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贤妻 第26章

作者:月明珠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日常 古代言情

  外人不知情,实际上,苏家乃是青州首屈一指的富商。

  她的丈夫,是个温柔体贴的男人,只是身体不好,他英年病逝后,她便拉扯着三个孩子,没再改嫁,幸得长兄长嫂庇护,日子过得十分安稳。

  她记得,当年苏家与裴家祖上定下的婚约,长兄与长嫂心里记得清清楚楚,只是他们膝下只有瑶儿一个女孩,疼得如珠如宝,不舍得她远嫁京都,才故意淡了与裴家的来往,直至后来,双方几乎不再走动。

  苏家真正开始落魄,是六年前的事。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运送商货,长兄与长嫂出海后杳无音讯,随行运送伙计和货物的货船倾覆在了海水中。

  长兄与长嫂再没回来,几十个伙计的性命和要交付的货物,哪一样都得用银子来赔,苏家自此几乎倾家荡产了。

  想到这里,刘氏不由拿出帕子,擦了擦眼泪。

  嫁到苏家后,她过的是富贵日子,养尊处优惯了,从没吃过一点儿苦头,长兄长嫂突然没了,她泪流满面了一个月,若非云瑶扶着她的肩,让她坚强振作起来,她都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再后来,云瑶长到了十六岁,裴家差人去了青州,接她来京都成婚。

  苏家落魄,裴家是高门贵地,那姑爷又是个身居高位的高官,侄女能有这样的婚约,她高兴还来不及,只是离得太远了,不知她在这里过得到底怎么样,每年过了秋收,家里不忙了,她便带着儿子到这里探望。

  不过来了两回,一次都没见到姑爷的面儿,也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今家里虽大不如以前,只靠祖传的五十亩祭田度日,但之前的见识不减,侄女屋里的东西怎样,日子过得好不好,她略看一看,还是忖度得出来的。

  刘氏在圈椅上端庄地坐了,她的儿子苏千山有些坐不住,皱着眉头道:“娘,我想出去看一看。”

  刘氏斥了他一句,让他好生坐下,叮嘱道:“你老实些,别乱跑,更不能与旁人打架生事,咱们是你堂姐的娘家人,别给她丢脸。”

  刘氏进府的时候,苏云瑶正在桂香堂为老太太侍奉汤药。

  老太太昨日贪凉,吃了两口冰镇的圆子,肠胃生痛,大夫开了药,刚熬好喝下,她闭眼歪在榻上歇着,嘴里一个劲地问:“安儿怎还

  没回府?”

  老太太一生病,就需得长孙和长孙媳在旁边寸步不离地守着。

  大夫说了,她只是一时的毛病,不妨事的,裴秉安还没下值,苏云瑶便道:“祖母,夫君过会儿就回府了,他一回府,就会来探望您的。”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皱了皱眉头,闭嘴不说话了。

  看她老人家此时比先前的症状好了些,苏云瑶打算去外间喝口茶歇会,还没起身,秋红快步走了过来,拉着她的手往院外走,道;“大奶奶,您娘家亲戚来了,在紫薇院等着呢,你快去。”

  苏云瑶立刻便返回了紫薇院。

  远远见了婶母和堂弟,她提着裙摆小跑过去,一下搂住了刘氏的肩膀,笑道:“婶子怎么才来,我想死你们了。”

  刘氏喜极而泣,眼里的泪滚滚落了下来。

  擦了擦眼泪,娘儿俩相对坐下,刘氏拉着侄女的手左看右看,笑道:“将军府养人,一年没见,个子更高了,人也更好看了。”

  苏云瑶差点失笑,她都快二十了,要不是嫁给裴秉安那厮,而是寻了个温柔体贴的年轻郎君,说不定已生下孩子当娘了,婶子还夸她长高了。

  只是一年没见堂弟苏千山,乍一见了,苏云瑶差点没认出来。

  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人高马大的,搓着手局促地坐在那里,一年没跟堂姐见面,一时有不好意思,低头盯着脚下的青石金砖,道:“姐姐。”

  刚与婶子说了几句话,青桔兴致冲冲地跑了进来,道:“小姐,婶子,姑爷来了!”

