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168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小东家,我们家里都有呢!”

  “要不要我们帮忙?”

  “不用。我们也是挖了自己吃的。”俞荷笑着说。

  两个人半天挖了一百多斤,傍晚坐村里的船,运回县里。

  “俞荷回来了,这——你们挖藕去了?”马三面闻到俞荷身上淤泥的味道,连忙烧了艾水,让两个人洗澡,洗脚。

  “阿奶,明天做肉丸子和藕夹,我想你的手艺了。”俞荷生怕阿奶碎碎念,笑着说。

  “好。和小王爷相处的怎么样?”马三面看不出来俞荷脸上半分留恋。还想着这家伙只怕在象郡要过年了。

  “很好。”

  难哄的很,她使出浑身解数,才让他破例,想到此,俞荷觉得左心口又隐隐发痛,第一次开始想他。

  赵槿用五千斤茶叶换了三万多斤粮食,又将这些粮食发给村民,准备明年做种。

  俞荷回信,只要了两百斤红薯。

  “小姐,真大方。”看到信,常瑞惊讶道,十万斤茶叶说送就送。

  赵槿笑着收起俞荷的信,淡淡道:“交代下去,剩下的茶叶好好保存,明年的饵,有了。”

  “是。属下这就去办。”

  “等等。”

  “主子?”

  “将小姐还回来的船卖给陆家。让船上的人都回来待命。”

  往北地的生意不做

  了吗?

  为什么?

第165章

  正月初八,赵槿收到皇帝的信和御笔手书的府名,进香供奉三日后立刻让人着手雕刻好悬挂于郡王府大门正中。

  这标志着平南郡王府彻底完工,可以入住。

  从字里行间感知到皇爷爷让他尽快成亲的想法,赵槿随即给延州写信,请母亲来参加自己和俞荷的定亲礼。

  同时请了永平府知府李岩周的母亲朝廷三品诰命夫人周蕊周老夫人到万县俞荷家里问名。

  一行人正月十二从象郡出发,正月十九到万县住下,第二天一早去俞荷家。

  这时候,俞重马三面俞有钱龙龙赵娟俞有花顾大安都在,亲戚们欢聚一堂,大家高兴的陪着周老夫人一行说话。

  “你们俞荷是个好姑娘,我们郡王巴不得马上将人娶进门。只是水路不方便,黄姐姐随后和王妃娘娘一起来纳吉。今儿,我托个大……”

  “周老夫人客气,承蒙王爷王妃抬爱……儿孙自有儿孙福,俞荷也到了成婚的年纪……”说完场面话,马三面笑着将写着俞荷生辰八字的庚帖交给她。

  周老夫人也把写了赵槿的庚帖递给马三面,惊得马三面看着长子。

  一般男方要女方的庚帖去合,若为吉,男方正式向女方求婚,并送上聘书是为纳吉,没听过女方也要男方的庚帖合婚!

  “老夫人,郡王爷的聘书,黄姐姐上门时已下。”

  现在只是走个过程,其实平南郡王成婚,举国关注,这么大的事,周王府和皇宫的内务府,肯定已经为男女方占卜过了。

  “好。”马三面虔诚的收下庚帖。

  俞有地请大家去鸿运楼坐席,回来商量聘礼和成婚定期的事。

  俞荷一个人在县衙后宅蹦蹦跳跳,锻炼身体。

  二月初一,邓王妃和黄聚英坐船到了万县,和等在万县的赵槿周老夫人汇合,正式上门给俞荷送礼书下聘,详细的列出聘礼的物品和数量。

  双份的酒糖茶点心礼品,长辈及兄妹每人八套的四季衣服,三套光彩夺目的黄金冠,六套黄金项圈,二十对黄金手镯,一对黄金戒指,整箱的聘银,一共三万两,以及达州、并州、两京共四处铺面房产等。

  马三面笑盈盈看着满屋金光,笑得合不拢嘴,一直和邓王妃黄聚英笑着说我俞荷好福气。

  “老夫人,你们把俞荷养得真好。我第一次见这孩子就喜欢。”邓王妃娘娘耐心的陪着老人家说话。

  黄聚英周老夫人簇拥着马三面笑夸着俞荷,俞有花赵娟陪着李二娘坐。

  回来的成城,看着冷肃的赵槿,亲和的王妃,高兴的阿爹,看得出来俞荷很得男方看重,也替俞荷高兴。

  黄聚英得了邓王妃暗示,开始和马三面商议婚礼的吉日。

  晚上大家在一起数完聘礼,给俞有丽元娘俞梅等人的衣服等单放,才发现礼单上还有分布在各地价值连城的二十四艘商船。

  “俞荷,这聘礼也太重了。”马三面拿着礼单和俞荷来商量。

  他们家准备陪嫁六十八抬嫁妆,包括家具粮食布匹及俞荷先前给的一万两银子再添一千二百两银子。

  现在郡王府这样重的礼,他们家那点简直不够看。

  “阿奶,寻一百零八抬嫁妆凑数,陪嫁的土地铺面和房产,我自己都买了,不用家里操心。”

  “那怎么成呢!”马三面听不得凑数两个字,虽然她心里也打算准备一百零八抬嫁妆,并且将郡王府送来的聘礼尽数陪嫁,可传出去,人家怎么看他们家。

  “阿奶,能成的。我们把这份聘礼单子抄一份回去给亲戚们看看。”

  马三面觉得好,都让大家伙看看,郡王府这么看重俞荷。

  成城帮忙用红纸抄写了两份礼单,一份给阿爹,一份给阿奶,真正的礼单和聘礼放进县衙的府库,请专人看守。

  夜里俞有地找赵槿商量,请他将贵重的金银都带回象郡,直接把地契和房契交由俞荷自己保管。

  “你对俞荷的情谊,我和俞荷娘都看在眼里,希望你们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俞有地拍拍小女婿的肩膀,笑着说。

  “小婿谨记岳父大人教诲。”赵槿恭敬行礼。

  “去休息吧!”

