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46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想去。等我再玩两年,我现在太小了,去了盛京,我害怕第二天就横着抬出来。”

  想一想,盛京大街上走的左一个魏国公,右一个凉国公,这个侯,那个爷,一众王爷,郡王,公主,郡主,就算是看似平常的一个马夫出来,身份都能压死人。

  小小的她,就先不去凑热闹。

  “听说,旁边象郡,真的有大象群,等我再大点,我带你去骑大象,买一个回来给你当坐骑,怎么样?”

  “好啊,好啊,小姐,你可要记着自己说过的话。”

  俞荷皱眉,她什么时候在小谭面前不讲信用了?想了想,没有。

  大大方方回家。

  这一年,俞有地大力鼓励商户将县里的茶叶鱼米卖到外地,用收来的商税,购买水牛,并且鼓励农户五家一户养牛。

  又组织了春秋两次半工半劳役,对辖区的农田水利进行了休整,鼓励大家沼泽地开荒,免税三年。

  另一方面鼓励生育的同时,增加了教育投入,在十三个乡镇开设了公办学堂,凡是适龄儿童,不论男女都可以免费进学三年。

  教书先生都是村里品德优秀的老者,女童由女先生授课。

  所有学堂先生,每年腊月,都要参加他亲自组织的考试和面试。

  文化不过关,人品不过关的,取消下一年的教授资格,绝不姑息。

  因为施行新政策,俞有地从年初忙到年尾,脚不沾地,俞荷回家了,他都不见人。

  俞荷把藏在地下室的最后五个西瓜搬上来,切成果盘,做了烧仙草的红豆奶茶,凉鱼,冲了红糖坚果藕粉。

  “阿娘,阿姐,顾嬷嬷,出来吃下午茶啦。”俞荷院里桌子上摆好吃食,才叫大家。

  又叫来小张哥给前院阿爹和大哥一人送了一份,回来,李二娘几个都等着她一起吃。

  “阿娘,你们先尝红糖坚果藕粉,这个多吃对女子好,可以美容养颜,排毒瘦身。”

  “谢谢俞荷。”李二娘端起小碗,尝了尝,甜味刚好,藕粉爽滑,坚果香润。

  俞荷笑着问,“是不是很好喝?”

  “顾嬷嬷呢?”

  “好吃。盛京那些贵妇人们都喜欢这玩意儿,不过她们没有小姐心灵手巧,味道做的很一般。”顾嬷嬷笑笑说。

  “以后都这样搭配着卖。”俞荷吃了一口藕粉让给小谭,端起红豆奶茶。

  小谭更喜欢吃鲜红的大西瓜。

  吃过下午茶,李二娘单独叫顾嬷嬷进屋。

  “顾嬷嬷,俞梅许了白水镇赵家的五公子,明后年就要成婚,劳烦你教教她规矩,帮忙看着准备一套嫁妆。”

  “好。不过,夫人也知道,我管着小姐的生意,还要夫人多提点。”顾嬷嬷不便推辞,答应了。

  “有劳您了。我会和俞荷说。”李二娘希望俞梅能风风光光嫁进赵家。

  “大小姐说亲,怎么没听小姐提起。”顾嬷嬷随口问道。

  “俞荷还不知道呢。”李二娘生怕小女儿拿出小时候要养着大女儿一辈子的气势。

  “二月回去,两家长辈碰了头,打了个照面,小辈们也见了一面。两家一个村里,一个镇上,知根知底,俞梅嫁的近些,我们也放心。”

  “赵家,是书香门第,老婆子也略有耳闻,是个良家。”

  顾嬷嬷想了想没想起五公子的长相,心里一笑,她一个老婆子就没注意过这样的年轻人。

  “是啊,我和她阿奶,阿爹也这样想。不瞒你说,俞荷的婚事不用我来操心。俞梅,没有俞荷通透,性子单纯,我们也是想办法给她找个靠得住的人……”

  “是呢。做父母的都希望儿女顺遂,喜乐常伴,得遇良人。”

  顾嬷嬷一个下午都陪着李二娘说话。

  “小姐,大小姐找了白水镇赵家五公子当姑爷,夫人说,过两年就要嫁人!”小谭来店里找俞荷,悄悄的和她说自己不经意听到的秘密。

  “赵家五公子,没印象。”阿娘二月带着阿姐回去,原来是相亲去了呀。

  都是一个镇上的人,想来未来姐夫当有过人之处。

  “阿娘不说,我就当不知道吧。”

  十一月,张豪存带来好消息,陆家把香米卖进了盛京,一斤米卖五两银子。

  俞荷这一百五十亩地收了六万多斤香米,利润三七分,足有九万多两。

  这个钱拿的,俞荷都有点理解陆锡安了——得立刻马上给自己找个坚实的后盾和靠山。

  开春,万县富户,整个永宁府,乃至整个象郡西南地区,都开始整地种香米。

  春末夏初,五湖四海的粮商争先抢后的涌入万县抢购香米,人挤满了酒楼食肆,俞有地后知后觉才发现。

第147章

  “小姐,那些奸商,把藕粉的收购价涨到一斤二百五十文了,本来卖给我们的农户都跑了。”小谭气鼓鼓街上回来。

  “没关系,我们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卖出去几千斤,让他们收。”俞荷笑着抬起头,让小谭看自己写的字。

  “他们香米多少钱一斤收的?”

