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笑佳人
赵璲叫他们免礼,对姚黄道:“我还有事,午宴就不陪你们用了。”
姚黄满眼感激地看着他,为他大方借书之事。
当青霭推动轮椅的背影彻底消失不见,大舅母激动道:“王爷好和善的脾气,跟我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外祖母看看姚震虎,回忆道:“可不是,我还记得我的好女婿第一次来咱们家,多少还带着点官架子呢。”
姚震虎:“不可能,您老别冤枉我!”
安静了很久的外祖父突然一拍大腿:“不对啊,咱们家原来是有五十亩地,后来金花出嫁时给她陪嫁了五亩,现在只有四十五亩了,那我刚刚跟王爷说五十亩,算不算欺、欺王之罪?”
姚黄:“……”
罗金花:“八百年前的账爹还记得这么清楚,是不是想借这茬让我把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五亩地还给您?”
姚震虎:“还就还,我娶你的时候可没图这个,是你怕在我们家亏了底气非要跟岳父要田。”
姚黄拉过表妹的手,指着前方道:“走,咱们逛咱们的,不管他们。”
第27章
姚、罗两家人在惠王府的花园里开了眼界,到了饭桌上,又被王府厨子的手艺深深折服。
罗月:“姐,你现在过的就是神仙日子啊,我都想在你身边当丫鬟了!”
姚麟:“妹,哥能过来给王府当侍卫不,不要工钱,三餐管饱就行!”
姚震虎刚想说能不能再上一坛酒,不远处外祖母笑着骂道:“瞧你们那没出息的样。”
姚震虎赶紧把嘴闭上。
姚黄看得出父亲、舅舅、兄长们都很馋今日宴席上的酒,笑道:“这是皇上赏给王爷的贡酒,年年都有,不过王爷平时不好饮,酒窖里堆了上百坛,等端午送节礼的时候,我给你们一家送两坛。”
今日算了,来王府一趟再带一堆礼物回去,太像穷亲戚去富贵人家打秋风。
外祖母:“送啥送,一群糙爷们,给他们喝贡酒是糟蹋东西。”
两位舅母跟着点头。
姚黄没再坚持,届时直接把节礼送过去就成。
王府的藏书阁也在东路这边,最后一进,院子宽阔光线十足,打理藏书阁的小厮会定期把里面的藏书搬出来晾晒。
王爷很大方,姚黄带着四位兄长过来挑书时,还是提前把曹公公请了过来,一是让曹公公当个见证,证明兄长们都很规矩,二来有些书可能是王爷的心头好亦或是珍贵孤本,姚黄需要曹公公给个提醒。
“公公,您知道哪些书籍考武科举可能用上吗?”
姚黄虚心求教。
曹公公五十出头,在宫里几十年见多识广的,耳濡目染下对三年一次的文武科举都有所了解,而且他还有一位小时候被迫勤奋苦读长大了自己好读书的主子,主子看什么曹公公也得跟着了解什么,免得主子想探讨他却一问三不知。
曹公公领着五人朝一排书架走去,边走边道:“武科举的文试主要考兵法、策略,像《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等书四位公子在武学肯定都读过了,但不同的先生讲解的深浅也不同,王爷这里有诸名家批注过的版本,王爷兴起时也会添上几句。这边就是了。”
武科举考兵法可不是要学子们死记硬背,考的是学子们对兵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策略涉及到朝廷对边关以及匪患频发之地的防守治理,也不是死读书就能答出来的。
赵璲读书,读的不光是前人所著,连本朝历届文武科举三甲的答卷他也看。
最初是望子成龙的杜贵妃所请名师要求他看的,后来杜贵妃有了四皇子不再盯着赵璲的功课,已经被二皇子的聪慧惊喜到的永昌帝却一直都很上心,知道二皇子好读书且涉猎广泛,永昌帝就让人不停地往二皇子那边送,不好送原版的就让人抄录一份。
别的皇子公主有父皇母妃赏赐的金银珠宝,赵璲这边全是书。
藏书阁很安静,四位兄长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分散地挑着书,姚黄干等着没意思,便也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兵书。
密密麻麻的字,每个字她都认得,连起来细细思索其中含义,没读几行姚黄就开始脑袋疼了,并非她对兵法不感兴趣,而是这满页的之乎者也太多且用词过于简略,远不如话本子通俗易懂。
姚黄放下这本,开始随便挑了起来。
忽然,有一本书中夹了东西,姚黄翻到那页,发现那是一张比书页略小一圈的薄纸,纸上画了一个个穿甲的小人,有的小人手里拿着旗子,有的拿着弓箭长枪,还有骑马敲鼓的。
曹公公适时在旁边道:“这是兵阵图,王爷八岁那年,按照书中所述阵法画出来的。”
姚黄:“……”
八岁就能画出这么栩栩如生的小人了,小人们还在做这么复杂的事?