  俞有地回来一晚上没睡,想起俞荷执着养鸡的事好像还是昨天。

  “阿爹,我要种冬麦,给大家吃白面——”光阴似箭,转瞬即逝,弹指十三年已过……

  三月三,上巳节,皇帝为平南郡王赵槿和俞荷赐婚。

  接旨后赵槿和俞荷带着一船礼,跟着爷奶阿娘成城大姑父姑姑动身回俞家村认亲戚。

  俞家村。

  “俞荷的婚事定了,我这悬着的心也放下,到底是天潢贵胄,我生怕出点岔子。”张杏和吴桂花一起闲话家常。

  “是啊,是啊。我也担心的睡不着觉。”这三年,吴桂花睡梦中有时候惊醒,说平南郡王另有心仪的女子,不愿意娶俞荷。

  “这个婚事,我们真正高攀了。”张杏贴着吴桂花的耳朵,满眼的高兴。

  “谁说不是呢。那可是真正的龙子皇孙。”吴桂花跟着笑道。

  “听说单聘金就有三万两,加上成套的金首饰,算下来十几万两。”

  “对啊对啊,真好。谁家要养这样一个能干的女儿,还要男娃做什么!”

  “阿奶,快回去,俞荷姐姐带着王爷姐夫回村了,说明天要走亲戚。”

  俞耿赶着马车带着超超来桃园,喊挖野菜的张杏赶快回家。

  “啊!真的吗?那可太好了。”张杏一下站起来,笑着说。

  “超超,不许说谎骗阿奶。”

  “是真的。”俞耿在凉亭外停好牛车,走过来笑着说,“快回家去,他婶子,你们也准备准备。”

  “好的。有劳族长提醒。”

  吴桂花请俞耿喝茶,张杏说现在哪里顾得上喝茶,他们要赶紧回去了。

  目送他们离开,吴桂花连忙跑回位于桃园深处的自家,新伟成亲回吴家湾住,他们老两口就搬到桃园来守着了。

  二十几家都去码头帮忙搬东西了,现在都兴奋的等着看热闹。

  ——

  赵德海得了信,找赵芳元喝茶,商量,他们是不是也要有所表示。

  “看样子,俞荷要从村里出嫁,真是个好孩子,要嫁人也不忘抬举娘家。”赵芳元笑着说,他可是看着俞荷长大的,这个孩子的聪慧,全国也就这么一个,邓王妃真是好眼光。

  俞家因为俞荷彻底改换了门庭,孩子心善也带着整个村的人过上了富裕日子。

  东林寺山脚的桃花更吸引了全县,乃至永明府的人来进香看花 ,跟着将村里的粉条和米粉的名声打出去,乡邻都得了实惠,说一句造福乡里也不为过。

  “是啊,是啊。”真让人羡慕,赵德海跟着说:“俞家这造化,看得人眼热。”

  “这种大造化,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倒是把我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赵芳元笑着说。

  “是啊,当初,就是大伯看中俞荷爹,举荐他来我们村教书,后面又跟着去送考,这两年眼见着他家起来,大伯又尊贵的只是旁观,这心胸气度,小侄这辈子是赶不上了。”

  “哪里,我这是有自知之明。等我龙龙将来考中,你看我怎么得意!”遗憾的是李老先生已经仙逝,要不然见此盛景,也不知道作何感想。

  他那夺人子嗣损阴德的招数,终究坏了李家后代的气运命数。

  “俞荷的外家,真是不争气。”赵德海叹口气说。

  此刻的白水县的张氏,正在数落皮包骨的李老太,嫌弃她无福消受。

  “阿娘,俞荷成了平南郡王妃,一品郡王妃的诰命在身,你说说你,怎么就瘫了。”

  李老太嘴唇蠕动,张氏听她又要骂人,连忙用布巾塞住她的嘴。

  “老太太,你还是积点口德吧。李三娘在白家的日子现在可不好过,你还想让她更惨吗?”

  “你若不相信,我等会带你去白家看。白永兴不是个东西,竟将她当狗一样关在祠堂。又害怕她跑出来胡说一天到晚派人守着。也不让两个孩子再见她,孩子小的时候就被张小翠哄了去,现在只怕也不愿意见她。”

  怎一个惨字了得。

  张氏絮絮叨叨,直到看着李老太彻底躺平不挣扎了,才起身去做中午饭。

  “元娘,你明天好好的打扮打扮,俞荷要带着王爷上我们家认亲。”俞有丽背着背篓回来,看女儿在自己的屋里安静的绣花,笑着说:“到时候让俞荷给你介绍个好人家。”

  “是,阿娘。”

  “好孩子。你出来动一动,眼睛都要看花了,阿娘这就给你做饭。炒肉做米饭吗?”

  “好。”元娘跟着俞有丽出来,自从阿奶过世,阿娘像是换了一个人,也不逼她招赘,也不管阿爹出去喝酒,只一心种地,每天回家都开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