  刘氏忙打住了话头,苏云瑶惊讶了几瞬,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转眼间,裴秉安已大步走了进来。

  他刚下值回来,一身墨色官袍未换,气势不怒自威,神色难辨喜怒。

  苏云瑶满眼疑惑地看着他走到近前。

  不知他是来寻她有事,还是听说婶母来了,特来相见?

  她定神想了想,后一种情况,属实不太可能。

  成亲那一年,婶母和堂弟来京都探望她,那是娘家第一次来人,怎么也要见一回姑爷,她曾在他的静思院等了半天,他却没回来,而是差小厮青山告诉她,他要外出办差,没法回府见他们。

  成亲第二年,婶母和堂弟再来,他倒是在府里,她抱着满心的希望去找他,娘家人千里迢迢来了,希望他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一见面,可他只是面无表情看了她一眼,说:“公务繁忙,无暇相见,请他们自便吧。”

  这一次,婶母和堂弟要来的事,她连提都懒得跟他再提。

  “夫君有事?”因他贸然进来,她蹙起了秀眉。

  裴秉安沉沉看了她一眼:“我来拜见婶母。”

  刚回府,他听说苏氏的娘家来了人,还没去探望祖母,便先来见她的家人。

  苏云瑶讶然盯着他。

  她没听错吧?裴大将军竟百忙之中特意抽空来探望她的婶母?

  不过,他来不来的,又有什么关系,平白打扰她与婶母叙话而已。

  默然一会儿,她敷衍地点了点头。

  他既然来了,也不好此时让他走开,只是希望他不要多呆,浪费她与婶母堂弟相聚的时间。

  裴秉安在屋内扫了一眼,见到一包蓝色头巾的妇人,穿着打扮与乡间村妇无异,想是苏家婶母无疑,便一拱手,不失礼节地问了好。

  刘氏还是1回 见到侄女婿。

  暗暗打量几眼,这侄女婿气势非凡,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和侄女站在一起,是十分般配的一对,只是神色太冷了些,让人望而生畏。

  拂袖落座后,裴秉安淡声开口:“婶母家中一切可好?”

  虽是亲戚,但裴家是高门贵地,侄女婿又身居高位,刘氏自知分寸,没敢坐着回话,站着道:“多谢将军挂念,一切都好。”

  婶母是长辈,却如此拘谨见外,裴秉安眉头拧起,沉声道:“婶母请坐。”

  刘氏不安地看向侄女,见苏云瑶冲她点了点头,便也不再那么害怕,坐在椅子上,恭敬得与他说话。

  例行公事般拉了几句家常,裴秉安便沉默起来。

  自苏氏嫁与他后,他没有见过她的娘家人,更没有陪她回过娘家。

  至于她家中的情形,他也从未过问过,此时要谈及家中事务,才发现没什么可说的。

  熟络了几分,刘氏看这侄女婿,虽是个高官,却并不像老太太那样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拘谨害怕便少了几分。

  这回到京都来探望侄女,只带了些田里种的瓜果蔬菜,家里还有一亩鱼塘,养了许多鲈鱼,山高路远的,没法带过来,刘氏笑道:“将军以后若是得闲,和瑶儿一起到青州来,家里养着鲈鱼,清蒸最好吃了,瑶儿喜欢吃,将军也陪她尝一尝。”

  裴秉安略点了点头,目光下意识落在苏云瑶身上,眸底闪过一抹黯淡之色。

  他与她成婚三年,与她呆在一起的时候不多,只偶尔见她喜欢吃些甜腻的零嘴,还从没发现,她喜欢吃清蒸鲈鱼。

  不知他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亲自陪她去青州娘家,吃一次她喜欢的清蒸鲈鱼。

  “婶母远道而来,可在府里多住些时日,你有时间便陪婶母和堂弟在京中转一转,领略些京都风光,不要只呆在府里。”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沉声叮嘱道。

  这事不必他提醒,苏云瑶拧眉看了眼香漏,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他来了足有一刻钟,呆得已经够久了,他在这里碍事,她与婶母都没法聊天了。

  她突然想到,老太太还生着病呢,还得他这个孝顺的长孙前去侍奉,便微微笑了笑,提醒道:“夫君......”

