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插柳成荫
“成文,你们几个回来了?”俞耿屋里出来,笑道。
“昨天回来的。”
成武成义成城龙龙叫人,俞耿笑呵呵的请他们屋里坐。
听说俞有地一家从达州回来,张氏今天没去摆摊。
“成文,你们几个有什么见闻?”俞耿也不好直接问俞有地考得怎么样,能不能中。有地好心打发孩子们来看他,再不能戳人心窝。
“族长爷,达州大的很,我们起先住在城外的农家小院,后来,阿爹要考试,我们才进城住客栈。”成文笑着说。
“这点心和酒水是我阿爹特意从达州给您带的。”
“有心了,你们有心了。”
张氏看了眼点心盒子,大红纸做的腰封,很喜庆。
“成文,你们几个听说宋老太家的事了吗?”张氏忍不住问。
见孩子们不知,张氏将宋老太家的事娓娓道来,尤其说到最近张老丈各处收鸭蛋做咸鸭蛋事,很是有些意见。
“这法子,还是俞荷从书上学的!”
“张阿奶,这事我就在旁边。我阿爹不是给我妹买了一本农书,宋阿奶来串门刚好翻到这页,妹儿显摆识字,读了出来。宋阿奶听了一耳朵,后来是她做成的咸鸭蛋。
我阿奶说这是宋阿奶的财运——谁知道……竟出了这样的事!“成文不希望这件事再牵扯上俞荷。
“也是宋老太福薄,守不住财!”俞耿接着说。
“我阿奶也这样告诫我们。”成文附和着族长爷的话。
“他们现在哪里去了?”成城好奇的问。
“千里之外的南镇,那边因为前些年的战乱,地广人稀,朝廷鼓励大家去开荒,开的荒地属于自己,还能免税三年。”
说到这里,张氏觉得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笑着说:“宋老太的三间房子带一个院子,你族长爷怜悯他们出去哪哪都花钱,花六两银子买下了,你们回去给你阿奶提一提。”
“房子你们不要,也是卖给村里。张家宋家没有份儿。”
俞耿也是这个意思,就没拦着张氏。房子与其卖给村里人不如有地家留下,孩子长大盖新房住的也近。
“多谢族长爷,张阿奶,想着我们。”
“不用谢,东西都搬空的,茅草屋,就那块地还值点钱。”
成文起势要回去,俞耿给孩子们送到晒谷场。
张氏正屋里坐着没动,她好不甘心,马三面家这五个孙子举止有礼,坐有坐相,个个直溜白杨一样,虽然穿着一样的粗布衣裳,到底读了书,自带一股书生意气,与农家畏畏缩缩的孩子大不相同。
“马三面这个臭婆娘,当真是好运气啊!”张氏小声的骂道:“年轻的时候,俞重靠得住,临老了,孙子又起来了,这两年左右做生意,钻钱眼里了地里什么都卖,怎么就没出事呢!”
万一俞有地考中,尾巴还不得翘到天上去!
“呸!”
张氏越想越气,索性关了门,也往晒谷场来,没看见成文几个,心知他们回去给马三面带信了。
这事要成了,马三面要记她的好。
“杏,俞有地昨天晚上回来,今天早早就去赵家了,刚才顾大安俞有花一起回去。”俞存山的婆娘笑哈哈的说。
“成文几个拿了达州的点心酒水刚刚我家来。有地娘真是好福气,一口气供四个孙子读书。只怕都想着参加科考呢!”张氏笑着说。
“烧包,九个人去达州一来一去得花多少钱!这事就是县里的富户也没人这么干的。”
这话,张氏听着耳顺。
“对,我听说一般的船,带一个人去达州要5两银子呢!”
“啊?那这光路费都快一百两了!”
“可不是么。”
“俞记小吃店,这么赚钱!”
话题渐渐跑偏,张氏嫌弃这些个人没见识的,她家摆摊一月都能见五两利,只有这些人,光说不干,没事就坐一起说东道西。
成文回来,见大姑父在,就把宋老太房子的事没说。
顾大安看着这一排向他问安的侄子,笑着说:“成文,你们几个来和我比比力气!”
“来来来,都和我掰手腕!”
几个人走到院中的石桌石凳让坐下,成文先上,不会儿五个年轻人就被顾大安整治的嗷嗷叫。
“大姑父,你手劲真大。”
“大姑父,你快教教我!”
“大姑父,你这手像是铁砂掌,按着猪,稳妥。”
顾大安哈哈笑着,摆摆手,“你们照我说的法子好好练,明年我们继续比啊!”
“好!”成城攥紧自己发麻的手,答道。大姑父一指头能把他戳倒在地,又有按猪的技巧,再学学,进山打猎的好手。
吃过饭,送走顾大安一家,成城提着自己买的礼去王家看了王大爷回来。
俞有钱见大家都在,笑着说:“阿娘,我们这次带回来的东西都给你安排,这是清单。”
“笔墨纸确实达州要便宜一点。”马三面边说边看,布料也是家里紧要的,孩子大了知道体面,得穿好一点。
“买这多的白布?”