曹公公回忆起当时的画面,眼里满满都是慈爱:“其实是王爷看书看累了,又不好意思偷懒,就画小人磨时间,不然只是兵阵图的话,可以直接用字、圈、线标注。”
姚黄来了兴趣,专门寻找可能夹了东西的书,可惜再也没找到第二张带小人的纸。
曹公公:“王妃想看王爷的画?”
姚黄:“有吗?”
曹公公:“您这边请。”
穿过几间书室,曹公公带着王妃来了一间专门用来藏画的屋子,除了几幅悬挂起来的,大多数画都以卷轴的形式放置于画架或画筒。
“这边都是王爷的画作,王爷四岁开始习画,每有妙笔,老奴都会收藏起来,开府后全搬到了这边。”
姚黄想到她的四岁,她还在玩泥巴。
画轴按照王爷作画时的年龄排序,从四岁到二十岁,每年都有少到两三幅多到四五幅,二十岁北边吃紧,王爷去了战场,后来腿又出了事,估计就没心情作画了。
姚黄打开一幅王爷四岁的画,里面是一段游廊,廊上挂了一盏宫灯。
曹公公怕王妃瞧不上王爷幼时的稚嫩画技,解释道:“其实这些练习作王爷都不想留的,是老奴喜欢,抢了几幅保存下来,咱们王爷脾气又好,开府后见老奴把藏画摆过来,王爷也没生老奴擅作主张的气。”
姚黄可没有点评画技的本事,她根本没学过作画,因为那些颜料都太贵了,母亲也没想过要省吃俭用把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儿。
可她觉得这幅宫灯图画得很好,就是只有一盏宫灯,瞧着孤零零的。
她继续看起画来。
惠王爷画的多是静物,偶尔花朵上会出现蝴蝶,树梢会停了雀鸟,到了十八岁才有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战场冲锋图,四蹄离地的矫健战马,高举长枪的将士,远处灰蓝色的天空,近处被风吹歪的野草。
透过这幅画,姚黄仿佛看到了一个初上战场满腔豪情的惠王。
十八岁的第二幅也是最后一幅图,惠王画了一场飞扬的大雪,廊檐下,一个小太监站在凳子上手拿浆糊在贴春联,一个小太监站在旁边,帮忙按平尚未贴合的红联。
姚黄笑了:“是青霭跟飞泉吧?”
虽然都只露出了侧脸,且被空中坠落的雪花模糊了,依然能让人认出青霭、飞泉的影子。
曹公公:“是啊,这是王爷画过的唯一一幅身边人像,但您瞧瞧,王爷画得多好,那时候飞泉还有点胖,这双下巴,简直跟真人一模一样。”
姚黄下意识地做出图里飞泉微低头的动作,再摸摸自己的下巴。
曹公公:“……王妃天生丽质花容月貌,哪个角度看都美到了极致,绝无半分不足。”
姚黄笑了:“您可真会夸人。”
.
