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638章

作者:渔眠 标签: 古代言情

  附近有一个老童生,考了一辈子科举,连个秀才都没中。

  为了供他读书,爹娘活活累死。

  他悔恨不已,丢掉书本,拿起锄头想种地。

  却发现自己种地比别人差了许多。

  只能勉强果腹。

  得知陈小满亲自来拜访,他立刻热情招待。

  一通交谈后,得知陈小满是来请他当先生的,他连连摆手。

  “我一辈子也没考到一个功名,就不误人子弟了。”

  “我与先生交谈,明显感觉到先生很有才情,只是时运不济。”

  陈小满已经对规劝人的话已经了然于心。

  这几年,她每到一个地方办学校,都会打听附近有没有读书人。

  只要人品没问题,又能给孩子们启蒙,陈小满都会亲自上门去请。

  “我不行,只会害人害己。”

  老童生连连拒绝。

  他已经发誓不再拿书本。

  “我已经蹉跎一生,就不误人子弟了。”

  陈小满一点不气馁。

  “他们读书只是为了多认识几个字,能学个算数,不至于往后是睁眼瞎。”

  陈小满缓缓道:“识字了才能看书,学门手艺养家糊口。”

  “在您看来,您只是给他们启蒙,可实际上,却是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

  一番话把这位先生砸得眼冒金星。

  他几乎说不出拒绝的话。

  他的人生是毁了,可还有千千万万孩童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他们在干的就是这样了不起的事。

  他毕生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更重要的,是他实在不擅长种地,再这么下去,他要饿死了。

  于是他欣然接受陈小满一个月一担粮食的工钱,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坐在青砖大瓦房里,老童生看着底下坐着的懵懂的孩童,他热泪盈眶。

  小满大夫真是神仙一般的人呐。

  竟然如此费尽心力努力想把这些孩子救出来。

  听说他们已经开了许多个这样的学校。

  一年要花多少银钱呐。

  陈小满也在扒拉着算盘算账。

  李嫣红坐在一旁静静等她算完。

  “已经花出去十两银子了啊……”

  陈小满用力挠头。

  这钱也太好花了。

  李嫣红的脸稍嫌长了些,有些精明。

  不过她的鼻子和下巴长得很精妙,又带了一丝憨厚,让她整个人看着复杂了些。

  “学校是青砖大瓦房建成的,买材料花了五两多,桌椅板凳这些花了不少银钱。”

  这些账目都是从嫣红手里过的,不用看账本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为了教学,还买了一副银针。”

  陈小满更用力挠头。

  “学医太费钱了。”

  因为穷,每个学校她都只买了一副银针。

  即便如此,还是花了不少钱。

  别看一个学校建成是十两银子,平时先生们的工钱、大家吃饭等都是持续花费。

  如今她已经建了八十六所学校,光是每个月的花销就极其庞大。

  还好燕青会赚钱。

  不过随着她学校越开越多,燕青那边赚的钱有些不够了。

  要让燕青去京城开铺子卖药妆去。

  别的州城再繁华,也比不上京城的人有钱。

  打定主意的,陈小满立刻拿了纸笔写信。

  燕青也是当初从凤凰山带出来的孩子。

  后来在青石村长大。

  在他心里,陈小满是他的救命恩人。

  一开始教他挖蚕蛹,后来又给他们想了养蚕的活儿干。

  后来刘老夫人离开后,他们就是靠着养蚕的生意养活自己,还能在学校读书长大。

  五年前,他跟着陈小满去益州城后,发现自己有做生意的天分,当即决定留在益州城当伙计。

  他口才好,新开的书铺原本没什么生意,愣是让他盘活了。

  以至于后来不少读书人想买什么书,都会先来李家书铺看一眼。

  若是有,就低价买一本。

  实在没有,他们才会去别的书铺。

  李家书铺的书有各种档次,无论你是不差钱想买贵的,还是囊中羞涩买便宜的,书铺都能满足。

  后来陈小满干脆把书铺和药铺交给他打理。

  他把不少青石村的孤儿带出来当伙计。

  带着他们将药铺和书铺开了一间又一间。

  在拿到陈小满的信后,他立刻做出决定:“去京城。”

  小满小姐在努力救像他这样的孤儿。

  在给他们光明的未来。

  他一定要赚到足够多的钱支持她。

  坚决不能让她因为没钱就放弃如此伟大的梦想。

第572章 什么不公的世道!

  两个月后,杂乱的京城里有间铺子在悄无声息地装修。

  谁也想不到这间“李家药妆”以后会成为京城生意最好的铺子之一。

  日进斗金。

  外面忙得晕头转向,老李头却整日闲得发愁。

  好不容易盼着初元回来,还说只住一晚上就要走。

  老李头顿时连吃饭都没了滋味。

  “你才回来就要走?还有小满,都几个月不回来了,她也不想爹娘。”

  “孩子们在干大事,忙得很,哪有空天天回来陪你。”

  周大丫堵住他的话头。

  “你不也想他们吗?昨晚还念叨。”

  老李头不服气。

  大宝的布匹生意越做越大,周掌柜那边的棉花供应不上后,他还特意去别的县买了大片的地种棉花,那布更是往整个大越卖。

  二宝的酒楼开了一间又一间,银票每个月不停地往家里送。

  初元和小满到处建学校开药铺,也见不着人。

  对了,老大老二还把媳妇孩子接走了。

  家里什么事儿都有人管着,他连地都不用种,只能跟老婆子唠嗑。

  越唠越想孩子们。

  “我是念叨了,可我知道他们都在做大事!”

  周大丫满脸的骄傲:“咱大越有两成的人穿的衣服都是从大宝手里买的布做的,二宝的酒楼更红火,除了京城,哪哪儿都有。”

  “小满和初元做的更是光宗耀祖的事儿,我为他们骄傲!”

  老李头顿时落了下乘。

  他蔫儿巴下来:“全有出息,就是一个都不在身边。”

  “让初元和小满赶紧成亲,生个娃给咱带,你就没心思想他们了。”

  李初元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他捂着嘴,咳得脸红脖子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