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 第97章

作者:插柳成荫 标签: 古代言情

  陆群管家一想到这半个多月自家的进账,看到俞荷就像看到亲人。

  “一共两千五百斤,老规矩,我要赶紧卸了货去吴家湾拉货。”

  “有劳陆管家,代我谢谢你们家主!”俞荷笑着说:“那我先忙,你店里坐着喝点茶,稍等片刻。”

  俞荷指挥着俞有粮成武过称,不会就将橘子甘蔗一斤六文批发出去了大半,也有人要柚子小橘子。

  “柚子一个十二文,有三四斤。大家看上哪个挑哪个,一起算钱。”

  “小橘子八文一斤。”

  三百斤柚子小橘子也卖光了,后面赶来的小贩都没拿上货。

  南湖看着自己抢到的五百斤橘子和五捆甘蔗,边擦汗边笑。

  他把大缸的摊暂时交给家里,最近都贩橘子甘蔗走街串巷,顺带着卖辣椒酱和油盐,头花卡子,居然比他卖缸有赚头。

  俞荷把挑出来的不好的橘子和甘蔗放一起,又把留下的六个柚子装好。

  南湖还在。

  “南湖叔,进来坐着等。”

  俞荷见他摇头,连忙给搬了个椅子,让他坐在门口看货。

  “陆家的船,五天来一次,你要什么可以先和我订,我可以问问陆管家能不能带。”

  “小掌柜,你选的货都是最向卖的,这些橘子我打算去县里卖,五天后陆家还拉这橘子,您给我留五百斤。”

  “行。”俞荷笑着应了。

  南湖心存感激,就问:“小掌柜,我们家的牛车,走慢点能带七八百斤的货,你要带什么吗?”

  从县里带货?县上有什么呢?

  “春黄豆县里多少钱一斤?”

  “秋黄豆两文一斤,春黄豆只怕要三文。”南湖接住俞荷递过来的茶杯。

  “那你每次给我带三百斤黄豆,东西要好,十斤我多给你三文钱。

  另外,替我问问县上卖人中黄的人,有多少货,我家都收,随时可以送到俞家村找我。”

  南湖算了算,三百斤能有九十文,也就是顺路的事。

  “好。这次去县里我仔细问问,回来给你回话。”

  “多谢。”

  一千斤鸡粪相当于二十多斤尿素的肥力,种地很划得来。

  俞荷想了想,接着说:“有那养鸡多的人家,十斤鸡粪我给二十文收。这生意,你做吗?”

  收鸡粪?

第104章

  见南湖一脸懵,俞荷给他解释说:“我们家新买了四十亩地,需要肥料。其他粪大家都要浇地,鸡粪应该能收到。”

  “我给你二十文,你收的话,按照十七八文,也有两三文的利钱,鸡粪你收的越多越好,上不封顶。”

  “其他粪一律不要。”怎么也要给乡邻留点浇菜地的肥水。

  来年乡邻种的菜格外好,有的还拿到小吃店卖,这让俞荷很纳闷(_)。

  赶着牛车来的南海带着儿子去县里卖橘子甘蔗,南湖小跑着回村收鸡粪。

  没两天大家都知道李山镇有人收鸡粪,老远背着一背篼粪来卖。

  南湖雇车用大麻袋给俞荷送来两千斤鸡粪,俞荷正领着哥哥们挖发酵坑。

  “南湖叔,有劳你帮忙把粪倒进这坑里。”俞荷在挖好的大坑里铺上下层稻草,指挥南湖帮忙。

  南湖倒粪,成文几个换着挑水倒水,坑里倒土和麦芒麦壳子。

  “这样沤一沤,过一个月挖出来晒干,开年下到地里,长辣椒和油菜。”

  俞荷说完,请南湖家里喝茶。

  马三面俞老头两个人见了南湖,倒水的倒水端茶的端茶,让南湖受宠若惊。

  “叔,婶,你们别忙,家里还有一车货,我这浑身脏的很。”

  “南湖啊,都是庄稼人,一样的,你们老远来,怎么也要吃了饭再回去。”

  成文三个也把赶车的两个人叫进来,马三面做了一锅菜面片,吃了饭俞荷结了账,南湖三个一起回去了。

  南湖又送了两千斤,说:“方圆几里的鸡粪收的差不多了,有的人家以次充好。有人打听着,说明年还收不收,她们要多养点鸡。”

  “纯鸡粪明年还收。让她们放心养,开年,鸡和鸡蛋我们家也收。有的话,可以送到码头小吃店。”

  这样化整为零,她要的鸡和鸡粪都有了,还不用自己操心养殖。

  “行,我回去给她们带话。”

  天寒地冻,现在码头也没多少大船,橘子是不是也没几天好卖了,南湖回去的时候,揣着一兜钱,这样想着。

  “家主,滞留在船上客栈的富商巨贾约有三成,码头也比别处繁华,今年过年,我们要好好热闹热闹,明年他们没准儿还来。”文远把这个月的账本给陆锡安过目。

  “给小掌柜准备一船好果子,账记在我头上。请她务必多准备点烧鸡烤鸭。”

  “烧鸡烤鸭配方也研究的差不多了,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做呢?”

