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72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俞有地拿出要抄的书,俞梅带着俞荷开始做丝线绒花。

  害怕吵着阿爹看书,姐妹俩去快餐店,先讨论做什么花配什么色,再一样样找对应颜色的丝线,排整齐,用铜丝两面夹住,按花的长度比例剪成一小段一小段。

  剪好,俞梅飞快的拧铜丝,两端对齐,熨平,修边,总算是有点花瓣的样子。

  “姐,你手真巧!”

  “配色也好看。”

  “是荷花呀?”

  俞有钱听着俞荷一声声惊叹,趁空看了一眼,没想到俞梅做的绒花像模像样,看着就和真的荷花一样。

  “俞梅,你好好做,拇指大的荷花,一对叔能给你卖18文。你这手艺都快赶上老匠人呢!”

  俞梅没说话正认真的一枚枚烫花瓣。

  俞荷走过来,小声问道:“三叔,有卖的那种简单的铁卡子吗?我们可以把绒花绑在现成的卡子或者簪子上,就是木头簪子也能好看。”

  “买什么,木簪子我会做,回头我给你做十几个不一样的,直的,弯的,拐的,都有。用竹枝烧软你要什么样给你弯成什么样。”

  “卡子也要,可以直接别在头上。”俞荷坚持,金属的显得上档次,能卖贵。

  “尽给我出难题。下次我去县里进货给你留意一下,你们多做点绒花,等二月我去乡里收猪,帮你们代卖。”

  俞有钱深怕俞荷给他分成,大方道:“我,分文不取,纯属帮忙。”

  “谢谢三叔!”俞荷高兴道谢,这样她们负责做,不用操心怎么卖出去了。

  “姐,听见了吧,有三叔给我们卖,不用担心销路,我们尽管多做点。”俞荷跑回来给俞梅说。

  做绒花要比绣花好一点,更有成就感,一朵花复杂四五天也能做成,每天看着鲜亮的颜色,阿姐心情也好呀,她真是个天才。

  俞荷深藏功与名,悄悄的去杂货铺练字。

  俞有地火盆边看书,见俞荷回来,抬头看了一眼,笑了一下,视线又落在书里。

  中午时分,快餐店来了一拨人,扰了俞梅的清净,俞荷小跑着来帮忙,接着两姐妹一起帮忙收拾碗筷,跟着人来人往忙起来。

  俞有地也来帮忙,等送走最后一拨客人,李二娘给每人一碗盖浇饭。

  成武的热米皮早就卖完,吃过饭,把火子和火盆都放到杂货店,他们先回家。

  俞有地带着俞梅俞荷看杂货店,三个人看书的看书,做绒花的做绒花,理货的理货。

  下午没人,俞荷迫不及待关门回家。

  才刚一进大门,俞荷就喊马三面,她听见阿奶的声音了。

  “什么事?”马三面厨房里出来,她蒸馒头呢。

  “阿奶,我今年要种一亩地的棉花。听我爹说你会染布,阿娘纺的线你能不能帮我染成大红色?”俞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这时候俞有地和俞梅才进大门。

  马三面看见俞有地,冷笑一声,道:“我只会染靛蓝色,颜色太深,也不好看。”

  “不怕,你怎么也会染一种颜色,我一种也不会。”俞荷看懂了阿奶的意思,笑着说。

  这是缠上她了。马三面回道:“只要你不怕糟践东西,我帮你染红色。”

  “行的。等我准备好染料。棉线没有丝线的金丝光泽,可能大红染出来,也没有丝线的颜色鲜艳。”

  “那我可没本事把棉线变成丝线,不是说赵村要种桑树养蚕吗?到时候,你舍得出钱还怕买不到丝线。”

  马三面说着转身进了厨房。

  “这是个办法。”

  晚上,不仅李二娘在纺线,俞有钱也在院子里生火,打磨下午砍回来的竹条。

  马三面不用想就知道是俞荷的主意。

  “三儿,做簪子呢?”

  “阿娘,你见俞梅做的梅花簪了。红红的绒花绑在簪子上真好看。

  我多做几个竹簪子,都做成绒花簪,卖给村里的婆子媳妇们。

  孩子的绒花算什么,哪有当家的婆婆媳妇口袋里钱多。“俞有钱一边选料,一边小声说。

  “我们家这一天就要发展两种手艺——一个染布开染坊,一个做绒花贩绒花簪。

  一天天的尽搞些歪门邪道,谁让我知道影响了我孙子读书,我可饶不了你!”