  “香米十文一斤。他们可真会偷奸耍滑,还联合了二十几个大地主,谁卖都这个价。”

  “正好,去年那九万两银子没动,你把我们香米的收购价挂出去,50文一斤,他们不涨价,今年的香米我们来收。”

  俞荷给陆锡安写信说了粮商压价收香米的事,希望她收的多了能租用陆家的船。

  “这知县二小姐年纪小,很有血性,她居然要花五十文收香米。”

  坐等着香米发财的钱老板,来吃米粉,笑看着门口贴的通知。

  “让她收,我去通知胡地主,让他们把香米都卖给这二小姐!”

  “哈哈,看她吃得吃不下,几十万斤。”

  “对,都卖给俞二小姐!”有人跟着起哄心里想的却是暗地里偷偷收,他们就是来发财的,谁跟钱过不去。

  钱老板想着,这二小姐不懂规矩,就给她点教训。

  张豪存带着陆锡安的信和钱,六月中旬到了临舟码头。

  万县的几个大地主打发人赶着驴车堵了米粉店不说,还在县衙门口天天叫嚣,让俞荷赶紧收香米。

  “阿娘,他们欺人太甚。怎么办?”俞梅出去买菜,看到那些人又来了。

  “听你妹妹的。”李二娘也焦心,俞荷天天去南镇看米粉作坊无忧无虑的总有办法吧。

  “俞知县,贵府二小姐,说香米一斤五十文的收,害的大家都不愿意卖给我们!”

  钱老板带着人堵了俞有地的路,“是否您出面,给我们协商协商!”

  天天拉粮食来的地主也跟着起哄,道:“俞知县,我们地里的香米马上收割,这是一部分早熟的,送过来给二小姐验货。

  今年,风调雨顺,香米比去年亩产多一百斤,能达到五百斤!”

  胡地主底下的人跟着奉承俞有地,道:“我们都知道,俞知县您是个一言九鼎的清官,是真为百姓办事。您开办的官方养牛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大家放心,小女说话算话,你们等她通知。大家让一让,本官还有要务在身耽误不得。”

  俞有地态度谦逊,一群人自然让出道来。

  但这些人就是不走,堵在县衙门口,附近的居民每天看得心惊肉跳。

  这些刁民,背后都有靠山,胡地主,他亲二叔在永宁府做大官,还有那打下手的邱大官人,州里也有人。

  二小姐一个十四岁的姑娘,哪里能和他们抗衡!

  要是地主手里的香米卖不掉,俞知县的乌纱帽

  恐怕难保!

  七月,小商小贩照着俞荷定的五十文一斤收了一小部分香米,走了水路。

  欲购几万斤的大粮商还在等,尤其附近各县香米的售价都涨到了五十文一斤的情况下,他们更不愿意放过俞荷。

  “号外号外,知县家的二小姐开始收香米了,一斤五十文,当场验货,付钱!”

  “大家家里有香米的,快拉到县衙门口排队!”

  一群小孩敲着锣吆喝着,身后跟着两个衙役,大家一看就知道消息属实。

  全城的地主出动了,拉粮食的拉来粮食,看热闹的跟着看热闹,县衙门口热闹的像是菜市场。

  俞有地喝着茶,给朝廷写奏折。

  俞荷带着张豪存领着五条船的船工二百多人来县衙门口收货。

  胡地主见这么多人,脸色立刻变了,正得意忘形的钱老板也变了脸。

  “她,竟然和陆家有关系。”钱老板吓得不轻。陆家做水陆生意,招牌在盛京权贵中都有影响。

  “大家排队,因为考虑到我县香米丰收,凭我一人之力有限。

  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大家联系了大粮商——陆家的船队,大家放心,他们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俞荷一身青色马面裙意气飞扬的说:“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张豪存一众人配合着大小姐行事。

  当天收了五万多斤香米,张豪存将五条船都派了出去。

  “钱老板,陆家的五条船都已经离岸,明天看他们怎么办!”随从小跑着来报信。

  钱老板,胡地主,邱大官人,带着十几个富户粮商,正码头酒楼寻欢作乐。

  “对,看他们怎么办!”

  “惹毛了我们,看他的乌纱帽保的保不住!”邱大官人放起狠话。这事说到底,是俞有地这个知县不听他们的话。

  宿醉的一群人,第二天中午醒来,眼见码头又停靠了十几条大船,顿时傻眼。

  “他奶奶的,这俞二小姐到底什么来头,怎么还有邓家的船!”

  “老子,他妈真长了见识!邓家,怎么会看上万县这三瓜两枣!”太子妃娘家来的邵五揉了揉眼睛,口里骂道。

  “大家排队,今天来的船多,香米有多少收多少,不要抢!”小谭提着锣维持秩序,俞荷跟张豪存指挥着人一袋袋将稻谷倒出来验货。

  顾嬷嬷管着钱,李二娘旁边打下手,四个账房盯着过称,结算。

  整个收粮队有条不紊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