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03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谢大哥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多谢多谢!”俞荷对着成文,一揖。

  “不用谢。”成文还她一礼。

  外面听了一阵的顾大安俞有花,这才敲门进来,对着识文断字的侄子侄女他们有种莫明的胆怯。

  “大姑父,大姑,你们来了!”俞荷起身,惊喜喊人。

  “听闻你要拜师,我和你大姑父赶来问问。”俞有花踮脚看着小侄女的字,笑着说。

  “大姑父,大姑,你们不要担心,我跟我师父学医,就能去外面不同的地方吃好吃的了。有特别好吃的我给你们带回来。”

  还是个只记着吃喝的小毛孩儿,也是个有心的好孩子。

  “好。我和你大姑父等着!”俞有花笑道。

  “大姑父,大姑,你们来的正好,快坐,听我再读一遍拜帖,大哥说最好能背下来。”

  俞荷读着,背着,两个大人跟着看着听着,其乐融融。

第109章

  俞有地下午拿回来一个红色织金丝花纹的锦缎木盒,里面放着一个背面同

  样花纹的精美帖子。

  “俞荷,把你写的拜师贴拿来,我看,再誊写到这正规的帖子上。”

  “是,谢谢阿爹!”俞荷连忙捧着她写的拜师贴给他看。

  俞有地简单的修改了一下,俞荷认真誊写好,俞有地妥善保存,拜师当天用。

  他今天主要去定制给俞荷师父师母的四季常服,六礼束修,点心果子酒水等。

  俞荷左思右想,自己要准备什么拜师礼,又自己释怀,既拜邓爷爷为师,自当视同父母,尊敬爱戴听从,孝心又岂是一时一事。

  坦然等着时间到来。

  马三面俞老头俞有地几个大人,务必要求自己做的面面俱到,都比她紧张。

  正月初八,顾大安俞有花早早到了,俞有丽夫妇也到了,等孟世宾李文梁吴怀仁一到,估摸着时间,赵芳元俞耿为首带着挂红打扮精神的俞荷,带着拜师礼往邓家来。

  马三面俞老头带着全家紧随其后,俞有才跟在队伍后面放炮。

  到了邓家院门口,早有不认识的司仪迎接,俞荷身后响起一阵大大小小的欢迎礼炮声。

  等他们进了院子,正堂出来个四十多岁,穿一身干练文武袖深蓝锦袍的武将,拱手道:“诸位,在下永明府邓家邓锋,是今天的司仪。良辰吉时未到,还请诸位屋里稍坐。”

  “失敬失敬!”俞耿紧张答话,众人进屋,在正堂安坐。

  邓锋指挥仆从斟茶,又向众人介绍了邓家观礼的人,解释说,因为临时起意,邓郎中盛京和北地的师门,亲朋赶不及,他们是邓三婶的族亲。

  “这位是当朝周王嫡子,小王爷赵槿。”邓锋最后介绍了在主位独尊,十五六岁,一身月白道袍身披黑色狐狸皮大氅,面容如玉的少年郎君。

  “我等见过小王爷!”俞耿顿时有些诚恐诚惶,这邓家到底是什么人?收个徒弟,要当世小王爷做见证。

  俞荷跟着叩首,彻底傻眼。

  “诸位免礼。”赵槿走下主位,亲自将俞耿赵芳元扶起。

  “吾今日只做见证,大家随意。”

  这位小王爷,看着慢条斯理很亲民,可谁又真敢在他面前放肆,大家连话都不好说了。

  赵槿只得带着周定出门,等时辰快到的时候,再回来。

  须臾,李秉昆大笑而来,白永兴李世涛等十几人随侍左右,门口见穿戴一新的邓郎中,朗声笑道:“李某今日不请自来,还请易先生,海涵。”

  “李知县光临寒舍,来观吾收徒之礼,易某不甚荣幸,快请屋里坐。”邓郎中让一步,他们先行。

  李秉昆进屋,看到邓锋,收了笑,面色立即变了,急拜见道:“下官李秉昆,见过邓同知。”

  “李知县,太客气了,吾今天只是司仪,快进上座!”邓锋扫他一眼,抬了抬手,淡笑道。

  李秉昆哪里敢真的上座,在俞家让出来的位置上坐定,细汗冒出额头。

  今天他托大了,要怎么圆回来呢。

  好在,吉时已到,宾客就位。

  邓郎中恭敬请出祖师爷神位,进香叩首,带着邓三婶一左一右在上手尊位坐定。

  “拜师礼开始。”邓锋先介绍了邓郎中师门、师父和门派传承,以及新徒俞荷来历。

  邓郎中向祖师上香、上表,行三跪九叩大礼,汇报本门派吸纳新弟子,传承有人。

  “新徒递拜帖!”

  俞荷头顶拜师贴,行三跪九叩大礼,双手奉上拜师贴,背诵拜师贴表示愿意加入师门学艺,接受师门及师父的教诲。

  “敬茶改口,献上拜师礼!”

