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昔在野
苏姨母却摇摇头,正色道:“话不能这样说,大户人家都重子嗣,何况王郎至今还没有一儿半女,你若真的有了,保不准他就愿意认了,还是等王郎来了,和他商议商议。”
苏灵均默然不语。
过了两日,王玄朗便来了,苏姨母前脚才出去,他便拥着苏灵均上榻,就要求欢。
苏灵均却推开了他,坐起了身子。
王玄朗不解,拥着她的肩,摸了摸她有些苍白的脸颊道:“怎么了,不舒服吗?”
苏灵均心里七上八下的,她眼神微微闪躲,小心翼翼跟他道:“郎君,我,我可能怀孕了。”
她的神态很不安,带着道不明的惶恐。
当年在洛阳时,她也曾听闻过,有一户权贵人家,妻妾都不生养,只有外室给他生了个儿子,可不想那权贵宁肯绝后,也不认这个儿子。
现在自己也是这般无名无份的跟着他,他对她无非是见色起意,一时兴起,没想过负责的。自己就算给他生了孩子,孩子的身份恐怕也不会得到王氏家族的承认。
苏灵均忐忑等待着他对这个孩子的处理,她以为王玄朗不会想要一个卑贱的外室子,不想他闻言后却是眼睛一亮,狠狠亲了她一口,欢喜不尽道:“当真吗?”
苏灵均眼神复杂地望着他,“你开心什么?还不快想想怎么把孩子给处理掉吗?”
王玄朗咧嘴一笑,“处理什么?有身孕是好事,你生下来就是了。”
苏灵均愕然,没想到他竟然愿意要这个孩子。
她眼上猝然红了一圈,摇摇头泣道:“我一个未出阁的女郎,如今无名无份的跟着你也就罢了,还要让我的孩子做那见不得光的私生子吗?”
“怎么见不得光?你别担心,你安心把孩子生下来,回头我接你入府就是了。”王玄朗拥着她,给她擦擦了眼角的泪,小声柔哄着。
苏灵均止了哭,仍旧心有忧虑,“可我得罪了东府,万一被晋王知晓了怎么办?你家里人恐怕也不会接纳我。”
王玄朗笑着让她安心道:“不用担心,晋王马上就要登基了,届时大赦天下,一切既往不咎,自然也不会再追究你们母女了。”
苏灵均一怔,这才知道外面近来的喜庆是因为晋王要登基了。
好快啊,他们一家随着流民辗转来到江左,又东躲西藏了快一年,没想到外边都已经改朝换代了。
王玄朗接着道:“新帝登基大典时,大将军也会归京朝贺,到时候我就带你回家拜见大将军,把你的身份过了明路,他若知道你有了身孕,一定会很高兴的。你若能生个儿子,我就让大将军立你的儿子做世孙,把我的家业都给他继承。”
苏灵均将信将疑的,“真的吗?你不哄我?”
“当然不哄你。”王玄朗继续哄她道:“荀氏与我成婚多年无子,我早就受够她了,等我把她休了,就立你做夫人。”
苏灵均心里依旧有疑虑,可如今她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62章 徐徐图之不能让别人觉得他们母子急功……
登基大典前夕,萧湛已入主金陵宫的皇帝正殿太极殿,唤春也带着儿子和妹妹搬进了皇后正殿显阳殿。
然世子萧恂却不曾入主东宫,而是被单独留在了东府,百官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日,皇帝与百官在尚书台议定在登基大典后,要晋封的新朝百官职位后,萧湛心里打定主意要立小儿子为太子,便顺势提了提立储的问题。
萧湛从容道:“朕欲在登基之后,册封小皇子为太子,将萧恂仍归还本宗,袭封其生父东海王之位,众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百官面面相觑,原来皇帝不让萧恂入主东宫,是想立亲生儿子做太子,将萧恂改封东海王啊。
薛氏之子生的恰逢其时,又是皇帝亲生子嗣,皇帝想立亲子为太子也是人之常情。
可萧恂自幼被当作储君培养,身边已经有一批以王氏兄弟为首的太子党大臣了,若是萧恂成不了太子,就意味着这批大臣就要在新朝全部失势。
何况小皇子年幼,若立了他为太子,东宫官署必然全部由皇帝指派自己的亲信心腹。皇帝是想借着宠爱薛妃之名,通过立其子为太子,来收回权柄,变相铲除太子党,培养自己的亲信党羽,这其中首当其冲受损的就是王氏兄弟了。
百官大致也都猜到了皇帝的盘算,却没有人支持,也没有人反对,殿中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萧湛便又问了一遍,“众卿以为如何?”
还是徐伯允先站了出来,赞可道:“先时陛下因无子而过继了萧恂,而今陛下自有胄裔,故而将萧恂归还本宗,承继东海王之后也是合情合理。”
何彦之接着附和道:“前朝便有诸葛武侯过继兄子后,才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然后又将兄子归还了本宗,这是古人留下的先例,自是可以效仿。”
萧湛心里很满意,朝臣没人明确的反对的话,那立桃符之事应该十拿九稳了。
就在这时,王公义正色反对道:“萧恂既已过继给陛下,那就是陛下的嫡长子,废长立幼自古都是取乱之道,萧恂年长,本就该以他为太子,岂有立一襁褓稚婴的道理?”
