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双骄 第15章

作者:双瞳烟华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甜文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她轻点觅瑜的额头:“有时娘想想都替奇王着急,他都把态度表现得这么明显了,你却还是懵懵懂懂,不怪他后来对你死心。”

  “也亏得你们之间有缘分,兜兜转转,最后还是结为了夫妻,要不然呐,又是一桩遗憾事。”

  “娘,你越说越夸张了。”如果说,听闻娘亲的前半段话,觅瑜还在不可置信里带着点半信半疑,那么听了后半段话,她就完全肯定是娘亲在胡思乱想了。

  她与奇王不过一救之缘,救完便过了,往后再无交集,怎么在她娘亲口中就成为了一桩姻缘奇谈?

  还是襄王有意、神女无情方面的,更兼什么心灰意冷……她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她解释道:“奇王殿下点名要女儿照看,是因为相信女儿的医术;至于支开桃米,则是无稽之谈,统共也就那么两三次,算得了什么?”

  “娘,你不要以为女儿是个香饽饽,谁见了都喜欢。”

  祝晴以一副过来人的表情看着她,笑着摇摇头:“说你傻,你还真不见半点聪明劲。”

  “罢了,左右你们已经成了夫妻,有些事你慢慢去想,想不通无甚要紧,想通了,对你有好处。”

第16章

  觅瑜不以为然,她是真的不觉得奇王会喜欢她。不过娘亲有一句话说得对,他们现在已经成了夫妻,这些事她想也罢,不想也罢,都无甚要紧。

  祝晴见她这副模样,也不再多言,转开话锋道:“说起太子,娘这里有几句话要叮嘱你。”

  她领着女儿回到房中,屏退下人,附耳低言道:“太子这病,有古怪。”

  觅瑜心头一跳。

  “娘。”她睁圆了杏眼,看向祝晴,“您这话的意思是……?”

  即使周围没有别人,谈及东宫秘辛,祝晴也还是压低了声音,道:“寻常臆症,大多发作时间不定,发作时神志不清,过后或记得一二,或全然忘却。”

  “太子的病,只能勉强对上最后一点——当他身为太子时,他不记得奇王的事情,当他身为奇王时,他又遗忘了太子的身份,其余时间则很清醒。”

  说到此处,她询问女儿:“你嫁给他这几天,可曾见过他有什么恍惚之态?”

  觅瑜仔细回想,摇摇头,道:“没有,太子殿下……很清醒。”

  不仅清醒,而且聪敏,处事手段得宜,完完全全一副东宫之主的模样,从外表上看,根本想不到这样一个人会身患臆症,并且患了十几年都没有治好。

  祝晴道:“这正是太子病情古怪之处!”

  “他是太子时,他便是太子;他是奇王时,他便是奇王。二者泾渭分明,从无错乱。娘行医数年,遍阅群书,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例子。”

  觅瑜听着,不期然地想起,娘亲在她成亲前,告知她的太子病况。

  ——其臆症多发于秋冬两季,一旦病情发作,就会成为奇王,直到来年春日发作结束,再变回太子。如此反复数年,几乎成了一项惯例。

  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在前岁冬日救下奇王。

  因为当时的他正以奇王的身份在太乙宫中清修,后来他的伤养好了,也差不多到了开春的时节,便重新成为了太子,遗忘了身为奇王时的经历。

  这样的病情对于旁人来说是好事,可以轻易地分清太子与奇王,也能提前做好准备,不用时时刻刻绷紧着一根弦,劳力又劳心。

  然而,正如她的娘亲所说,这样的病很古怪,十分罕见。

  《全经》言,臆症源于气机瘀滞、心脾两虚,患者往往神思散乱、四肢无力,只在病情发作时力大无比,旁人难以压制,因为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躯体。

  盛瞻和却不同。

  他在身为奇王时,需要前往太乙宫清修,道家追求清静无为,凝神静思是基本要求,习武打桩、强身健体都少不了。

  在身为太子时,他也要习六艺、通骑射,若无缜密心思,更是不能坐稳东宫之位。

  这样的一个他,是断断与神思不定、四肢不勤这些臆症之状沾不上边的。

  依照神妙真人所言,太子之所以会这般,是因为福泽深厚,得上天庇佑,与寻常人不同。

  觅瑜在之前也没有多想,毕竟这世间疑难杂症众多,现有的医书皆是前人在收集无数病例后编纂而成的,涉猎虽广,却也无法涵盖天下一切病症。

  也许太子所患的,就是一项没有被记载到书中的病症呢?

