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42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全叔,要是米粉,本身就是小东家做的呢?”杜泽端突然说,那他们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一斤进价八十文,卖出去一百文,路上的损失车马费,算下来,净利润只有几文。要是我们从源头进货,那利润都是我们的。”

  张全知心里噗通一下,凉意从头上冒出来,半响,才道:“小东家有她的打算。我们按计划行事。”

  要真从小东家手里拿货,再卖到北地,他们就是大商贾,没两年就是一方巨富。

  离死也就不远。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参加科举得个功名,就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是,伯父。”杜泽端想到自己的孩子,怎么也舍不得带累他,现在这样小富即安就很好。

  要是他家孩子也和朝云朝年一样聪明,他重修祖坟。

  ——

  七月,洋芋叶子发黄,发枯,俞荷请全村老少都帮忙挖。

  孩子们手快,捡洋芋很有优势。

  挖了几天桃树根的洋芋,俞荷嫌太慢,又买了两头牛,从两边耕地,人跟在犁后面,再挖,再捡,看洋芋大小,在地里就分开装。

  “俞荷,明年再多种点洋芋,我们都来帮忙,不要钱。”俞有才没牙的奶奶,哈哈笑着说。

  “是啊,俞荷,明年再多种点。”

  “冬月,请阿奶阿婶们来帮忙做洋芋粉!”俞荷提着篮子跟着捡,肥料下的重,每个洋芋都有成人拳头大,一窝得有五六斤。

  “哈哈,那太好了。”

  “大家听到没有,冬月俞荷要请大家帮忙挂粉条呢。”张杏笑着喊道。

  “都来,我们都来!”

  “都来帮忙。”

  每天地里都是一样的欢声笑语。

  傍晚,俞荷给每个人发了工钱,把挖坏的洋芋送给大家吃。

  “俞荷,谢谢你!”张杏提着几斤大洋芋,笑着说:“给你干活,每天还有免费拿的。”

  “张阿奶,你太客气了!”

  俞荷每天看着大人孩子高高兴兴来做工,就觉得她做的事很有意义。

  十天,洋芋收完,家里前院棚子,屋里,中院的所有空房子和二楼都倒满了洋芋。

  实在没地方放,俞荷就放在做米粉的地窖里,院子也盖了新棚子,放了一地洋芋袋,一亩地大概能收两千斤,三十亩地有六万多斤。

  每隔几天,俞老头都要叫人将棚子里的洋芋倒腾一遍,有坏了的,湿的,全部捡出去。

  今年的辣椒酱全部在酱园做,和俞荷收洋芋的轻松比,摘辣椒洗辣椒,晾干水分。

  进了酱园的大门,换上干净的衣服,做辣椒酱的工人全程安安静静,有条不紊。

  通常,只听的菜刀剁辣椒的响声,豆瓣是提前做好的,辣椒切好,放佐料,倒上菜籽油,搅拌均匀,放在院子里晒。

  “喵——喵!”难得的,花猫和小黑白天出来在房檐上晒太阳。

  “今年守库房,多亏了这两只猫。”齐环子小声的和李凤丽说。

  何止是库房,整个酱园都没有几只老鼠,卫生不知道干净了多少。

  “今年的辣椒酱,能有五万斤。”李凤丽笑着说,“咱又能过个好年了。”

  “跟着俞荷,我,过的才算是日子。”挣了钱,婆婆妯娌再不敢给脸色看,孩子想吃什么自己就能花钱买,不用等着婆婆骂骂叨叨给钱。

  “开年村学开学,村里人都有钱送孩子读书,我们村只会越来越好。”

  “对对对,我们家超超和妞妞也要读书识字。”齐环子笑着说。

  希望酱园永远开下去。

  李凤丽和齐环子相视一笑,见花猫翻身起来,喵喵叫着跳下房檐,去外面了。

  “放工了!”俞有才敲了两声铃,大家放下手里的活,安置好,排队换衣裳,走出酱园。

  等俞有才关好酱园的大门,就见俞荷和小谭提着新鲜的小鱼,端着狗盆从大路上来。

  “才叔,我们来喂猫!”

  “今天小花和小黑很乖,一天都在酱园里看守。”俞有才笑着说,“怎么天天都要喂鲜鱼。你不给猫换个顿吗?”

  “才叔,换了,其他的肉,它们都不吃。”俞荷笑着说,“你快回家吃饭,我们喂完也就回去了。”

  “那好。”