  马三面强硬的说,扭头进屋了。

第82章

  俞有钱继续做竹簪,做好十来个自己觉着造型好看的,拿进正屋让俞荷和俞梅挑选。

  “阿姐,你明天准备做什么花?我觉得梅花你做的好看,一个开了的梅花,一个半开,一个花骨朵,不仅寓意好,戴上也好看。”

  俞梅也觉得自己做的红色梅花绒花要比粉色的荷花好看。

  “刚好,这十二根竹簪够做十二支梅花簪,就算都是梅花,也可以做成不一样的。”

  俞有钱拿着样品梅花来回看,建议竹簪外面缠上银丝线。

  “还不如刷一层漆,黑乎乎的簪子就是树枝,更衬红梅花。”俞老头笑道:“漆有光泽,比木竹子好看。”

  “木头更好上漆。打孔也方便,可以直接穿丝固定。”

  俞有钱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又想起俞荷要的卡子心里重视起来。

  俞荷让大家帮忙想样式,计划每种花先做十二支。

  “俞荷,你可以做十二花仙,做一整套!”成文听爷爷开口,也来看热闹。

  马三面惊讶的看着孙子,越说越离谱了,本来一个小本买卖,谁有钱一口气买十二支。

  “大哥好主意。梅花有了,现在其他十一花仙又是什么样,大家给个建议。”

  俞荷觉得可行,成套十二花仙,选上等材料,只做几套,物以稀为贵。

  “我不,我要从最简单的花开始做。等我都做会,学好了,再做成套。”俞梅抗议道,丝线贵,能省则省。

  “好好好,都听俞梅的。”马三面笑着说。

  俞荷想挣这一整套的钱,央求赵娟唐大丫李二娘三个把自己认为的十二花仙图样画下来。

  “俞梅都不做。给你画出来有什么用?”赵娟笑着打趣道。

  “以后有用。画吧,阿娘给我画一套。”俞荷搂着阿娘的胳膊撒娇。

  “我得再学学做绒花,等我学会,就给你画。”李二娘拿起荷花,一个花瓣一个花瓣的细看。

  “俞荷,你对花的颜色,有什么要求?”赵娟笑着说,“比如说,牡丹的叶子你准备做蓝色金边还是墨绿银边?”

  “一人画一套,都做出来,再选。”

  成义成城听了这话,也加入到画图样的队伍,和成文三个一起讨论见过的花,纸上先画。

  俞梅一口气做了五朵红梅绒花,从一朵做到五朵连枝,水灵灵鲜艳。

  俞老头木簪上好黑漆,蘸着金粉描出简单的祥云纹金丝,固定上大红丝线做的梅花绒花,栩栩如生,平添了一份难得的贵气。

  “阿爷,得请人做几个螺钿首饰盒,才能相得益彰。”俞荷拿起梅花簪来回看,是好东西,得有好盒子来衬。

  “等成套的绒花做好,照尺寸去订做盒子。”俞老头边说,边打磨手里的桃木簪。

  “阿爷,你给我姐做一个三层的绒花箱子,一层放剪刀工具,二层放丝线,最上面一层放做好的绒花,箱盖又是做绒花的桌子,方便携带。”俞荷看眼认真投入的姐姐,笑着说。

  “行。”

  全家这半个月一有空画图的画图,动手做的动手做,竟把送龙龙成城镇上赵家私塾报名的事,都一笔带过了。

  马三面给俞梅定了时间,每天早上做一个时辰绒花,下午再做一个时辰,却不管干的更起劲的唐大丫李二娘赵娟三个大人。

  晚上成文几个背书练字,李二娘三妯娌就正屋里做绒花。

  俞有钱给父亲打下手,选材料,粗做木簪。

  打磨,精修,上漆描金的细活交给老父亲。

  等俞梅做好十二支梅花簪,大家集思广益画好十二花仙的图样,做出了一批各不相同的样品绒花。

  俞有钱借口丝线都卖到乡里直接去县里进了上等好丝线,也买回来十二支涂银和十二支涂金的不同样式的簪子,八十个卡子。

  “妹,其实一个花样,做十二件很省力,都不用我动脑筋。”看到颜色鲜艳的好丝线,俞梅有点着急上火。

  “姐,照你的思路,怎么高兴怎么来就好。你看,这朵就比这朵好看。”俞荷拿一个匣子,一个个的挑。

  “东西越多,样式颜色越多,放一起越好看,看得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哪个好了!”买的人自然就多。

  晚上,俞荷把自己觉得做得好的绒花给大家看,俞有钱也跟着记录用料成本。

  “阿娘,你的牡丹绒花做的好看,这之后你就负责做牡丹花。”

  俞有钱跟着给李二娘发制作花的丝线和铜丝铁丝簪子。

  “二婶,你桂花做的香,你就做桂花。”

  “三婶的玉兰花和芙蓉花配色高雅,花儿清丽脱俗,这是材料。”

  俞荷先给长辈安排好活。

  “我姐,梅花做得独一无二,杏花桃花肯定也不在话下。”

  俞梅被妹妹夸的不好意思了,“你要做菊花吗?”

  “小哥做菊花。成义哥做荷花,大哥做石榴花,现在还剩下几种了?”

  “2种。”

  “芍药和水仙花,就做五朵。”也没人喜欢头上戴

  梨花。

  马三面再次要出声说俞荷,俞老头笑着先开了口,他道:“家里做绒花,不要让外人知道了。我们商量着先不在方圆出售。想和陆家联系看看他们收不收,要这一批卖的好,以后也算家里的一门营生。”

  俞老头一力扛下了马三面不让成文几个学生做绒花的愤怒和不满。

  他觉得孙子们现在有衣穿有饭吃,已经很好,最好能够自食其力,要知道求人不如求己,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都要自己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