  但是现在……娘亲忽然对她口出此言,是什么意思?

  觅瑜不自觉绞紧了手指。

  她咬着唇,道:“娘,你的意思是……”

  祝晴蹙眉沉思,摇摇头,神情是难得一见的严肃:“娘也说不上来。”

  “总之,太子殿下的病很古怪,与一般病症不同。你日后与他相处时,记得细心观察,有什么不对的就记下来,回来再同娘说。”

  觅瑜询问:“会有什么不对吗?”

  祝晴叹了口气:“娘要是能知道就好了。”

  她充满爱怜地抚摸女儿的脸颊:“今日回门,娘能看得出来,太子殿下对你是真心的,娘不担心你与他的感情,娘担心的是别的事情。”

  觅瑜道:“娘担心太子殿下的病?”

  祝晴颔首:“这皇宫里的秘密一个接着一个,娘很怕……”

  害怕什么,她没有说,但觅瑜也能猜到一二。

  太子是在十皇子身死后患病的,往小了说是痛失手足,往大了说是夺嫡之争,毕竟废后安氏与废太子临王正是因为此事才被废的。

  三年无解的天灾、谣传不祥的人祸、忽然出现的得道高人……当年种种,不知道有多少隐情,太子的病或许也是其中一环。

  不是说他在装病,而是他的病、他本身,就与这场局息息相关。

  觅瑜想起新婚头一天,她与盛瞻和进宫谢恩,归途中遇上神妙真人,后者端详着她,说出口的那几声“好”字。

  古怪的皇宫,古怪的帝后,古怪的得道高人,古怪的太子病症……

  这一门亲事于她而言,到底是天赐良缘,还是无妄之灾?

  觅瑜感到一阵凉意上涌,手心里沁出汗水,脸庞也失去些许血色。

  祝晴看在眼里,疼惜之色愈发浓厚:“你也别太担心了,娘不过是提个醒,也许事情根本不像娘想得那么复杂,太子殿下就是患了一种很古怪的病。”

  “总之,你平日里多多留意便可,不要想太多,就算真的有什么也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娘和爹都会护着你、守着你,知道了吗?”

  来自娘亲的温柔话语,把觅瑜心中的凉意变成了暖流,她感到安定了许多,点点头,乖柔应声:“是,女儿知道了。”

  ……

  回门之行后,觅瑜继续在东宫侍奉盛瞻和。

  有了祝晴的那番叮嘱,她在同他相处时多留了一点心眼,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觉果然如母女俩谈论的那般,他与常人无异,甚至更要优越。

  有一次,她在盯着他看时不小心被抓包,他微微笑了一下,停下笔,询问她:“纱儿为何这般看我?”

  她先是一惊心虚,接着强自镇定下来,故作羞赧地道:“殿下天人之姿,妾身一时忘情,便看得呆了……请殿下饶恕。”

  盛瞻和又笑了一下,唤她:“纱儿。”

  “是,妾身在,殿下请讲。”

  “你在心虚时总会自称妾身,而非纱儿,无用的谦辞也会变多,不称呼我为瞻郎,而是殿下。这一点,你没有察觉到过吗?”

  “……”

  觅瑜涨红了脸。

  她觉得自己真的无颜面对他了。

  她怎么总是在他面前出糗?还被他云淡风轻地指出……医书上说,世间万物相生相克,难不成他就是她的克星?