  俞有才走几步就到家了。

  等晚上再把四条狗的狗绳脱开,它们也不会去别的地方。

  俞荷把鱼给小谭,自己端着盆给狗倒食,四个大家伙不用守,喂什么都吃。

  “啦啦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俞荷提着狗盆唱着歌,回家。

  小谭伺候猫主子吃了晚饭,里外打扫了猫窝,放好水和小鱼干。

  耐心用尽,天都黑了。

  “顾嬷嬷,我觉得小姐算计我——伺候两个猫,比我出去打架都累。”想起两个难伺候的猫祖宗,小谭拳头都硬了。

  “很明显呀,你才看出来吗?”顾嬷嬷一笑,肯定道,端着盆去院里泡脚。

第144章

  八月初十,洋芋从地里出土一个月了,俞荷请村里婶子帮忙做洋芋淀粉。

  一背篓一背篓的洋芋从家里背到河边,大家一边说话一边拿猪毛刷子洗干净,又捡进背篓背回家。

  等准备的洋芋够多,俞老头拿出自己定做的护手铁擦子,呲呲,擦成洋芋泥。

  搅拌,加水洗粉,捞出杂质,粉水过滤到干净的大缸沉淀一夜。

  第

  二天早上倒净缸里的水,露出雪白的洋芋粉,铲到铺着白布的芦苇席上晒干,再装进干净的大缸密封保存。

  不是俞有花顾大安提着礼来过中秋,马三面俞老头把过节的话都抛之脑后了。

  “阿娘,我听说家里忙着做洋芋粉呢?”俞有花笑着说。

  “是啊,今天她们都在旁边院子里擦洋芋呢。”马三面接住女儿手里的包袱。

  “等会儿,我给俞荷说,放半天假,让大家回家过节去。”

  “是啊,再忙也得过节。”俞有花屋里取来板凳,给顾大安一个,自己坐一个,院里的这两棵木槿长得真好,树上现在还有花呢。

  不会儿俞荷和小谭从地里回来,她在洋芋地里种了荞麦,赶冬月还能收一茬。

  “大姑父,大姑!”俞荷欢喜叫人。

  俞有花听着亲近的声音就高兴,这孩子从小到大讨喜,爱人。

  “俞荷,今天过节,你去说一声让大家带工钱休息半天。”马三面打发孙女先干正事。

  “好的呀,我的奶奶!”

  俞荷小跑着走了。

  马三面宠爱的说:“这孩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怪腔怪调,乐天派,一天到晚都高兴得很,这地有什么好种。

  前儿,还给我和她爷算账,说农民单种地根本富不起来,还得考科举做官。

  又说做官也不自由,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老大和成文不在家,龙龙和老三在县里,将来做了官,一个离的比一个远,什么话都让她说了。”

  俞有花听得高兴,“孩子算是看明白了。我这么多年才发现,大哥考中童生,我们想他考举人,等他考中举人,我们想着当官,这一当官,我们兄妹竟然一年多不见,往后也不知道多少年能见一面。”

  马三面摇摇头,说:“我觉得当官挺好。家里这几个作坊,普通人一辈子也开不起来。我和你爹,跟着老大,算是把福享了。凡事有利有弊,端看个人取舍。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能贪心。”

  俞有花觉得老太太心宽,这话说得好,兄弟虽不见面,但知道大家过得好,也能安心。

  张杏领着大家后院出来,她现在被俞荷委以重任,监督大家干活,领三十文工钱,比其他人多十文,个人很高兴做事认真负责。

  “有花又给你送肉来了!”

  “是啊,大家留下家里吃饭!”马三面客气道。

  “不了不了,家里媳妇子都准备了团圆饭。”几个和马三面同辈的婆婆笑着说。

  马三面起身将人送出大门,俞有花也跟在旁边,和相熟的婶子说话。

  后脚俞有丽一家三口,俞有钱一家四口,唐大丫成武成义都回来了。

  俞有粮买了月饼,果子,特意去叫了看家的连生连鱼明辉四兄弟,赶着饭点到家。

  马三面顾嬷嬷俞荷小谭,俞有花俞有丽赵娟唐大丫做了两桌菜,院子里搭四张桌子,男女分席而坐。

  吃过饭,月亮出来,俞荷点上蚊香,大家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葡萄,一边看月亮聊天。

  “大姑父,洗出来的洋芋渣滓,你每天来拉,可以煮熟了喂猪。”俞荷给明辉两个表哥给了两块月饼,坐在顾大安旁边的椅子上说。

  “好。谢谢俞荷大方。你这洋芋渣多不多,多的话,大姑父我明年多养猪。”顾大安开玩笑说。

  “明年还不知道,今年有几千斤,够你喂猪了。”阿爹要是拿棍回来接她,明年她就去万县。

  也不知道当知县家的小姐有什么意思?她还有个顾虑,不会她种地,旁边都有人围观!有人愿意跟风养鸡养羊肥地吗?

  俞有丽听的心酸,好家伙,几千斤的粮食说送人就送人,怎么不给她家几百斤,她也养猪。

  “喵——喵喵——”花猫和小黑也来过节,屋檐上走的轻巧,有恃无恐。

  “俞荷,你哪来的猫——是不是你师父给的,你师父是权贵吗?”王有才充血的眼睛闪着夺目的光彩。

  是个官迷。

  “小姑父,我师父是周王府的幕僚。这猫是我从达州唐宫附近花重金聘来的。”

  “俞荷,等你的猫下崽了,送我一只。”俞有丽重重的抓在俞荷手腕上说。

  “不送人。家里老鼠多,两只猫哪里够,必须得十几只养着。”

  喵——喵,喵喵……猫祖宗很高兴,喵喵叫着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