“阿娘,染成蓝布穿着耐脏。俞荷染橘红和土红,可以做裙子。”
俞荷正旁边跟着看清单,皱起了眉头,三叔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她想要的朱红还没成呢!
等大人交接好,成城跑着进自己的屋,笑着拿来一个布袋,说:“阿爷阿奶,爹娘,二叔二婶,三叔……我给大家也买了礼物!”
喔?俞荷乖乖坐在马三面旁边,等小哥派礼物。
“成城,什么礼物,快拿出来让我看看!”马三面笑着说。
俞有钱俞有粮是没想到。
“阿奶,这对葫芦耳坠谐音福禄,送给阿奶!这个葫芦给阿爷拴烟袋!”成城把一对银耳坠递给马三面,俞老头也接到一个拇指大花纹漂亮的银葫芦。
银光闪闪亮晶晶,小哥的眼光真好!我的呢?
“阿爹一个花生,阿娘一副花生耳坠!”
俞有地李二娘喜出望外。
“真好看。”拿着孩子的礼物,李二娘红了眼眶。
唐大丫赵娟以为她们没有,成城挨个儿给大家发一个图案不一样的银手镯。
家里一共十六个人,成城也给自己也买了一个银手镯。
俞荷俞梅小兰花是一对福字的银手镯。
“成城出息。这是把挣的钱都花了?”俞有钱感慨道。他不如成城大方。家里没白疼这个孩子。
“没有没有。我还有呢!”
“那就好。成城这礼物买进我心坎里了,我现在老了就等着享孙儿们的福。”马三面笑着说,让李二娘帮忙给她戴上,旁边的赵娟看大嫂激动的手抖连忙把耳坠接过来。
破天荒的马三面戴着这对耳坠去了晒谷场,遇到个人就说,这是成城给她从达州带回来的银葫芦东西好,寓意也好。
张氏听了又是一肚子气。
“他们非但不缺钱,还有钱。”这钱哪来的?
村里人也这样想。
“俞荷卖绒花挣钱了啊。”俞耿不知道妻子气什么,随意道。
张氏急了,“你是说——那绒花是俞荷他们自己做的?”
“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吗?赵德花给女学生教过怎么做丝绒花。俞荷肯定也会。不过他们做的精致,独一无二的,自然就卖的贵。”
俞耿抽着烟,手点着膝盖,不知道今年九月九镇上唱
不唱戏。
“你是说,大家都知道那绒花是俞荷自己做的?”张氏想到卖价,声音都直了。
一朵五两银子!
“俞荷手小,重啊有粮他们,肯定都帮忙了吧。桃木簪子点漆手艺小重都会。他学过的,但凡学过的他都会。
我不行,我的手和得了鸡爪疯一样,干不了这种精细活儿。“俞耿看看自己蒲扇大的手,自嘲笑道。
张氏觉得自己嫉妒纠结了半天,老头子居然什么都知道!
还有没有天理?
“我这手就适合种田。对了,小重家稻子收的多,说用了草灰,我得去学学。”俞耿眼看着妻子要发火,赶紧走人。
马三面回来听了成文的话,特意来宋老太的院子看,伤感的背着手回去,说:“这房子空着!要卖我们家也不买。万一宋老太过几年回来,也有地方住。”
又看看自家篱笆墙,想起这一个多月的担忧,大声叫俞有钱。
“三儿,别睡了。去赵村请赵德营师傅来给我们做大门,做围墙。”
俞有钱听着老太太中气十足的吩咐,只得炕上爬起来,半梦半醒赶着牛车去赵村。
“有钱你不是早上刚来的吗?”地里干活的人笑问。
“我家要做大门,到时候来帮忙。”俞有钱笑着说。
“没问题。”
打短工挣钱去了。
第二天,赵德营父子就来了,赵芳元请的阴阳先生杨先生也带着指南针来看指向,俞有钱村里一问,来了八个亲房打短工。
说好大门怎么起,赵德营带着人用早上送来的青砖砌。
“亲家,你们这柴火多,不如里面做半边棚子,可以放东西,雨淋不着。”
“好。”俞重笑着说,让俞有钱和赵德营商量。
开工前,俞荷拿着两个破背篓罩住她栽的两棵木槿花,再看着大家挖地基,搬石头,砌墙。
两天,三米高的围墙砌好,赵德营回去做两扇大门和门廊,俞有钱去镇上买木头做椽子买盖顶的瓦片。
俞重傍晚专门来找老哥哥俞耿,说了他们家不买宋老太院子的原因。
上一篇:一别两宽,将军自重,妾身想独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