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青姿
看得出来,官家很喜欢他。
怪不得高皇后屡屡提起他,都有关切之意。
可见朝中不是空穴来风,官家择嗣的意愿很明显,对他也很纵容。
高皇后听了这个,神色就有些黯然,后宫出生的孩子极少,太子也只得了两个女儿,死去的人已经死去了,可活着的人还活着。她还是要为自己的家族着想,她要维系和官家的关系。
她要做的还有很多。
赵诚只觉得棘手,一心想着赶快让杜从宜早点出发,所有人都蠢蠢欲动,他总有防不胜防的时候。
尤其看起来尊贵的女人。
安平郡主笑着说:“这么说来,倒是感谢你祖父给你定的亲事了。”
赵诚:“听说六弟要去工部当差了,二伯母肯定心里感激。”
安平郡主意味深长看他一眼,笑着和身后的襄阳侯夫人说:“看吧,我就说他聪明吧?”
那位沉默不语的襄阳侯夫人是高皇后的亲妹妹,她有个小女儿今年十六岁,还未定亲。
几位夫人凑在一起,其实就是想看看赵诚,若是赵诚那位夫人出身太低不上台面,或者是实在配不上赵诚。赵诚夫人的位置,自然要空出来。
只是遗憾她女儿已经成婚,没有机会了。
赵策问:“这几日有没有见子恒?”
“见了,他成熟了很多,破虏军十分勇武,子恒也是。”
赵策笑起来:“他确实不错。”
赵诚低头余光看了眼赵策,他确信赵策就是在养蛊,放这帮贵妇人进来搅局。
晚上回去,他就和杜从宜说:“正月十五扬州肯定有游园会,你过几日出发,正好和云娘作伴。”
杜从宜惊呆了。
“你什么意思?”
赵诚:“京中可能会有些乱,对你也不太好。”
杜从宜生气问:“对我不好,我就得躲出去?究竟是什么事?”
赵诚总不能说是,赵策养蛊,让那帮女人盯上我了。把你下堂了,换个名门贵女给我……
杜从宜不明白他莫名其妙的决定,问:“我必须提前走?”
“是。”
杜从宜赌气:“我知道了,我过两天就走。”
赵诚拉着人:“生气了?”
“没有。”
杜从宜也不管他,转身就出门去了。
赵诚也想骂人,赵策真不是人,这下矛头都冲他来了。
第二日开朝会,赵诚第一次见到范德,果然,连颂已经到了他手里。
卷宗已经在案,赵诚都觉得有些棘手了,下了早朝他就去了刑部,范德人没在,但他看到了卷宗。
连颂对《马球图》的事情并未认罪,只说是从南方客商手中买来的,并不识货,以至于在一场聚会中献给了御史台任职的好友林俊。
总之案件在连颂这里不松口,赵诚盯着卷宗,很久都没动作。最后也没去见连颂。
连着两日,杜从宜自己和老夫人商量了出门的事,并且说了这是赵诚的主意。也表示自己想回张小娘故里去祭拜。
老夫人听着诧异,还是说:“这事原本不该这么着急,你一个人出门总归不安全。家里男人们也没跟着,家里肯定是不放心。”
杜从宜:“我原本也想着二三月后再说,只是若甫着急让我南下去看云姐,所以我这几日就要出发了。”
她推的干干净净,老夫人自然也不能说什么,只好说:“他也是糊涂,怎么能放心让你一个人出门,亲家母要是知道了,可是要怪罪咱们家的。哪有他这么办事的。”
杜从宜也不吱声。
老夫人不知是不是知道她没说实话,顺着话试探问:“你小娘是扬州人?”
杜从宜:“爹爹说,就是在扬州遇见我们的,我并不知道。”
老夫人也不好过多盘问,只说:“我原以为小五是个细心的,没想到这么不像话,打发你一个人出门。”
杜从宜也不争辩。
当晚赵诚回来,杜从宜就说:“后日一早登船,我只带来宝和惠安走。”
赵诚一听,这是要决裂啊。
“那怎么可能,我的意思是你先出发,东西我让人后续装船,至于行李,你什么都不用管。”
杜从宜:“你和我说实话,究竟为了什么?”
