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62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小谭,对陆家主以后要客气点,他可是我们长久的合作伙伴。”

  小谭立刻收了笑,“是,小姐。”

  俞荷想着明年开春去幽州一趟,给大哥小哥在当地买个房,迁都以后他们也有地方住。

  连生连鱼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开始劁猪,小谭跟着捉猪,俞荷要去帮忙被赶回来的顾嬷嬷劝回来了。

  “顾嬷嬷,怎么男子就可以看,我就不行。”

  “我去瞅一眼,马上回来。”

  顾嬷嬷拽着俞荷的胳膊死不松手,将她从山脚下拽回庄里来。

  “顾嬷嬷,我连杀猪都会。我跟我大姑父早先学过的,也跟我师父看过杀羊。”

  “那也不行。”顾嬷嬷不让步,拿出十月十一月两个月的账让俞荷合算。

  “城外五十里那二百亩地种什么?现在需不需要整地,粪从哪里来。本来方圆就我们一家,现在周围的地都卖出去了,人多眼杂,得买几个人去地里看着。”

  “好。我看看。”俞荷安静下来,拿出地图,现在象郡人口激增,周边的荒地都卖出去了。

  生怕她偷跑,顾嬷嬷一直守在俞荷身边看着。

  “顾嬷嬷,二百亩地明年种水稻,不能种水稻的种洋芋。家里留了一万多斤洋芋,小王爷种过,我们也跟着种一些。”

  “好。”

  俞荷放下地图,认真算账,除去人工等损耗,米粉一碗的盈利有2文,两个月挣了一千五百两,粮食第一个月有一千两,这个月下降到三百两,永平府的四家店两月能收六七百两。

  要是有船,就可以做全国生意。

  俞荷计划造船,随手

  将航线画下来。

  造船只要有钱就行,但熟悉水域有丰富行船经验的船把头和水手,可遇不可求。

  算了,她还是继续走马帮。

  “顾嬷嬷,后天我们回万县,预收明年的春茶和藕粉。明年租船运到达州,再由张全知卖到北方。”

  “好。”顾嬷嬷看看沙漏,去准备午饭。

  俞荷偷偷摸摸去后山脚下看劁猪,老远就听得猪仔扯着嗓子叫。

  走近了,只见小谭穿着牛皮罩衣两只手按猪四条腿,连生有条不紊割,连鱼帮忙止血包扎。

  “小谭,弄好几只了?”

  “八只。”

  看两个表哥头上冒汗,俞荷连忙说:“连生表哥,不着急,这只弄好就休息,下午再干。”

  “好。小谭力气大,帮了大忙。刀子下得快,小猪容易活。”连生直起腰擦汗,笑着说。

  “不着急。现在天气冷,小猪伤口愈合的快。表哥给个建议,我再买几十头小猪一起养着吗?”

  “不用。留三头母猪,一头公猪,一年母猪下两次小猪,明年猪仔就够养了。”

  等着这头小猪不流血了,俞荷带着连生连鱼小谭回来洗漱休息。

  庄里的房子建了两排低矮的石头院,前院后院一共十四间房,坐落在出城的路边,除了看门的胡老头祖孙两个,就住了他们七个,喂猪的王大花和李桂香是附近的村民。

  “二妹,我和连鱼想留下帮忙养猪。”到了吃饭的时候,连生突然说。

  “好啊。我给大姑父写信,你们愿意留下帮忙,我求之不得。等以后猪养成,我准备城里开店自己卖,你们一年四季都有的忙。”俞荷笑着说,要是表哥们在这边找了媳妇,大姑父和姑姑会怪她的。

  连生连鱼很高兴,白水镇有阿爹和明辉,就那么点人,这边一州的人吃猪肉,他们更有用武之地。

  “两位表哥,有没有兴趣在我们五十里外的二百亩地边建两个养猪场,我们三家一起发财。建猪圈的材料我们一人一半,猪养好我负责回收。猪粪给我就行。”

  “我们要写信回去问问爹娘的意思。”连生没有立刻答应,考虑一下,郑重的说。

  “好。那你们尽快,信件走官驿,半个月就能到。”

  “好。”

  吃过饭两个人借了纸笔回去写信,俞荷去村里找人,现在村里都是老幼,年轻的男子和妇女都去象郡做工了。

  找到四个姓张的老汉晚上守猪圈,连生连鱼不放心也跟着一起守着。

  五天后,除一头小猪死了,其余三十四头都开始吃食,算度过了危险期。

  俞荷去城里拉了两车陈米和谷糠,买了一个石碾安装在猪圈草房里,和小谭磨米伴着猪草喂猪。

  精细喂养了半个月,小谭去村里收猪草,连生和连鱼带着六个人喂猪。

  俞荷带着顾嬷嬷小谭回到万县,已经是腊月初五,马上过年。

  晚上一家人坐下吃饭,俞荷还没见成城,问道。

  “阿娘,我哥呢?”

  “回白水镇了,说要去北地游学,走了有十天了。”

  “他今年要在老家过年吗?”

