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50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顾嬷嬷,你也早些休息,今天的事多亏有你。”马三面郑重道谢,背着手回去了,顾嬷嬷看她佝偻着身子进了大门,才回来从里拴上门。

  晚上来了一群闹洞房的年轻人,在中院玩了半晚上,唐大丫赵娟身子重,早早地歇了。

  第二天清晨,赵德芸一身大红布裙,给俞重,马三面,唐大丫,俞有粮,俞有钱赵娟长辈敬茶,又给成义俞荷小兰花龙龙送了见面礼。

  “成武,成了亲,就是大人了,好好的和芸芸过日子。”马三面笑着说,给赵德芸一对银镯子。

  唐大丫俞有粮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也给了新人一对镯子。

  赵娟给他们一匹新的料子。

  赵德芸改口叫爷奶,公婆,叔叔婶婶,弟弟妹妹,给成义俞荷几个一人一只绣花荷包。

  又特意和俞荷说:“昨天听你二哥说,厨房都是二妹看着,多谢你。”

  “二嫂客气。都是一家人,这些是我应该做的。”俞荷看着笑容腼腆的赵德芸,笑着说。

  马三面点点头,孩子大大方方,懂眼色,会说话,心里对这个孙媳妇很满意。

  吃过早饭,马三面看着将剩下的猪腿,猪肉,羊肉等该切的切了做臊子。

  成武成义龙龙三个背着馒头烟酒去答谢三官帮忙的人和总管族长。

  连着收拾了两天,屋里才打扫干净。

  唐大丫赵娟身子重,赵德芸勤快的揽了做饭的活,马三面顾嬷嬷小谭跟着帮忙。

  俞荷看见厨房就害怕,这半个月她都不想再进厨房一步。

  下了一场大雨,下着下着又成了雪。

  下了雪,日子消闲,进门就紧绷着的赵德芸也有了放松的机会。

  马三面唐大丫赵娟带着赵德芸,都来俞荷这院子暖炕,缝衣裳。

  “阿奶,你现在是老太君,可以穿绸缎,连带着我二叔三叔也能穿。改天采买点好颜色的布料做衣裳,开春了穿。”

  俞荷提醒做棉袄的阿奶,在她铺开的棉胎上滚了一圈。

  “快让来!”马三面给她背上一巴掌,笑道:“才觉着你稳重呢,怎么又像个孩子。”

  “阿奶!”俞荷挽着马三面的胳膊,不让她铺棉花。

  “说吧,你想干什么?”

  “你开春跟我去万县。”

  “不去。我哪里也不去。”马三面一把拨开她,严词拒绝道,“我这一把老骨头,哪里都不去。”

  正说话,俞有粮来说永明府来人了。

  马三面见他欲言又止,跟着回来,就见一胖一瘦两个老头带着两个孙子笑看着她。

  “你们是?”

  “三妹,我是大哥!”胖老头笑着说。

  “三面。我是二哥。”瘦子拉着一个脸,像是生气了。

  “哦,原来是马大旺,马二壮。你我兄妹几十年不来往,两位,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马三面,你是什么态度,我们可是你的血亲。”马大旺严肃喊道。

  “几十年都断亲了,以后也没必要来往。老二,老三,这四个人我不认识,要是上门要饭的给拿几个干净的馒头,要不是马上送客。”

  “马三面——”

  见阿娘态度决绝,俞有粮俞有钱给四个人给了点盘缠,叫了孙富贵的车将人送去白水县。

  大家以为马三面会难过,结果老太太乐呵呵笑了一下午,口里念叨着,骂道:“我儿出息,你们又想和我认亲,门儿都没有!”

  老太太的高兴,俞有钱感同身受,那年大哥去达州参加乡试回来经过永明府,他拿了礼去舅舅家,连口水都没混上,他们今天又能百里迢迢来走亲戚。

第150章

  冬月初一,赵家老太爷赵慎亲自上门说开春二月二接俞梅过门的事。

  “老哥哥,怎么这么急?”俞老头笑问道。

  “老大在灵丘某了个主簿的差事,想带他家老二明镜一起去历练历练。”

  “这么说,俞梅成了亲就要和公婆一起去灵丘了?我还想留着孩子在身边呢。灵丘县在哪里?”马三面非常意外,这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灵丘县在并州,距离幽州四百多里,是北方重镇。虽然眼下看着远,但将来……”有些话也不好说,只能点到为止。

  “老爷子,我们敬重您一辈子教书育人,人品贵重,只是这消息突然,我得和老大写信商量一下。”马三面没有马上表态,推说要和俞有地商量。

  “妹子,我理解你们的心情。那我回去等消息。”赵慎客气道。

  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将三人送出门,看着他们上了车。

  “老二,赶紧给俞有地写信,明天就寄过去。”俞梅今年十八岁,要是十三四,她立刻做主退了这门亲。

  都是老大两口子爱惯娃,这不,一下子就卡在这里了。

  赵伯安的妻子文娟听了公公的话,不以为然,女子成亲,就由不得她,哪一个女子不是相公在哪里,跟到哪里!

  她家老二一表人才,还怕说不上好人家,要和俞家攀亲戚,赵季安也有儿子呢!