“连颂已经入狱,我信不过他。你最好出京。最晚夏天就可以回来了。”
杜从宜听的不知怎的就很悲伤,所有的事情,她一再计划,但是意外总是出现的很突然。
赵诚见她难过的要哭,赶紧抱着人说:“没事的,此事牵扯不到你身上,你只管去看游园,最好能送我一副价值连城的山水画。我夫人是汴京城最聪明,才艺最卓绝的女子,无人能比。”
杜从宜很想说,赵诚,这些都是假的。包括我这个人,都是假的。
第三日一早,他带着杜从宜在宋门外上船,麻二领着老卒们随行。
杜从宜只带了一半的行李,出发的太仓促,她这几日一直沉默,一言不发。
来安都不知道她怎么了,只当是她去看云娘去了。
等人上船了,赵诚站在甲板上和她叮嘱:“万事不要出头,一切交给麻二,丰水期三到五日就能到,你们辛苦几日直达扬州后,记得给我回信。我该交代的都在信中,你自己看。”
他还要等会儿进宫当差,确实没有时间和她含情脉脉分别。只是简明扼要交代完,就下船了。
站在河岸上和麻二示意:“不要让陌生人上船,不要让任何人靠近船。明白吗?”
麻二只管点头,也不出声。
他目送着船缓缓走远,并没看到杜从宜哭,就他个人来说,这场分别是没有太大情绪的。
男人和女人不同,他觉得她只是出了趟门,若是他时间宽裕,日夜不歇几日他就能到达扬州把人接回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大。
第093章 赵诚
杜从宜却知道,她应该不回来了。
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
赵诚什么都没有和她说,只是催促她尽快出发,她心里有预感,可能在赵诚眼里,只是一趟寻常的探亲访友,可与她完全不同。
惠安不知道她怎么了,见她站在船头一个人在哭,就安慰说:“姑爷给你留了信,起风了,再哭伤眼睛。”
杜从宜这才进了船舱,这艘船二层,船上的人有二十来个。
说是行李带的不多,但还是装了将近二十箱的东西。大部分给赵昭云带的礼物,她出门走的急,甚至没有和其他人告别。
算是悄悄出京。
等船除了汴京城,水域渐宽,两岸景色开始层峦,她的惆怅也散开了,一心赏景,忘了汴京城里的烦恼。
午饭是惠安在船舱里做的,饭菜简单,她坐在二楼窗口看着窗外,顺着汴水南下,到泗州,转淮水,然后再进漕渠直达扬州。
赵诚走之前嘱咐麻二,不走夜路,只在白日行船。
所以杜从宜到傍晚就在一个流水亭的镇子上,船靠在码头,一行人下船吃了饭,晚上都宿在船上,杜从宜一整日路过的风景实在多,就在桌上点了灯琢磨,突然想起将自己很久不写的日记打开。
她很清楚记得自己箱子里只有两本,这会儿打开,变成了三本。
她怀疑了片刻后,就说服自己,是自己记错了。
打开最上面的一本,是自己写的,时间停留在成婚前。
打开第二本,也是自己的,是最早的一本记录。
等打开第三本,第三本很明显不是她的,因为纸质更好。
开篇就是赵诚的丑字,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有善才和龙女站立两厢,菩提树……
她看着词,很久很久没反应过来。
惠安见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很久了,问:“你今天是怎么了?不是你叫嚷着要出门的吗?”
杜从宜呆呆地问:“你就没发现,赵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惠安:“姑娘,姑爷对你,真的没话说了。”
“我不是说这个!”
“那你要说什么?”
“你们就没发现,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惠安直气壮:“当然发现了,他比别人聪明,也比别人……”
“没让你夸他,再说了,他也听不见。”,杜从宜都服了。
惠安以为她生赵诚的气,更加用心劝她:“姑娘,你可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当初出嫁的时候你就不满意,结果呢,姑爷对你百依百顺,你出门做生意,姑爷可什么都没管过你。如今姑爷更是步步高升,已经成了官家近臣,那可是泼天的富贵。咱得有良心,也要惜福,咱们杜家确实配不上人家端王府的。”
多朴实惠安啊,富贵丝毫不能动摇她的品质。
除了不聪明,真的没有缺点。
杜从宜和她说的根本不是这个,但惠安已经说了事实,赵诚早就露出破绽了,只是她没当回事。
就像这折戏,原本是《天女散花》的选段,梅先生的曲子。
他不应该懂的。
除非……
他和自己一样,而且他比自己年纪大,更成熟。
他翻开日记本第一页:小姑娘画的齐白石的画不错,近代画轻车熟路,未免过于放肆了,算了,我也不拆穿你,你开心就好……
杜从宜阴着脸,翻到第二页:小小年纪,私自出门上街,胆大不知险。汴京城泼皮无数,《水浒传》看少了,和连颂那等小人做朋友,早晚被坑,该打……
杜从宜这会儿已经彻底确定了,这个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