  俞荷叩首敬茶,献上俞有地准备好的拜师礼,邓郎中邓三婶先后喝了茶,回赠礼。

  “俞荷,先师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唐孙思邈——《大医精诚》)

  邓郎中训诫之后,接着宣读回徒贴,道:“今有弟子俞荷,敏而好学,师古好礼。吾愿收汝入吾师门。既入吾门,吾必倾囊相授,望汝刻苦学习,尊师重道,壮吾门派,扬吾医道,今立此帖为证。

  见证人:赵槿

  师父:易任东示

  己未年正月初八。”

  当听到见证人赵槿,李秉昆神色大变,浑身冷汗直冒,今天这个热闹他就不应该来。

  “师徒共拜祖师,行三跪九拜大礼!”邓锋面无表情唱道。

  俞荷跟在邓郎中身后进香,叩首,再拜,再叩首。

  “起!”

  “请见证人致词。”邓锋把位置让出来,看向站在门口多时的少年郎君。

  “恭喜堂姑父喜得爱徒,恭喜俞荷,拜得名师。希望汝二人从今往后,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弘扬医道,救我大周百姓于疾厄,为苍生大医!”赵槿声音如玉如磬,阔步而来。

  邓郎中俞荷具答是。

  “拜师礼——成!”

  邓锋一改刚才的严肃,笑着对大家道:“略备薄酒,还请大家不吝赏光。”

  李秉昆跟着陌生的执事入席,白永兴李世涛低着头跟在俞家人旁边,其余人等心情紧张跟着陌生的执事通通入席。

  俞荷一家都替俞荷高兴,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俞荷,跟着你阿爷阿奶去坐席。”邓郎中邓三婶看着面前乖巧可爱的小徒弟,相视一笑,吩咐道。

  “是,师父,师娘!”

  “哎。”邓三婶笑着应道:“快去,尝尝永明府真厨子的厨艺。”

  俞荷福了福,笑盈盈去找自家爷奶。

  哇,原来这个叫鲲鹏的少年叫赵槿,是当朝皇帝二儿子周王的嫡幼子,当真是高岭之花。

  生的真好呀。

  长得面如冠玉,端的龙行虎步,威风凛凛真好看。

  “俞荷,这里。”成文叫住俞荷,让她和他们小辈一起坐席。

  “好呐。”俞荷在姐姐身边坐下,看着桌子上散发着热气的大菜,顿时双眼放光。

  这道八宝鸭肯定好吃,这道烩南北一定不错,炙烤羊排一看就是精心制作,闻得到孜然香烟火气。

  奶白枣宝,双色软糖来一个,杏仁合意饼好吃的,苹果面果凤尾烧麦菊花佛手酥各来一个,昆仑麻鲍,琵琶大虾,必须来一个。

  “大哥,你们也吃!”俞荷虾嚼的嘎巴脆,吃相斯文。

  看你吃都饱了。

  “好。”成文拿起筷子,总觉得这些菜精美绝伦看都看饱了。

  “这道绣球干贝,这个如意海参,也好吃。”俞荷说着筷子落到这两道菜上,再好吃每样菜都只夹一次。

  妹儿在邓家蹭了多少次饭了,连菜名都记住了。

  成城看着吃饭喷香的俞荷,有些释怀,看妹妹多淡定,拜师学医,有当朝小王爷做见证人她也能坚定自信,平常视之。

  难道,以后他都要躲着白叔吗?我要克服这种恐惧和不安。

  起席后,本来打算去俞有地家坐坐的李秉昆,拜别了赵槿邓锋,急急忙忙赶回去,随行的白永兴李世涛等也跟着一起坐车回去了。

  俞有地请族长赵芳元孟世宾几人家里坐,成文几个也一起回去。

  俞荷留在邓家,陪着邓三婶说话。

  才觉得不可思议,她师父姓易,是医学世家的嫡长子,易家现任的掌门人。

  “俞荷,你师父收了三个徒弟,你是他第三个亲传弟子。你要把握机会,好好学,争取把他的本领都学会了。”邓钰看着面前成稳的小娃娃,笑着说。

  “师娘,我今天回去得睡不着觉了。”俞荷撒娇道。

  “好好学,不许偷懒。”

  “是,师娘。”俞荷乖乖道。

  “好孩子。”

  傍晚,俞荷回去就拿出那本《伤寒杂病论》看了起来。

  俞家人,乃至观礼的众人,今天都吓得不轻,晚饭吃的很是潦草。

  “鲲鹏今天的脉和平时不太一样啊?”邓郎中话中有话,笑着说。

  “我喜欢心性坚定,锲而不舍之人。就如我槿花一日自为荣一般。”赵槿一笑,道。

  “应当如是。不争不能与之争,是争也。你的身体,习武是不能了,寻常多注意起居饮食,与子嗣寿数,无碍。”

  邓郎中替他惋惜,北地外族强敌虎视眈眈,周王府里庶长子深受重视,嫡长子并非同胞,世子至今未立,一个乱字了得……

  “多谢堂姑父姑母,这段时间悉心照料,明天我就启程回去了。”

  “不必客气,路上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