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她这一哭,成武心里舒服了。
俞有地回头看了俞荷一眼,招手让她跟上。
第14章
“姐,你造谣二哥喜欢男人,等二婶想清楚,小心她骂上门。”龙龙小声逼逼。
“唐家外公说的,又不是我。不怕。”这小子很机灵。
“明年你就五岁了,得启蒙读书。”
“姐,你比我大,你先学。”
龙龙看着水面上悠闲自在的鸭群,问道:“鸭子什么时候能换钱?”
“九月九重阳节以后。”
俞荷龙龙河边回来,李二娘给他们看黑底暗黄字的粗布幌子。
“俞记肉丸胡辣汤!阿娘,你绣的真好看,会不会太大了!”立着像一面旗帜一样。
“比着你爹做的招牌大小做的,你们确定十八就要出摊?”
“是的,阿娘,前面三天先试卖,给周围的人尝味道,后面就正经摆摊。”
李二娘盘算着肉丸费事点,胡辣汤的配料简单,黄花菜和木耳家里不多,到时候得从村里买,豆腐买唐家的,包菜青菜地里就有,洋芋切丁,最后倒米糊糊。
“俞荷,辣椒用鲜辣椒吗?”
“对,胡椒用藤椒代替。肉丸不用油炸,像做鱼丸一样做水汆丸子。阿娘再想想还可以放什么菜,便宜一点的。先做一瓮,要是买的人多,再做点杂粮馒头和卖。”
俞荷越想越来劲,恨不得马上做一锅今天就出摊卖卖看。
俞老头听到俞荷的声音,从后院新搭的棚子里出来。
“俞荷,走,我带你们去码头看地方,顺便砌个简单的灶台,垒个石头桌子,从家里拿锅和板凳就成。码头空地很多,摊子要摆在人多的地方。这会儿去时间刚刚好。”
俞老头划着船带着俞荷和龙龙去白水镇,中途顺便撒了一网,收获多少都行。
这会儿正是清晨码头上最繁忙的时候,大船停靠,脚力雇工们卸货的卸货,装货的装货,正对着码头的岸边,坐落着十几家仓库,仓库前有两个个精明商贩挑着担子正卖吃食。
有热乎乎的肉饼和杂粮饼,还有杂粮粥和菜卷饼,四五个匆匆赶来的壮汉停在肉饼摊前问价。
俞荷跟着听了一耳朵,肉饼5文,比县里便宜2文,杂粮粥和菜卷子五文,搭配着卖,有人选了肉饼,有人买了杂粮饼,也有人吃粥,摊子上一直有人来买,买的人急匆匆的吃完加入了卸货装货的人群。
“三位,你们吃点什么,有肉饼和杂粮饼,都不多了。”南海笑问道,没想到今天进货来碰运气还来对了,四个肉饼赚一文,二十个也有五文,杂粮饼80个都卖出去了。
“小哥,我们也准备来做生意。”俞老头笑着说。
南海一下紧张,不会是来问货源的吧。
“这边生意不好做也就早上这一会儿功夫,得寅时来,这会儿已经是最后一波生意,我马上也要收摊,四五家已经卖完东西回了。”南海说着还给俞老头看白布盖着两个装稻谷那种笸箩里的肉饼和杂粮饼。
“有官差收税吗?”
“没有。随便你卖。”
俞老头带着俞荷沿着码头两边转了一圈,祖孙两个同时选定离码头不远不近的上手位,要起灶台生火,接下来就要打听一下这是哪个地主的地方,租一月多少钱。
如果贵的话,肯定就先不租。
俞荷牢牢记着大哥说过大姑父在西街富人区摆摊,要去看看大姑父的肉摊子,俞老头怕自己去了女儿女婿为难,在路口等着他们两个。
看到人,俞荷和龙龙朝着顾大安
冲过来,“大姑父!”
“大姑父!”
忙着给主顾切肉的顾大安被两个脆生生热情的娃儿一喊,忘了算账,笑着说:“怎么就你们两个,大人呢?”
“阿爷在路口等我们,大姑父,我们要买大骨头和五花肉。”龙龙指了指俞老头站的位置。
“连生哥,连鱼哥早!”俞荷和帮忙的两个表哥打了招呼,佯装镇定等着大姑父送走客人,再和他谈生意。
送走讨价还价的最后一个牛嬷嬷,顾大安擦着手,从桌案底下拿出一个水桶,桶里是挑出来的的碎肉,有肥有瘦,“俞荷,你们两个别嫌弃,这些肉都是现宰的,回家包包子包饺子都行。”
俞荷伸手桶里挑了挑,不是淋巴肉,肥瘦搭配能用,赶紧给顾大安说明来意,要做生意不是一朝一夕,亲戚是亲戚,买卖是买卖,小人儿说的一板一眼,严肃的很,逗的顾大安哈哈大笑。
俞荷无语,顾大安笑够了,才认真的说:“行,瘦肉现在涨价了十文一斤,板油二十,肥肉好的要十八,有肥有瘦的十五,小女郎,你要多少?”
“要一斤板油,一斤五花肉。”俞荷小荷包里掏出三十五文钱,等着大姑父给切。
“小女郎,你这要的太精准,我怕我切的不够称。”顾大安边说边找,先切了一斤七分肥三分瘦的五花肉,一称刚刚一斤一两。
又去找板油,板油剩下不多。
“姑父,要一半花油一半板油。”俞荷也给他出难题。
花油就是大网膜油,这种油香,但和板油比出油率不高。
“好呐,给您切!”
