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大哥,我请你。”
“好,看来妹妹赚到钱了。”俞成文笑着说,想起家里的桑树地。
两兄妹聚餐,顾嬷嬷
和小谭在旁边另外要了一桌菜,吃饭。
“阿爹带着俞梅成城阿娘去万县了,家里就阿奶阿爷和二叔二婶。三叔在县里开店。你呢?”
“我回家陪阿奶阿爷种地。”俞荷笑着说,“我要继承阿爹的三百亩田。大哥,你要加把劲儿,给家里那六十亩地免税。”
“去年过年,你怎么没回来?”阿爹可是千盼万盼他的宝贝老生胎闺女,回来陪他去盛京考试,见世面了呢!
“我在定边城外开了一家客栈,耽误了。”说到这里,俞荷觉得自己的右胳膊又开始隐隐作痛了。
“成城跟着阿爹去了盛京,现在一心想着将来去盛京生活。”成文夹一筷子麻辣豆腐,味道很好,不过不及家里的饭菜好吃。
“算是家里决心最大的一个人了。”
“大哥好好读书,也去盛京做官。那样我和小哥要去了,就可以投靠大哥。”
“借你吉言!”
吃过午饭,俞荷把顾嬷嬷准备的鞋袜衣裳给大哥,看着他一步三回头进了书院,带着小谭悠闲的往回走。
“小姐,大少爷长得真好。”
“我不好看吗?”俞荷笑着指了指自己。
“你也好看。但是不一样的好看。”小谭也分不清。
“你说得对。我看其他人都有书童,就我大哥形单影只。”
到了白水县,俞荷见了店里忙碌的三叔三婶,听三叔说起大哥没带书童去的永明府。
俞荷放下行李,就去张家粮食店找了和大哥相熟的小张哥和小吴哥和他们签了十年的活契,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信去永明府找大哥当书童。
目送两个青年欢欢喜喜去了永明府,俞荷这才放心。
“俞荷,今晚在三叔这里住下,明天和你三婶和玉兰一起回去。”
傍晚,学堂和女私塾读书的龙龙和小兰花前后回来。
“二姐,你可算回来了!登高节阿奶可念叨你了。”龙龙上来挽着俞荷,笑着说。
小兰花有点怕生,赵娟推了她几次才怯怯上前叫二姐姐。
“俞荷,你们兄妹三个说说话,饭菜马上就好了。”赵娟把这个胆小的闺女也没办法,干笑着说。
看俞荷这大户千金的气派,把玉兰衬得更胆小怕生了。
想到俞梅这个大姐进城也和小兰花一样,赵娟又有点心安理得。
“姐,这次回来你就不走了吧,二哥都要说亲了。”龙龙和俞荷这一对老熟人,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说的谁家?”
第134章
“你知道二婶的为人,低的她看不上,高的又不敢说,我也不知道。”
俞荷微微一笑,回去有好戏看!
“说别人的事,你自己书读的怎么样了?”俞荷摆出当姐姐的端正,笑问道。
“姐,我每天都有背书,练字,枯燥乏味的很。今年过年你去找大伯还是在家?在家的话,我带你去山上抓兔子。”说起抓兔子龙龙兴奋不已,像小时候调皮捣蛋样。
“我牵回来两匹马,你可以学骑马。”
“那我每个月回去两天,我要学。”
赵娟端着掌盘进来,就听着乖乖读书的儿子又要调皮捣蛋了。
“龙龙,收拾桌子吃饭。”
“好的,阿娘。”龙龙站起来,带着俞荷出门洗手。
小谭和顾嬷嬷也端着菜进来。
等俞有钱洗手坐好,赵娟请顾嬷嬷和小谭坐下一起吃饭,被她们推辞了。
拨出一部分菜拿上,安排她们去厨房吃饭,赵娟坐下先给俞荷夹菜,笑着说:“俞荷,试试烤鸭和烧鸡,是不是还是原来的味道。”
“好。”俞荷夹起来一个鸭脖,热的带点腥,腥味不重,卤味偏淡,咸了。
“好吃的。”
“城里的口味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是根据客人的反应,调整的配方。”
俞有钱笑着说:“除了烧鸡店,我还开了一家杂货店,卖粮食和绣品头花,收生丝,说起生丝,我们家八亩地养蚕,一年有五十多两的进账,现在乡邻都种桑养蚕。”
俞荷仔细的听着,筷子落在凉拌藕片上,清爽入味,是熟悉的味道,好吃。
等俞有钱把自己的生意说尽兴,俞荷也吃了半饱,淡问道:
“王大爷还养鸭子吗?”
