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第154章

作者:笑佳人 标签: 甜文 爽文 轻松 日常 先婚后爱 古代言情

  筠儿还是很热情的,多了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玩伴,小家伙抓了一个挂着金铃铛的金手环蹭蹭蹭地爬向三郎,可惜他爬得太快了,判断不清他意图的三郎更多的是害怕,扭头也爬了起来,很快就爬到了守在榻前的自家乳母怀里。

  筠儿一直追到了榻前,一手撑榻,一手高高朝三郎举起金手环。

  三郎趴在乳母的肩膀,拿屁股对着弟弟。

  永昌帝笑了,走到榻前,朝筠儿伸手:“给皇祖父,皇祖父稀罕。”

  筠儿就高高兴兴地将金手环放到皇祖父手里。

  庆郡王、郑元贞:“……”

  黄昏天暗后,宫宴开始了,永昌帝在乾元殿宴请男客,后妃在中宫宴请女眷。

  君臣这边,有宴必定有酒,永昌帝心情好,连喝了几大碗,待宴席进行到一半,永昌帝龙脸泛红,明显有了几分醉意。

  当永昌帝再次端起酒碗要与群臣共饮时,康王离席劝道:“父皇醉了,这碗还是浅饮吧,儿臣等饮尽便是。”

  永昌帝摆手让他坐下,哼道:“朕的酒量朕自己清楚,这几碗酒算什么,等朕饮完这碗,还要亲自下场舞剑给你们助兴。”

  群臣:“……”

  醉成这样还舞剑,不小心伤了龙体怎么办,不小心伤了他们怎么办?

  群臣纷纷劝说起来。

  他们越劝永昌帝越不听,仰头喝光一碗,将酒碗重重地放在御案上,永昌帝绕到高台之前,甩甩袖子,扬声道:“取朕的佩剑来!”

  汪公公立即双手托着永昌帝带鞘的宝剑奉上。

  众目睽睽,永昌帝接过宝剑,一步一步走下高台,一边走还一边劝左右全都盯着他的众臣,笑道:“喝啊,都看着朕做……”

  话音未落,只见永昌帝脚下一个趔趄!

  武官这边反应最快,坐在最前面的镇国公李虔、特召回京述职的威远侯岑连山同时离席而起,如两只虎豹一般冲向台上,而就在他们冲到一半的时候,对面也有两道身影朝高台上冲了过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康王,另一道跑了几步便缓缓屈膝跪在地上的……

  上半身左右晃悠了半天愣是没摔倒的永昌帝站定了,难以置信地看向跪在殿上的那人。

  都快扶上永昌帝的两位公侯见皇上站稳了,下意识地朝着永昌帝所看的方向看去。

  他们这般,跑到半路的康王也朝后看去。

  因为禁足大半年懒散惯了而反应变慢才撑着桌子要站起来的庆郡王更是瞪大了双眼,与他后面的两位丞相、六位尚书一样僵在了想要去扶永昌帝而刚刚起身或抬脚的姿势,全都目瞪口呆地盯着跌跪在地的太子殿下。

  是他们的眼睛花了吗,太子居然站起来了,还跑了几步?

  官职低坐在后面的臣子还不知道永昌帝等人在吃惊什么,譬如靠女儿封了个伯爵的姚震虎,以及刚刚官至正五品千户的姚麟,父子俩离得远,要扶永昌帝也轮不到他们,别人吃惊,父子俩对了个眼神,都觉得这皇家的宫宴规矩太多了,喝一会儿就得恭听圣上讲话,这会儿不知又出了何事……

  父子俩的对视还没结束,就听永昌帝大喊一声“璲儿”,随即仿佛太子染了什么急症一般丢下宝剑朝太子所在的方向冲去。

  璲儿,赵璲,太子?

  这下子,姚震虎、姚麟争先恐后地弹地而起,风风火火地奔到最前头,恰好看到永昌帝双手扶着太子的肩膀,太子正缓缓站直双腿的一幕。

  姚震虎、姚麟:“……”

  永昌帝还在继续震惊:“璲儿,你,你怎么突然能站起来了?”

  太子垂着眼,大概是太激动了,声音比平时低了很多,但此时大殿上够静啊,所以众臣还是听清了太子的话:“儿臣,儿臣也不知,方才见父皇遇险,儿臣情急之下就……”

  永昌帝猛地将矜持的太子抱到怀里,仰头大笑:“善哉,吾儿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天帝赐福,助吾儿冲破残腿的禁锢站起来了!”

  太子早已闭上了眼睛。

  只知道二弟腿能动了却不知二弟前段时间就能走几步的康王对父皇的话深信不疑,眼泪夺眶而出。

  文武百官见了,全都跪在地上,由左右二相带着高赞太子的孝心,赞完了也纷纷抬袖拭泪。

  愣在中间特别显眼的姚震虎、姚麟:“……”

  永昌帝没理这父子俩,等群臣呼应完了,永昌帝有些担心地道:“璲儿再试试,看看能不能再走几步?”