  她低下头,假装翻看医书,借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看着她这副模样,盛瞻和缓缓笑了,朝她招手:“过来。”

  觅瑜听话地放下医书,坐到他的身旁。

  其时,他正在临案习字,笔锋清隽,于端整中透着俊逸。她看了一会儿,发现他习的是前朝书法大家的字帖,遂道:“瞻郎喜欢张金体?”

  “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他道,“字是写来给人看的,能看得懂即可,好看与否只是锦上添花。不过父皇喜欢,我便时不时临摹上一幅,送去给他瞧瞧。”

  觅瑜一怔,觉得这话好像在哪里听过,半晌才想起来是在一年多前,身为奇王的他关于姓名的评价,不由得升起一丝奇异之感。

  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两个身份,两种人生,性情大相径庭,又偏偏在不经意间展露出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恍惚,如此异同。

  他……到底是……

  “纱儿又瞧着我发什么呆?”

  觅瑜回过神,有些局促地看向身旁人,见他脸上含着淡淡的笑,方悄悄松了口气,赧然道:“我、纱儿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看着瞻郎就忍不住出神……”她这回记住了,没有再用谦称。

  “是吗?”盛瞻和道,“可是因为看我习字看得太久,纱儿觉得无聊了?”

  她摇摇头:“瞻郎笔墨酣畅,叫人赏心悦目,纱儿不无聊。”

  她说的是真心话,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写他的字,她看她的医书,但那是因为比起书法,她更喜欢医术,倘若一定要她陪着看他写字,她也是十分乐意的。

  素来字如其人,盛瞻和的字写得好看,人也长得好看,好看的人写好看的字,更是好上加好、妙上加妙,她看上一整天也不会看厌。

  当然,她不会把这话说出来,她身旁的这位太子殿下端庄是端庄,沉稳也沉稳,可若要论起私底下的闺房情趣,也是分毫不缺的。

  她已经在晚上把整个人赔给了他,白天还是留给自己一点喘息的余地好。

  两人说话间,盛瞻和已是又写了几个字,落下最后一笔,整幅字帖笔锋连贯,一气呵成,完全看不出中途有所停顿,可见功力之深。

  觅瑜在旁暗叹,这一手功夫没有十年练不来,他是为了讨圣上欢心才做到这一地步,还是天赋如此?毕竟当今太子少而灵鉴是众人皆知的。

  看着他收笔晾字,她忍不住询问:“瞻郎可有自己喜欢的字帖?”

  盛瞻和动作一顿,想了想,道:“我说过了,我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若真要分出个高低,自是张柳在前,周王在后。”张柳周王分别指代书法四大家。

  “纱儿呢?”他看向她,“纱儿喜欢什么字?”

  觅瑜一怔,一时有些尴尬。

  因为她不醉心书法,没有专门练过字,学好一手簪花小楷便罢。

  这本来没什么,偏偏她在刚才问了那样一个问题,好像她于书法一道很是精通一样,当下颇感羞窘。

  她细声回答:“我……我也和瞻郎一样,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盛瞻和笑容不变,仿似没察觉出她的心虚:“那纱儿喜欢什么流派的医书?”

  这问题可算问对人了,当今杏林流派繁杂,泱泱医书浩瀚如海,除了得众识赞誉的几本总纲,其余经书典籍褒贬不一,令初入门者满头雾水,不知从何学起,如果不是有娘亲带领,觅瑜恐怕也难以踏入医道大门。

  “纱儿比较喜欢以吴氏、邹者为代表的实用杂论,陆道人的辨证经方也不错,还有……”她一派一派地数,说到兴奋处,不自觉地掰起了手指,娇颜带笑,眸里盈然有光。

  盛瞻和含笑看着她,时不时应和两声,不是敷衍的应和,而是内行人一听就知道有水准、看过几本经典的应和,让觅瑜越发心喜,觉得遇上了知音,久病成医的道理果然不错。

上一篇:瑤台之上

下一篇:在中世纪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