姚麟四兄弟一共挑了四本兵法八份武科举的卷宗,四人*轮流看,约好了七月底由姚麟送过来。
姚黄叮嘱他们:“这事自家知道就好,别跟外人说,尤其是武学的同窗。”
姚黄相信名门勋贵之家也能收集到名家批注过的兵书,但历届武科举的卷宗王府这边的抄本大概只有康王、庆王府里才有了,哥哥们得了这份机缘,明年考武科举就更有把握,却也容易遭到同窗们的嫉恨。
表哥那边有稳重的大表哥盯着,姚黄很放心,自家的傻哥哥,姚黄会让母亲管着他。
姚麟被妹妹的眼神伤到了:“这点心眼我还是有的,连李廷望我都不会说。”
姚黄、罗鲲都控制好了表情,仿佛姚麟只是提到了他最好的外家兄弟,二表哥罗鹏、三表哥罗泽就有些紧张了,因为他们都知道,李廷望喜欢自家表妹,非常非常喜欢,喜欢到表妹成为待选秀女后的这半年,李廷望瘦了快二十斤。
姚黄没去看人精曹公公,但她毫不心虚地主动提起了李廷望:“哥哥跟李廷望情如手足,他待哥哥也一片赤诚,倘若他文课不好,哥哥借他看看也无妨,不过李廷望回回小考都拿武学前三,根本不需要哥哥帮忙,那么不如少这一事,免得被他小心眼的娘知道,跑去咱娘面前说酸话。”
姚麟点头,他绝不会给李夫人阴阳怪气母亲的机会。
.
送走家人,正是午后最热的时候,想到傍晚王爷会来明安堂,姚黄就没去竹院特意道谢了。
歇过晌,姚黄算着时间,早饭点半个时辰去了竹院,轻轻叩门。
飞泉走过来开门,透过门缝见是王妃,立即替自己与王爷着急起来,又要叫王妃等了。
姚黄心情好,扫眼飞泉的下巴,叫他尽管去通传。
谁也没料到她会这个时候来,青霭、飞泉又是先把轮椅抬到书房,再由青霭将王爷推到院门前。
门一开,面对惠王爷询问的眼神,姚黄笑道:“这会儿凉快了,我想陪王爷逛逛园子,逛完直接去明安堂,王爷可有空?”
赵璲点头。
姚黄接过轮椅,熟练地推着他离开了竹院。
朝西的时候,灿烂的夕阳明晃晃地照在惠王苍白的脸上,姚黄歪头看看,逗他:“王爷整日看书,捂得比我都白。”
赵璲:“……”
姚黄:“对了,我哥他们借了好多书,我代他们谢过王爷。”
赵璲:“那些书放在府里也是闲着,有人看才是物有所用。”
姚黄:“我还翻到王爷的画了,王爷真厉害,小时候就能画得那么好。”
赵璲:“……消磨时间随便画的,敝帚自珍而已。”
姚黄:“我可是真心夸赞你的,王爷别跟我来谦虚那一套,我看见你给青霭飞泉画的那幅了,还想着请王爷也给我画呢。王爷的真迹,少说也能往后传个千百年,到时候让后人也瞧瞧我的美貌,让他们知道当年的惠王妃虽然家世不显,模样配王爷还是够格的。”
赵璲眼里的笑意渐浓,他的王妃果然不喜欢谦虚。
等她一口气说完了,赵璲应道:“可以,你挑个时间。”
姚黄:“为我作画吗?那就明天吧,趁上午凉快的时候!”
赵璲默认。
接下来,姚黄边走边打量园子,物色了好几处适合作画的地方,离开园子时她还在犯愁:“王爷觉得哪处最好?”
赵璲:“既然喜欢,每处都可以画一幅。”
姚黄:“那得画多久?”
赵璲:“不必急于一日,园中四时景色不同,有的景可能更适合别的季节。”
姚黄:“这样啊,我不是很懂,王爷替我留意吧,你说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
赵璲记下了。
入夜,姚黄上了床就挨到平躺的惠王身边,一手支着下巴,对着那张俊美的脸直笑。
赵璲:“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