“养。都被陆家收买了。”说起陆家,俞有钱掩不住的羡慕,道:“陆家这两年做南北运货的大生意,陆锡安又有仙江知县在背后支持,俨然水上新贵,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达州听他们卖丝绸茶叶,年入过百万两白银。”
俞荷在俞有钱头上敲闷棍。
“啊,他这么有钱!”俞有钱赵娟不敢置信,“怎么可能,想当初,他就是个穷小子,没人没钱。”
“是真的。我买了一些布料,他在达州还有纺织染料作坊和羊毛作坊,丝绸卖到西域。又把精美的羊毛毯卖去盛京。”
俞荷说,那这事就是真的,俞有钱有些后悔,给陆锡安两个孩子百日宴上的礼少了。
吃过饭,赵娟把俞荷安排在西厢玉兰旁边的房间,小谭和顾嬷嬷住客房。
取水方便,又有专门的洗澡间,三人彻彻底底洗了个热水澡。
龙龙拿着书来和俞荷交流功课。
玉兰死死的抓着赵娟的衣袖不脱手,赵娟只得带着她去洗澡睡觉。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俞荷带着小谭顾嬷嬷买了粮食和肉去李家看望外婆。
张氏开门,作假看了半天,才慢哒哒说:“俞荷回来了?快进来。”
又朝着院里喊道:“阿娘,二娘的小闺女来看你了。”
“你说谁?俞荷回来了,她这两年野到哪里去了。”李老太声音洪亮,从屋里出来,背挺得笔直,嘴角带着讥笑。
“女子以贞静为美,你这样的嫁不到好人家。”
“大舅母,外婆这是明晃晃的嫉妒我呢!”俞荷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看来,外婆这两年日子过得不错,眼睛亮了,腰背也挺直了。想来二姨夫和姨母日日给您送粮食银钱,吃得好!”
小谭和顾嬷嬷怒瞪着李老太,这老东西为老不尊,还倚老卖老。
张氏气短,家里的粮食都是俞有地和成文送的,白永兴一斤都没送过。
因为俞有地,她家四个女儿嫁的都还不错,因为攀扯俞有地的关系,他也没揭穿过,她家的日子比前两年松快了一些。
老太太每天能吃饱饭,也有闲工夫出去说闲话,眼睛腰背走路,确实比前两年好多了。
“大舅母,我本来给外婆打了一个金戒指,现在看来,她不愿意要。”
顾嬷嬷立刻拿出盒子,打开让张氏和追上来的王氏看。
二人看着金灿灿的实心戒指,眼中多了怨怼,这老太婆为难俞荷,是还惦记着给李三娘出气。
白永兴不待见李三娘,关俞荷他们家什么事,真不是个东西,老糊涂了。
“俞荷,你外婆被你二姨前儿哭闹了一顿,心里不舒服,你别跟她一般见识。”
“我二姨怎么了?”
“白永兴要抬张小翠做平妻,你二姨不愿意搬出了你爹,两个人不知为什么大打出手。”张氏语气中带着讨好和幸灾乐祸。
“你外婆去调解,两口子当着你外婆的面,又大打出手,打的鼻青眼肿,现在都在家里养伤。”王氏跟着说道。
俞荷一笑,“既然外婆不喜欢我的礼物,这戒指就给大舅母和二舅母。我今天要回村,就先回去了。”
俞荷说完,顾嬷嬷将戒指盒交给张氏,三人从李家出来就听见背后三人吵了起来。
“这戒指是俞荷给我们两个人的!”王氏扯着嗓子喊道,隐约听见李老太说戒指是给她的。
“阿娘,给了你,你又要便宜李三娘。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家里的粮食。”
张氏先对付李老太,嘲讽道:“你不稀罕俞荷的孝心,以后就别吃俞有地送来的粮食。你这样得罪他
的女儿,他再不会理你。”
小谭和顾嬷嬷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糊涂人。
俞荷反而觉得好,你不对我付出,我也不受你的影响,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而已。
“我外婆这两年身子骨养的不错。说话声音都洪亮了,以前看上去七老八十的样子,现在也就六十出头,年青了很多。”
顾嬷嬷不知道说什么,点点头,“小姐,人的缘分就是这样,缘深缘浅半点不由人。对我和小谭来说,小姐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谢谢嬷嬷安慰我。”俞荷轻笑着说,“我家里人对我都是极好的,和她们完全不一样。你和小谭不必担心,也不必拘束。”
“我们相信小姐。”
“对。小姐我就跟着你。”
俞荷回来,俞有钱正提水饮马喂草,见了人,笑着说:“俞荷,要不,我送你们回去?”
“三叔,你忙你的,我可以自己回去。等龙龙和玉兰放假,你带他们回来,我的行李坐船先到家了见面礼也在包袱里。”
“哎呀,你这人,还和我见外呢!”俞有钱笑着说:“有事和三叔说。”
龙龙和玉兰去了学堂,赵娟去看店了,俞有钱送俞荷出城。
回来也急匆匆去看店,现在店里的烤鸭和烧鸡他都不亲自做,就是杂货店离不了人。
到了白水镇,俞荷直接回家,约莫申时到家,阿爷给她开的门。
“天,老婆子,你快来看,是谁回来了!”俞老头的热情扑面而来。
本来担心的小谭和顾嬷嬷松了一口气。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