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240章

作者:渔眠 标签: 古代言情

  她都说不能卖粮食了,肯定不能卖。

  刘老爷想再忽悠,却一点用没有。

  他只得郁闷地离开。

  等他走了,其他人围着陈小满就问:“明年收成也不好吗?”

  陈小满连连摇头:“不好不好,不要卖粮食呀。”

  于是青石村全知道不能卖粮了。

  陈小满开口了,别人别想从他们手里买走一粒粮食!

  没两天,附近村子也都得到信儿了。

  只有杨家湾的人不以为然。

  杨家湾的村长简直要鼻孔朝天了。

  “不趁着高价卖粮,等粮食收上来了,粮价肯定得跌。”

  刘老爷大喜,天天让刘管家赶着马车去杨家湾。

  不过三天的时间,就把杨家湾那些人的存粮买了个精光。

  看到收回来的粮食,刘老爷惋惜地摇摇头:“傻子怎么就不多点呢。”

  那些被刘老爷骂傻子的杨家湾人拿了钱,又是买肉又是买新衣服,还有些人家直接建起青砖大瓦房。

  大家都补得红光满面。

  不少人嘲讽起杨父杨母:“赶紧把粮食卖了吧,等粮食收上来,想卖都卖不了。”

  杨母动摇了几天,却被杨父给按下去了。

  “李满仓那么多粮食都不卖,咱卖啥。”

  很快村里人就没空嘲讽杨父杨母了。

  田里的稻子黄了。

  大家都下田收稻子。

  只是等稻子收上来时,笑容彻底从杨家湾众人脸上消失了。

  那些稻穗脱粒后,八成都是空壳。

  不足两成收成。

  杨家湾炸开了锅。

  “稻子就这点收成,咱们还怎么换粗粮?”

  “咱换的粗粮也不够撑到明年收成啊,一家可怎么活啊!”

  大家就齐齐冲进杨村长家。

  杨村长是个有大格局的人,很镇定道:“冬小麦种下去,三月就能收,大家勒紧裤腰带熬几个月就成。”

  “这才十一月,还有四个月怎么熬?”

  “咱总不能不吃不喝等四个月吧?还得过年呐!”

  眼见大家越吵越凶,杨村长只能道:“你们之前不是卖了粮食换了钱吗,拿钱再把粮食买回来。”

  众人脸色更难看了。

  他们最近日子过得好,都得花钱。

  还有的直接起了青砖大瓦房,钱都花了多半了。

  不过这会儿也只能紧着手头的钱去买粮食。

  可等他们攥着所有钱去粮铺买粮食时,被涨上天的粮价给弄得傻了眼。

  “不是收了粮食吗,怎么粮价还涨这么多?!”

  伙计不耐烦道:“这一季的稻子缺水,收成差得很,粮价肯定得涨呐!”

  “你们长得也太过了,你看看高粱都涨到六十个大钱一斤了!”

  “嫌贵就别买,你们瞅瞅身后,全是排队等着买粮食的。”

  伙计一点不惯着。

  杨家湾的人再愤怒,也只能压着性子买高价粗粮。

  顺带着把稻子给卖了换钱。

  低价卖高价买,只这么一回,家底就被掏空了。

  回去也只能勒紧裤腰带,从每天三顿饭变成每天一顿粥,原本吃的肉变成了萝卜酸菜。

  孩子们饿得直哭。

  村里怨声载道。

  这些事,是杨母去看杨慧莲时说的。

  “村长家还被偷了,村长气得召集全村人,要找出小偷。”

  陈小满好奇:“找到小偷了吗?”

  “肯定没人承认。”

  李初元应道。

  周大丫拨弄了下火盆,把埋在灰底烤着的红薯扒拉出来,捡了个递给杨母。

  烤红薯太烫,杨母只能左右手换来换去。

  只是脸上的笑却没减少一点:“村里人把村长给打得半个月还没出门!”

  陈小满惊了:“为什么打他?”

  “他骂人难听着呐,村里人本来就对他一肚子气,没忍住动手了呗。”

  说到这儿,杨母得意起来。

  “以前他们还笑话我们家傻,现在一个个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了吧!”

  老李头恨恨道:“该!让他害人!”

  “也是他们自个儿贪心,不能全怪村长。”

  周大丫应道。

  老李头摆摆手:“大伙儿信他才听他的话,他自个儿把全村带坑里去了。”

  “你瞅瞅咱们村长,谁家想卖粮食,他头一个赶过去劝阻。”

  “一个家都难管,更别提管一个村子了。”

  老李头摇摇头。

第215章 要去县城

  周大丫又捡了两个烤好的红薯给陈小满和李初元。

  陈小满对着比她脸还大的红薯直吹气。

  等红薯凉一些了,她剥开烤硬了的皮,吃了口里面又甜又软的薯肉。

  顿时,全身都暖和了。

  前几天下了场大雪,老李家就把家里的火盆架起来了。

  陈小满和李初元围着火盆边烤火边写作业。

  今儿来了客人,全家围着火盆坐着,周大丫拿了一大箩筐红薯来烤了吃着玩。

  正吃得开心,就听大哥担忧起来:“村里都没粮食,怕不是要来抢你们的粮。”

  老李头也道:“人饿狠了,什么都干得出来。”

  杨母笑道:“老头子想到了,咱兄弟堂兄弟不少,都搬一块儿住着呐,守着粮食。”

  陈小满惊奇:“你们家房子住得下那么多人吗?”

  “打地铺呗,挤一挤就能睡下。”

  “天寒地冻的打地铺,别把人冻坏了。”

  周大丫感叹。

  杨母:“没办法啊,总不能让粮食被抢走,白白饿肚子。”

  “还是我们村好,大家都有粮食。”

  张桂兰感叹。

  杨母叹口气:“要是村里人肯听小满的,我们也用不着担惊受怕。”

  “你们人多,他们也不敢轻易动手。再说,他们手头还有粮食。”

  周大丫宽慰道。

  “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说了会儿话,又看了自己闺女,杨母就不想再待了。

  周大丫挽留几句,见杨母实在要走,也就捡了十来个鸡蛋,在一番推搡之后,由杨母带走了。

  客人一走,家里人就没法再歇着了。

  周大丫带着老李头和李大宝去酿酒。

  杨慧莲和张桂兰就把织布机抬到火堆旁,边烤火边织布。

  如今杨慧莲肚子大了,坐一会儿就累。

  好在张桂兰已经学会织布,就是织得没杨慧莲好。

  李初元看着歪歪扭扭的布,很欠揍地问她:“二嫂,你织的布能卖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