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40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恭喜小姐,请跟小人到这边结账。”等她安静下来,一旁的小二恭敬的请俞荷去旁边结账。

  骗子!小谭拳头硬了。

  俞荷用一百五十文买了这盏莲花灯,又买了两只水上放的河灯。

  “谢谢惠顾。”小二真诚道谢。

  ……

  “走吧,去放河灯。我们来比一比,看我们两个人谁放的远。”俞荷一笑,先跑了。

  跑着跑着,俞荷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红红火火的宝莲灯,这个元宵节,恐要终生难忘了。

  刺激又好玩!

第142章

  龙威镖局正月十五正式接单。

  俞荷从官府买了六百棵桃树,从种子店买了二百棵,又从其他小贩手里买了一百五十棵。

  俞荷去码头向张豪存辞行,交给他一份信让他转交给张全知。

  “延州的生意,还要张大哥多多提携。”

  “小掌柜,您是家主的贵客,我们会全力支持你的生意。粉条生意您信任我们,愿意交给我们打理,家主很高兴。让我带他向你问好。”张豪存笑着说,家里龙凤胎还等小掌柜取大名。

  “张大哥客气。有劳您了!”

  “小掌柜,慢走,以后走水路或者带货,您带个话就行。”

  俞荷回来,龙威镖局已经收拾好镖车,俞荷小谭跟在他们的车队后面,十天后到了白水镇,正好二月初一。

  “大哥,你怎么还在家?”俞荷敲门,看见拄着拐杖开门的俞成文,吃了一惊。

  “腊月,放假回来的时候路上摔了一跤,腿受伤了。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成文开门将俞荷放了进来,接着龙威镖局进来卸镖车,铺摆了半院子的桃树苗。

  马三面俞老头顾嬷嬷从酱园赶回来,做了一锅面条,请大家吃个便饭。

  俞荷结了账,送走押镖的人,张杏余存山婆娘带着一群人来看热闹。

  “俞荷,你买这么多树苗,种哪里?”

  “种东林山脚我新买的地里,到时候请婶子们都来帮忙,一天二十文工钱。”

  “好好好,那你一定要叫我们。”

  “俞荷你路上辛苦,好好休息,等你开始种地,一定请我们。”

  几个人跟着余存山婆娘忙走了,马三面请张杏屋里喝茶。

  “阿奶,我去达州,给我们的粉条联系了一个长期的卖家,那三十亩地我今年都要种洋芋,留着冬天做粉条。又找了两只猫回来,放在酱

  园抓老鼠。“俞荷乖乖坐着,解释道。

  小谭会意,立刻将食篮里的两只猫放出来,喵喵喵屋里都是猫叫。

  “俞荷,你太能干了,这猫真好看。花了不少钱吧!”张杏一看就喜欢上了猫。

  “是挺贵的。”俞荷笑着点点头,“酱园的老鼠吃粮食太凶,放夹子和药,成效不大。”

  “大哥,你进来,我给你把个脉。”俞荷放下茶杯,让小谭把俞成文扶进来。

  小谭哪里是扶,直接将人抓进来。

  俞荷给他两边手腕都搭了脉,冷笑一声,道:“大哥,你说说,腿受伤,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杏见马三面拉下脸,赶忙道:“我突然想起来锅里还煮着肉,俞荷,你种树,我们全家都去帮忙的。”

  “好,明后天我叫您和族长爷。”

  等张杏走了,小谭连忙跟着溜去后院喂马,马三面娓娓道来。

  “李秉昆升了永明府知府,他的长女早先被人退婚,他家对你大哥有意,你父和李大人说过,不过,等李大人升了官,白屏白夫人不愿意了。

  这回,李玉纠缠你大哥,被邵家的三公子看见,在他回来的路上找人打了你大哥。邵家嫡支,在盛京是二品侯爵,更是太子妃的母族。”

  “要不是你请了两个小哥给你大哥当书童,你哥小命儿都要没了。”

  “大哥,是什么意思?”俞荷沉声问道。

  “我准备出门游学,等明年八月再回来参加乡试。”俞成文被妹妹看得低了头。

  “我问的是,你想娶李玉吗?”俞荷再强调一遍。

  “不。我对她没感情。当时只是大人之间的戏言而已。”俞成文认真回答了妹妹的问题。

  “那你去万县,等腿好了,再去永宁读书,明年回来考试。我问过了,坐陆家的船五天就能到。”

  马三面俞成文婆孙两个看着板着脸走了的俞荷,一时间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大人,这个家谁做主!