  “你阿爹的意思也是,让他在家过年,多陪陪你爷奶。”

  李二娘给俞荷夹菜,看一眼默不作声的丈夫。

  “哦!”啥情况,要去北方游学,怎么不去象州找她。

  ——

  冬月二十五,成城带着年礼从万县出发,在家休息了一天,坐船到达州,将给邓郎中的年礼带给张全知。

  牙行买了两个厉害的婆子,租了一个马车,一路向北,经过灵丘县,径直找到赵明镜家。

  文娟知道俞荷议亲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告诉了已经怀孕的俞梅,暴露了脾气,得意洋洋的嘲笑俞梅不如妹妹。

  现在俞梅怀孕快八个月,挺着个大肚子还要做一日三餐伺候公婆丈夫,一刻不得闲。

  冬月初,实在没办法,她偷偷写信给阿爹,希望家里能接她回白水镇生活。

  “看你这圆桶肚子,就知道你怀的女孩,我们家十几个女孩,不稀罕。”文娟送走丈夫和儿子,立刻换了脸,来了俞梅的房间嘲讽。

  “你不稀罕,我喜欢。我自己的孩子我自己养。”俞梅这几个月总算见识了什么叫人心险恶,什么叫面善心奸,她这婆婆比戏子都厉害,公公儿子面前愿意给她端尿盆,转过头能将屎尿泼到她身上来。

  “你养,你什么能耐,你养!”

  “我有钱。有嫁妆。”陪嫁的一百两给丈夫买了一个小吏的官,她还有私房。

  “我爹,我哥,我妹妹也不会坐视不理。”俞梅笑着说,“你哄我,让我和我妹妹生分,也断不了我们之间的血脉联系。”

  “想得倒美,一口吐沫一口钉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磨灭不了,这么长时间谁管你了!”文娟突然将尿盆倒在俞梅头上,疯了一样哈哈大笑。

  俞梅头发湿透,心里恨死了这个老虔婆,腰背挺直,挖苦道:“下午你还不是要帮我洗干净!现在有又什么好得意?”

  成城站在茅草土胚院子外面听了半天,让马车师傅多叫些人来。

  带着两个婆子一脚踢开大门,吓得文娟连忙出来看。城里花销大,老爷让在城郊租的房,中午一般不回来,也没有邻居上门。

  “成城,救我!”俞梅挺着肚子出来,看到成城,哭道。

  拿了钱的几个村民本来是看热闹的,闻到俞梅身上的味道,义愤填膺,对着文娟一阵指指点点。

  “天哪,这婆娘每天吹嘘她对高嫁的儿媳妇多好多好,就是这样好的吗?”

  “人家娘家来人,怎么还把屎尿往儿媳妇头上倒呢!”

  “平日里她可能就是这么坏的。”

  成城拿了一两银子叫人将赵家父子从城里叫回来,两个婆子要帮忙给俞梅洗澡,让成城给拦住了。

  “小弟,我想带明镜回白水镇生活。”俞梅老远站着,看着一脸冷意的成城说。

  “我知道了。”

  赵伯安和赵明镜接到消息,很快回来,赵明镜跟着衙役前段时间收税,接着又天天去村里看百姓服劳役,当监工,晒黑了,也憔悴了,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赵伯安一身绸缎眼睛里透着精明,当他闻到味道,冲上去对着文娟就是一脚,踢得她半天没从地上爬起来。

  儿媳妇一百两的嫁妆,他在城里买了两间房,要是让人知道,他的老脸也丢尽了。

  “我天天说,天天劝,你怎么就改不了脾气呢,儿媳妇离家几百里和我们来灵丘,又怀了身孕,这就是你答应我每天都好好照顾她的!”

  赵明镜看到成城黑脸,急忙上来看俞梅,闻到味道,忙拿了手绢给她擦脸,哭腔道:“媳妇,是我的不是,都是我不好。我不知道,阿娘怎么这么狠心对你。”

  “明镜,我没事。你不知道,不怪你。”俞梅笑着说,才跟着婆子去洗漱。

  “他小舅,都是我们不好。你看这——”赵伯安看看围观的百姓,这里是不能再住了。

  “要么,你休妻,要么,我带我姐和我姐夫回白水镇。”

  成城冷笑着看了眼地上的文娟,道:“以后你们赵家大房,有我姐,没有这个人!”

  “赵伯安,你不是喜欢在灵丘当官吗?那以后就别回白水镇了,我们家花钱,让你一辈子好好的把这个官做到死。”

  屋里,俞梅抱着赵明镜一阵哭诉,把这段时间受的委屈都哭出来。

  赵明镜心疼的抱着她,跟着一起哭,他哭自己太天真,早知道出来日子这么难过,还不如在家跟着爷爷管私塾的舍间,虽然每月只有三百文钱,也不用这样风吹日晒的辛苦。

  夫妻俩越哭越伤心。

  附近的邻居跟着同情心起,不知道这家小媳妇看了多少脸色,受了多少委屈,跟着恨上了文娟和装聋作哑的赵伯安。

  成城打发李婆子去买饭,回来看着俞梅和赵明镜狼吞虎咽,笑着说:“大姐,现在还觉着俞荷挣钱没有用吗?”

  “你当初,借着血亲的名义跟着个外人伤害自己的亲姐妹,可有后悔?我今天能来,也是借了俞荷的势。”

  俞梅一愣,默默地掉起了眼泪。

  赵明镜眼珠子开始乱转。

  “大姐,是他给你的自信吗?”俞梅跟着成城,视线落在赵明镜身上,看得赵明镜更慌张。

  “姐夫,我姐这几个月都经历了什么,你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吗?”

  “姐这么大的肚子,坐都没法坐,你不知道,扶一扶!”

  李婆子赶紧上前扶着俞梅。

  ——

  “俞荷,俞梅是不是给你写信,说你克她,不让你参加他们的成亲宴。”俞有地把俞荷单独叫进书房。

  俞荷还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