘由,卢氏这些年来在郑氏也算是能够说得上些话,郑戎也勉强能被管住。

  “不出去就不出去,这么大火气发给谁看。”郑戎心里面本来就藏着事情,早就没有力气大声说话,被这么一激,再想到堂兄也是用这样的声音训斥自己的,又看见妇人还要再提安福那件事,瞬间就拉下脸,“我进来也只跟你说了一句话,父亲是让你管我,但是又没有让你这么跟我说话。”

  后面的那句话听起来气势足,但实际就像是被父母教训的孩子,卢氏笑起来:“我求你来了?”

  家中有侧室,外面又有外室,她早就已经想明白了,凭借她在郑氏的地位,何必还要再去讨好这个人,所以生下个郎君后,郑戎不管去哪处屋舍,她都不管。

  两人说好听点是夫妻,但更像是先生和学生。

  郑戎想起自己刚进来的时候,妇人说的那句话,就知道郑彧还是不放心他:“堂兄应该派人来跟你说过了,我想把她带回家里做侧室。”

  “让你带回来宠妾灭妻。”卢氏低头看着朱侧室把浸湿的棉纱覆在自己指尖,“你知道王散玉是怎么败露的吗,他就是自作聪明的带回了家中。”

  “那该如何?”

  “杀了就是。”

  经过这些年,郑戎的性格已经收敛很多,听到这种话,还露出不屑:“这种话你怎么说得出来。”

  卢氏反讥:“说得你没杀过一样。”

  郑戎只好耐着性子又问。

  卢氏知道他骨子里还是爱那对母子,这种外室本来有好几个,被她发现以后,立马就吵着要去找堂兄郑彧来,郑戎就只好留下最喜欢的那个,剩下的都赠送出去了。

  “问我干什么,说了你也不听。” 一想到这个人还让外室生下了郎君,她心里面也是肝火旺盛,“你爱如何便如何,但是你今天敢带回来,明天大理寺就会来查。”

  郑戎继续好脾气的认真说:“你也知道我以前做过的那些事,要是再做,我怎么对得起父亲,还是先找一个熟悉的人,把他们母子送过去,装成是一家三口瞒过去再说,等这件事过去,就把九郎养在你身边,他阿姨随便你处理。”

  卢氏看着朱侧室,还在认真的给她涂丹蔻,右手弄好后,她举起吹着:“养在我身边容易,但是我突然多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不是直接告诉别人,你这九郎是外面的人生的。”

  “就说是族亲的孩子,过继来的。”郑戎想了下,“因为这个族亲曾经舍命救过父亲,父亲亲口承诺以后从这支过继个孩子。”

  这话说得是真的。

  卢氏没有说话,做完丹蔻后,就让朱侧室出去,然后才悠闲开口:“按照你说的来就行,但是要找个能信的,别去找你那些狐朋狗友的,免得又惹一身腥,洗都洗不掉。”

  “这我知道,不打搅你了。”说完事,郑戎就要走。

  看见他这副急不可耐的貌相,卢氏就知道又要去找朱侧室,卢氏冷冷道:“小心是你的催命符。”

  郑戎只当是妇人又起了善妒的心:“那事当年已经解决,催我什么命?”

  卢氏笑着没说话,扬眉让男子尽管去,人一出去,她眉头就落了下来。

  大概是因为侍奉过公主,所以朱侧室一直都是低声下气的,郑戎去她那里,每次都被柔声抚慰,被她拢住了几分心。

  虽然说是安福公主的人,但是骨子里还是低贱的,被困在这里也出不去,整天被人看着,而且文帝都翻不了的事情,她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不过卢氏一想起昨日去玄都观,这朱侧室又哭又跪的要给安福公主敬香,说是心里不安,这一下倒让她心里也觉得不安,但是因为以前那个侍女的事,郑氏那些族亲已经对她不满,要是再出侧室的事,只怕要闹得更厉害。