  我看中的是那点子东西吗?我看中的是小掌柜这个人——的头脑。

  陆锡安不说话,文远知道自己多言了。

  “属下这就去准备。”

  “回来!”陆锡安突然出声叫住文远,道:“我们做两手准备。让丽娘将两种掺和着卖卖看。”

  “是。属下这就去办。”文远高兴的说。

  “去吧!”

  “你说什么?”两天后俞荷看着一船的果子,不敢相信陆锡安这么大方。

  “这一船果子是家主送给您的——希望过年的时候烧鸡烤鸭也有货。”陆群看着他不说个缘由小掌柜不收,赶紧解释。

  “这还差不多。”

  陆管家去吴家湾取货,俞荷关门回家,准备带着全家人做果篮。

  “阿爷,阿奶,我们给亲戚们把橘子分一分,再做点发糕,买点现成的点心和酒水,算是提前走年礼吧。”

  “两千斤都分了?我们家,算一算,也就二百多户亲戚。”马三面再次感觉到俞荷的性格里的大方,这不像自己。

  “留三百斤,过年待客。”俞荷想了想,补充道:“知己的亲戚多送点。像赵家外公,我大姑父,每家多送二十斤。”

  “我会做五仁月饼。”二百多家,买点心得多少钱,还不如自己做。

  “那阿娘,我们就自己烤点五仁点心。”俞荷笑着说,“阿奶和二婶蒸发糕。”

  俞老头和成武照俞荷说的后院垒好土烤箱,跟铁匠定做的大烤盘也送来了。

  猪油做酥皮,清油蜂蜜拌五仁馅儿,一家人忙着做点心,烤点心。

  俞老头请老伙计帮忙做了三百多个果篮,晚上大家一起装点心发糕橘子和酒,计算着都去谁家。

  再由俞有地俞有粮俞有钱三兄弟,各自送到各户亲戚家里。

  等走了方圆的亲戚,俞有地特地带着俞荷去县里看岳母,这次,李老太在家。

  “岳母,近来身体可好?”

  李老太不知道说什么,淡淡道:“都好。都好。老大媳妇买了羊肝给我治眼睛,每天都吃的干饭和白面。都好——二娘怎么没来县里转转呢?”

  这语气满满的幽怨,不知情的一听,还以为俞有地苛待李二娘呢。

  俞荷听得就是这种意思。

  俞有地平静的说:“家里忙走不开,等开年,我带她来看你。上回你去家里,怎么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悄莫回来了。二娘知道,还伤心呢!”

  哪里是她们想走,李老太气的攥住衣角,叹气道:“你现在发达了……”

  老太太这话,听着怎么这么怪呢?

  俞荷仰头看她,看她耷拉着眼皮,一副畏畏缩缩低眉垂眼的样子,离的近了,细看,这眉眼和李三娘分外相像。

  她小,不知道外婆早年的性格是怎样,可近年来她的态度自己看在眼里,心都偏到咯吱窝了。

  “外婆,你忘了吗?从头到尾,是你看不起我阿爹是乡下人呀!”

  “上行下效,所以我舅母才那样对我们。”俞荷说完偷偷躲在俞有地身后,阿爹看不见她,就不生她的气。

  “我——我没有……我——”李老太紧张的手抖起来。

  “哎呀,贵客临门,不知道他大姑父来,真是不好意思!”张氏跑得气喘吁吁笑着进来,身后跟着送信的李英李莲姐妹。

  李老太哆嗦着缩在一边。

  “家里买了些点心果子,和一条猪腿,我带俞荷来看看岳母,今年过年我们就不过来了。等开春,我带二娘再来看岳母。”

  俞有地指了指地上放的两个果篮和猪肉,笑着说。

  “这另外一个果篮,还请帮忙送到她二姨父家里,我就不过去了。”

  “好的好的。我让人去叫世涛和世杰了,他们马上回来。”张氏笑着说。

  “有劳了。”俞有地带着俞荷转身就走。

  张氏给李老太使眼色让把人叫住,李老太张不开口。

  关了门,张氏狠狠地钳住李老太的胳膊,笑容扭曲,道:“阿娘,现在俞有地成了举人,随便他手缝里漏一点都够我们一家老小的嚼头。你可别再偏心三娘,算计二娘,还给她一家脸色看。”

  “我哪有……我没——”李老太虚弱的应道。

  你道真有没有对她来说都不重要,张氏冷笑一声,放开了手。

  李世涛没回来,李世杰回来又走了,张氏收好猪肉,拿着果篮在屋里拆。

  约四斤红红的大小橘子,一斤散酒,两包十六块点红的五仁圆点心,还有两块宣软的枣泥发糕,把精巧的果篮,装的满满当当。

  “阿娘,点心给我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