  垂着眼的太子便缓缓转身,一步一步地走回轮椅前,坐了下去。

  这回,跪成一片的文武百官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大齐朝的太子是真的能走了!

第177章 正文完

  今晚简单地演场戏,既能让满朝文武提前做好准备,也能宣扬太子的至孝,在民间传出一段皇家父慈子孝的佳话。甭管大臣们信了几分,几乎没读过书的百姓们很容易信也乐于传颂这样的美闻,那么大齐朝的太子必然是个天选的储君,才会在残疾三年后又恢复如初。

  做戏就要做全套,太子在轮椅上坐下后,永昌帝不舞剑了,兴奋地召来御医为太子号脉查腿。

  来的是两位资历最深的老御医,老御医们事先不知情啊,这会儿又是给太子捏腿又是看太子抬腿走路的,仿佛看到医史神迹一般,一个比一个震惊,先是比较保守地说太子有痊愈的可能,跟着也将太子的转机归功于了太子的大孝之上。

  这等喜事,永昌帝自然要派人去知会中宫的周皇后与太子妃。

  乾元殿的公公来报喜,就站在后宫大殿中央,当着满殿大小官夫人们的面说书一般讲了太子站起来的始终。

  姚黄:“……”

  她万万没想到,有一日听人说书还能听到自家夫君与公爹的头上!

  察觉所有人都朝她看来,姚黄迅速调整情绪,声音微颤地问:“此,此事当真?”

  传话公公笑道:“千真万确,奴婢亲眼所见,御医们也为太子殿下诊断过了,说是太子殿下有八成把握能完全康复!”

  姚黄便高兴地跪到周皇后身边,伏在周皇后的腿上“喜极而泣”。

  周皇后拿帕子擦擦眼角,红着眼眶连道几声好,而大公主、康王妃陈萤以及今年新封的承福伯夫人罗金花就是真的替自家二哥或是替姚黄高兴了,纷纷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只有郑元贞低着头,仿佛又被人抽走了魂魄。

  她曾嫌弃的残腿二表哥纵使坐着轮椅也封了太子,如今,他的腿也要好了。

  她与母亲前后筹谋了好几次,到头来只将母女二人谋成了全京城臣民眼中的笑柄。

  正月初六,官员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差事,就在这一次的朝会上,永昌帝特别赏了太子一个“康复假”,允许太子暂且搬回惠王府旧居休假到双腿完全康复,期间若火药坊有事需要太子处理,太子可在王府批阅公文或是召见火药坊的官员。

  年前那几个月太子双腿的筋骨力量不够,无法大练,所以太子在工部当差并不会耽误他练腿,如今太子双腿的筋骨力量够了,要练的是走路、上下台阶甚至跑跳等大动作,那么在永昌帝看来,当然是太子的腿更重要,差事慢下来也无妨。

  东宫的两个园子太小,御花园够大,但是宫里的妃嫔都喜欢去御花园,人多眼杂的,单为了照顾太子而禁止妃嫔踏足御花园,太子心里肯定有负担。

  永昌帝思来想去,觉得儿子的王府旧居就很合适,等开春天气好了,太子想跑马练腿随时都可以练,无需再跟他请示。

  永昌帝下旨后就让工部派了一批工匠去太子旧居,与太子原来自用的王府工匠一起将惠王府各处门槛以及原有的台阶都给砌了回去,各种木材、石料都是现成的,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忙了两日就给修好了,再晾晒两日,正月初十,太子一家就可以出宫了。

  恰逢休沐的永昌帝亲自将太子一家送出西华门。

  赵璲想从轮椅上站起来与父皇辞行,永昌帝才瞥见他的动作就给人按住了,笑道:“站这么一会儿顶什么用,在那边好好练,等你彻底养好了再进官,朕想直接看你行动自如的样子。”

  他心疼老二的腿废了,定储君时则不在乎老二的腿废了,但永昌帝其实一直都很想念那个站姿挺拔的老二,想他如无瑕美玉一样的老二早些回到他面前。

  在除夕宫宴上无法抬眸直视父皇的太子,此时还是垂着眼。

  可那晚的太子脸上泛红,此时的太子眼尾泛红。

  永昌帝很欣慰,至少在此时的老二心中,他应该还算一个慈爱的父皇?