  只能等这事过去,找个理由把她送给剑南道的远亲。

  庭院里面突然响起一阵阵的脚步声。

  靠着凭几的卢氏赶紧起来,走到屋舍外面去看,才发现不知道是什么下起了雨,家中仆妇都在收东西。

  风也来了。

  这场盛暑的雨下得急,日昳时分也没有半点的消弱之意。

  天也成了灰蒙蒙的。

  林业绥从兰台宫出来,还没有出车舆,就有家中的奴仆急着递来罗伞,童官接过后,赶忙撑开。

  进了居住的庭院,他看着男子走过长廊,直往居室而去。

  侍奉的仆妇看见,赶紧冒雨走去庭阶前,问道:“家主,可要先沐浴?”

  女君日正沐浴过后,就嘱咐疱屋的火不要撤,现在热水也刚烧好。

  林业绥颔首,又嘱咐一句:“进出噤声。”

  随后进了居室,女子跽坐在几案旁料理家中的事务。

  昨夜两个人都睡得迟,起得又早,他本来还以为她在卧榻上面休息:“怎么不睡一下。”

  家里事务多半都是又杂又碎的,费心费神,谢宝因手指轻轻滑落竹片:“看完就睡。”

  林业绥走去东壁,抬手解扣,脱下圆袍,要去沐浴的时候,看见几案上面摆着一张笔迹未干的香皮纸,是女子亲笔写给袁家的,笔锋清秀灵动。

  他拿起,看了一眼:“二十七?”

  谢宝因抬眼笑道:“二月种下去的藕,到五月底应该能吃了。”

  魏氏喜欢吃莲藕在建邺十分出名。

  林业绥笑着放下,看见女子昨夜哭红稍肿的眼,他弯下腰去,爱怜地抚过,眉眼却带着笑:“今日是怎么见人的。”

  “我在居室里面说话。”谢宝因眉眼弯起,“她们站在屋舍外面听,没有进来。”

  林业绥便也收回手,去湢室沐浴。

  看完最后一点,谢宝因嘱屋舍外面的侍女去煮热汤,然后膝盖微动,跪在地上,稍微让被压着的腿脚缓过来后,才撑着几案起身,去拿中衣送去给男子,把他脱下的湿衣也拿去屋舍外面。

  雨砸下来的声突然变急。

  她支腮听着屋檐被打的声音,隐约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问道:“怎么郎君今天回来这么晚。”

  日出离家的时候,说的是日正时分就能够归家。

  “陛下诏我进宫。”林业绥擦干头发,在坐席上箕坐着,看见几案上的漆碗热汤,他递到女子唇边,不怎么在意的说,“陛下说贤淑妃思女心切,所以才会做一些蒙昧的事。”

  谢宝因张嘴,咽下热汤,想着男子的话,只觉得很有意思,贤淑妃和她说的那些话,可以说是蒙昧,但是昨夜天子自己也跟男子说了,现在他把所有事情全部都推到贤淑妃的身上,难道是想要他们两个因此记恨上贤淑妃?

  但是言语间好像又从来都没有责怪过贤淑妃。

  突然鼻尖涌上一股呛意,她这才记起为了能够暖身,热汤里面放的都是一些香辛料。

  热汤喝完,林业绥起身去北面倒汤荡口,看见女子要拿竹简看,他声音低沉下来:“不困?”

  谢宝因刚摇头,就忍不住打哈欠,她只好掩饰一句:“我还没有荡口。”

  林业绥玩味一笑,荡完口后,重新倒汤送去,看着她喝进去,然后吐出来,刚把嘴唇上面的汤擦去,只是很快,又濡润了。

  外面的雨声轻缓下来,居室里面的两人也一起躺在卧榻上。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作者有话说】

  [1]唐会要记载“开元三年二月敕:禁别宅妇人,如犯者,五品以上贬远恶处,妇人配入掖庭。”