萧湛据理力争,“立太子应该根据德行而不是年龄。”
王公寸步不让,“萧恂与小皇子皆为正嫡,然小皇子年少,圣质未显,缺乏威望。萧恂年已十四,一直都是当储君培养,且并无过错,没有废长立幼的道理。如今时局动荡,国家外有强敌,本就应当册立年长的储君。两位皇子若是有嫡庶之分,那自是无视年纪先立嫡,若无嫡庶之分,立储本来就应当根据年龄。”
一番话说的是义正词严,慷慨激昂,有理有据,百官也是纷纷点头附和。
萧湛眼神微沉,当年他便是因为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主持大局,才兄终弟及由他即位,如今换到自己儿子身上,怎么就不行了?
他本想再说些什么,何彦之见形势不妙,便暗暗给他摇了摇头,示意他时机未到,不要再固执己见。
萧湛会意,便摆了摆手,冷冷道:“此事暂且不议,都退下吧。”
百官陆续退下后,何彦之却没有走,私下又提醒了皇帝几句。
“陛下不必太急,小皇子毕竟太过年幼,确实没有这么急着立储的道理,可只要薛妃成了皇后,她的儿子自然就是嫡子。待陛下坐稳皇位,慢慢收回权柄,皇后之子成为太子,就是名正言顺。如今当务之急是先登基,再立后,给小皇子嫡子的身份。”
萧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
离开尚书台后,天色已经渐晚,萧湛便直接去了显阳殿。
此刻,唤春正斜倚在床榻上逗儿子,她看着襁褓里的儿子,恍然又想起了远在豫章的宣儿,他也是这么一点一点被她亲手带大的,如今分别一年多,他今年都要五岁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再长高一些,梁家人待他好不好?
不过就快好起来了,等桃符成了太子,她成了皇后,梁家人就再也不敢苛待宣儿,以后还要求着自己照顾他的前途,他们早晚可以母子团聚。
她胡思乱想着,一时悲从中来,眼梢便不由红了几分,忽闻内监传报陛下到,便立刻抹了抹眼睛,坐直了身子,换上笑颜道:“陛下来了。”
萧湛大步走来,在她身边坐下,唤春便把儿子也抱给他看看。
他以往看儿子时,都是乐得合不拢嘴,今日却笑的有些勉强,高兴不起来的样子,他心不在焉地逗着儿子,一言不发的。
唤春神色一滞,见他情绪不对,将儿子交给乳母带下去后,便握着他的手柔声道:“陛下怎么了?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
萧湛摇摇头,想到她还在月子里,不宜忧惶思虑,便不想把这些朝堂的烦忧说给她,让她操心。
不想他越是回避这个问题,唤春心里就越是担忧,连三追问着。
萧湛无奈,只好对她道:“我今日在朝会上提起要立桃符为太子之事,不想百官的反对之声很大。”
唤春心里一咯噔,“桃符是陛下的亲生儿子,百官因何反对?”
萧湛便将今日朝会讨论的诸事简单跟她阐述了一遍,叹道:“萧恂一直被王氏兄弟奉为少主,废了他,才能铲除他周围以王氏兄弟为首的党羽,这是我亲政掌权的最大阻力。何况王大将军也不是真心尊他为主,捧他上位,不过是为自己篡位做过渡罢了。”
唤春面色复杂,先前何彦之跟她提过,王氏兄弟原是萧济党羽,心中更重旧主萧济,所以支持萧恂即位,将皇位回归大宗萧济一脉。可王大将军狼子野心,不能屈居人下,他支持萧恂,无非是因为萧恂年少,比萧湛更好拿捏罢了。
她蹙眉道:“如今朝臣都不支持桃符,等王大将军抵达金陵后,他恐怕更不会支持。”
萧湛点点头,叹道:“正是因为大将军绝对不会支持,我才急着在他归京前和百官议定此事,可没想到百官反对的会如此激烈。”
唤春脸色渐渐变得凝重,原来立储之事也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即便桃符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即便他们母子抓稳了皇帝的心,得到了皇帝全部的偏爱,可只要朝臣不答应,这太子还是立不成。
虽然她的儿子有东海徐氏的支持,可这力量还是太单薄,如今朝堂上近七成的官员都是琅琊王氏或者与王氏相关之人,周氏虽是她的舅族,又手握兵权,可周氏也跟王氏有姻戚,未必会全盘支持她的儿子。
如今能鼎力支持她的儿子做太子的,竟然只有徐伯允这个认来的便宜舅舅,跟何彦之这个空有名士盛名,却没多少实权的谋士。
唤春深吸了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她现在不能急,不能让别人觉得他们母子急功近利,挑拨手足相争,让世人觉得她是个狐媚惑主的妖妇,皇帝是被她迷惑,才要废长立幼,败坏了她的贤惠慈爱之名。
