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怀愫
真娘拉着朝华的手走在夏夜庭院内,顺石灯渡花荫,边走边赞:“这个人,你选得极好!”
向朝华一条一条数着沈聿的好处:“你看,他布衣来此赴宴,但大方洒落,这是不因贫而卑,这样的人自视极明。”
“再者,他官事家事两边都想得明白,提前规设,这便已经胜过许多男子了。”
真娘想了想道:“我哥哥嫂嫂必会喜欢他。”
确是如此,舅家送来的礼极厚,舅舅还来信说让沈聿入京之后,不必住到余杭商会会馆里待考,就住到殷府去。
真娘自知长兄其实并不特别中意三哥,觉得他才学虽有,但富贵娇养,非心志坚毅之人。
殷家人丁单薄,真娘又受尽宠爱长大。
两家是世交,看容家兄弟和睦,又看楚氏徐氏妯娌之间处得极好,这样的人家妹妹嫁过去之后不会受苦。
何况他们彼此正情浓,天作之合。
当时哪能想到,事情会是这样。
朝华等真娘说完,问她:“那你觉得他好不好?”
真娘重重点头:“自然好!”话音刚落,眉上又染就几分郁色,“比你三哥强得多了!我还以为丈夫不出仕途就能在眼前,偏他明明不当官儿,还天南海北跑得不见人影子,说要带我同去,还不是自己走了。”
放水灯时,眼见灯上一张张恭贺芳辰的纸条全是三哥的字迹。
真娘也只欢喜了一瞬,还问朝华:“你帮着你哥哥偷偷做这些哄我开心?”
碧沼波焰,赤水浮珠,数百盏芙蓉灯似在水面盛开,她也愀然难乐。
写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他能回来一趟,他……他是什么时候出门的?怎么恍惚记着已经写了许多信?
真娘眉头一锁,朝华便已知觉。
果然真娘回屋就翻信匣,匣子盛得满满当当,她从第一封开始数起,翻来翻去都只有这半年的。
三哥确实只错过她这一个生日。
冰心上前:“三爷的信刚才送到了,好几寸厚呢,我给搁到床桌上了。”
唐妈妈适时端上药,笑着哄道:“长寿面也吃过了,灯也放过了,这一日也够疲累的,夫人赶紧吃了药再看信罢。”
西间里堆满了娘家婆家分别送来的生辰礼物,有些都不没得来及拆开看。
真娘听到三哥又寄了新的信来,接过唐妈妈手中的药碗,嘴里还在嘟囔:“光写信有什么用?”
一口气把药喝尽了。
她回去洗漱换衣,钻进帐内,点灯看信。
容寅一直站在见山楼二楼窗后,见和心园的灯黯了,也跟着吹灭了见山楼内的灯。
唐妈妈眼看真娘歇下,跟在朝华身后,出了院门外说:“姑娘,夫人近来喝那药,不如以往好睡了。”
冰心玉壶每日都会看漏刻,记录真娘何时醒转。
“连日早醒么?”
“是啊,”唐妈妈又忧心又忍不住往好处想,“也许是夏日天热,所以就醒得早些。”
朝华沉吟:“请冰心玉壶继续盯着。”
要是连月如此,那便是净尘师太说的,药的效力越来越弱,还是得早些为人施针。
唐妈妈应声回去,甘棠这才上前:“姑娘,沈公子还在水阁边等着呢。”
朝华回到水阁边的堤岸上,每年真娘生辰,她都要亲手放三只金莲灯。
沈聿湖畔大柳树下等她,见她提裙过来,伸手接过她手中的小风灯,提到近前为她照明。
朝华掖裙跪地,燃香三支,又一盏一盏点亮了金莲灯。
双手将灯捧起,伏在水岸,将水灯远远推出去。
皓月当空,星河耿耿。
朝华直起身子,双手阖什,口唇微动:“第一本命灯当燃,佛光照耀无灾愆。一燃百病为之蠲,二燃寿命为之延,三燃福慧双双全,莲灯光并日月悬。”
她一句一句低声祝祷,等到金莲飘远,她方欲起身。
沈聿冲她伸出手来。朝华一只手按住裙角,另一只手递了过去,两人手掌互相紧攥,牢牢将她扶了起来。
水烟淡染,垂柳如丝,如珠幕般罩住二人身影。
“你今日说的,我很高兴。我要忙我的事,你亦要忙你的事。”二人交握着双手,掌心发烫。
朝华想将指尖从沈聿掌中抽出,却迟迟未有动作。
“沈聿,我们来日方长。”
沈聿坐船至清波门,爬长阶回书院时,心头还反复滚着那四个字,“来日方长”。
白日书院内见不着人,夜里却坐满了乘风纳凉学子们。学舍逼仄,二人间还疏阔些,四人和六人间又挤又汗味难散。
沈聿一路往上,同窗们俱都看见他手上提着一小坛酒,目如朗月华星般湛湛有光,口中不知在念什么。
人人互望一眼,都道沈聿真是用功,爬个台阶,还在背书。
朝华确是想全心忙自己的事,也确实不想再让沈聿再为她分心。
八月初一省闱,满打满算也只有七十来日,若非沈聿是心志坚忍之人,端阳那天被内监问话,说不准便会动摇心神,影响考举。
朝华睡前饮了满满一杯青梅酿,不能再等,她要试针。
第72章 初伏羊汤
华枝春/怀愫