  唬住人,俞荷偷笑着厨房倒水洗脸洗手,去酱园看小谭给猫搭窝。

  “走,我们去河里给抓几条小鱼,它们路上受委屈了。”回家是不能回家,不然阿奶和大哥想起和她算账,她要挨骂的。

  俞荷小谭拿着渔网下好,一人拿着一根自制钓竿,坐在江边钓鱼,夕阳的余晖下去,她们才收网回来。

  小谭把几条大鱼交给做饭的李凤丽,拿着半盆小鱼喂花猫和小黑。

  马三面顾嬷嬷做的肉臊子面,俞荷和小谭端着碗来酱园,她们吃素,看两只猫吃鱼。

  第二天,俞荷请人去三十亩地散粪,小谭顾嬷嬷马三面成文俞老头,在家削洋芋块拌上草木灰准备种。

  花了三天把洋芋种好,请人将桃树种在洋芋地,二月底,房子旁边两亩地种上辣椒,俞荷总算有时间休息。

  “小掌柜,你放心,我们每天去地里看着。”吴桂花笑着说。

  “有劳吴婶,要是你们不愿意在这边待,可以去万县置地买房,看我阿爹的面子,没有人敢欺负你。”

  “多谢小掌柜,我们再忍几年,那老东西总有老死的一天。”

  “那好,有困难,你和我说。”

  “谢谢小掌柜关心。”

  水路通了,陆管家来俞家送礼,俞成文才知道只有他去万县,妹妹不去。

  “俞荷,阿爹天天念叨你,你跟我去万县吧!”俞成文苦口婆心的劝。

  “我要替我爹在阿爷阿奶跟前尽孝,你和阿爹说,我这两年要大干一场,他想我了,记得给我写信。也告诉他,猫我自己找了。”

  小妹这张嘴,巴巴都是道理。

  俞成文跟着陆管家走了,受伤的小吴哥和小张哥被家里辱骂排挤,也跟着一起去万县。

  俞荷将四人送上船,慢慢走回来,米皮店加了麻辣粉,现在人满为患。

  这间房没人租,要不,她继续开?

  “二哥,杂货店我正备货,你拿桌子板凳先摆着,这人也太多了。”

  “好。那我先摆摊。一碗全套的臊子肥肠排骨麻辣粉,三十几文,吃的人还这么多。幸好每天只卖五十碗。不然更忙。”

  “人越多越好,名声打出去,冬天才能挣到钱。二哥你加油干,我卖粉条就全靠你了。”

  俞荷回家,叫上阿爷帮忙泡米,准备做米粉试试。

  因为开店,俞老头又买了两头毛驴换着磨米浆,泡了一天的米和水一比一混合,后院生大锅用蒸笼蒸米皮,再挂到绳子上晾开,不沾手切成宽粉,放在大笸箩里完全晒干。

  吃的时候泡软再用鸡汤煮,配上各种调料,方便又好携带。

  等头茬宽米粉做好,俞荷做了一锅臊子汤煮酸辣米粉。

  三人吃了都觉得这宽的米粉好吃,又跟粉条还不一样。

  “阿爷,阿奶,你们这几年的陈粮,我怕要给你们用光了。”

  “你随便用,正好腾出地方装新粮。你爹名下还有一百亩的地,要不要阿奶给你借钱,你都买成地。”马三面收好手绢,笑着说。

  “阿奶,我有钱呢。等我将来去万县,再买个一百亩的小庄子。”

  这样也好,俞荷说亲不定在哪里,她在哪里地买到哪里也方便。

  “孩儿娘,你听说了吗?俞荷又要请人,明天早上去俞家上工,每天二十文工钱。”俞有亮提着锄头回来就说。

  他今天去地里帮忙除草,吴大汉看的紧,妻子去俞荷家做工,总要比地里干活要轻松些。

  “我带着孩子去报名了。说是俞荷要开米粉作坊,做米粉在后院,晾米粉在旁边那一亩地里。我回来的时俞有才正领着人泡米,泡了五大缸,说要是人来的多,还要从别的村叫人。”

  张杏也和俞耿说俞荷请人做米粉的事,做出来的米粉她看了,想一想,自家也能做。

  “酱油作坊不用说,吴大汉请了十个人帮忙锄地,米粉作坊要三十个人,这俞荷在外面两年,买地又买树,真的赚到钱了。”

  俞耿点头,他在意的是邓家的关系,俞荷未来婆家的门第,以及俞成文成义成城三兄弟书能读到哪里,他们族里能不能出一个一门四杰的佳话。

  没两天,俞耿县里回来,新上任的知县叫杨钊,说过两天来俞家村拜访,还和他说起和俞有地当初倒数第一二名的举试。

  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准备着接待杨知县的事,俞荷小谭顾嬷嬷三个后院看着做米粉。

  一袋袋的干米粉,存了三间正屋,是时候去安城拜访了。

  春光正好,俞荷带着小谭赶着马车走陆路,去安城路上花了三天时间。

  客栈里住了一夜,俞荷第二天早上换好女装,小心的捣鼓自己的脸。

  “小姐,你在干什么?”

  为什么要故意把白皮画的黄暗,施了什么障眼法,除了一双葡萄大眼睛没变,小姐几乎像变了一个人,丑死了。

  “这叫化妆术。”俞荷自己很满意,也给小谭脸上鼓捣了一番。

  陆锡安领着妻子王玉瑶和两个孩子,在大门口等俞荷。

  陆锡安看到一个人脸上这么大的变化,惊讶的合不拢嘴,没必要吧。

  小妹妹不都爱美吗?

  “陆大哥,大嫂,小妹这厢有礼了!”

  王玉瑶立刻回神,丈夫这结拜妹妹长得也太……太难看了!

  “遇荷妹妹,快屋里请,你陆大哥时常念叨当初多亏你帮忙,才把酒楼和食铺开开,置办了这偌大一份的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