她应该先好好养育儿子,善待萧恂,更加谦逊谨慎地博取美名,稳固自己的地位,为他们母子争取更多大臣好感,拉拢更多世家支持。
唤春遂好言劝道:“陛下不必操之过急,陛下越急着立亲生儿子,就越显得陛下是因为偏心,故意挑拨手足相争一般,反倒更不得人心。百官都是墙头草,谁赢他们帮谁,如今王氏兄弟强盛,他们自然站王氏兄弟,等陛下的皇位越坐越稳之后,他们自然也会支持陛下。陛下现在应先专注于登基之事,加强自身权柄,日后徐徐图之就是了。”
萧湛点点头,见她不仅没有因自己没能让他们的儿子做太子而抱怨他,反倒还劝慰他这么多好话,给他出谋划策,减轻他的压力,心里是愈发感动。
他握住她的手,让她靠在自己怀里,感慨道:“你如此为我着想,我以后一定不会亏待你们母子。”
唤春依偎在他怀中,脸上勉强笑着,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
九月初的时候,王大将军和王肃也陆续抵达金陵城,准备参加新帝的登基仪式。
众人在渡口为其接风后,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回到了将军府。
才刚坐稳,王公便将这几日的朝堂争执尽皆转述给了大将军,担忧道:“陛下欲立小皇子,看来疏远打压我们王氏之心已经很明显了。”
王大将军大马金刀地坐着,冷笑道:“萧恂是我们兄弟选择的储君,与我们琅琊王氏利益与共。废长立幼是假,他是想通过立幼子,来重新培养忠于自己的新朝堂班底才是真。皇位还没坐稳,就想从你我手里夺权,也太异想天开了。你我兄弟能扶持他登基,自然也能废了他。”
王公心中一凛,警告道:“陛下是皇室后裔,众望所归,你若强行废立,只会让王氏大失人心,得不偿失。如今只要尽力保全萧恂的太子位就是了,还没到跟陛下反目的地步。”
王大将军冷哼一声,“你不听我的话,早晚要拖累了整个家族。”
王公摇摇头,听了他的话,才会闹的王氏满门背负乱臣贼子之名。
因叹道:“这薛氏太有心机,赶在陛下受命之时,来报生育皇子的喜讯,闹的人尽皆知。这个儿子在陛下心里意义非凡,连世人都觉得小皇子是天命所归呢。”
“薛氏仗着自己得宠,以为拿捏住了皇帝,就能让她的儿子做太子?”
王大将军冷嘲一笑,从容道:“一个小丫头片子跟我斗,还嫩着呢。太子之位,绝对寸步不能让。”
王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当初选定薛氏为王妃,无非看中她出身高贵,又是个老实本分的寡妇,能生育子嗣,打理后宫诸事罢了。不想也是个有心机的,竟然把手伸到了前朝,想要干涉政事。
薛氏有了非分之想,倒让他们不省心了,也必须压压她的气焰。
“对了,玄朗跟那个什么苏氏女是怎么回事?”王大将军蓦地转移话题,十分不满地责备道:“你是怎么搞的?人在你眼皮子底下都看不住,让他跟那种名声败坏的女子牵连到一起?”
王公正色道:“我每天那么多事儿,哪有精力天天盯着孩子们?你的儿子,出问题也是你教养不当,怎么都赖不到我。何况他那么大一个人了,还管不住自己?家中其他子侄怎么就没他这般不省心?”
王大将军被呛的哑口无言,一时面上无光,只黑着脸道:“这混账东西,让他们夫妻俩过来一趟,我亲自问问。”
第63章 爱不释手薛妃与前夫的儿子如何了?……
夫妻俩很快就被传到了大堂,二人并排跪在地上,双双承受着大将军的怒火。
“你好大的本事,我不在京,没人管得了你,你就愈发放纵,不成体统了?”
骂完王玄朗,大将军又训斥荀妙女道:“你这做妻子的也是大家出身,门户足匹,何至畏惧丈夫,任他在外乱来,不敢劝阻?”
荀妙女神色平静,装糊涂道:“新妇不是善妒之人,先头知道此女存在时,也恐夫婿瞒着长辈在外蓄妾,不利于名声,便有意将其接来家中与她做姐妹,好生安置。可不想到了地方,却不见人踪影,想来是不愿为妾,就自去了吧。”
王大将军眼神一沉,又看向王玄朗,冷冷道:“定是你耍的诡计,你平日里胡作非为,我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是跟谁学的,都会在外边养人了?那女子若是个好的也就罢了,偏偏是你叔父说过从根子上坏了的,这样一个女子,你还当个宝一样的养起来,这不是打长辈们的脸吗?那女子现在何处?你即刻把人给解决了,若是等我派人去处理,她下场如何就难说了。”
王玄朗低下眼,跪在地上,没有反驳什么。
他是养子,他的生父是大将军的同胞兄长,他五岁才被抱来给大将军做儿子,已经是记事的年纪了。