眨眼就进了六月, 暑气一日比一日更盛,白日里在西湖上行船热得好似在蒸人。
白天乌篷小舟, 彩金画舫俱都泊在岸边,湖面上要到落日时分才慢慢热闹起来,只有摆渡的撑摇儿不论晴雨黑白,都在湖面往来穿梭。
朝华越起越早,趁着太阳还未高升,水皮子还不发烫的时候坐船去往城郊庄宅。
此时吹进舱中的风还略带一丝凉意,芸苓耐不住热, 坐上船就热得只淌汗, 她擦着额上颈间的汗水道:“咱们几个还轮班换着跟出来, 只姑娘天天都没得歇, 这些日子人都清减了许多。”
每天天刚亮就出门, 天全黑了才回, 一来一回总要一个多时辰, 白天吃得又少,可不一日比一日瘦。
纪恒眼见如此,赶忙将庄宅后的小竹轩修葺出来, 添置竹榻竹桌, 悬青竹细帘, 让朝华正午时候能在这里养养精神。
庄宅中除了萧老大夫外, 还请了一位胡大夫每隔两日来出诊一回。
纪恒道:“胡大夫是余杭医署的大夫。”是现官, 也是现管, 就算他不来, 单送银子给他, 这笔买卖也是赚的。
大夫是请来了,病人着实难找。
如今庄宅里依旧只有芸娘、牛二嫂和哑娘三个病人。
照看她们的人陆续添上, 其中就有萧老大夫的孙女萧愔愔。
这个名字出自嵇康的《琴赋》,萧老大夫不想让孙女学医,只希望孙女如她的名字一般和悦安然。
偏偏萧愔愔是个极活泼的性子,她刚来的第二天就自己给自己找了活干,巡房、煎药、写药案。
她看过朝华留下的药方和医案,问三丫:“你们姑娘写的这些医案好细致,这落笔规格与太医局里一模一样,你们姑娘的师父也是太医局出身?”
三丫哪里知道这个,对她摇头。
萧愔愔也不恼,她熟知药性医理,看三丫机灵能干,捉住了三丫教她分辨药材,怎么使药碾子和药称。
萧老大夫一看见孙女泡在药材房里就气得要揪胡子:“洗手,练琴去!”
“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他能给孙女起这样的名字,自然是希望孙女长成淑女,偏偏孙女对琴一点天赋也没有,反而喜欢医理药理。
朝华第一次来,萧愔愔就凑了过来:“东家,你为什么要收治这些病人?”
她好奇极了,别的病都有医者大夫愿意深研药方,这个病连会看的人都少,更别说收拢病人看诊了。
萧愔愔这样率性天然,把芸苓甘棠都给唬了一跳。
朝华却冲她微微一笑,手中翻看萧愔愔写的药案。
病人病症和每个人服药后的反应,都罗列得明白,空白处她还用笔写上该添减的药材。
萧老大夫年已老迈,花白头发,花白胡子,但除了牛二嫂,到现在芸娘和哑娘两个都不肯让他摸脉。
萧老大夫长叹口气:“可怜,可怜。”
摸不到脉,便不知气血运行,开出来的药方竟没一个比净尘师太留下的“梦醒汤”更好,只好让孙女把芸娘和哑娘吃药之后的症状详细记录下来,方便及时调整药量。
朝华笑问她:“你爷爷一个月五两的诊银,我给你开三两,你觉得如何?”
萧愔愔先是吃了一惊,手指点着自己:“我?”笑容满面的摇头摆手,“我哪成啊?我就是些三脚猫的功夫。”
嘴上这么说,脸上的笑意却越扩越大,嘴巴也越翘越高。
她会的这些都是打小耳濡目染,爷爷说她根本出不了师。
“不是让你把脉开方,就做你现在做的这些。”朝华不可能天天住在庄宅里看顾这些病人,她需要一个像萧愔愔这样,通医理会写字,还知道如何掌握药量的人。
萧愔愔绞着手指头:“就这些,真能给我一月三两银子?”
“此时是三两,病人越多给的越多,萧老大夫签的契也是一样的。”收的病人越多,坐馆的月银就越多。
萧愔愔大喜,可喜完她又道:“我爷爷不会肯的,他要是早知道你才是东家,只怕都不肯落脚呢。”
朝华笑了:“萧大夫是签了契的,再说,他难道过的不舒心?”
纪管事常年跑茶丝生意,这种小契上怎么会不留个口子?
萧老大夫要是想走,得提前一个月说,还要等到主家找到下一位坐馆大夫才能走。不然,他得按月赔付。
这一条是用来防小人的,要是真因急事或身子不适要走,那没甚可说,东家还会多给一个月的诊金,再派条船送他回乡去。
契约是来硬的,还给他预备了软的。
一月五两的诊金不算很丰厚,但萧老大夫的屋子有人清扫,每季四身新衣,衣裳也有人浆洗。
一日三餐都有时鲜菜蔬瓜果,还给他添了一个小药僮贴身侍候着。
这个时节他屋中有冰盆,冰盆上湃着鲜菱嫩藕,壶中泡着清茶香片,连他爱吃甜食都没怠慢,每天桌上都有新鲜糕饼。
萧老大夫一知道东主是个跟他孙女一般大的小姑娘家时,大皱眉头,他哪能听这么个小姑娘的话!
他想好了干完半年就走,没想到日子越过越舒坦,已经连着好些日子没再念叨过要走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