俞荷觉得大姑父真的是寓卖于乐,从她这一波生意上得到的快乐,简直多的是无与伦比。
“再要两个大骨头从中间敲开。”俞荷指了指水桶里两个干净的筒子骨,“顾师傅,一起算钱。”
“三十五个钱。”顾大安边笑边多切了一块半斤多的板油用稻草把三坨肉用绑好,又把骨头绑好,笑着道:“骨头送给你,卖也就值个一两文钱。”
俞荷点头,反正下不为例。
龙龙抢着接了肉,俞荷把钱给大表哥连生,连生看父亲脸色收了钱,俞荷抱着手和顾大安说:“那大姑父,表哥,你们忙着,我和龙龙先回去了。”
“行。改天再来。”
顾大安看着侄女侄子朝着岳父站的地方跑过去了,眼里噙着笑。
连生和连鱼两兄弟还以为阿爹要送肉,没想到他接了钱,想问又不敢问,父亲在他们面前就像阎罗,哪里见他笑过,尤其提起捣蛋的老三老四那是下大力气揍,没商量。
“亲戚就应该和俞荷这样来往。你们多学着点。”顾大安自言自语的说。
“不是去打个招呼吗?怎么又买肉了,你姑姑送的都还没吃完哩。”走在回去的路上,俞老头唠叨俞荷心急,这肉买回去就得了做,要放坏了,今儿中秋,家里早准备好吃食,不做又浪费。
俞荷竖着耳朵听,眼睛看着水面,快到他们撒网的地方了。
“阿爷,网里有大鱼。”龙龙突然叫着站起来。
俞老头把船划过去,捡起浮子,一拉,挺重,再用力,几条大鱼噼里啪啦摔着尾巴露出水面,这鱼有三四十斤,都是大草鱼。
“阿爷,有河虾,太好了。”俞荷盯着网里手指长的河虾,用猪油一炸,又鲜又甜。
俞重不由得一笑,觉得自己刚刚想差了。
“阿爷,大鱼给邓爷爷送一条,给宋阿奶也一条,剩下的我们炸成鱼丸,熬鱼丸胡辣汤明天去街上卖。”嘿,肉买了,鱼有了,不摆摊不行。
时间太赶了,俞家婆媳四个匆匆收拾好午饭的碗筷和厨房,唐大丫抢着要切鱼肉剁鱼丸,马三面把家里春天到夏天采摘的木耳黄花菜都拿出来过称。
李二娘负责切肥肉熬猪油,等俞梅和俞荷切好五花肉,她还要负责炸肉丸子,有猪油,马三面决定把丸子做的更香一点,拿藤椒盐葱姜水土豆丁和肉,炸成拇指大小的肉丸。
赵娟挺着出怀的孕肚在摘木耳,旁边还放了一盆切好的菜干。
俞荷才意识到事情有点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她这小小的一碗胡辣汤,够给全家发工钱吗?
第15章
“正好,我发了米面,蒸发糕,也别晚上吃了,留着明天早市卖!”
马三面外面抱柴进来,揭开大锅里发酵好的米面一看,笑着说。
“干脆,晚上烧一锅胡辣汤,试试味儿。”
“娘,我也这么想,试一试更能把握口味。”李二娘找俞荷,不见。
“我打发给邓郎中送鱼去了。顺便借一下他家的药碾子用一下。”
“俞荷拿不动吧!”脚踩的那种纯铁好几十斤呢。
马三面恨了唐大丫一眼,才说:“成武跟去了。龙龙三个人一起去的。”
俞荷提着鱼,一路蹦蹦跳跳,到了邓家的院子,扯着嗓子喊:“邓爷爷,我给你送大鱼来了!顺便求你一个事。”
“啥事?”邓三郎笑着柴门里出来,旁边邓虎比他还跑得快。
“邓爷爷,看,鱼大不大?”俞荷让来,露出成武手里提着的大鱼。
“白水江里经年的大鱼。你阿爷下的网啊?”邓三郎接过鱼,请他们进屋。
邓三婶厨房出来,接了老爷子手里的鱼,问道:“这鱼太大了,晚上吃不完。”
“俞荷,你们三兄妹在这边吃,奶奶给你们摘树上的葡萄。”
成武拘谨的说阿奶让来借药碾子,邓三婶给孩子赶紧屋里拿出来。
龙龙跟着成武走了,俞荷和邓郎中说起了悄悄话。
“邓爷爷,用藤椒和辣蓼花煮烩菜汤,再加上八角桂皮等佐料,人吃了,会不会中毒?”
“你就准备做烩菜汤生意?”俞荷想做生意,邓三郎觉得自己可能比俞家人都知道的多早。
这孩子,比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沉得住气,从六月的藤椒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才说,已经非常难得。
“先试试,烩菜汤便宜,顶饿,一碗2文,我觉得会有人买,我今天……”
见一老一小两个忘年交说话没完没了,邓三婶和邓虎厨房去杀鱼。
“……做买卖讲噱头,最好能一鸣惊人。你回去好好想想。”邓三郎把俞荷送出门。
“老头子发啥呆呢!”邓三婶见他半天不动,怕又魔怔了,赶忙道。
“我看,五岁女童闯世界呢。”
邓钰一笑,这个闯,听着挺豪气。
一招鲜吃遍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俞荷觉得自己得了邓爷爷指点,领会了做生意的法宝。
挣钱!
买地!
俞荷一回家就被等得不耐烦的李二娘抓进厨房,一笼屉米发糕做好不见人,晚上要吃的菜准备好,人还不见。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