  再抱抱小皇孙,永昌帝看向儿媳妇:“照顾好太子,到休沐日了太子继续练腿,你别忘了带筠儿进宫给朕请安。”

  姚黄笑道:“既然父皇这么舍不得筠儿,干脆把筠儿留在宫里吧,父皇母后多费些心帮我们照看,正好也让筠儿代我与殿下在父皇母后面前多尽尽孝。”

  永昌帝便假装抱着筠儿往宫里走。

  姚黄也假装推着太子的轮椅走向马车。

  筠儿刚开始还笑呢,笑着笑着发现父王母妃要走了,顿时急了起来。

  虽然很喜欢小皇孙但根本没有太多闲功夫与耐心哄孩子的永昌帝就走回马车旁,亲手将筠儿递给已经上了车的儿媳妇。

  再度道别后,马车出发了。

  永昌帝堂堂帝王,哪里能做站在宫门前痴送儿子的事,负手转身,又要往回走。

  前面突然传来熟悉的哭声,永昌帝心头一跳,侧头一看,就见筠儿趴在马车车窗前,探着脑袋找皇祖父呢,儿媳妇从后面扶着小家伙,露出半张脸。

  永昌帝看得直着急:“赶紧坐里面去!”别把他的筠儿摔了!

  姚黄回道:“儿媳遵旨!”

  抓着筠儿的小手朝永昌帝挥挥,姚黄狠心将筠儿抱离窗边,直接放到太子并没有那么怕压的腿上。

  赵璲再将提前准备好的玉佩递给筠儿。

  有了玉佩的筠儿虽然眼里还包着两汪泪,小嘴儿却笑了出来。

  宫门前,永昌帝心里也挺美的,这孙子他没白疼!

  马车很快就来到了惠王府旧居,马车还未停稳,姚黄挑开车帘,发现王府大门上方高悬的匾额变成了崭新的“太子府”,匾额下方则多了几层台阶与一道红漆门槛。

  姚黄让开一些地方,让中间轮椅上的太子能看到外面,调侃道:“父皇还真是让殿下回来练腿了,大门这里都没放过锻炼殿下的机会。”

  赵璲看向窗外,看到的是他十八岁第一次入住惠王府的情景。

  姚黄先把筠儿交给乳母,再与青霭配合推了太子下车,一切顺利的话,今日应该也是太子最后一次坐轮椅上下马车了。

  乳母将筠儿放进推车,绑好带子,姚黄接过推车的功夫,太子竟然已经离开了轮椅。

  既然太子敢站,姚黄就信他能走好这段路,只是太子能走了,筠儿的推车到了台阶前却遇到了麻烦。

  青霭、飞泉笑着将小公子的推车抬进王府的第一道门。

  姚黄走到太子身边,目视前方,手却悄悄握住了太子的手。

  太子脚步微顿,就在姚黄担心这人是不是又要矜持守礼时,太子挣开她的手,反握了回来。

  刚将推车放稳在地面的青霭、飞泉见了,迅速低下头,等太子、太子妃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了,青霭再推着小公子保持距离跟着,飞泉守在旁边。

  筠儿能看见父王母妃的背影,知道爹娘都在,小家伙就放心地东张西望了,与小公子相比,从另一辆马车上跳下来的金宝便十分稳重了,寸步不离地守在小主人的推车旁边,对哪里都不感兴趣的模样。

  去年腊月初九的太子还只能松开扶栏走上短短十来步,今日的太子竟一直陪着太子妃走到了明安堂的前院,中间还跨过了数道门槛。不过这也是他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姚黄注意到太子额头的细汗,笑着将筠儿接到了自己怀里。

  太子喜欢一个人在花园里练腿,可太子妃也喜欢带着筠儿去逛园子,夫妻俩便将后花园一分为二,今日太子在东园的话,太子妃就在西园消遣,明日太子选了西园的话,太子妃娘俩就去东园玩。

  太子专挑幽静隐秘的地段练,姚黄也不会故意去找他,使得夫妻俩基本只有一日三餐以及夜里才会见面。

  夜里的太子会拉着太子妃继续练腿,也只有这时候,姚黄才切身感受到太子的腿劲儿是越来越足了。

  到了二月中旬,京城这边的阳光明显暖和了起来。

  太子旧居的牡丹养在光照最好的地段,姚黄最近就常带着筠儿来牡丹园,尤其爱观察那十二株姚黄牡丹的花苞。按照姚黄对这些姚黄牡丹的了解,它们会在三月中旬开得最艳,但每年都有一两个花骨朵会提前盛开,争着讨主人们的欢心。

  二月二十三这日,姚黄又来看牡丹了。

  刚刚学会走路的筠儿都知道母妃最喜欢看哪株,被母妃放在地上后,小家伙立即摇摇晃晃地沿着花园小径朝前方走去,最终准确地停在一株姚黄牡丹前,瞅瞅那朵比他高了一些的花苞,小家伙兴奋地原地转了半圈,指着花苞朝母妃叫:“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