第54章 婚事已定

  五月廿七的时候, 西边湖中的红红绿绿已经变成枯荷遍野,不止莲花黄枯了,莲叶也是。

  家中的奴仆全部都在日出时分, 脱了鞋, 捆好袖子,踩进淤泥里面去。

  建邺城莲花极少,能够栽种的世家更是少,林妙意和林却意两个娘子从东边屋舍那边过来找长嫂的时候,走到这里, 新奇的一直看着。

  只看见停在莲花上的受到惊吓河喜,直接飞走, 奴仆的手一伸,枯荷就已经被连根拔起,堆在水中央的船上,再由其他奴仆给送到水边岸上。

  水波迭起的时候, 里面的鱼也全部游走。

  两个娘子准备走的时候,林却意突然碰了碰身边阿姊的胳膊,伸手指着左边:“长嫂在那里。”

  林妙意跟着看过去。

  枯荷旁边, 女子穿着宽博的绿色大袖襦与九破间色交窬裙, 就好像是遗世的最后一支水芙蓉,裲挡下面的腹部也微微隆起, 已经快有四个月的身孕。

  经旁边的侍女提醒,她低头看着被弄脏的重台履, 侍女赶紧要蹲下去擦, 当微风吹起鬓边碎发, 她抬手拢向耳后, 让侍女起来。

  除此之外, 还有两个人也出现在那里。

  “四兄、五兄怎么也在。”林却意看到那两个人脱了鞋,皱起眉头,然后大喊,“竟然下湖去了!”

  林妙意还来不及开口,就被拉着走过去。

  谢宝因看着两个娘子行肃拜礼。

  随后林却意道:“长嫂,我也想下去。”

  谢宝因望向莲湖,林卫罹和林卫隺的两只手都已经伸入淤泥里面,两个郎君都已经领悟心得,很快就摸出来几节藕。

  林却意不常在家,没有世家女郎的克制与庄重,只想要尽兴玩,当即就挤出委屈的相貌,喉咙里面也一直是呜呜咽咽的声音,想要长嫂心软下来。

  林妙意也已经被其他东西吸引,向长嫂请示过后,走去那边船只停靠的地方,看家中仆妇处理枯荷。

  谢宝因看着那位三娘安全走过去后,然后才把视线落在身边的少女身上,在谢家经常见惯十娘撒娇的她面带微笑,心没有软半分,徐徐道:“昨天两位郎君各自都写了一篇策论,所以你长兄才同意他们下去,要是六娘也能写出一篇,明年我也允你。”

  只能勉强写出几篇咏物辞赋的林妙意立即歇声,再顾左右言其他:“长嫂,那些还好的,怎么也要拔。”

  去年到杭州郡请来的花娘不由笑道:“湖面的花叶已经开始枯黄,要是再不拔掉,水下面的藕就要烂在水底,这藕爽脆,现在吃最能够补肺养血,不拔的话,怎么能吃到这种美味。”

  花娘拿着交刀,斜剪了几支尚好的莲花:“而且七月里还可以再种一次藕,等到十月,又会有花红叶绿的美景,现在独留这几支也无用。”

  “为什么一定要花团锦簇,绝世而独立也是美景。”林却意绵软的声音驳道,“长嫂站在这些枯荷旁边,不正是如此。”

  花娘知道这位娘子是在说李延年那首绝世而独立的诗,她嘴甜的附和:“就是因为有夫人在,所以这几支就更加显得不够好,既然不好,为何不拔去。”

  这两人在说话的时候,疱屋的仆妇来拿莲藕,同时把食帐递给女君看。

  确认好今日要做的那几道藕品,谢宝因让仆妇再把新鲜剪下来的莲蓬、莲花及其根茎都带回疱屋去。

  刚嘱咐完,她就听见旁边的对话,赶紧止住她们越来越偏的话题:“要是再说下去,我最好还是变成枯荷。”

  近日看到情爱辞赋的林却意顺嘴接了句:“长嫂变枯荷,那长兄要变什么?”

  谢宝因笑睨一眼,摸了摸她头发,装没听到。

上一篇:匪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