  话未说完,宋婉柔的丫鬟白莲突然来了紫薇院。

  “将军,姨娘咳嗽得厉害,请您去看一看吧。”她站在门槛外,神色着急地道。

  苏云瑶悄然舒了口气,老太太病了,宋婉柔也病了,这下他不走也得走了。

  “夫君,你快去看看吧,别让妹妹等急了。”她忙起身催他走。

  裴秉安脸色沉冷,一言未发。

  他看到,迫不及待地请他离开时,她明显松了口气,唇角的笑意险些掩饰不住,眼尾都高兴地弯了起来。

  此刻,他只觉胸口似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喘不过气来。

  一日夫妻百日恩,三年间同床共枕数次,她就这么不念夫妻情分,只想暗暗拒他于千里之外,连片刻都不愿意让他呆在她的身边吗?

  他沉默一会儿,冷冷拂袖起身,大步走了出去。

第27章

  目送裴秉安离开紫薇院,苏云瑶笑吟吟地回到屋里,却发现婶母站在那里,两眼含泪地望着她。

  苏云瑶唇边笑意凝住,忙走了过去扶她坐下。

  “婶子,怎么了?”

  刘氏方憋回眼里的泪,道:“瑶儿,姑爷纳妾了?”

  前两年到裴府来,虽说没见到这位位高权重的侄女婿,但侄女婿身边除了侄女这个妻子,没有别的女人。

  她本以为,姑爷看着虽有些面冷,却像是个值得托付的男子,也许他与那些高门贵地的郎君不同,是会一心一意对侄女好的。

  侄女千里迢迢嫁到这里,娘家人没了本事,没法子给她撑腰壮势,只要姑爷对她好,她在这府里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委屈。

  谁想他还是纳了妾室。

  苏家的男子,从未有纳妾的,就连公爹在世时,身为一方节度使,麾下统领数十万士兵,自始至终,身边也只有婆婆一个妻子。

  夫妻若真心相爱,是要携手过一辈子的,也只能与他一人白首偕老,哪个女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男人?

  这三年来,侄女每次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她以为侄女的日子应当过得顺顺当当的,现在才知道,这孩子只是自己咽下苦水,不让家里知道她的难处。

  刘氏的泪水滚滚落了下来。

  怪她无能,支撑不了苏家,也护不好孩子。

  难怪长兄长嫂在世时,故意断了与裴家的联系,这高门贵地的婚约,原不是什么好事。

  可恨她没有长嫂的见识风采,若承得长嫂半点本事,重振苏家家业,侄女也不必关在这高门大院里委屈地熬日子。

  看到婶母落泪,苏

  云瑶慌了神。

  可是计划和离的事,她这会儿又不能告诉婶子,只得笑着道:“婶子,你别多想,我在这里过得挺好的,将军待我也很好。”

  好说歹说,刘氏总算止住了泪。

  娘儿两个对灯夜话,一时说到家里的事,一时提及了徐长霖,一时又说些裴府的家长里短,直过了三更,方才睡下。

  翌日一早,苏云瑶去花厅理事,刘氏自去她的婆母罗氏的院子里问好。

  她不远千里到京都探望侄女,是长媳最亲近的娘家亲戚,按理罗氏该亲自来迎的,不过她没露面,让丫鬟出来传了话,“夫人身体不好,今日就不见婶子了,夫人说了,要婶子别拘束,要吃什么用什么,尽管给大奶奶说,把这里当家一样,别见外。”

  顿了顿,丫鬟又道:“夫人还说,婶子记着看好苏郎君,别让郎君在府里惹是生非。”

上一篇:禁庭春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