  很快,李二娘带着俞梅俞成城先坐船到临江县,再从陆路坐马车回来了。

  俞荷东林山脚下桃园里堆肥,听到消息飞快的骑马回来。

  “小谭,你说,阿娘回来,不会是我姐要成亲了吧。”

  “肯定啊。赵家老太爷不是说了,那赵明镜要去灵丘县给他爹打下手。”是读书上没有什么天赋,所以认命了吧。

  大小姐就非此人不嫁吗?小姐也真沉得住气,不闻不问。

  这弯弯绕绕的她也看不懂,看不懂,那她就不看了。

  李二娘带着俞有地的信回来,本来两家已经定亲,三书六礼走了大半,俞梅又愿意嫁,男方也没有问题。

  “爹娘,孩子她爹说,男儿志在四方,二月初一我们家办出阁宴,让赵家准备接亲。”李二娘说着拿出俞有地的亲笔信。

  马三面看了眼俞梅,大孙女羞答答的一副准备嫁人的样子。

  “好。我和他们商量,正月初二来下聘,到时候有地和成文能回来吗?”

  “阿奶,我去万县,让我爹回来主持我姐的婚事,双方家长好好的见个面,唠一唠,事关我姐终身幸福大哥肯定也要回来。”俞荷门里进来,笑着说。

  二叔二婶三婶回避又好奇,俞荷也叫他们都进来坐下说话。

  赵娟就喜欢俞荷这霸道性子,小兰花这半年在村里读书反而开朗了很多,一双小腿晚上踢人有力的很。

  “你的桃园和米粉作坊呢?”马三面不愿意再操心,忙不过来。

  “桃园有大汉叔和婶子看着,米粉作坊要是三叔愿意接手,他去开,要是不愿意就给族里。我明天就和族长也说一声,谁会做洋芋粉和米粉,都可以自己开作坊。”这是俞荷早就想好的,以后只能薄利多销,还不如有钱大家先赚一波。

  “俞荷,你不要意气用事!”赵娟紧张的心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米粉很向卖,一年零零碎碎赚几百两没问题。这钱,她要挣了。

  “三婶,等三叔回来,你们商量。”俞荷看着赵娟的大肚子连忙安抚。

  俞成武和赵德芸也从小吃店回来了,听着说米粉作坊,夫妻俩坐下静悄悄的听。

  家里人商量,俞荷第二天就找张杏和族长说了让大家开米粉作坊和洋芋粉作坊的事。

  “俞荷,你不怕大家抢你了的买卖。”张杏想

  不通,抓着俞荷的手追问。

  “抢不了。我去万县种香米。那边二茬稻谷便宜,做米粉更劲道。”

  “那就好,那就好。”

  族长也跟着放心了。不过,现在说已经迟了,要做洋芋粉得等明年冬天。

  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俞荷看姐姐见了赵明镜回来,每天高高兴兴绣嫁妆,开始准备去万县的行礼。

  俞梅都想留俞荷在家过年,她一个女娃,去万县能起什么作用?一天把自己弄的紧张兮兮,多重要一样。

  俞梅再说话言语里就带了出来。

  “妹儿,你今年十四岁了,要为自己的名声负责任,别一天去和他们男人较劲。”

  小谭在旁边听得都想打人,俞荷看着志得意满的姐姐,没说话。

  说不了一句话了,她们已经,不过也无妨。

  “俞荷,这么些年,你东奔西跑,拜师学艺,挣那么多钱,干什么。”俞梅见俞荷在笑,以为她自己说的对。

  俞荷但笑不语,心里默默的收回一间准备送她的铺面和面值几百两的银票。

  “阿姐,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的钱怎么花,你等着看就知道了。我拜师学艺又为了什么等我成亲,你也就能体会了。不着急的,你好好准备嫁妆。”

  俞荷笑着说,“小谭,我们赶紧去准备行礼,明天去万县。”

  家里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俞荷留了一匹马在家,赶着两架马车,跑着两匹马,带着小谭和顾嬷嬷小旋风,第二天天没亮就走了。

  马车上除了行礼,还有李二娘马三面唐大丫赵娟赵德芸连夜做的干粮和鱼丸卤肉肥肠。

  “小姐,也不要生气。那赵明镜长得体面,因为是他家里的老二,嘴巴甜……”顾嬷嬷欲言又止,老爷夫人想着嫁的近好照应一二,没想到比达州都远,大小姐以后自求多福!

  俞荷一路没说话,小谭赶车日行百里,到万县也是腊月初八了。

  “二小姐回来了!”

  “二小姐,今年南镇有花灯,你要不要报个名,顶个诸葛先生的大头娃娃。”

  街上的人看到俞荷,都上来搭话,南镇的大嘴巴村民毛永利笑着和她建议。

  “二小姐,我们南镇的花灯很好玩的,你不愿意,还可以参加花棍队,花棍队画女装,女娃一个赛一个的漂亮。”

  小谭一把掀开毛永利靠过来的大脑袋。

  “行。就大头娃娃,你给我和小谭一人留一个名额。”俞荷拉住小谭的手,笑着说。

  “啊呀,太好了!二小姐,我回去就和我们村长说——说你要捐做大头娃娃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